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物質文明發展中指導思想的偏差 |
送交者: 潘一丁 2002年09月24日16:03:4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筆者在整理文件時,發現一份開發“新產品”的設想,是準備一旦有條件時,拿來付諸一一實現的。可惜總是好事多磨地“事與願違”,而讓其成為“壓(電腦的硬)盤之寶”。 這些設想中,有一個是開發一種有特殊功能的收音機。不但可以成為新穎的“奧運會紀念產品”還可以在其它場合下有更多更廣泛的“用武之地”,而且一點沒有過時的感覺。 於是把這個想法重新拾起,告訴了國內一位這方面極有經驗又有令人佩服的能力的老朋友。結果他回信說,現在國內科技成果(其實這個還根本談不上“成果”,只不過是一個“主意”而已)轉化的成功率極低,除非自己著手開發。等於潑了一盆“涼水”! 但是不能不承認,這就客觀而言,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沒有一點誇大和“嚇唬人”的成分和用意,不是相交多年的摯友,就怕請他這麽說都不能的。但是這樣的現實,又讓曾經有過一段相關經歷的筆者,生出一些對當前技術和產品開發的指導思想偏差的感想來。 上世紀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冷戰”的陰影尚存,但還是給經濟的復興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契機。特別是將因戰爭需要積累起來的技術和人才,轉化為商業經濟的生產力,形成了以電子和電腦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市場。這些產品以其新穎、實用和功能強大,贏得普遍的接受和喜愛,成為人們除衣食住行等、常規生活用品以外的另類“生活必需品”,對豐富和提高生活品質,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其本身也成為市場經濟中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力量,成為各國爭相發展和競爭的重要目標。正是這樣的現實,使得我們可以以這個行業的表現,來探討當前消費潮流趨勢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 首先,不能不承認上世紀的後半段,我們的確處在一個物質“大豐收”的年代,新穎、實用、功能齊全的新產品日新月異地不斷湧現,幾乎達到“接應不暇”的地步。一部錄象機買回來,只用了三五次,就可能因為“另有新歡(功能更好的升級換代產品)”而被“打入冷宮”。從“家庭集市(yard sale)上廉價買來的,競是沒有拆封的商品。很多人到搬家時才發現,某些當初花不少錢買來的東西,其用途只不過是“曾經擁有”而已。 這可能正是鼓吹“消費經濟”的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按照那種理論,可以把經濟活動看成是以產品(商品)作為起點,廢物垃圾箱作為終點的一個過程。認為只要縮短這個過程的周期時間,就意味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和效益提高,社會也就“進步”了。可惜的是,這樣的理論忽略了不能忽略的問題。 首先,“物質文明”一定是要建立在實實在在的物質基礎之上,人類生活中的一切衣食住行和吃喝玩樂,甚至“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都建立在客觀物質世界之上,作為提高物質文明的手段的經濟活動,當然也不能離開這樣的物質基礎。那種所謂的“知識經濟”其實只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是被設計出來專門“圈錢”的一種“老鼠會”罷了(不然也不會成為“泡沫”的)。但是,起碼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地球上的絕大多數資源都是有限的(除非有一天人類能夠直接以電子、中子和質子等“基本粒子”為材料來大量廉價合成各種物質),而不顧一切地消耗有限的資源的行為,就是對人類和自己後代的未來不負責任的行為。為“控制和爭奪資源”這樣的目的,更將是後果越來越嚴重的戰爭的主要起因(比如這次大多數國家反對,美國卻堅持要打的伊拉克戰爭,就有分析說是為了控制那裡的戰略石油資源)。 