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參戰 理直氣壯 師出有名 |
送交者: 匪兵甲 2002年01月12日16:30:0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理直氣壯 師出有名 ——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五十周年之際 雙石 五十年前的金秋十月,一支打着“聯合國軍”旗號的 “十六國聯軍”打到我們的家門口。一批肩荷“萬 國牌”武器的中華兒女,背負着民族的希望,高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旗幟,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 江,迎擊裝備精良行頭整齊的頭號強國為首的所謂“十六國聯軍”,去打一場在敵人和朋友看來都非常 勉為其難的當時最現代化的立體戰爭。 力量懸殊,戰爭殘酷,新生的共和國為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三十九萬優秀兒女或捐軀、或 傷殘、或失蹤;國家統一的進程因此而延緩;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際交住因此而局限;……。 然而,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取了偉大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在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鬥爭歷史 上,我們是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拒外來威脅於國門之外,遏侵略凶焰於初臨之時;我們第一次基本依靠 自己的力量,卓有成效地維護了我們和平生存、和平建設與和平發展的權利。 我們的對手們同樣也有了“第一次”的體驗——第一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畫押;第 一次面對戰爭結局享受“失望的痛苦”;第一次面對把企圖削弱的對手給打強大了的尷尬;第一次在一 個站起來的東方民族面前垂下了高傲的頭…… 一個飽受欺凌歷經憂患的民族,應該能夠掂量得出這場戰爭對於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價值。 其實勿需作太久遠的回顧,可以先掂量一下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對我們這個戰勝國的回報。 兩次大戰,我們都是戰勝國——後一次甚至還踞有“四強”之尊位,但卻兩次得到被人慷慨出賣的回 報——前有青島之恨,後有外蒙之痛。雅爾塔幾位巨頭觥杯交錯之間,就排定了戰後的世界政治經濟利 益的分配格局,而分配中的利益衝突與平衡,則以毫不猶豫地犧牲弱小民族的統一與和平發展環境為代 價——這就是典型的雅爾塔模式。 中華民族和朝鮮民族,都曾經是這種模式的犧牲品。中朝兩大民族的傳統友誼,正是在這種共同境遇、 共同命運、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基礎上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可以說,沒有誰比這兩個飽受侵略者鐵蹄 蹂躪的毗鄰民族能更深刻更現實地感受和體驗唇亡齒寒之迫,戶破堂危之急。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勝 利,是對雅爾塔強權政治分配格局實現的率先突破。而朝鮮民族為結束強權政治家們所設計的民族分裂 局面所進行的鬥爭,也是對雅爾塔模式的一種反抗。朝鮮內戰的真正的起因和緣由,是原本統一的朝鮮 民族被強權政治家們用一條三八線造成的人為分裂局面,雅爾塔的強權政治家們,才是朝鮮內戰的真正 禍首。對於朝鮮人民為祖國統一所進行的鬥爭,曾經在共同境遇與之共同奮鬥,且自己也正在進行統一 祖國鬥爭的中華民族對其給予以道義的和實際的熱誠支持也是天經地義無可非議的。 朝鮮民族為統一目的所爆發的內戰,是在朝鮮南北雙方長期對峙不斷衝突的醞釀中爆發的,並不是在一 夜之間打響的。無論其中有多少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雙方各有什麼背景,以什麼方式完成統一,任何 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沒有理由直接介入其間進行武裝干涉。更不要說以此為由侵犯第三國的主權和利益, 干預第三國的內部事務。聯合國憲章曾明確規定:“不得干涉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部管轄之事件”, 而按國際間公認的準則,“侵略”一詞的含義是特指“一切對他國領土、主權的侵犯和對他國人民的掠 奪和奴役的行動”,內戰的性質只有革命與反動,正義與非正義之分,不存在所謂誰“侵略”了誰—— 說朝鮮內戰是北方“侵略”南方,就象說美國南北戰爭是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樣荒謬絕倫。戰爭爆發 時,朝鮮南北雙方所建立的國家政權都沒有加入聯合國,而美國利用在聯合國諸多成員國接受其經濟援 助或有其駐軍之便,操縱聯合國,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缺席的情況下以“聯合國”這個國際組織的名 義直接出兵對朝鮮內戰進行干預,侵占中國領土台灣,介入中國內戰,直接造成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 事務的干預和主權的侵犯,本身就是對聯合國憲章的粗暴踐踏,名不正,言不順,理不直,氣不壯,不 倫不類,無根無基,是名符其實的賊喊捉賊。