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潭,只有侵略伊拉克
送交者: -芯 2003年04月06日15:03:5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不可否認,隨着阿富汗“反恐”戰爭的勝利和時間的流逝,“9·11”的瞬間漸漸成為腦海中塵封的記憶。雖然“恐怖大亨”本·拉登和“恐怖組織”頭子奧馬爾仍然“逍遙法外”並不斷在半島電視台露面,但似乎已經“失寵”,而在美國的導引下,戰爭陰雲在海灣上空越來越濃。 對這場戰爭,雖然美國總統布什和英國首相布萊爾一再聲稱是為了“道義”,以余杰為代表的部分中國學人也認為是為了“道義”,但世界上很多人都說,在美英的眼睛裡只有石油,只有永久的國家利益。 布什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威脅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因此不惜動用武力將這個政權推翻。但是人們懷疑,一個導彈射程在150公里以內的國家怎麼可能威脅到萬里之外的美利基合眾國的安全?美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許多人批評布什的行為是只會“反恐”,不會抓經濟,與布什同台競選敗北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也批評道:“布什總統企圖給人們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似乎問題主要出在恐怖襲擊上。總統好像一個迷路的汽車司機,並不停下問一問前進的方向就盲目前進。” 關心歷史的人對美國的行動進行一定研究後就會發現,正如中國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時殷弘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的那樣“認為美國單單是為了石油打這場戰爭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化了,當然,認為美國是解放伊拉克人民的更是簡單化。” 布什總統的意圖其實早已經在他自己的講話里講的很清楚了。2002年10月15日,美國《亞洲時報》的一篇文章曾記載,布什總統曾經在其每周六發表的廣播講話中說:“與伊拉克對抗是我國國民安全的一項勢必要辦理的緊急事務。美國經濟安全、特別創造一系列良好的就業崗位,也迫切要求本總統和聯邦國會必辦理這項非常緊急的政務!” 關心國際問題的人更不會忘記布什總統去年三月份發表的國情咨文。那是在美國借“9·11”的機會打贏了阿富汗“反恐戰爭”之後的一次述職演說。布什在國會宣布,他要重振經濟,要讓美國擺脫當前經濟萎靡的局面,讓每一個美國的男人和女人都能夠找到工作,都能夠掙錢養家糊口。 《亞洲時報》的這篇文章還指出:“深深紮根於美國國內的嚴重經濟和社會問題,明確表明美國國家安全的危險之所在;這些問題與本·拉登或伊拉克毫無關係。在我國城市大街上行走的人民更加關注的是:他(她)們明天能否找到一個職業,能否掙到足夠的錢以擺脫自身所負的沉重債務。對這些人來說,上述問題的解決,比伊拉克是否對美利堅合眾國構成軍事威脅更為重要。”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所副所長房寧指出:“在經濟的戰場上已是兩手空空的布什政府”,在美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的情況下,只有 “用巡航導彈打一場金融保衛戰、用特種兵打一場衰退狙擊戰”。 自從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結束了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政府不時用強有力的手段干預市場。“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是當代宏觀經濟調控兩大基本手段,但從現在的情況看,這兩個基本手段在美國都難於施展。”房寧撰文道。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另一位政治學者張海濤也撰文說:“小布什總統為了維護美國金融壟斷資本集團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為了刺激軍工生產,擺脫這場金融、經濟危機,似乎已經下了決心要打這一仗。” 美國戰爭發家史 稍微懂一點美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靠戰爭發家致富的歷史。雖然戰爭給很多國家帶來的更多的是災難,但給美國帶來的多是福音,恐怕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民族有如此經歷了——美國在炮火聲中獨立之後,光是在19世紀,就從征伐印地安人的戰爭和對英戰爭、美墨戰爭、美西戰爭中一步步開疆拓土,發展壯大;而20世紀以來,美國則通過連續不斷的對外戰爭,把自己塑造成世界的超級霸主。 政治學者房寧指出:“假如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也許還是西方列強中普通一員,美國脫穎而出得益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和戰前的1913年相比,英、法等老牌帝國因遭受重創,西歐各國工業生產平均下降了12.3%,輝煌不再;而世界貿易更下降了23%,西方世界一片蕭條;惟獨美國這個遠在大洋彼岸的戰勝國,經濟不僅絲毫沒有受損,反而大幅躍升。 