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走投無路的日本如何找到出路?
送交者: 匪兵甲 2002年01月17日16:24:1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走投無路的日本如何找到出路?日本的經濟發展曾經為中國津津樂道。記得改革開放的初期,日本是世界上與中國經濟關係最密切的資本主義大國。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學習西方。二戰後日本又在美國的脅迫和幫助以及自身選擇的情況下走市場經濟、議會政治、外向型經濟的道路。日本二戰之後發展很快,在三四十年的時間內迅速地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中國的改革者將日本成功的原因歸結為自強不息與善於學習。於是日本在經濟方面的成功經驗也成為中國學習和借鑑的內容。

但是近十幾年來,日本經濟停滯不前,換了N個首相,經濟還是委靡不振。很少有人再提日本的成功了,右派不提、民主自由派不提、美國迷更不提,仿佛日本不是個市場經濟、議會政治、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不提有不提的道理,日本雖然在歷史上取得過巨大的經濟成功,但是現在的日本既不能給他們長臉,也不能為他們的主張提供證明。日本的現狀至少證明了市場經濟、議會政治、外向型經濟的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對資本主義萬能論者來說,是個打擊。對資本主義萬能論者遭受打擊我感到很高興。但是,本着科學和人道主義的精神我也打算拉資本主義萬能論者一把:我認為日本的經濟問題不是制度問題,而是外部關係問題。

日本政府對於日本的經濟十分苦惱,走投無路,想啊想啊想了幾年,終於憋出了兩條思路:一條是重新軍事化試圖成為一個政治大國。一條是貨幣貶值來促進出口,提高日本的競爭力。但是日本這兩條思路對不對呢?這要看日本為什麼在近十幾年停止不前了?我以為日本的經濟停滯不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日本的經濟是外向型經濟,經濟的好壞主要看出口,不出口就支撐不住高水平。

*冷戰結束,日本在遏制蘇聯和中國方面的地位有所削弱。於是日本從美國方面得到的經濟支援減少。

*美國獨大,美國可以比較獨立地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裁和打擊,美國認為日本在新戰略體系的位置並不至關重要,因此美國在經濟方面對日本展開了競爭。日本之間的貿易摩擦就是表現。

*韓國、台灣地區、新加坡、香港地區、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都在發展,都在學習歐美的技術,而日本並沒有獨門絕技,因此日本的產品相對於新發達地區來說,質量雖然還是不錯,但是已經沒有特殊的優勢。況且由於競爭者增加,產品出口減少,利潤下降。

*在美國的布局中,不能允許日本在經濟上構成對美國的威脅。美國支持台灣、韓國、新加坡事實上就是通過培植日本的競爭對手來遏制日本。可惜日本一直沒有看出來,或者根本不敢往這個方向上想。日本認為他們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需要美國。但是可悲的是美國利用日本的依賴成功地削弱了日本。

*日本在新一輪的技術競爭中被歐美拋在圈外。日本的電器和汽車已經成為常規產業,而日本在電信、計算機、網絡這些八九十年代新興信息技術方面,可以說沒有什麼顯著的成就,最多也就是二手組裝或作芯片的OEM。記得富士通曾經生產過大型計算機,但是現在沒有動靜了。富士通的打印機有些名氣,但也僅僅是外設,而且比不上HP。遊戲機逐漸被計算機取代。日本也沒有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通訊設備、網絡設備、軟件產品生產商。

*不僅新興地區成為日本優勢產品的競爭對手,歐美也來競爭。汽車美國和歐洲都有大公司。電器法國也有西門子,美國也有惠爾普。膠捲美國有坷達。日本的產品沒有突出優勢。

*WTO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家相互開放,在這開放中日本面臨歐洲與新興地區的兩面壓力,在高端日本被歐美排斥在外。在中端歐美和新型地區都來爭食。而低端產品本來就不是日本的優勢。在日本衰退的過程中,對日本打擊最大的是誰呢?正是歐美!日本在中端產品上固然也受到新興地區的壓力,但是日本沒有新技術的制高點才是更根本的原因。我認為歐美本質上是排斥日本這個東方國家的。美國所以要扶持日本純粹是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而美國現在僅僅是拿日本當走卒和基地來用。

*中端產品的附加值,或者說技術含量,或者說剝削,已經不那麼豐厚,在五、六、七、八十年代,汽車和電器是高技術,日本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是八、九十年代是信息技術瘋狂的年代,而在新技術競爭中日本的地位很一般。

