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毛澤東整粟裕的原委
送交者: 文/華飛 2002年01月11日16:44:3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實際上,從建國到1956年,是中國建設的黃金時代,但那時的共產黨人也沒“有 幾人懂經濟規律”(Killem兄語),但比較實事求是,黨群關係、幹群關係也大致 正常,總的來講,中國大地一片興旺。那時雖然也有不和諧的插曲,如農村合作 化操之過急,周恩來、劉少奇、陳雲等反“冒進”引起毛老爺子的憤怒,但矛盾 尚未爆發。1956年2月,蘇共召開第二十次代表大會,赫魯曉夫做秘密報告,全面 否定斯大林。這件事對歷史走向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其中最重要的影響不在蘇 聯,而在中國。現在回首看歷史,就是從此時起,毛開始考慮(於公)中國的革命 事業是否會在第二第叄代變質,(於私)他自己死後會不會也有人對他加以否定。 毛老爺子有顧及自己身後名聲的想法,無可指責,任何領袖人物,尤其是大國或 能影響世界的領袖人物幾乎都一樣。問題是用什麼樣的方法。此事不在我們討論 題目中,此處不提。不過從此時起,中國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此或多或少有關-- --君記得林彪的“五一八”講話否?那是在此10年之後,1966年5月18日,林彪在 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過毛澤東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天才 地、創造性地、全面地發展了馬列主義,把馬列主義提高到了一個嶄新階段之後 ,說道:“在他身後,如果有誰做赫魯曉夫那樣的秘密報告,那一定是大壞蛋, 一定是野心家,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我手頭沒有原文,但可以保證這段 話幾乎一字不差。大家可以想一想林彪說這番話的原因。應該說,林彪是真正把 握了毛澤東的思路,真正了解毛最擔心的問題的。

回頭繼續講當年。1956年東歐先後發生了波蘭、匈牙利事件。1957年,蘇聯又出 現了朱可夫事件。毛澤東當然會因此聯想到中國,他對國內形勢極為關注,政權 和軍隊又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1956年當年,他即開始有所動作----軍中開始反 “教條主義”的運動。那時全軍正在“正規化”,學蘇軍,在劉伯承元帥主持的 南京軍事學院授課內容中,講授了不少蘇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例,稱為“十大打 擊”。信號傳遞到毛澤東處,毛髮話曰:“南京軍事學院……專門講人家的什麼 十次打擊,而我們自己一百次打擊都有過,卻不肯講。……”隨後軍中即開展了 對劉伯承的批判。這裡套一句鐵流兄的話“彭德懷從未有過威脅毛澤東地位的任 何言行,不象林彪,發過行動手令”,把“彭德懷”改成“劉伯承”或“粟裕” ,也是一樣,而且劉伯承和粟裕還不象彭德懷,二人更不可能也更沒有條件反毛 。但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你再說你擁護某某人,但你對你的學生不講該人的業 績,只講別人的成果,是否意味着你僅在口頭上擁護某人而心中卻另有所愛呢? 何況你的學生是直接帶兵的遍布全軍的眾將,你講的“成果”又是出自蘇軍---- 國家軍隊色彩濃於黨軍、領導機關為國防部和總參謀部而不是中央軍委的一支軍 隊。Killem兄問“不知作者證據何在?劉,粟的具體什麼措施威脅了‘毛指揮槍 ’”?以上即為回答之一。此外,高明政治家高明在見微知着,防患於未然,決 不等到一種傾向真的變為實際可能發生時就採取措施;即使當事人主觀上不作如 是想,但只要客觀效果有此傾向,就要消除。我曾舉過劉邦的例子,毛在此方面 更是高出一籌。

Killem兄說“實際上軍隊正規化是不威脅軍隊統帥對軍隊的權力的。美國總統對 軍隊的控制權從未被挑戰過。”前一句話僅泛泛地講是沒錯,但會依時間、空間 和政治體制和形勢的不同而有時對、有時錯;比如,一支由黨的軍委控制的軍隊 要以無黨的軍委體制而由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控制的軍隊為樣板來正規化,對軍隊 統帥(黨的主席兼軍委主席)有沒有潛在威脅?美國總統對軍隊的控制權是未被挑 戰過,但那是由於美國憲法的規定,美國政治體制使然,完全不適用於說明中國 的情況。中國的軍權表面看是明確的,實際則不然,後面我們還要涉及這個問題 。君記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統帥全 國武裝力量,擔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後來1971年廬山會議修改的憲法草案中,這 一條變成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統帥全國武裝力量”),可毛對軍隊的控 制權是由於他是國家主席和國防委員會主席而來嗎?劉少奇於1959年4月接任中華 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國防委員會主席兩個職務後,他可曾對軍隊有過實際的任何控 制力?中國人有誰認為他是中國軍隊的統帥?