雖然其後聯合國有過多次“維和”類的軍事行動,但“聯 合國軍”名義卻經此一戰即成為歷史,就是這種賊喊捉賊的警察行動在道義上和實踐上都遭到慘敗的反 證。 透析當年那場戰爭之後再來看今天朝鮮兄弟能夠在和平攜手走向統一之路的問題上達成共識,究其根本 原因,仍然是可以追溯到雅爾塔模式對於朝鮮民族造成的巨大傷害,而朝鮮南北雙方能夠從對抗走向和 解,也正是因為雙方都有着“突破雅爾塔”的共同意願與基礎——否則你將無法解釋為什麼因“聯合國 軍”干預才得以生存的韓國還會有一浪高過一浪的反美浪潮。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是在中國領土主權受到侵犯,“聯合國軍”打到鴨綠江邊,戰火已燒到中國 邊境城市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侵略凶焰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是在中國 政府再三警告言之有預有理有節先禮後兵而侵略者仍然置若罔聞肆無忌憚得寸進尺一意孤行的情況下發 生的。那年那月,一代中華好兒女,舉“抗美援朝”正正之旗,結“保家衛國”堂堂之陣,哀兵出擊, 奮起一戰,迭挫強敵,揚威異域,是為大快人心大振國運之壯舉。我們今天站在歷史的經緯線上回顧這 場戰爭,不難看出這一偉大戰爭的對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世紀之初的1900年,在八國聯軍北京閱兵的禮炮聲中,中國人迎來了二十世紀。 世紀之末的1999年,在萬眾歡慶澳門回歸的鑼鼓聲中,中國人送走了二十世紀。 這就是二十世紀的中國——一頭擔着沉重的國難,一頭繫着蓬勃的國運。 1950,這個特殊的年頭中分其間,結束了前者,開拓了後者。1950,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中點,也是 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支點,一代中華兒女,正是在這裡,擔起了國難,托起了國運,撐起了二十世紀的 中國。 有人稱,美國當時只想解決朝鮮問題並無染指中國大陸之意,中國出兵參戰既無必要性也無迫切性,應 該跟美國對話而不是對抗,交流而不是交鋒,這樣或許早就打開國門走向世界了。說這話如果不是混帳 之極也是糊塗之至!一個江洋大盜的匕首在你的再三警告之後還窮凶極惡一路揮舞而至離你咽喉只有三 寸之時,你該怎麼去體驗感受和回報他的一番美意?你是該聽他說的,還是該看他做的?就是美利堅合 眾國自己,當年有人不過是在自己國家土地上擺了幾個導彈,他美利堅合眾國是怎麼反應的?冷戰時 期,有美國人稱:“如果蘇聯人打到墨西哥,美國五分鐘之內就會出兵。”這是什麼道理?這是“國家 安全環境”的道理!你直接威脅了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打你就是師出有名,理直氣壯,打了也白打, 挨打你活該!挨了打的國家那個大名鼎鼎的國際關係專家亨利·基辛格曾自言:“毛澤東有理由認為, 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將會在中國領土上和美國交戰;最起碼,他沒有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結 論。”挨了打的軍隊的那個聲威赫赫的戰場掛帥人物馬修·李奇微也自語:“不能想象我們打到鴨綠江 邊中國人會沒有反應。”頭號強國美利堅合眾國當年之所以知道這個道理還要一意孤行,那是根本就沒 有把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國放在眼裡,仍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那個軟弱的國家”來認識這個古老土地 上的新生國家,認定了欺侮了你也是白欺侮。這個時候的美國政客和美國軍人,何曾有過一絲一毫的公 理正義人權之類的大道理?何曾有過一點一滴平等和平友好之類的小念頭?除了掂槍挾炮起而反抗侵 略,你說你該拿什麼與跟他們平等對話平等交流? 當然中國人也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忍氣吞聲退讓躲避。這個辦法在我們民族以及世界各民族的近代歷 史上曾有過多次嘗試,遺憾的是,無情的歷史沒有給這種選擇以證實其成功的機會。歷史證明的是另外 一種必然:所有侵略者的野心都是被忍讓退縮的“好心”人給慣出來以至得寸進尺逐步膨脹至極限的。 從張伯倫到蔣介石,退讓得不夠嗎?最後得到的什麼?張伯倫犧牲弱小國家的退讓據稱能換來“永久的 和平”,結果呢,希特勒坐大之後差一丁點就打到了他的老家喝香檳。日本吞併朝鮮後,也沒有全面吞 並全中國的具體計劃,之所以敢於以不到兩萬的關東軍向張少帥的二十萬東北軍發難,那是看準認定了 蔣先生治下的中國只會“絕對不抵抗”,這才弄出來個不明不白的滿洲國。之後呢,一慣再慣,慣出了 七七,慣出了八一三,慣出了南京大屠殺…… 你說兩次大戰結束後中國人招誰惹誰了,人家不一樣地賣你沒商量麼? 一個民族,尤其是一個飽經憂患與屈辱的民族,可以寬宏,可以大度,可以與任何一個先前的對手“相 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共謀發展…… 可千萬千萬不能健忘。 來自敵人和朋友的尊重與平等對話交流,只能基於自身的強健。 