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Enron破產內幕及金融背景分析
送交者: 遠方的狼 2002年01月21日16:15:4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草庵居士

Enron破產了,美國金融界裡又倒下了一批預言家和基金管理人。Enron的倒閉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也創造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企業破產案。一向光芒照耀的美國金融界一下就黯淡了很多,是什麼原因造成了Enron公司的破產呢?

很多國內的經濟界朋友和我討論美國金融界的問題,並對照中國的情況來分析美國的金融問題,試圖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很湊巧的是,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審計出現了問題,結果中國政府出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政策,這個政策就是,未來中國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審計必須要由海外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一下子就將中國的財務人員排除出去。當時我在一個經濟論壇BBS上這樣說,美國的金融界同樣黑暗,中國不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洋財務進來同樣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沒有法律的制約,任何國家的會計師事務所都可能會重新陷入原來的怪圈,中國政府目前的辦法是個本末倒置的辦法,一個荒唐的辦法。

要談美國Enron公司,就要先談談美國的金融。大家對美國的制度都充滿了信任和嚮往,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的制度不是最好,但確實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合理的制度。它主要的方針不是封堵,而是相互制約,用信用和制裁來約束各方。讓監督和競爭排除體制來維護秩序。無論任何事情,只要你遵守法律和秩序,你都可以參與,但你如果違反了法律及秩序,只好將你排出在外,讓你無法再在其中分一杯羹。也許有人會說,美國制度這樣好,怎麼還會出現Enron公司的事件呢?很明顯,美國金融界在這個事件中負有很大的責任,不客氣地講,美國金融界和政府管制單位對這個事件都要承擔主要責任,通過這個事件,美國的金融界必須要進行深刻的反思。

在大眾的眼中,美國應該是全世界最講自由的國家,經濟也應該是最資本主義的方式。但在我的眼中,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是表面現象,本質里更象共產主義國家的全民所有。在小型企業中,資本主義本質顯現的非常明顯,但在大型跨國公司裡面和金融界,它所體現更多的則是共產主義式的公有制。如果沒有對美國金融界的深入了解,沒有對共產主義中國的深入了解,你也許會很難理解這兩個世界上意識形態及社會制度截然相反的國家竟然有這麼多的相同之處。

大家都知道,統治美國經濟的都是超級跨國公司,這些公司實力之大遠超過一個小國。它的股票持有人幾乎遍及世界各地,美國公民更是它的主要股東。無論這家公司的董事長還是總經理,幾乎都是聘請來的專業管理專家。儘管他們可能擁有部分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權,但他們所持股份在整個公司里所占有的比例也極為微小。即使是微軟這樣的公司,比爾.蓋茲所擁有的公司股份也是微乎其微。美國上市公司因為其本身資本結構的原因,形成了一個與東方國家極不相同的狀況,在東方國家中,特別是中國香港等地,董事長往往是企業的最大股東,所占的股份比例往往高達企業總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在美國,如果你能占有公司總股份的百分之五以上,你絕對是公司的控股人。事實上,即使是這樣一個比例,在美國都很少見。而企業的董事長跟他所擁有的股份比例更沒有任何關係,董事長不過是股民聘請的一個高級管理人而已。美國這樣的企業資本形態,就造成了近似於共產主義國家的“公有化”企業,只是他們運用的公有制手段和形態不同,運行的制度不同。

