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北美印地安文化的悲歡與啟示
送交者: 楊福泉 2008年04月01日14:30:1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民族報20050308第4版
踏上北美的土地,腦海里總是想起被人們稱為“印第安”的這個古老而命途多舛的族群。筆者在10年前曾經考察過加拿大卑斯省的一些印第安部落,前年在美國西部講學時,有機會遊覽於西部諸州荒原和城鎮,對美國印地安文化又產生了一些新的了解和體會。
縱觀美國的歷史,總迴避不了那濃厚的浸透着印第安人血與淚的陰影。人們難以忘記。在過去的漫漫歲月中,白人曾經怎樣對印地安人瘋狂地進行殺戮、驅逐、隔離,並掠奪和強占其土地;白人傳染的天花等疾病是怎樣使印第安人陷於滅頂之災。如美國政府在18至19世紀實施的旨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所有權的“土著保留地”政策,大量的印第安人被迫背井離鄉遷徙到一些環境惡劣的地方集中居住。然後是強制同化政策,全面實施白人模式教育,對印第安學生施行寄宿制,禁止講印第安語等。白人惟我獨尊的文化沙文主義使美國印第安文化急劇衰落,相當多的印第安語言都先後徹底滅絕。
多少年來,印第安人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與白人進行了長期的艱苦鬥爭,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爭取保護自己的土地權和文化遺產等方面取得了比較有效的成果。美國政府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日益意識到印第安人的歷史在美國歷史中的重要性和保護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開始採取比較積極的措施保護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的歷史遺蹟、文化習俗、語言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護,但由於社會變遷和主流文化的強大影響。活着的印第安文化已經日益衰落。
在當今美國,印第安人的歷史已經被很多學者視為用來撐住美國歷史底氣和門面的重要部分,印第安人的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卓有個性和特徵的本土文化遺產。
在猶他州的旅程中,筆者參觀了阿納薩茲州立公園博物館,這是一個以1050至1200年存在於該州伯爾德地區的一個印第安村落考古地為基址建蓋的。據學者推測,這個村子可能是焚毀於當時的部落戰爭。對這個遺址的小規模發掘始於1927年。猶他州立大學於1958至1959年期間再次開始發掘工作。現在,該博物館還在組織人力陸續發掘,現已發掘出97間房屋,11個地穴式“冬屋”。這些遺址經過清理都保持原樣。只不過在上面搭蓋了古樸簡單的木頭構架。博物館還依據考古發現按原狀修舊如舊地重建了幾座當時的民居。整個展覽布局在聲像、文字、燈光方面都非常到位。該館還免費贈送各種地圖、配圖的文字說明書以及圖文並茂並可用於記事的野外指南手冊等。據了解,這些開支大都是由州政府撥給的。
展覽的說明詞中有這麼一段文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屬於干百年來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的遺物。是一種脆弱而不可替代的歷史線索。它提供專業和非專業人士去探究這些先民曾經怎樣在這裡生活。請你懷一份尊重和關懷對待這些遺蹟,使我們的後代能有機會來欣賞我們的遺產。”
現在,美國西部各個州都把保護印第安文化遺址視為一個與本國歷史和發展旅遊密切相關的重要工作,如位於西部內華達州的大盆地國家公園將一個洞穴口的印第安古代壁畫遺蹟作為重要旅遊點。其他國家公園也把印第安人過去居住或活動過的遺址列入旅遊點內加以介紹;不少印第安保留地也辦起了社區博物館。
我在內華達州空無人煙的茫茫荒原上還看到一個印第安人居住點的考古遺址紀念館,這個遺址地蓋着無隔牆的房舍,在一些玻璃櫃中放着一些泥塑村落模型,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有供旅人休憩的木椅等。此外還相當清楚地標示出到不遠處原考古發掘現場的路線。這個遺址紀念館無人看守。這一“無人博物館”使我感慨良多。在我國的遼闊大地上,有很多重要的考古遺址,但像這樣比較規範地做成一個紀念地或標識的地方則相當少,如我跑過的滇川藏“茶馬古道”上,有很多重大的考古遺址,還有可回溯到10萬年前的“麗江人”考古遺址、德欽縣納古村石棺葬遺址、位於麗江巨甸的唐代吐蕃碑遺址、位於麗江塔城的隋唐時的“萬里長江第一橋”——“鐵橋”遺址等等,但很少有什麼吸引和引導遊客的標誌性建築設施和科學的文字說明,而美國人則將一個僅僅數百年的村落遺址都視若國寶,如此加以保護和宣傳,在遺產地的保護方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的。
印第安藝術在美國藝術界已形成一個獨特而頗有魅力的門類。現在,在美國處處可看到印第安人的文化藝術作品在被熱賣着、宣揚着。筆者在拉斯維加斯、西雅圖等著名的旅遊城市看到。不少博物館熱衷於展出印第安文化藝術作品,許多畫廊在展示和出售印第安藝術作品,其中有木雕、繪畫以及其他造型藝術品,還有不少反映早期印第安人風貌的黑白照片被大量製作成明信片在旅遊點出售。在西部的各個國家公園和其他旅遊名勝地,也到處都可以看到印第安文化工藝品。其中有個現象特別引起了我的關注,即美國印第安文化工藝產品的製作者都是經過鑑定認可的,有的工藝品說明牌上有創作者的名字、照片和號碼,這使購買者對自己買的產品的文化藝術真實性產生了一種信任感,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印第安人。目前我國旅遊市場上的少數民族工藝品尚缺乏這種嚴肅的認證制度。因此形成良莠難分的狀況。這一點頗值得我們加以借鑑。
面對美國印第安人的現狀,我非常感慨,一方面。印第安文化藝術日益成為美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旅遊文化市場上的金字招牌,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印第安文化藝術產品;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印第安人不斷地融入城市,不斷地被主流文化同化,他們的原生態文化已經不斷地湮滅在多變和日趨時尚的現代化潮流中。他們的語言也在重重的主流文化壓力下不斷消亡。由於不斷地湧向城市謀生已經成為印第安人的一種趨勢,現在一代代的美國印第安年輕人已經徹底地“美國化”和“麥當勞”化。印第安文化實際上已經不斷地“博物館”化和旅遊市場化,不斷地蛻變成為一種已經與生動熱烈的實際人生和活生生的生命沒有一種生死相依關係的“死”文化。據美國學者介紹。在當前的美國各少數民族中,印第安人的生存狀況是最差的。文化的衰落也是驚人的,他們曾經無比燦爛地照耀過北美大地的文化,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博物館的燈光下供人鑑賞,或者在熙熙攘攘的旅遊市場上,悄無聲息地訴說着他們那生機勃勃、靈動飛揚的過去。
願印第安文化那歷盡滄桑的悲歡之音,能夠給我國的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一些警示和啟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玩命粉絲等同拼命台獨?
2007: 習近平的上海“紅色恐怖”
2006: “滅了”國民黨以後又如何?----給魏京
2006: 圍棋的觀點淺談中美爭霸
2005: 帝制優越性及西方各式主義之對比
2005: 絕對真話:今天是愚人節
2004: 關於人性和種族
2004: “厚黑民主”和兩岸形勢
2003: 共產黨的醬缸時代
2003: 伊拉克給美英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