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楊瀾是“前百分之五”嗎?
送交者: Play 2002年01月03日14:38:5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曹長青/迄今為止,通過媒體的介紹,以及熟悉吳征的人們提供的信息,吳征的經歷已經是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1966年出生於上海,1986年左右去了法國留學,靠在餐館打工等掙學費、生活費。後來到了美國,在中部密蘇里的一個學校拿到學士學位,然後繼續在密蘇裏白天工作,晚間讀書,1993年得到碩士學位。在密蘇里的聖.路易斯做保險生意期間因涉嫌欺詐被中國留學生告上法庭;後在美東商會的工作被人指控瀆職,於1994年離開密蘇里;在密蘇里期間和一位美國女子結婚、離婚。1995年在紐約結識並和楊瀾結婚。1997年初和楊瀾一起回國。

通過吳征在學歷、艾美獎和商業事務上的某些做法和說法,人們也比較清楚了吳征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人。應該說,這是中國人並不陌生的一類人。有人為楊瀾抱不平,認為一個清純的女孩子被欺騙了。但是以楊瀾讀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每門功課都還學得不錯,一直排在年級的前幾名”,又“在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憑海臨風》,楊瀾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吳征作序),並通過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得到電視“金話筒獎”,起碼說明她是個挺聰明、且有一定能力的女性;在中央電視台的工作也使楊瀾見多識廣、結識過各種名流。簡單地說“楊瀾被欺騙”多少有些貶低楊瀾的智慧。

其實,一般說來,女性對人直覺的判斷力是超過男性的。當然,容易輕信也是女性的弱點之一。但是通過楊瀾主持的節目、發表的散文、對媒體採訪的回答等等,相信不少觀眾、讀者都能得出一個她屬於那類聰慧、機智的女性的結論。對於吳征那些明顯有令人質疑之處的經歷,和他善於誇張的做法,即使楊瀾在和吳征交往的初期“被欺騙”,那麼在他們結婚六年多之後、在相互認為對方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的情況下(據他們對媒體的談話)、在他們感情之好人所共知的情況下,說她還繼續“被欺騙”,恐怕不太合情理,也難以服人。楊瀾和吳征之所以這麼“成功”地合作至今、相互欣賞,應該說起碼與她性情里的某些東西和吳征相呼應、相吻合有關。如果留意的話,這點很容易從楊瀾的一系列公開說法、做法上看出。

楊瀾在美國時間很短,經歷也很簡單,所以寫她也比寫吳征要簡單很多,因為不需要多少調查,只要熟悉一點美國這邊的情況,再了解一些楊瀾在國內公開發表的說法,對比一下,用常識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

楊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業

楊瀾1994年初到美國留學,先是在紐約大學念電影專業,半年以後,以她在中央電視台做過主持人的資歷,沒有經過托福和GRE考試等正式申請程序,而是直接和教務主任(Dean)、專業指導教授等商談之後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這點之所以不少當時在哥大念書的學生都知道,是因為楊瀾還沒正式入學,“一個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中國的奧普拉.溫芙瑞到這兒來上學了”的說法已經傳開了,這大概和教務主任或某教授跟中國學生們談起楊瀾轉入該校有關。當然,在美國,當然,在美國,各行業的名人們由於特殊成績直接被學校錄取的例子比比皆是,楊瀾的轉入哥大也屬正常現象。

眾所周知,哥倫比亞大學是由各個學院組成的,楊瀾進的是“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這裡的中國人習慣把它稱為“國際關係學院”。楊瀾讀的是國際關係學院裡面的一個叫做“國際傳媒與傳播”(International Media & Communications)的專業(concentration)。由於解釋這個科目實在有點太長了:“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傳媒與傳播專業”,楊瀾把它簡稱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應該不算什麼大錯,只是凸顯了一些“國際傳媒”。由於楊瀾回國後要做傳媒工作,她強調一點在國外念的“國際傳媒”也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憑海臨風》中,這個“國際關係學院”變成了“國際傳媒系”,這就明顯不正確,或過於誇大了。如果是“傳媒系”的話,那麼其科目就會絕大多數和傳媒有關,況且楊瀾還在書中說“學了兩年新聞寫作、電視新聞、電視紀錄片等一系列課程。”其實,在哥大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要求的54個學分中,有30個是國際政治、經濟、統計等必修課,和傳媒毫無關係,而這30個學分一般是全日制學生一年的課程。“國際傳媒與傳播”專業要求21個學分,另外實習占3個學分;在這21個學分中有6個左右可以選哥大新聞學院的課。正因為這個專業所提供的新聞方面的課程有限,所以不少對新聞感興趣的學生才在念了這個專業之後又去念了新聞學院。