據統計,1919年與1913年相比,在戰爭期間國內外軍事訂貨大增的刺激下,美國的製造業增長32%,鋼鐵和汽車產量翻了一番,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也從1914年的386億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840億美元。此外,美國還還清了1914年前所欠的歐洲40億美元的私人淨債務,反而擁有了對歐洲30億美元的私人淨債權。美元憑藉在戰爭中取得的優勢,打垮了英鎊,上升為全球的主要貿易結算貨幣。 相對“一戰”來說,“二戰”使美國成了獨一無二的經濟巨無霸。 如果以戰前的1937年工業生產指數為100的話,戰後的1946年,美國工業指數為150,而其他工業化國家都大幅衰退,英國為88,意大利為72,法國為69,德國為31,日本只有24。美國在西方工業生產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則從戰前的42%上升到53.4%。在對外貿易總額中,美國也從13%提高到22%。同時,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還積極倡導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世界金融體系。 作為“二戰”的戰果,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很快進入了全盛期,其國內生產總值一度占世界生產總值40%以上,美國成為繼英國之後的第二個“世界工廠”,美國出口在世界貿易出口中的比例也一度超過25%。 戰爭帶來的巨大好處使美國人認為:上帝格外垂青美國。因此,在每一次“上帝保佑美國……”的歌聲從美國士兵的口中傳出來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但在戰後各國的競爭中,美國並非一帆風順。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已經低於25%,出口份額也已降到11%左右。同時,由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美國在製造業等傳統經濟領域中已失去了以往的優勢,靠其自身的物質生產已經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但由於美國自80年代以後主宰了金融全球化的進程,才保住了世界經濟領導的地位。 美國在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中受益非淺,而資本向美國的集中需要各國對美國及美國經濟要有信心,而這是當代金融資本運動的核心。美國似乎一定要人們相信:假若有一天世界所有的貨幣都變得一文不值的話,美元也是最後一個崩潰的;假若有一天世界末日來臨的話,太陽也是從美國落下去的。美國人相信,只要全世界都有這樣的信念,美元就會堅挺,財富就會繼續流向美國。 而怎樣使世界樹立起這樣的信念呢?自信上帝格外垂青美國的美國人相信——還是戰爭! 因此,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崩潰之後,美國經濟的黃金時期被經濟蕭條的煙霧所籠罩,老布什通過1991年的海灣戰爭,讓美國的經濟持續增長了將近10年。1997年,以美國為基地的國際游資製造了東南亞經融危機,而這場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蕭條又使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美國就在1999年通過轟炸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使美國再次走出危機的陰影,實現了新一輪增長。 令人揪心的是,這次增長並沒有持續多久。到2001年,美國經濟再次進入蕭條。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2002年8月29日調整統計方法後的統計結果,這場危機比原先估算的要嚴重。2001年前三個季度分別比2000年同期增長了-0.6%,-1.6%和-0.3%。 而同期的《華盛頓郵報》則報道:“……2001年,扣除價格調整,中等收入家庭的工資已經下降了2.2%,達到42417萬美元。已婚家庭的工資收入下降已降到令人吃驚的60471萬美元,……從1946年到1998年,我國的國民經濟已經經歷了15%的時間處於衰退之中。……每次衰退都種下了不穩定和解僱職工的種子……此次衰退也是如此。一小時前帶來好消息,接着來就是壞消息。” 經濟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陷入衰退,就必須用巡航導彈打一場經濟保衛戰。在“9·11”之前,美國一直尋找目標,可惜一直未能如願。而“9·11”之後,美國在“反恐”的名義下發動了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戰爭。 阿富汗戰爭之後 “9·11”沉重打擊了美國人的信心,這是今天學者們公認的事實,毋庸質疑。 但美國也借“9·11”之機,打着“反恐”旗號,發動了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戰爭,一方面重塑了美國人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美國經濟再次實現了增長。至少在路透社2002年10月13日華盛頓電訊中所報道的數據中,,美國經濟在軍事打擊阿富汗之後的2001年第四季度實現了2.7%的增長,而戰爭剛剛取得勝利的2002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則增長了5.0%。 但這種在遭受沉重打擊後通過戰爭硬撐起來的信心並沒有持續多久,又在2001年12月起不期而至的一系列跨國公司破產案和拉丁美洲政治經濟危機的衝擊下蕩然無存。