在這個制度下運行的美國企業,其管理人的道德良心和制度性的約束就很有必要了。人的本性就是貪婪,當自身利益與公眾利益脫鈎時,沒有良好的制度性制約和法律的懲處就難以約束人的貪心。美國企業往往使用企業股票期權和高薪的方式來制約高級管理人員的貪婪,這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很有效果,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也存在着不可預測性和漏洞。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同樣會在面臨巨大的個人利益時將公眾利益拋到一邊,相對於股民而言,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更方便,更有理由來掩飾並修正自己的問題。這就是美國式的“公有制”本質。從嚴格意義上講,他們與大陸政府委派的企業管理者沒有太大的本質區別,他們都不是財產的所有者,企業的利益與自身的利益沒有根本上的聯繫,公眾財產的比例遠高於個人所擁有的財產,他們是代表某些人的利益來管理企業,是職業管理人,而不是財產所有人。中美兩國在此方面的區別是,美國有更好的監督機制和完善的人才選拔競爭機制,使美國很難在人員選拔上出現問題,更容易將具備真正本事的人任用到企業中,加之完善的信用體制可以更好地讓高級管理人員自我約束。相對於美國,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制約機制,法律漏洞百出,更是形同虛設。

明白了美國上市公司的狀況,那麼我們就來再看看美國金融界的狀況是什麼。美國的各大商業銀行幾乎都是上市公司,無論從任何角度上看,都是“公有化”程度最高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各級管理人員與大陸國營企業員工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相對而言,美國投資銀行和各類基金卻很少上市企業,更多的是非公開的私人企業。這個形態與美國的公司結構有關係,是公司制度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狀況,相對而言,這些部門的效率往往會比上市的“公有化”程度高的企業更有效率,管理也嚴格。但這樣就能避免“公有化”的弊病了嗎?事實上,在投資銀行和各類基金會中,“公有化”的弊病更加明顯,情況更加嚴重。

基金是美國投資界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來源於保險,退休,醫療,保值,避稅,避險等各種不同渠道。這些基金的經理人大部分是美國經濟界精英,有着豐富的知識和實戰經驗。但同樣一點,他們都是被僱傭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個人的財富與基金投資人僅僅是薪水的關係,他們同中國的國有企業經理人一樣,並不擁有管理的基金的財產。所以,在心態上幾乎都是相同,管理龐大的基金只是他們謀生的工作,而根本就沒有私人企業家天生的貪婪和仔細。這樣一來,在管理效率上和責任上就缺乏了動力和活力。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在美國想借千萬美元或尋找千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要比你借幾十萬美元更容易,除去管理成本的因素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這些投資基金的經理人不是這些資本的所有者,他們更象一個“公有制”企業的經理人。約束他們的除去豐厚的佣金和薪水之外,依靠的只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和法律的制約。相對而言,因為投資就有風險,如果你不是很明顯的侵吞財產,法律對這些經理人的約束幾乎是零。正因為這些條件和現象,所以,當你在美國籌集資本的時候,比起資本的個體擁有者來,你更容易說服他們。只要你有一份讓他們滿意,可以證明你並不是欺騙,而且計劃可行,有很高的利益回報,可以讓他們在你投資失敗時能對客戶有一個明確地交代的投資分析報告,他們就願意將錢交給你使用。特別是在美國這個資金充裕,資本市場競爭激烈的社會,職業經理人的膽量往往讓你吃驚,當你接觸到這個充滿了競爭壓力的金融圈,你就會發現,你向商業銀行借十萬美元可能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你要寫數十份信用報告;但你募集一億美元往往只需要十五分鐘,而且你不需要填寫任何報告,只要將你的構想告訴他們,基金經理人和投資銀行會調動專業人員幫你完成一切。這就是美國金融界的真正操作過程,一個讓外行人看得目瞪口呆的、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過程。