Killem兄接着說“毛的統帥地位不倒,毛指揮槍就不會有挑戰。何況軍隊正規化 的樣板是蘇聯。斯大林對軍隊的控制從未因蘇軍的體制而動搖過。”文化大革命 中毛的統帥地位也沒有倒,林彪有沒有挑戰毛指揮槍?為什麼毛對解放軍是“偉 大統帥毛主席親手締造,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說法反感,並說“什麼我親手締 造,林彪直接指揮的,締造的就不能指揮?”除了林彪,周恩來在軍隊中的影響 和實際控制力對毛指揮槍是不是一種潛在挑戰?----關於周與軍權,我將另文討 論----另外,看Killem兄的上下文和行文語氣,似乎認為軍隊正規化對老毛不構 成威脅,美國軍隊那么正規也影響不到美國總統控制軍隊,何況當時中國軍隊正 規化的樣板是蘇聯,也是共產黨國家,蘇軍體制從不影響斯大林對軍隊的控制, 因而中國軍隊學蘇聯正規化不會對老毛有所不利。然而,事實上正因為軍隊正規 化的樣板是蘇聯,才對中央軍委掌軍的體制是一種暗地挑戰。蘇軍與我軍不同, 黨軍色彩向來不濃,紅軍成立遠在黨的成立之後,也在十月革命之後;而且俄羅 斯的傳統又與中國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6月27日斯大林對 紅軍和紅海軍講話時的結束語是“讓偉大軍事統帥庫圖佐夫、蘇渥洛夫……的光 輝照耀你們吧!讓偉大列寧的旗幟指引你們前進吧!”----對於蘇聯軍隊和軍人 來講,他們還是“國家”的概念強,“階級”或黨派的概念相對要弱。中國共產 黨則大不然,你能否想象在抗日戰爭初起時老毛對紅軍訓話:“望謹記並發揚我 國軍事先賢和統帥孫武、吳起、韓信、岳飛、徐達、戚繼光……的教誨和勇武氣 概,衛國殺敵!”對於共產黨,這麼講太缺乏階級分析觀點,不行;就是國民黨 ,蔣介石訓話,除了國父也只提過曾國藩。也許是中國歷史上的着名軍事家和統 帥離現代太遠,而近百年來中國積弱,要不就是忙於內戰,沒出過值得驕傲的抵 御外侮的軍事家,沒人可提。此外,蘇軍對於黨和國家事務參與很少(看看蘇共政 治局和部長會議中有幾個軍人即知),而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中,沒有軍事色彩的還 真的不多。中蘇軍隊體制不同,斯大林和毛澤東對軍隊的控制方式也不同,二者 可比性不很強。

Killem兄說“劉粟挨整很有可能是與蘇聯靠得太近的緣故。想一想現在對‘全盤 西化’的反感就能理解當時‘反教條’的動機。何況中蘇已走向決裂。毛對蘇聯 的戒心與反感從始至終。”劉粟個人從未與與蘇聯靠得太近----粟裕和蘇聯完全 不沾邊,僅在建國初期去治過一次病,除了外事活動,與蘇聯再無任何接觸;劉 伯承雖有留學蘇聯經歷,但從無個人聯繫,連對蘇外事活動都極少參加。問題關 鍵是他們所處的位置和態度:一是全軍將校的老師和校長,一是作戰能力全軍心 服的總參謀長,二人如果偏重蘇式正規化而不自覺地以毛為圭臬,能否留下?盡 管他們二人從為人到實權都不可能有威脅毛的動機、能力和膽量,但如我在論林 彪文中說過的那樣,只要某人要建立的制度和作法有可能影響毛的集權,無論此 種可能性多麼潛在或微小,毛都會將其儘早徹底消除。在這一點上毛的敏感無人 能及,堪稱大家聖手。此外,有蘇聯的經歷並不一定就得倒霉,劉亞樓比劉伯承 在蘇聯呆的時間長得多,八年抗戰全在那裡,還是蘇聯紅軍少校,可他並不因此 見外於老毛。劉亞樓在空軍司令任上“鋒芒畢露”----這是老毛原話,還囑咐他 要改一改,“鋒芒半露”為好----叱□風雲直到去世,為什麼?這是偏題,以後 大家討論。最後,Killem兄說“何況中蘇已走向決裂。毛對蘇聯的戒心與反感從 始至終”是對的,但既如此認為,為何在上文說“何況軍隊正規化的樣板是蘇聯 ”?既然毛對蘇聯的戒心與反感從始至終,那麼軍隊正規化的樣板是蘇聯,蘇軍 並非由蘇共中央直接控制,他就沒有戒心與反感、不感到威脅?上下文是否多多 少少有點矛盾?