其次,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毒氣以及有害化學物質,正在污染侵襲着生態和生活環境,現在要是再加上加速提前變成垃圾的大量產品,如果將其形容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或一場“自掘墳墓的競爭”,恐怕不會有太大的出入的。這絕對是違背我們發展物質文明的初衷的。 但是,要已經嘗到發達的物質文明甜頭的人,再退回到“清心寡欲”的時代,是絕對不可能的,有違進步的自然發展規律。事實上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之所以處於這種“進退維谷”的處境,完全是因為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不能正確掌握諸如“幸福、快樂、滿足”等,這些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概念的“相對性(對比度)”本質、並加以運用的結果(詳細闡述,請查閱拙文《什麽是幸福》)。一旦認識到,就會發現,那些經濟學家天天在那裡大談如何提高經濟“效率”,卻對真正的“社會整體經濟效率”一竅不通,到現在還不知道我們其實正在“浪費”了許多應該享受到的“幸福、快樂”和比今天感覺到的要多得多的“滿足,反而在他們的“瞎指揮”鼓吹下,糟蹋了本來可以“生產”出更多 “幸福、快樂”的、起碼現在還不能再生的寶貴資源,比起當初那種“把牛奶倒入海里”的行為還要糟糕得多。要是建立一個“快樂轉換效率”的概念,來衡量人類在追求增加“幸福快樂”的過程中的投入和產出之比,恐怕會發現不僅不比原始人高,反而是逐漸在降低的。因為我們正在以越來越大的資源(能源、清潔的水資源和無污染的空氣)消耗,以及用犧牲一部分人的健康、生命和財產為代價來換取,得到的卻是越來越不能滿足的欲望,甚至要靠傷害自己的毒品來“彌補”。 正是這種認識錯誤,直接造成了後來新產品開發中指導思想的偏差。大家都一個勁地熱衷於縱向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升級換代,卻忽略產品或技術的橫向應用開發和推廣,等於抓住了有限的點,而忽略了大得多得多的面。不僅提高了開發的難度和成本,形成只能靠力量雄厚的大企業和少數專業人員參加併集中於相對有限目標的競爭局面,更損失了許多本來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的、一點也不比高科技少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正在人為盲目地提高“對比度”的參考基準,結果卻反而增加了為達到同樣目的而需要的投入,並且使這樣的投入呈“幾何級數”的增長趨勢,後果是極為嚴重的。而我們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或起碼延緩這樣的趨勢,以便來得及去探討根本的解決之道,這樣的“解決之道”是存在的,因為只要我們一旦認識到快樂的相對比較性本質,就會發現今天包括新產品、技術開發在內的物質文明發展,就好比“狗熊掰棒子(玉米)—掰一個扔一個”,有太多的可以進行深度或廣度開發的機會,都白白浪費掉了。現在可以舉兩個現成的例子。 筆者曾經在八十年代和一位台灣來的親友提到一個開發“胎毛筆”的設想。認為毛筆是有中國文化傳統和古老工藝特色的產品。而初生嬰兒的胎毛,又有着特殊的多重紀念意義,絕對有其保存價值。要是將兩者結合,依靠現代先進工藝加工和管理技術來開發,以今天世人對子女的感情和態度,其可能的前景,只要略為發揮一點“想像力”,就足以令人“激動”了。可惜當時未獲得積極回應,雖然後來發現台灣試製成功的報導(接着上海也有成功報導),只是他們可能沒有能夠達到筆者提出的“全方位立體開發思想”的境界並付諸實踐,所以尚不能成“氣候”。但是可以在這裡大膽預言其未來一定“前途無量”!而現在之所以沒有看到,是因為“經濟被(片面)的知識壟斷”的結果,因為一提到發展經濟,就以為只有投資去搞電腦、網路之類的高科技,自己把路走得越來越窄,是極為不智的。 另外那個“特殊收音機”的設想更是如此。以當前的條件來開發,完全符合兵法上的“賽馬策略”,技術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一旦申請專利後,剩下來真正需要的,就是充分的市場開發擴展計劃,和有效的行銷推廣宣傳策略的制訂了。而現成的“出場亮相”機會,就是當成“奧運會紀念品”,隨開幕式門票贈送。 一旦開了一個成功的好“頭”,以中國人的聰明,只要一旦明白過來,我們就會發現,有一地的“棒子(機會)”等着去“拾”呢! 也許有人會反譏筆者『既然這麽有前途和把握,你怎麽不自己去開發?』 其實提這樣問題的人,就好象要當初的孫臏自己何不去買幾匹“馬”,來直接賺齊王的“銀子”一樣!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