誰不願意交有骨氣又能幹的朋友? 誰又願意交沒本事窩囊廢的朋友? 有骨氣又有本事的人,最好交朋友!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當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是在打開國門走向世界。那一代中華兒女,是今 天改革開放的先驅,他們迎着撲面而來的槍林彈雨戰火硝煙跨出國門,用槍炮,用刺刀,用拳頭,與弱 肉強食的世界實現了一次成功的交流與對話,他們以他們的血肉之軀,精誠之志,為今天的新中國,奠 定了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這是改革開放的基本必備條件。而今天能坐下來與新中國平等交往的老對 手新朋友中,有多少是沖你“友好”的意願來的?說來說去,還不是利益的驅動,是交手之後認識到老 老實實好來好往做做買賣比盛氣凌人刀來槍去打打殺殺所具有的更現實的利益所驅動。 正所謂,不打不成交,打了才成交;打是為了和,不打不能和。 敢戰方能言和,這是千古至理。正是有了那一代中華兒女的無私奉獻,我們今天才能有足夠的底氣對世 界說,二十一世紀,是和平發展的新世紀。既使是在今天這個“和平發展的新世紀”和相當長的將來, “有壓迫就有反抗”仍然左右着我們生長的這個世界,這種壓迫與反壓迫,干涉與反干涉,欺凌與反欺 凌,侵略與反侵略的鬥爭仍然會貫穿其間,和平發展最可靠的保障仍然只能是堅強的鬥爭意志和決心。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那一代中華兒女留給我們的至為珍貴的無價之寶。 其實我們當年的對手並沒有忘記這場戰爭。 朝鮮戰爭在我們當年對手的國度曾經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羞於提起,恥於涉及。但在蘇東巨變冷 戰結束後又突然喧譁聲驟起,其原因仍然緣於冷戰時期的那個“思想鬥爭戰場”的思維——這場戰爭雖 然結束多年但仍是一個“思想鬥爭的戰場”,美國人這番熱鬧的喧譁與當年共產國際解散時蔣先生趁機 大叫“解散共產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按美式道理和道義繼續演繹闡示這場戰爭的是是非非,對於謀 求和維護霸權的美利堅合眾國來說,既是滿足當前強權思維所必需,也是補償昔日戰場失利之必要。而 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又交往與又鬥爭仍然是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樣相依相伴橫亙在我們與對手之間,平 等與和平的交流仍然要靠頑強有力靈活機動的鬥爭手段來保障。值此關節,我們就得理直氣壯地跟對手 們較較真兒,講講理。要講理,不妨就扯開場子你來我往講個清楚明白,看看真要較起真兒來講理, “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當年理直氣壯兵出國門興正義之師,莫非今天就只能悄聲說話怕人藉機生 事?有人稱,再說這些老話題會影響與誰誰誰的關係。這不是一句屁話又是什麼?人家敞開了嗓門瞎嚷 嚷還準備一直嚷嚷下去怎麼不怕影響與你我他的關係?思想鬥爭,還沒有到槍炮轟鳴血肉相搏的地步, 何至於就如此緊張哆嗦?政治鬥爭,大是大非,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只能為對手所不屑,為朋友所不恥。 孔夫子有道,來而不往非禮也,理直氣壯遵此古訓,當其時也?江主席有言,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如 此大的一個大政治大正氣大學習憑什麼就不可以坦坦然然磊磊落落大張旗鼓理直氣壯地講個清楚明白? 既教育警示人民,也教訓警告對手,何樂不為? 對手的思想鬥爭手段是無孔不入的,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種種非議事實上已經滲入我們的國度影響到相當 一部分人,而我們起而應戰的意識和手段都顯得極為蒼白和無力。對手們自然要講對手的理,這是天經 地義順理成章的,光靠嘴皮子肯定是無法說服他們的——如果能說服他們也就沒有當年那場戰爭了。但 是如果我們自己的人民中如今也有人按對手的思維套路去認識問題和討論問題,參與對中國人民志願軍 入朝參戰的種種非議,那恐怕就大有問題了,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軟弱無 力!身處商品經濟時代,卻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宣傳模式的做法已經使我們與對手在意識形態領域 的爭奪中處於下風——法輪*功之類的東西大行其道就是一例,而面對這種與跳大神處在一個檔次的發難 者,我們應戰的武庫中卻往往只有“揭批”一類的文革式法寶,長此以往,我們的意識形態將何以面對 二十一世紀的新形勢?難道就僅僅是加入“和平發展友好交流”的大合唱? 理直氣壯地紀念當年理直氣壯師出有名的正義之師贏得的正義之戰當是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之事,如果這 件事在這個從戰爭中獲得了站起來的感覺和實際利益的國度里都受到了非難和阻礙,得到的是理不直氣 不壯的感覺,只能說明在這個國度里生存的民族是個健忘的民族,當年烈士們的鮮血真是白流了。 健忘的民族,一定是生存力低下的民族。 但願我們不是健忘的民族! 和平,是爭來的,而不是求來的!——這就是當年那場戰爭告訴我們的和平生存法則。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