軍內反“教條主義”運動的詳情和後果以及彭德懷其中起的作用,我此處不說了 ,鐵流兄關於彭德懷的文章中有詳細而深刻的敘述分析。現在看來,這場運動的 目的是要加強有可能因“正規化”而減弱的“黨指揮槍”。但當時全軍並未領悟 這一點,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反教條主義運動開展得並不令毛滿意。1957年 5月,總政治部又開會在全軍布置反“教條主義”,會上總政治部主任譚政點名批 評反“教條主義”不力的單位,推波助瀾。哈軍工是對反“教條主義”運動抵制 最力的單位之一(也是因為有陳賡做後台),譚政指責說:“你們為什麼不敢反教 條主義?”“為什麼從去年到現在還不抓緊反,為什麼要保護教條主義?”“總 是強調你們特殊,有特性,對中央的指示採取什麼態度嘛!”還說:“要反教條 主義,就要拿出時間來,必要的時候要停課,畢業設計也可以停嘛!把教條主義 解決了,教育就搞好了。”但就是總政如此推動,運動開展仍不如毛所願,除了 五總部等軍委直屬單位,很多下面的單位還是似是而非,甚不積極,例如哈軍工 在這種形勢下就仍然暗中對抗,按兵不動。直到1958年7月,軍委擴大會議批判訓 練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傾向,此後,哈軍工院黨委才根據總政治部的通知,開 始反教條主義。這不是正題,不多說。

在1957年,中國發生了另一件歷史性的大事,即反右派運動,給中國刻下了更深 的一道傷痕。關於反右鬥爭的前因後果和是非曲直,我沒有如此高的功力和能力 加以分析評論,也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不過,反右運動的最嚴重後果之一是中 國黨外民主(和黨內民主)開始走向沉淪,當代中國人從上到下開始學着為在政治 上保護自己而說假話,這一點怕不會有太多爭論。當然,黨內民主的不正常可以 說是在廬山會議開始加劇、最終走向滅亡的,但此時已經初見端倪。反右中真正 對共產黨滿腔怒火的人不是沒有,但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人並非不擁護共產黨的 領導,而是對某個黨委書記、黨支部書記甚至僅某個黨員有意見、或是對共產黨 的某些政策或具體作法(如對蘇政策)有意見而當了右派的。當年黨內不少人即對 如此抓右派頗有看法,但其意見不起決定作用。如果說他們當時就對毛澤東的錯 誤有清醒認識,那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胡說;這些人對毛是尊敬信任的,但這與 他們不同意不理解毛的一些想法作法並不矛盾。以軍界人士為例,陳賡大將與毛 的關係少有人能比,但陳賡對反右的某些政策和策略不僅不滿,而且明里暗裡設 法抵制;其時他身在北京,對哈軍工的反右頻發指示,力保多人過關,還跑到總 理處討底細,總理僅回了一句:“陳賡喲!……”,再未多言。叄個字後的沉默 ,六個點的省略號蘊含着什麼意思,如今我們都可以想象得出了。

1957年反右是大事,軍內的反教條主義運動在五總部尤其是訓練總監察部也開展 得你死我活,但在下面的多數單位還是那么半死不活地拖着;到了1958年,毛親 自出馬,1958年3月,中央召開的成都會議上,毛明確提出“軍隊落後於形勢,落 後於地方”,正式建議軍委召開一次擴大會議,用整風方式檢查總結建國以來的 軍事工作----可別小看了“整風”二字,其字面下的含義無窮,延安整風這一場 黨內多少人刻骨銘心的政治運動,就是借整頓文風和學風開始。也正是在這次軍 委擴大會上,把劉伯承作為“教條主義”的代表人物,把粟裕作為“資產階級個 人主義”的代表人物進行了批判和鬥爭,批鬥的範圍涉及到了蕭克等一批軍隊高 級幹部。粟裕挨整乃至下台,關鍵罪名有兩條:一是“向黨要權”,二是“告洋 狀”,此事源出粟裕1957年11月隨彭德懷為首的軍事代表團訪蘇,訪問中有代表 團各位成員對口拜會蘇軍領導的安排,粟裕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身分拜 會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粟裕由於總參謀部起草國防部及總參職責條例五 易其稿軍委未予通過,便請蘇軍總長提供一份蘇軍“關於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工作 職責”的書面材料以便參考。蘇軍總長說他們沒有現成的材料,只在交談中簡單 介紹了一下蘇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組成、職責;1958年3月蘇方向我方提供了有關 的書面材料。就這樣一件事,成了粟裕的“麥城”。