兩條糟糕的路

日本走投無路,但是日本現在還沒有明白走投無路的原因,於是他們選擇了兩條很糟糕的路。

一條路是軍事和政治大國的路,這條路是日本右翼分子希望的路,也是美國暗中慫恿的一條路。日本右翼分子希望通過這條路威懾亞洲的國家,美國希望用日本的軍事化來遏制中國。但是軍事和政治大國能解決日本的問題嗎?難道日本要靠軍事力量來實現自由貿易?但是現在沒有人阻止日本自由貿易,這不構成日本經濟問題的原因。難道一本要重新開動軍事機器?開拓新國土?這不僅是一條危險的路,而且是一條沒有道理的路,日本現在的困境是因為資源不足嗎?不是,日本的問題是產品喪失了優勢,又沒有占領高技術的制高點。難道日本要幫助美國遏制中國?日本的困難是因為中國嗎?不是,中國目前和日本有一些經濟衝突,但是這個衝突並不本質,中國的產品集中在中低端,低端與日本沒有衝突,中端有一些衝突。但是日本與外部世界的中端衝突卻不僅僅來自中國,新興地區和歐美都構成對日本的壓力。而中國在中端產品上對日本的壓力,僅僅占日本承受壓力的一小部分。

另一條路是貨幣貶值,貨幣貶值有利於日本出口,有利於日本的產品占領世界。日元貶值對於新興地區和歐美都構成壓力。但是這條路是一條什麼路呢?這是一條生產活躍但是無法盈利和復興的路。中端產品誰都能生產,競爭對手很多。靠貨幣貶值導致出口增加必然引發價格戰,價格降低出口增加,財富未必增加,貨幣已經貶值了,你賣出更多產品又能怎樣?結果是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結果發現並沒有賺多少錢。我認為日本根本不可能靠貨幣貶值重新崛起。不僅不能崛起,而且還將受到歐美更嚴重的剝削。理由是:

廉價商品出口越多虧損越大

廉價商品,比如鞋子、襪子、玩具、服裝、電視機、原材料的出口能賺錢嗎?能賺錢,比如鞋子出口一雙賺10美元,出口兩雙賺20美元,出口一萬雙賺10萬美元,出口一億雙賺10億美元,表面上看是賺了。但是我認為廉價商品的出口實際上是虧損的。一億雙鞋子可供100萬個工人生產一年。10億美元/100萬人年=1000美元/人年。但是如果出口飛機呢?比如60億美元的訂單,賺錢20億美元,卻由2萬個工人生產。結果是什麼?結果是20億美元/2萬人年=20000美元/人年。隨意對於美國來說,寧願生產飛機而不生產鞋子。既然有人廉價地給美國生產鞋子,美國為什麼還要生產鞋子呢?它們可以生產高端產品嘛。類似地襪子、玩具、服裝、電視機、原材料的出口實際上都是在打雜和打下手。農民從智力上說愚昧嗎?一點都不愚昧,比如中國的村長看問題往往就很透徹。如果這個村長不是出生在農村,而是出生在城市,該村長很可能成為資本家。但是村長與資本家的收入是不可比的。糧食沒有多少附加值,資本家寧願放棄生產糧食,而生產移動電話。記得大哥大這個詞吧,當初可賣到過3萬多。386賣到1萬多。你可以說,人家開發費用高。球,那是騙你的!不這麼說如何賣高價?開發費用是不低,但是銷售價格更高,否則intel和microsoft的幾十億到三百億美元的現金哪來?就是靠所以得高科技嘛。高科技盈利,中端產品就不怎麼盈利,低端產品是搭配送人的是跑腿的甚至是虧本的。所以我認為把出口低端看作成績是愚蠢並且正中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下懷的。日本選擇貨幣貶值實際上就是打價格戰,實際上就是選擇低姿態,實際上就是把突破口放在中端,實際上就是在美國面前甘拜下風。實際上是弱者的思維。

日本的真正出路

鑑於前面的分析以及夜裡4點還沒有睡覺的事實,我簡單說兩句日本的出路:

////自己搞高技術,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美國每年靠高技術從世界掠奪財富,通過高科技將財富從美國轉移過來是日本復甦的畢竟之路。////打掉高技術剝削,通過行政手段協同其他國家抵制美國的高科技商品,迫使美國低價銷售商品。協同其他國家否定美國的專利制度,專利制度是萬惡的制度,必須裁減專利至合理的範圍////加入東方陣營,日本作為東方國家,無法贏得西方的信任,美國對日本是純粹的利用////將歐美看作突破的重點,打敗歐美是日本復甦之關鍵,歐美是關鍵,關鍵不解決,日本無法擺脫困境////中日在政治上聯合,通過打敗世界的最強者,而分別獲取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利益。

為何為日本找出路

日本必然要找出路,美國也幫日本找出路,如果日本以中國為突破方向,那麼日本的問題無法解決。中國又將同時面對美日而缺乏勝算。日本貨幣貶值對日本、中國都沒有利益,對美國的常規產業也是壓力,但是美國因為占有制高點,寧願失去部分利益,而看新興地區和日本打中端而多敗俱傷,而且美國可以通過更加專注於高技術,而獲得補償。如果相反的策略,日本與中國聯合,將突破方向轉向歐美,對中國來說利益極大。這個要求對日本來說比較困難,但是這個方法對日本來說能比較徹底地解決全局問題,時間更長但是利益更大。是扭轉乾坤的選擇。我認為,日本的困境是美國造成的,而未來的美國必定遏制中國。並且這個共同點的巨大的,完全可以成為中日戰略聯盟的基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