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胡錦濤的王牌
送交者: 呂加平 2002年08月28日14:58:3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從本人7月20日的《十六大:三派相碰勝者誰》一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圍繞江澤民十六大上是否繼續留任問題上擁江、擁胡和倒江這三派的相碰中,之所以會出現擁江派一枝獨秀,獨占鰲頭,其他兩派無所作為、不成氣候的一邊倒局面,主要是因為想要繼續留任的江澤民得到以軍方高層為強大主力的擁江派的堅決支持和擁戴,而作為第四代接班人的胡錦濤則退讓不爭,不去主動要求接班,也不表態支持擁胡和倒江兩派起來開展三、四代交權接班運動,聽任、甚至反而也支持江留任, 從而造成擁江派勸進運動蓬勃高漲而占據了絕對優勢,擁胡、倒江兩派沉默不語,啞然無聲,遂使江在十六大留任似成定局。

但是需要知道,只要被鄧小平指定為第四代接班人的胡錦濤不被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所接受和認定是符合自己心意和要求的接班人,那麼如果江真的繼續留任,對擁江派、尤其對排斥胡接班的軍方擁江者們不僅無利,反而有害。

眾所周知,儘管江澤民因突發89“六四”事件而被幸運地推上了第三代接班人的位置,執掌中國黨政軍最高權力達一十三年之久,但他卻並不是鄧小平親自物色選中的接班人,而是在89“六四”特定的政治危險期被陳雲、鄧穎超、李先念等諸老看中舉薦並迫使已處困境的鄧小平只得認可而突然匆忙上台的。據傳鄧小平心目中的接班人是工人出身的李瑞環而並不是江澤民,只是在鄧提出李來後未得老同志們首肯而只得忍痛作罷,只好讓江出任。

也就是說,鄧小平覺得由諸老保薦的江澤民並不是他理想的、可以全盤繼承自己理論遺產和完全走鄧道路的接班人,所以,鄧雖然讓江接權上台,但對江卻仍心存芥蒂,並不滿意和信任。鄧對江的這種不放心不信任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鄧在南巡時有廢江另立之意,而他所要新立者據說仍是李瑞環,可見他對李的信任程度;另一個是他打破共產黨的下一代接班人應由上一代領導人選定的“子位父定”之慣例,越過作為第三代接班人的江澤民,看中並直接提拔了更年輕的胡錦濤作為可以接江班的第四代接班人。

對於鄧要廢江另立之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江的得力助手曾慶紅、丁關根等探知了此情並向江密報,又有陳雲等諸老向鄧力陳此舉的嚴重危害性,讓鄧看到,在鄧手裡已經“捨得一身剮 敢把皇帝拉下馬”地由下反上板倒了毛澤東提拔的低智能接班人華國鋒,以後鄧又用手中軍權以槍指揮黨地先後罷免了由他親自物色選中但後來又先後違背鄧意的胡耀邦和趙紫陽這兩位黨的總書記,甚至為廢趙還不惜動用幾十萬軍隊發動了“世界之最”的“六四”流血鎮壓事件。如果現在再以無任何黨政軍實際職務的“普通平民”身份(有人尊稱是為“太上皇”),把由他同意擔負第三代接班人重任的江澤民廢掉重立,那麼被鄧推翻搞倒的黨的最高領導人就有四個之多(毛澤東只罷黜了劉少奇一人,而且劉還只是黨的二把手。被毛選定的接班人林彪是在刺毛搶班奪權陰謀敗露後外逃而亡,並不是由毛所廢),這必會在黨內外和國內外產生極壞的負面影響,也必會對鄧本人的聲譽威信造成更大的損害。他們因此對鄧嚴勸力阻,迫鄧不要廢江。而江在得知自己有被廢危險後“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政治姿態”,對鄧意圖領會再領會,對鄧理論高舉再高舉,才算躲過了被鄧廢黜之劫難而未蹈胡趙復轍,保住了位置。從此後吃驚不小的江也就更加不忤鄧意,韜光養晦,小心謹慎,深藏不露,忍辱負重。直等到鄧小平1997年去世,才使他終於熬過了整整八年被他感嘆不已的“高處不勝寒”時期(有人戲稱為“兒皇帝”期),最終解除了被廢之險而鬆了一口氣,也才使他終於登上了中國的權力之顛,獲得了可以放開手腳表現和展示自己新思想新戰略的最佳機會和條件。

