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告別“浮躁盲動”走入“理性智慧” - 從共產運動,文革看六四
送交者: 空軍大院 2009年06月06日06:13:2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告別“浮躁盲動”走入“理性智慧” - 從共產運動,文革看六四 共產黨有一句話好像這樣說,共產黨人是動機和效果的統一論者。意思是,共產黨 認為處理問題,事件發生中當事人的動機和客觀效果,都應該作為定性的考慮因素。 歷史的判斷,也就是後人的判斷,似乎並不依據當時人的動機,卻只看效果。當時 人的動機,是主觀的東西,是表面的,可能既有感情成分,又有意想不到的錯誤, 而歷史的積澱,才是真正實在的。可惜的是,在當時人眼裡,僅看效果,無視感情, 似乎只有機器才能做到。所以,只有隔代之後,當時的人已不在,事情的結局才可 真正蓋棺論定,這就是歷史的智慧。 我突然一想,六四是否有一天會得到後人與我們當時的人完全相反的評價?神經一 震顫抖之後,又想到了文革,又想到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二戰諾曼底登陸60周年的 今天,又想到了希特勒德國,似乎為自己找到了安慰的救生圈。 什麼是共產主義的動機?推翻資產階級,進入世界大同。文革紅衛兵的動機?打倒 帝修反,解放全人類。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動機?復興德國昔日的輝煌。否則德國人 當時能宣希特勒為領導人嗎(可見打“民族”招牌的威力)?六四學生的動機?反官 倒,反腐敗,爭取社會平等權益。 不用說,每個運動,任何人都可舉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壯麗之舉,當時人的赤誠可問 青天。但這些動機,可以作為我們判斷六四的依據嗎?理性和感覺經常是對立的。 我明明知道自己的體重太大,不應該吃眼前這塊巧克力,可是最終還是安慰自己吃 了,心裡說,從下次開始吧。可見以小見大,感覺是多麼不可靠。比感情可靠的是 理性,而理性看重的是結果。 什麼是這些事件的結局?就是它們對當時社會造成結果和它們都其社會後來的影響。 我不用類舉前面的事件後果,因為人們都已明白。六四的結果是什麼?當時死了幾 百人和至今已有二十年的高速經濟發展。歷史是常常跟當時人開玩笑的,而且這個 玩笑有時很殘酷,卻不得不接受。 中國的民主事業,應該走入她的成熟期了。中華文化應該從她的“感性時代”走入 理性時代了。中國人民的認知思維發展,應該從直觀感覺走入理性智慧德階段了。 群情激憤,大吵大鬧的群眾運動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共產主義運動的遺風。 正像海外所以反對共產黨的組織,都在有意無意地採用共產黨用了幾十年對待敵人 的方法,有的甚至連名字都一樣(我當年聽過中共與蘇共互斗的“九評”,四十年後 又聽到FLG批判中共的“九評”)。 我再也不對遊行有太多希望,再也不對僅憑激情,只寄託與上街的人群感性趣。人 民什麼時候變成了成熟的“男人”,看政府不再是可以隨便撒嬌或頤指氣使或心驚 膽戰,的“父母”,而是用沉靜,理性,嚴肅,穩重德坐下來談話,中國民主曙光 就出現了。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如果中國的學人仍舊“以其昏昏”,是不可能帶 來中國大眾的“使人昭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深圳局級幹部將差額票選 試行區級人大
2008: 潘一丁:天譴、報應、因果論
2007: 戒嚴部隊首長因六四“平暴”升官晉級名
2007: 難同舟共濟,溫家寶要下船?
2006: 六四的前因後果和非法與執法
2006: 文化大革命十批判書(紀念文革40周年)
2005: 聖克魯茲的動物
2005: 一件小事
2004: 家長必讀:加拿大留學生談留學
2004: 方覺自傳十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