截止到目前,在全球關於Enron公司破產的分析報道已經多到不計其數。但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國家,真正了解內幕的金融界人士不是三緘其口,就是閃爍其辭,左顧而言它。而其他非金融界的人士因為其工作的原因不十分了解金融背景,結果,對Enron破產事件的報道主要集中在金融制度和信用問題上,新聞界因為政治的敏感性,把矛頭直接指向共和黨和美國總統小布什。關於美國金融制度的問題和會計師審計及信用的問題已經有很多文章談論並分析,本人認為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分析如果脫離了大的環境和背景就只能是皮毛,而觸及不到本質的問題。那麼,也許會有人問,Enron公司破產的真正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從八十年代的美國經濟環境來談Enron現象。我曾在一文中說過,Enron公司的破產是美國新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結果,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Enron公司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能源公司,當時的美國經濟還在衰退期間,經濟轉型十分痛苦。在這個時期,資本極為充足,但卻不知道投資到哪裡。無論在何種狀態下,基礎的電力和其他能源都是金融界最喜歡最保險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時期,基礎行業更是投資者的最愛。Enron公司正是在這個時期受到了金融界的注意,極為容易地募集到了大筆資本,在九十年代初期開始了大肆擴張。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網絡經濟和生物經濟做為新經濟高速發展,引來了大量的風險投資,但投資界有一個顛撲不破的定理,就是分散投資,雞蛋不能放在一個藍子裡。投資到網絡經濟中的風險投資越高,投資到銀行和基礎行業里的避險資本也越高。但大家都知道傳統的基礎行業只能是保值,不能升值,要想消除網絡高風險投資帶來的巨大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美國能源投資管制很嚴格,市場飽和,幾乎沒有什麼新的投資。事實上,在網絡新經濟風行一時的時候,全世界及美國根本就沒有人願意投資資本到利潤率極低的電力和其他能源行業。但金融界投資了風險極大的網絡和生物經濟,避險投資也要進行。就在這個關鍵階段,Enron公司提出了一個令全世界金融界都吃驚的大膽計劃,這就是“能源──金融”計劃。這個計劃在經過各界人士的研究之後,都覺得是個劃時代的大膽設想,而主持這個計劃的美國金融界人士更是對其充滿信心。結果,Enron公司由於這個計劃,理所當然地成為金融界投資避險資本的首選。當大量風險投資進入網絡時,Enron公司得到的基礎投資也更多,幾乎是不受任何條件限制,而鼓吹Enron公司“能源──金融”計劃的美國金融界人士和投資機構,更是希望Enron一舉成功,並能給美國金融以及世界能源帶來一個嶄新的面貌。金融界在資本上全力支持Enron並全力鼓吹Enron“能源──金融”,企圖讓全世界的能源納入美國金融體系,規避美國能源在未來可能會受到的他國限制,讓未來的能源特別是電力和天然氣成為金融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成為金融界甚至是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發展方針。這也符合了美國新經濟的發展方向。Enron公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十年間得到了大量的廉價資本,得以快速發展,甚至成為美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型企業。

那麼,什麼是“能源──金融”計劃,為什麼它有這麼大的魅力?

所謂的“能源──金融”計劃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就是讓電力和天然氣這個在全世界都被政府管制的產業自由化,然後將它變成和糧食期貨一樣進行期權交易。這樣一來,電力和天然氣就會成為金融交易的工具,大量的金融資本就會進來,電力企業和電力販賣企業就可以規避風險,坐收利潤。從長期看,美國一旦建立這個體系,全世界就會效仿,逐步建立以美國為首的能源交易中心,然後理所當然地用經濟手段去控制世界能源市場,避免美國未來的能源問題。而這個計劃得以建立的基礎就是電力市場的自由化,只有促使全球電力和能源市場開放,擁有足夠的電力企業或其他能源企業,這個市場才能確立。一旦這個計劃得以實現,Enron公司作為先行者就會理所當然地成為全球第一霸主。