鄧小平也果然沒有看錯,雖然江表現出絕對擁鄧,實際上卻有自己一整套有別於鄧理論的江思想,這就是江從內心深處不同意鄧理論“四項基本原則”中保留的無產階級專政這個馬列毛基本內容,這也就是他以後能夠提出取消階級性、搬掉無產階級專政性和黨性、允許資本家入黨而要把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共產黨變成全民全社會先進黨的“三個代表”思想,並把它列在馬列毛和鄧理論之上的根源所在,只是在鄧在世時不敢明說罷了。而此時唯一可以管束罷免他的鄧小平已經去世,自己已是軍之統帥,黨、國之主,一切可以由已說了算,所以用“三代表”替代“鄧四項”而取消無產階級專政,已無人能反了。到現在有人甚至敢說“鄧小平理論的形成並將其作為中共的指導思想”是由江澤民“積極推動”的努力下才搞成的這種話了,似乎沒有江澤民就沒有作為中共指導思想的鄧小平理論、江早就高於鄧了(見香港《鏡報》月刊3月號《中共十六大權力交班透視》一文)。

然而關於可以接替江的第四代接班人的問題卻就不是可以由江說了算的那麼簡單了。

鄧小平雖因突發89學運和“六四”事件同意江取代趙而出任中共總書記,不久後即當年11月又把軍權移交於江,但這些都是迫於因自己的政治失誤造成當時的緊迫形勢和自己年事已高的無奈之舉。鄧並沒有把江當成他理想可信的接班人,反而在南巡時想廢江而立李。可是鄧也知道,事不過三,此時再想廢江新立,已經難以做到,因此在陳雲等的勸阻下和江的政治姿態的迅速轉變下順水推舟地放棄了廢江之意。而且為了防止軍中有人企圖以槍奪黨,搞軍人專權,反而還要幫助江清除更危險的軍中之患而鞏固江的權力地位,提高江在全黨全軍全國的威信。

但鄧小平心裡非常清楚,這樣做可能會產生如下不利後果:

1、由於鄧直到故去都未廢江而使江在他死後能夠正式以第三代接班人身份名正言順地繼續掌權,因此人們都會以為江是鄧最可靠、最理想、最信得過的第三代繼承人。於是,江如果搞得不好,出了問題,或犯了大錯,都可以算到鄧小平的身上。也就是鄧雖已去世,卻還要繼續為江承擔責任,甚至還要替江遭罵名、背黑鍋,這是鄧所不願意的(一個實例是,據今年7月15日《參考消息》報引用一篇題為《富人爭相逃漏稅 工薪階層萬萬稅》的文章報道說:“根據統計,去年中國大陸金融機構的7萬億人民幣存款中80%屬於不到20%的人口所有,而這20%的人口所繳交的個人所得稅,卻不及總量的10%,大陸繳稅的主體,仍然是薪資階層,難怪有人在網絡上批評中國大陸的稅法為‘劫貧濟富’制度”。而今年兩會期間有記者向中國政府領導人提出中國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時,該領導人卻辯解說,讓少數人先富起來是鄧小平同志決定的,示意中國社會現在出現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兩極分化,是鄧要搞的。如果說有過錯的話也是鄧的責任,算不到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現任黨政領導頭上來)。

2、江澤民握有如此大權,尤其握有起決定作用的軍權而不可能再被廢黜,一旦鄧死後,人們必會認為江的這一切權力和威望,即如香港《鏡報》月刊有文所稱的“江澤民最大的一筆政治財富”,都是鄧給的。因此,江有鄧作保,其權力和權威必會是至高無上、堅不可摧、無法動搖、無人可敵,更談不上可以對他進行監督約束和罷免撤換了。於是,並沒有什麼革命資歷,也沒有什麼卓越功績和超群才能,又未經全黨全民選舉,僅憑特殊政治機遇如此順利登上中國權力高峰而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江澤民,很可能會因為驟然暴發、一步登天、輕易得志而自我膨脹起來,甚至可能會違反黨的廢除終身制之規而想終身在位,並可能會物色提拔符合自己心意和要求的心腹親信、甚至自己的兒子作為第四代接班人,以建立取代鄧理論、鄧時代的江天下、江紀元。這些在鄧看來在他死後很可能會發生的事,正是鄧所最擔心的。

