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伊拉克給美英上了一課
送交者: 人民網 2003年04月01日13:55:2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伊拉克戰爭開打以來,戰局的發展幾乎讓全世界都出乎意料,而最感到意外和尷尬的恐怕是布什、布萊爾和拉姆斯菲爾德等人。

本來,美英方面一片樂觀情緒,以為只要大炮一響,伊拉克必定土崩瓦解、俯首稱臣,至多也抵不過威力無比的"三板斧"。但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第一板斧"斬首"行動斬塌了大樓而沒有斬到薩達姆之"首";第二板斧"震懾與畏懼"行動只是震懾了建築物,卻沒有讓伊拉克軍民畏懼;第三板斧是提前出動地面部隊,最初似乎進展順利,但不久便遭遇伊拉克軍隊頑強抵抗,戰局陷入膠着狀態。現在看來,聯軍的速戰速決戰略已成泡影,戰爭正向着美英聯軍最不願看到的持久戰方向轉化,聯軍為此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一面實施"斬斷蛇頭"行動,一面調集12萬大軍增援前線。這反映出聯軍的矛盾心理:力求速戰速決,同時不得不面對持久戰的僵局。

十多天來美英聯軍招招失算、步步不順,都與美英領導人對總形勢的誤判有關:對自己的力量估計過高,而對伊拉克抵抗力量和世界反戰力量估計過低。過高估計自己會使人傲慢,而傲慢會讓人愚蠢,於是簡單地、粗糙地、輕率地對待覆雜的事物,進而帶來災難性後果。伊拉克戰爭正在以血的事實印證這個道理。

伊拉克軍民的堅強抵抗,給美英上了一課,這堂課,有政治內容,也有軍事內容。 從政治上看,戰爭性質對戰爭進程與結局具有重大影響。雄厚的物質力量和強大的武裝力量往往被人過分看重,但是否有道義力量的配合,前者的作用會大不一樣。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裝備遠不及現在,伊軍裝備則遠強於目前,但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得道多助,士氣高昂,勢如破竹;而此次伊拉克戰爭的情形恰好倒了過來,美軍裝備遠勝當年,伊軍裝備遠遜往昔,但伊軍頑強抗戰,聯軍陷入苦戰。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戰爭的性質不同:上一次,伊軍入侵科威特失道寡助,多國部隊得道多助,勝負自在情理之中;這一次,聯軍在沒有取得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打伊拉克,師出無名,"鐵多氣少";伊拉克軍民為保衛家園而戰,眾志成城,"鐵少氣多"。儘管從目前看來,伊拉克的得道多助不大可能表現在國際援助上,但已經充分地表現在國內力量的團結和人心的凝聚上。在聯軍猛烈打擊之下,伊拉克統治層沒有出現分裂,伊拉克軍隊沒有成建制地投降,旅居海外的伊拉克人紛紛回國參加抗戰,即使對薩達姆不滿的伊拉克南部什葉派穆斯林也沒有手持鮮花歡迎美英聯軍的到來。同時,國際反戰浪潮也日趨高漲。這一切都說明,戰爭性質決定人心向背,人心向背影響戰爭進程。誰忽視這一點,誰將付出沉重代價。

從軍事上看,高新技術極大地增強了聯軍的戰鬥力,但並非沒有局限性;傳統作戰理論與作戰樣式雖不先進,卻仍在發揮作用。新軍事革命以來,以精確制導武器為主的高技術兵器大量投入實戰,並導致作戰樣式的重大變革。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都說明,外科手術式的遠程精確打擊日趨成為重要作戰樣式,零傷亡也似乎成為可能。與此相應,陸軍的地位與傳統作戰理論、作戰方式的重要性日益下降。但伊拉克戰爭告訴人們,作戰樣式取決於戰爭目的,如果以占領一個地區為目的且遭到強烈抵抗,地面作戰就不可避免,決定戰局的最終力量仍然是地面部隊。聯軍方面以大規模空襲為主要打擊方式,輔之以較少地面部隊的戰法已經遭到挫敗,因此不得不調集地面增援部隊。這說明,高新技術兵器和與之相適應的新戰法並不能應對所有的戰爭形勢。在伊拉克目前的形勢下,戰爭樣式正在向傳統的地面作戰回歸,空中打擊力量只能發揮配合作用。從伊拉克方面來看,游擊戰或運動性游擊戰仍然可以在抗擊優勢敵軍的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聯軍也承認,難以對付的不是伊拉克正規軍而是從事游擊戰的非正規部隊。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是因為不按規則出牌的游擊戰讓聯軍防不勝防,讓聯軍的高科技優勢難以發揮。這種特殊形態的非對稱作戰讓弱勢的一方欣喜地看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他們仍然擁有抗擊強敵的有效作戰方式。

儘管騎虎難下,進退維谷,但布什會硬着頭皮打下去。絕對的力量優勢使聯軍能夠勉強得到軍事上的勝利,但美英必須為此付出巨大和長遠的政治代價。蕭伯納說,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不吸取教訓。但願艱難的伊拉克戰爭能讓美國政治家們有一個冷靜的反思,反思的主題應該是:美國力量的局限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人的自尊--兼談中印比較和朝鮮戰爭
2002: “黑手”伸向溫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