在2002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又降為1.1%,第三季則更低。 這一系列的公司破產案是從2001年12月份開始的。當時,雖然美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但擁有634億美元資產的安然能源公司破產案件的突然發生,卻讓美國人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阿富汗戰爭結束,美軍表示要長駐中亞,對美國朝野來說,這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美國的經濟卻在第一季度迴光返照般地增長5.0%以後,又重新放慢了腳步。接踵而來的仍然是公司破產。 2002年7月21日,擁有1038億美元的世界通信公司向破產法院申請破產,創造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司的破產紀錄,再次震驚世界。當時它的負債總額高達410億美元,欺騙收入帳目高達4億美元。 隨後,美國位居第三位的貨運公司——聯合貨運公司,這家有着73年歷史的貨運公司因沒有足夠的資金繼續運轉,也被這場危機所埋葬。 接着,擁有7.81億美元資產而負債又高達7.83億美元的美利堅航空公司也因為資不抵債而倒閉。 迄今為止,至少已經有8家巨型壟斷公司被這場經濟危機所埋葬,而這些公司無一例外的都是美國企業界的驕子。 受公司破產案的影響,美國頭號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的金融核心摩根—大通銀行和美國最大的花旗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 路透社曾經這樣評價摩根—大通銀行的危機:“隨着世通破產,在世通公司秘密投入高達172億美元巨額資金的摩根銀行暴露在世人面前,致使這些資金遭到嚴重損失。”相關媒體還評論說:“由於兼營投資銀行業務,在大通兼併摩根時,摩根銀行的全部資本金已消失殆盡,等於破產。” 而花旗銀行處於這樣的處境:“由於安然、凱瑪特連鎖店、世界通信公司、卡特國際通信公司等一系列“天使”被逐出天堂,加上向阿根廷的貸款損失,僅2001年一年,花旗銀行集團公司就勾銷了9.82億美元的貸款壞帳。其中,僅擁有70億不正當收入和債務堆積如山的世通公司一家就把花旗拖進了泥潭。” 在這些跨國公司倒台的背後,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製造業的萎縮和1997年以來的經濟蕭條的繼續。2002年9月4日的《波士頓環球報》披露,隨着汽車銷售急劇下降,美國製造業大幅度下滑。而據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公布的數字,美國工廠生產指數從同年8月的50.5%下降到9月的49.5%。按照該研究所的觀點,這個指數降到50%以下就意味着製造業總體下降。 路透社2002年10月15日報道:“近兩年來,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崩潰,主要股票指數已從高峰下墜了50%。現在股市市值已倒退到1997~1998年的水平,並導致更加沉重的債務和投機活動。……它正朝着一座高山之巔的背面急劇下滑,任何保釋虛擬市值的企圖均將無濟於事。1980年以來道·瓊斯指數的升降循環帶有20世紀30年代那場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空前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的特徵。” 2002年8月25日的《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報道正好是這場危機的真實寫照:“在加利福尼亞的維克脫維爾,有500架嶄新的噴氣式飛機,其中有一些還是新設計的型號,一架又一架的機翼被扔在沙漠裡,無人理睬。在底特律,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繼續生產大量轎車,僅僅是為了使它們的工廠保持生產,便以低價或毫無利潤的價格出售。……在商店裡,顧客購買服裝、電視機、手機等商品,蓄意壓低價格……” 另據報道,波音、微軟、英特爾、惠普以及通用電氣等跨國公司也都在危機中苦苦掙扎,他們渴望能源源不斷地從市場上賺取美元,可一再下跌的股市不停地打擊着他們的信心。《財富》雜誌統計,該刊榜上有名的美國500家巨型壟斷資本公司,2002年經營利潤損失率達到53%。 而包括通用、伏特、波音等許多大企業,也因承受不住經濟危機的壓力,雖然不斷地裁員,但仍然交不起員工的養老金。這使許多人失去工作,走上街頭,有的成為無家可歸者。 據美國聯邦政府勞工部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僅到2002年6月,全國失業率上升到6%。268個包括郊區在內的大都市區域,工人失業率較2001年同期大幅度上升。其中又以加利福尼亞的中部河谷、沿墨西哥邊界為最嚴重。 據紐約《每日新聞》的報道,截至2002年7月,僅紐約市就有35164人無家可歸,比四年前增加了66%。有一個16歲的少年因無家可歸而自殺。而美聯社2002年8月20日則報道,在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市,有的無家可歸者在睡夢中,竟被人澆燃燒液體焚燒! 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企業一方面是大規模裁員,另一方面採取拖欠工人工資、養老金的辦法,企圖自保,而這卻損害了工人的合法權益,從而激起工人的反抗工人的反抗反過來又使美國本已陷入嚴冬的經濟雪上加霜。舊金山碼頭工人的罷工的影響正如此。 據路透社報道:“隨着10500名工人罷工的展開,舊金山港務局立即採取強硬措施,封閉港口,把工人拒之門外。