由於哥大新聞學院在全美排第一、二名,在中國也很有名,楊瀾又在她的書裡描寫了她在哥大新聞學院上課的情形,加上她隨手寫來的“理查德教授被哥倫比亞新聞學院開除了”等等,所以楊瀾說她念的“哥大國際傳媒系”,這個或許是漫不經心、或許是有意無意的誤導,就使人們自然地以為她念的是新聞學院(的“國際傳媒系”之類),以至於有的網友寫信到哥大新聞學院查詢,得到的回答是沒有楊瀾此人,所以該網友得出楊瀾的哥大學歷是假的結論。這當然是冤枉楊瀾,但多少和楊瀾本人的誤導有關係。

楊瀾這種“漫不經心”的誤導還有這樣的小例子,比如她在《憑海臨風》中寫道:“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的兩年中,給我幫助最大的是約翰遜教授。他是我所在的國際傳媒系主任,又是我的個人指導教授。”

據和楊瀾念了同樣專業的朋友介紹,楊瀾這裡指的是哥大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傳媒與傳播專業的主任約翰斯頓教授(Donald H. Johnston)。其實,所有選擇“國際傳媒與傳播”的學生(每年大概有六、七十人)都是同一個專業指導教授,整個哥大國際關係學院都沒有“個人指導教授”。約翰斯頓教授是所有念這個專業的學生都非常讚賞、推崇的大家集體的指導教授,把他說成是“國際傳媒系主任”和自己的“個人指導教授”,非常自然地凸顯了“我”的優越。當然這似乎也只不過是誇張一點,不算什麼大事兒。

但是如果把什麼壓根就沒有的事情說成“有”,大概就不是什麼“小”事兒了。比如說,楊瀾在去年4月22日新浪嘉賓聊天室與網友交談,被問到在美國的學習情況時,她的回答中有這樣的話:“我在全年級的成績排到前百分之五,最高的成績是四分,我平均成績是三點八。”《女性月刊》(7月5日)(和好幾篇曾登在陽光衛視網上“媒體眼中的楊瀾”一欄中,現已被刪掉,但在新浪網仍可查到的文章中)也報道說:“我在美國畢業的時候,成績列在全年級最前面百分之五。當時那種成就感絕不亞於在國內的所謂名氣。”

在紐約,哥大國際關係學院的中國學生很多,問了幾個,都說不知道有“最前面百分之幾”這種排名法,也沒有聽說過“四分制”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式平均成績計分法。該校自1982年起就實行ABCD式計分制。由於學生是湊滿學分就畢業,有的念一年半,有的因學費等問題念三年或更長,這“全年級”是怎麼個算法?如果同年畢業的人都算同一個年級,可是這個學院有24個不同專業,學生選的課程都不一樣,你選國際經濟,他選國際金融,楊瀾又選了國際傳媒,那成績排名又按什麼算?楊瀾的“全年級”是指全學院?還是全專業?

在諮詢了哥大國際關係學院教務長辦公室(Dean’s Office)之後,從助理琳達.瓊斯(Linda Jones)小姐處得知,哥大國際關係學院不僅沒有“最前面百分之幾”(top 2% or top 5%)這種排列法,也沒有GPA式計分法,而且認為給學生成績排名次的做法和GPA式計分法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

為了更準確起見,又給主管學生事務的教務長路易斯(Robin J. Lewis)發了電子信,得到的回答是:“國際關係學院不給學生排名次,也不公開任何學生的平均成績或者在每個課目上的成績。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強調在專業化方面的訓練,而淡化學生對分數的競爭。”

那麼楊瀾從哪裡得出的“我在全年級的成績排到前百分之五,最高的成績是四分,我平均成績是三點八”這個結果呢?如果是“無中生有”的話,那又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