關於粟裕挨整的詳情,在網上很容易找到,這裡不多說了。我只在這裡排一下與 粟裕有關事件的時間表: 1958年5月24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舉行第一次小型會 議,彭德懷宣布軍委擴大會議的內容主要是整風、整編兩大問題。 5月26日,軍 委召開了小範圍會議,會上責成粟裕就所謂“總參與國防部關係”等問題作檢討 ,與會者對粟裕進行了批判。有關這次會議的內容,還向總參二級部的領導作了 專門的傳達,明顯地是為在軍委擴大會上批判粟裕定調子。 5月27日,軍委擴大 會議開幕。會議開始不久就有人指責粟裕“一貫反領導”、“向國防部要權”、 “告洋狀”等,接着對粟裕進行了批判。蕭克也在這次會議上被點了名。 5月28 日,粟裕在軍委擴大會議第二次小型會議上作檢討。 5月30日,軍委擴大會議第叄次小型會議召開,毛澤東發出“把火線扯開,挑起 戰來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指示,由黃克誠在會議上傳達。  6月1日,對粟 裕的批判擴展到大會。會議的組織者不僅向各組介紹粟裕的所謂“問題”,而且 開始組織和動員一些領導幹部對粟裕進行“揭發”批判。對於擴大會的鬥爭形勢 ,毛澤東仍然不滿意。 6月9日,黃克誠傳達毛澤東的指示說,主席對我們的會議 決心很大,強調開不好,大家就不要走。因此,會議還要擴大範圍,每個師的黨 委書記都要來。軍委擴大會議因此從300多人猛增到1400多人。毛澤東也 幾次到會或在中南海召集會議參加者進行座談,把軍內出現的所謂“教條主義” 問題上升到兩條軍事路線鬥爭的高度,同時激烈批判“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毛 提出“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批評“有的同志到今天還堅持着錯誤路 線”。 ………… 7月14日粟裕的第二次大會檢討獲得通過。 7月22日軍委擴大會議結束。但粟裕的“告洋狀”卻被升級為“裡通外國”。毛 澤東在隨後的一次中央會議上把粟裕作為軍內的“壞人”點了名。 8月31日,中 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決定,並決定將他的“錯誤” 口頭傳達到軍隊團一級、地方地委一級。□ 粟裕的兩(或叄)大罪狀是““一貫反領導,向黨要權”和“告洋狀”,其實前兩 條,借林彪與賀龍談話時的說法,都“可大可小,可有可無”,關鍵是最後一條 “告洋狀”。粟裕檢查得以通過,但“告洋狀”卻被升級為“裡通外國”並因此 被毛澤東點名,頗說明問題,從這裡可以看出毛對此事是如何耿耿於懷沒完沒了 。其實從毛澤東的角度想想也不難理解:你身為總參謀長,負責起草國防部及總 參職責條例五次軍委都通不過,還不明白什麼意思?難道不知道在此情況下,你 該問誰?不問我還不論,居然去問蘇聯人!你心裡還有沒有軍委?如果蘇聯人說 總參該完全在國防部領導之下,你又如何?……在中國共產黨內,“裡通外國” 可是嚇人的罪名,高崗問題升級,“裡通外國”是重要原因之一;彭德懷此刻認 定粟裕“裡通外國”,一年後這同樣的罪名也落在了他頭上,而且直到1962年中 央搞甄別,給“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平反時,彭德懷仍然不得解脫,劉少奇有話 :“什麼人都可以平反,唯獨彭德懷同志不能平反。他有裡通外國的問題。”為 此彭德懷又寫了八萬言書送交中央,力辨“裡通外國”的問題,換來的是從此停 止給他送中央文件,以及賀龍為首的彭德懷專案組的成立。直到彭德懷逝世前, 他仍沒有甩脫這頂帽子,病至半昏迷的狀態還有時在呼喊:“我沒有裡通外國! ……”可見“裡通外國”是黨內軍內多麼可怕和多麼有力的打擊異己分子的武器 ,粟裕算是很幸運的了。

前面說過,從歷史到現實,從人品到實力,粟裕決不可能反毛,也不可能通蘇。 劉伯承也一樣。對此毛澤東心中不會沒有數,但他要打擊的是一種傾向,必須借 此傾向的代表人物的“人頭”祭旗。毛自己歷史上受過多次打擊,深知此中隱情 。他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過:“哪個廟裡都有冤死的鬼,……共產黨里也只不過 比別的黨里少一點罷了。”政治鬥爭運行起來,有時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毛深知政治鬥爭的法則和遊戲規律,很清楚歷次黨內鬥爭中有多少“冤死鬼” ,但他也在繼續製造“冤死鬼”;這裡面有他的責任,也有他身不由己的一面。 這是政治人物的悲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