負責管理從聖迭戈到西雅圖的29個港口、同樣代表政府的太平洋海運協會也隨之下令封閉所屬港口,並出動‘安全警衛隊’守衛。”“10月1日,一個聯邦調解小組開始在勞資雙方之間從事調解,但會議尚未開始即告破裂。”“10月6日,罷工進入第二周。全國庫存大量牛肉、豬肉、雞肉等肉食品無法外運。貨運鐵路公司、貨運卡車公司也已停運。各汽車製造公司所需零部件幾乎全靠集裝箱船隻運輸,現在也被迫停運。受到打擊的還有商品零售業。” 戰爭,真能拉美國經濟一把? 自從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政府拋棄了凱恩斯鼓吹的自由市場經濟,開始用強有力的政府手段介入經濟,從而開創了政府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新時期。 而政府干預經濟的兩手,也不外乎採取擴大公共投資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貨幣政策兩手。在羅斯福時代,美國政府通過擴大公共投資擴大就業,從而渡過了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小布什政府一上台,就面臨着和1929~1933年一樣的經濟大蕭條,小布什吸取了羅斯福的經驗,一方面實行減稅計劃,另一方面擴大國防等公共開支。在貨幣政策上,美聯儲主席先後八次降息,以響應布什政府的刺激經濟計劃。 可是,這樣的政策並沒有起到好的作用。減稅以後,美國政府的收入減少,而擴大公共開支的政策勢必又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這使布什政府不得不擴大財政赤字,同時四處舉債。 據2002年7月9日的《獨立報》披露,在2002年9月30日到期的2002財政年度,小布什政府不光花光了克林頓政府留下的1270億美元的財政贏餘,而且還製造了高達165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獨立報》批評說:“僅僅一年,政府財政就扭盈為虧,而且赤字如此龐大,成為本屆政府的一大污點。” 中國政治學者房寧指出:“在9·11之後,布什政府宣布的增加開支計劃已經用光了克林頓政府積攢的財政盈餘。對於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國經濟來說,強勢美元至關重要,低通漲則是維護美元匯率的重要條件,保持低通漲是美聯儲基本政策目標。而這一政策目標就必然限制赤字財政,從而約束了政府採取積極財政政策的能力。現在布什政府與20年前里根政府的境遇有類似之處。” 80年代初,里根總統入主白宮後,一方面擴大政府開支,大幅度增加國防預算;另一方面又大幅降低稅率,結果使預算赤字急劇上升。1982年政府財政赤字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1986年更達到創記錄的2212億美元,進而造成了里根時代嚴重的經濟問題。 對於美聯儲來說,“降息作為此次抵抗經濟衰退的主要手段已近極限,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已經極其有限且風險很大”,房寧的評價也不積極。 有專家認為:“90年代初日本經濟與美國當前狀況相類似的情況下,採取過降低利率的辦法刺激經濟,結果適得其反,不僅作用不大反而加重了銀行的負擔。減息直至實行零利率政策的結果是日本銀行系統壞帳的積累,在1997至1998年出現了金融危機,日本經濟一蹶不振。美國連續大度降息,正是按照當年日本經濟收縮時期的邏輯行事,勢必會對美國的銀行系統造成壓力。在經濟高度泡沫化,嚴重依賴外來資本支撐股市的情況下,一旦困擾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的銀行系統壞帳問題在美國大面積出現,其後果不堪設想。” 布什總統在傳統的兩手已經用盡以後,仍然沒有找到一條讓美國走向光明的道路,在公司破產和工人罷工的壓力下,整天憂心忡忡,心急如焚。 根據美聯社和《紐約時報》和《今日美國報》報道,布什總統從2002年8月13日起,在故鄉得克薩斯州的韋科市召開了一次大規模的經濟論壇會議。除總統本人外,包括副總統切尼和政府其他領導成員、前任克林頓政府行政與預算管理局局長、經濟和科學專家、大學校長、勞工領袖、教育和衛生界教授、企業領袖以至藍領工人等240餘人到會,討論如何挽救這場金融、經濟危機。與會者各執己見,眾說紛紜。有人主張加速大型建築工程的實施;有人提議美聯儲繼續降低利率,總統本人則主張繼續減稅,如此等等。論壇會議開了三天,無果而終。 而早在論壇會議之前,布什曾在得克薩斯州的克勞福德市發表演說:“在本人開始執政之後,這場經濟衰退即已開始發作。9·11恐怖襲擊,加上最近才開始暴露的公司醜聞不斷發生,致使我國經濟面臨種種挑戰。”他一面為自己的責任開脫,另一方面也表示對這場危機表示無可奈何。 “在經濟的戰場上已是兩手空空的布什政府,在軍事的戰場上還是大有手段的。看來如今美國經濟的前景也只有在戰場上見分曉了。用巡航導彈打一場金融保衛戰、用特種兵打一場衰退狙擊戰,可算是經濟史和戰爭史上的雙重奇觀。”房寧在文章中不無調侃地說。 就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合國遞交對伊武器核查報告之後沒幾天,《今日美國報》2003年2月19日就有一則這樣的報道:“就在世界範圍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之時,美國技術行業卻對布什政府有可能對伊拉克動武的前景感到歡心鼓舞,認為這場戰爭將加大政府的國防支出從而促進技術市場的復甦。” 然而人們疑惑,戰爭,真能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潭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瀕於惡化的中美關係
2002: 中國“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