事實上,當Enron公司聰明的決策層提出這個計劃時,幾乎得到了金融界百分之百的歡迎。儘管當時克林頓領導的美國政府半信半疑,但在實質上還是支持了Enron公司的計劃。Enron公司為了實現這個劃時代的大計劃,竭盡全力來遊說美國各州政府及世界其他國家政府開放電力,並以投資電廠為誘惑。在上世紀末,美國數州就在Enron公司的遊說下開放了電力市場,最明顯的就是加州施行電力自由經濟政策,電,網分離,大眾可以自由選擇電力出售公司的電力。與此同時,Enron公司為了鞏固自己的能源老大的地位,在全世界大肆投資並收購電廠和其他能源企業。中國也不能避免這股風潮。如果大家了解情況就會知道,在數年前,數量眾多的電力投資商前往中國尋找電廠,本人及本人所屬的投資銀行也和大陸數十個電廠進行了實質性的接觸,意圖就是收購電廠,在其中牟利。而Enron公司更是在世界各地投資及收購了數家可以影響當地電力的大型電廠。與此同時,Enron公司還嘗試投資電力交易網絡系統,試圖建立大一統的世界能源格局。這樣一來,Enron公司在花費大量資本遊說政客的同時,也將大量的資本投資到了世界其他各國的電力基礎建設上去。極度的擴張給Enron埋下了破產的定時炸彈。

自由是個美好的夢幻,但歷史的發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自由之上往往存在着一個常人看不到的更大的壟斷。無論美國推行的新全球化經濟理論,還是Enron公司遊說的能源開放計劃,其本質都是以自身利益為最終目的的新形式壟斷。而在實現新經濟的同時,社會也需要某種程度上的壟斷來推動變革。Enron公司的“能源──金融”計劃的實施基礎,就是要形成一定範圍的能源壟斷,才能促成整個世界的能源改變。而為了這個計劃,Enron公司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實業擴張,然後再進行產業重整。但在小環境範圍內,經濟變革的時機和時間都非常重要,你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後。儘管Enron公司的“能源──金融”計劃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也代表着世界能源發展的未來趨勢,但美國經濟上的變動卻嚴重地影響着它的進程和生死存亡。這就如同當年中國的牟其中要完成衛星電視項目,結果因為太超前,加上國內時機不成熟,結果全面失敗,自己還鋃鐺入獄。而楊瀾吳征卻因為掌握好了時機,成為大陸新的富豪。Enron公司的破產並不是自己計劃的失敗,更大程度上是時機及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

上世紀末的最後兩年,美國金融界已經在網絡經濟中看到了泡沫的前景,很多經濟學家和投資專家都在小聲地呼籲民眾要冷靜,各個金融機構都在想辦法儘量減少風險投資,將資本轉移到穩定的基礎行業之中。同樣,Enron公司在這個時期也得到了更多的資本,但它也意識到時間的巨大壓力。原因很簡單,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網絡經濟上的時候,很少有人會關心基礎行業;一旦網絡經濟泡沫化,大家就要尋找新的經濟熱點。而Enron公司的“能源──金融”計劃是前所未有的一個新行業,無論是法律還是行業標準,交易標準都沒有制定,它需要的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時候悄悄完成。一旦引來全球的關注,那麼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會招來眾多的反對派,敵對的同行業怎麼可以容忍自己的沒落而眼看着Enron成為實際能源第一霸主?正是在這個情況下,Enron公司開始了不顧一切的全力衝刺,將大部分資本投入到了電力和天然氣等能源基礎建設之中。

到了小布什上台執政之後,美國的網絡經濟泡沫消失,經濟得到了很大的調整,當網絡經濟熱點消失後,大量的游動資本就必然關注到了保險的能源基礎建設之中。而經濟的降溫又給全球帶來新一輪的經濟衰退,Enron公司的投資計劃就沒有辦法按照計劃完成。更可怕的是,小布什的執政雖然剛剛開始,但美國下一輪的總統競選已經開始準備,小布什因為911事件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受愛戴的總統,這對於民主黨參加下屆總統競選極為不利。民主黨要想贏得下一屆總統競選就需要對小布什的經濟政策提出批評,找出問題。而恰恰不幸的是,Enron公司正是小布什的最大支持者之一,而且和原本出身能源企業家族的小布什有着長久歷史淵源。這樣的目標怎麼不是最好的政治目標,況且它本身還真的存在問題。