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出現這種他所不願發生的事情,他便斷然決定提拔被他選中的、與江沒有任何關係的年輕人胡錦濤作為以後接替江的第四代接班人,並經由黨中央確認而成為不可推翻的黨規法定。鄧的此舉很有點像清康熙帝既選定其四子雍正繼位,又選定其孫即雍正之四子乾隆繼雍正之位,一祖定二代。所以有人戲稱鄧讓江繼位是定“皇子”,選定胡接江是定“皇孫”,也是一祖定二代。而據傳康熙是因為喜歡和看重皇孫乾隆並要確保他做皇帝,所以才傳位於乾隆之父雍正的,但鄧這樣做的用意卻是:

(1)、解除了由江自己選擇確立繼承己位的下一代接班人的權力和時間,這樣也就堵住了在鄧死後由於事先未確定江的接班人,使江可以利用所握大權尋找理由拖延對接班人的認定,從而使自己能夠無限留任下去以至終身在位的通途和條件;

(2)、由於事先已選定了胡為繼承江位的第四代接班人,因此只要胡不出人身意外或犯重大錯誤,江就必須要把所有權力移交給胡而不可能再傳於他人,尤其不可能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從而也就堵住了江可以選拔最合自己心意和要求的心腹親信、甚至自己兒子作下一代接班人的可能性,防止了江結黨營私搞江天下和父子相傳搞變相封建皇權制;

(3)、由於鄧小平主張廢除領導人終身制,實行退休制,黨中央也有七十歲應予退位的規定,喬石七十而退就是一個榜樣,因此江超過七十就應退下。但因為鄧去世時江已有七十,所以與其他第三代同齡領導人一起還可以繼任一屆。然而此屆一滿,江已有七十六歲高齡,應該在十六大上向第四代接班人胡錦濤全權交班,江的權位也就到此為止(據說江在十五大上也曾表示,他將在任滿本屆總書記後的七十六歲時,在十六大上退下來)。

由此可見,鄧生前在已無法將江罷免的情況下斷然選定胡為接江班的第四代接班人,實際上是為了防止江在他死後可能會採取各種方式和輿論賴着不下和建立取代鄧的江天下所構築的一道牽制江而使江無法逾越的“防火牆”、“緊箍咒”,迫使江在年老屆滿時一定要把權力交給胡錦濤而無法終身在位和搞變相封建皇權帝制(不久前已經有人在網上提出應在中國建立尊江為帝的君主立憲制了)。

胡錦濤是鄧親自看中並又經黨中央正式確認的中共黨內唯一可以接江班的第四代接班人,鄧直至去世仍未改初衷,由此也表明鄧對胡的絕對信任和完全放心,這與鄧並不把江當作自己理想可信的接班人而只是迫於形勢和無奈才讓由諸老舉薦的江上台勉強成為第三代接班人的情況和性質有着天壤之別,如果拿封建時代的話來說,胡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他肩負有鄧和黨托負的一定要把全部權力從江手中完全接過來和避免黨和國家遭挫折、走彎路的重大歷史使命和責任,因此他不可能成為符合江個人心意和要求的心腹親信和一切聽命於江的俯首附庸。他之所以不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表面上看起來對江也似乎是處處服從和步步緊跟,甚至在三、四代權力交接問題上不僅謙讓不爭,反而也表示支持江繼續留任,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膽小軟弱、謹小慎微、城府頗深,沒有第四代接班人應有的朝氣和魄力。其實他這樣做正是遵照鄧囑在顧全大局、避免分裂、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確保三、四代權力交接必會成功的聰明之策。因為他特別清楚鄧小平和黨中央給他的這個可以接江班的第四代接班人身份和未來權力的真正價值和份量,這是鄧和黨給他的最大的政治財富和歷史責任,是一張無人可敵的真正可以做“王”的王牌,現在只要確保自己不出安全意外,不犯錯誤,用不了多久,中國的天下必定要由他胡錦濤來統領。俗話說“悶聲大發財”,因此對胡來說任何再去與已經年高衰老、不用很久必然會要退出政治舞台的江老人家和擁江派在暫時性權力問題上作爭執和計較都已失去了意義,也沒有必要去組織開展可能會影響團結穩定局面的擁胡倒江運動。而且據傳鄧在生前對胡有“密詔”相賜,若真有此“詔”,那必然會是如何確保胡定能從江手中全權接過班來的“錦囊妙計”。據傳這其中可能就有如果江想賴着不下、拒不交權,胡如何要江必須交班退位而又不會引起事變動亂的的處置絕招。所以很多人認為,現在看起來胡似乎有些軟弱窩囊,實際上卻是胸有成竹,因為只要不露聲色地避免紛爭,耐心等待,只要不發生他所不能抗拒的重大變故,這個第四代的最高權位總是要給他的。何況他現在正當政治壯年,如果在這次十六大上能夠全權接班當然更好,如果因江要留任而需要再等幾年且又何妨,比江小十六、七歲的胡在年齡上占有絕對優勢這是明擺着的。

因此,儘管這次江堅持要在十六大上繼續留任,準備對胡作有限權力交接而只給胡一個不重要的政職(如果江真的曾在十五大上表示過他將在十六大年滿七十六歲時退下來,那麼他這次要留任不退就是食言了,這也證明鄧對在自己死後江可能想留任不退的估計是對的);也儘管擁江派們,尤其是軍方高層堅決擁江者們全力勸進、強烈要求江留任,使江在十六大上繼續留任似已不成問題。但即便如此,江最多也只能再連任這一屆,到下一屆黨大會即五年後的十七大時,如果沒有什麼特殊變故,已八十一歲高齡的江仍然要把權力全部移交給胡及他的第四代一班人,而不可能再繼續留任,也不可能傳位於他人。

然而對胡來說更加重要的是,雖然早在十年前就被鄧確定為第四代接班人並加入到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班子中培養鍛練,可是不論在鄧在世時或在鄧去世後江獨掌其權的這五年中,都沒有機會和條件組建和形成以自己為核心的第四代領導班子。這次卻就不同了,江在擁江派的擁戴下在十六大上還可以繼續留任一屆,儘管被鄧指定的胡並不是符合他心意和要求的接班人,但到十七大屆滿時卻必須要向胡全權交班。因此從現在起胡就要開始物色挑選他所了解信任的德才兼備者作為自己的“忠臣良將”、左臂右膀,籌備組建以他為核心的第四代領導班子。而通過這次對江留任問題的進退之爭,使他看清了哪些人是支持擁護他的,哪些人又是打着擁江旗號反對他接班的,尤其使他認清了軍隊中哪些人不把他放在眼裡瞧他不起,而以擁江留任為名向他提出挑戰堅決反對他在十六大上接班的,這些人對他的不同態度將決定他在組建自己領導班子和掌權後任命各級黨政軍官員時對這些人作出不同的選擇和對待。

因此,胡一旦從江處接班繼位而大權在手,對那些堅決反對和阻撓他接班的擁江反胡派骨幹們,尤其對那些在擁江反胡中起主要作用的軍隊高層鐵杆干將們,必定會進行毫不客氣的打擊和清除,就像當年打擊清洗軍隊中打着“保駕護航”旗號的反江派一樣,以杜絕軍中反胡派的以軍亂黨奪權威脅,樹立以胡為核心的黨的第四代領導班子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所以說,如果在十六大上繼續留任的江必須在十七大上讓位於胡,那麼對擁江派,尤其對軍方堅決擁江繼任反胡接班者們來說,不僅無利,反而有會重蹈當年“二楊”復轍之害。

(全文5700字)

作者簡介:上海嘉定人,1941年6月14日生於上海,曾是軍人,中國二戰史研究會會員, 在湖南工作近三十年。無黨派人士,自由撰稿人,自力從事戰略學術研究。著作有《陰謀與抗爭--肯尼迪總統被剌案起因剖析:豬灣事件》(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和《中國的戰略失誤》(美國美中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