在世界上,法律的制定往往有着滯後性。根據西方的法律,法律上沒有禁止的你都可以去進行。例如美國最流行的401K法案的建立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法律精神。在數年前,一位美國人一直抱怨政府收的稅太多,於是就研究美國稅法,想在其中找到避稅的方法,結果還讓他真的找到了。於是他就根據自己的研究寫了一封信給聯邦國稅局說明自己的理由,聯邦國稅局的官員們研究了很久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位先生的研究符合法律,於是就同意這位先生按照自己研究的辦法報稅。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著名的401K法案。短短數年便成為全美納稅人廣泛使用的避稅方法。

同樣,Enron公司也是想利用這樣的法律空檔建立一套自己的能源──金融法律體系,並保證自己的計劃順利實行。事實上,在政治遊說上,Enron公司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南美各國,以及歐洲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歐洲各國都不同程度的在法律上進行了修訂,而配合Enron最積極的是正在轉型中的德國,不僅在法律上,在經濟上,德國的銀行也對Enron公司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支持。正是Enron公司的努力,促使全世界的能源政策都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修訂。美國的加州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建立新的電廠,電力一直是處於壟斷狀況,但在Enron公司的遊說下,加州政府在短短的兩年內通過了十四個關於能源改革的法案,創造了單一行業法案的歷史奇蹟。但也正是Enron公司的“能源──電力”計劃在美國的初步實施,才使得Enron公司壟斷成為現實,在電力買賣中抬高價格,造成加州電力緊張的局面。而加州是美國第一大經濟實體,如果按照單一國家來計算它,加州排名世界第六。這樣一個經濟體出現電力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引起了企業家和民眾的憤怒,早在數月前,加州就出現了民眾自發組織的團體調查電力緊張問題,加州地方檢查署也進行了詳盡的調查,並準備控告Enron公司利用壟斷地位造成加州電力緊張,破壞加州經濟。

到了2001年下半年,因為美國及世界經濟的半衰退,Enron公司已經出現了不良的狀況,美國金融界的有識之士也發出了警告。但在當時,這樣的聲音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原因是,一。Enron公司已經在資本上處於無法償還的狀態,在利益上已經和投資機構結成了緊密的一體。Enron公司的倒閉就意味着投資機構的巨大損失。前面我談到了美國金融機構基金經理人的狀況,其心態和大陸的國有經濟經理人是同樣的心態,誰願意自己將這個窟窿捅破呢?只要有一線希望,大家共同的心願就是要盡力地維護,畢竟Enron公司的資產不是小數,也不是任何一個投資機構單獨可以承擔的損失。正是這樣的一個心態,美國的投資機構都在私下幫助並祈禱Enron公司能度過難關,而一些投資機構在此刻仍繼續將大量的資本填充到Enron公司之中也是出於迫不得已的挽救措施,而非對此毫不知情。同樣,在美國的會計事務所中,Enron公司的內部情況同樣是瞭如指掌,正是因為同金融投資機構相同的原因,誰也不願意講出來,更何況AA會計事務所是Enron公司的財務顧問公司。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利益的選擇和利弊的平衡便成了美國式“公有經濟”從業人員的最重要選擇,是提前暴露問題減少損失,還是盡力挽救Enron公司,僥倖逃過一劫,成為投資機構和會計員們的頭痛問題。學過心理學的人看到這個問題,就應該很容易理解Enron公司和投資界及財務界的關係了,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美國的投資界和財務界會做出最後一個愚蠢的決定,這是人的本性所造成的結果。

Enron公司的破產絕非是簡單的信用和制度的問題。這裡面牽涉到了一個新的經濟形式的問題。“能源──金融”計劃雖然在目前受到了挫折,但並不能否認它是未來發展的最佳模式。如果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制度上看,Enron可能完全不符合其要求,但如果從一個尚在建立之中的“能源──金融”期權交易制度的角度上看,它的建立可能是一個更符合社會發展的新的交易和會計制度。事實上,Enron公司所創造的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經濟制度,它失敗的原因很多,但絕不僅僅是信用和財務制度,而是落後的制度和民眾的思維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這是美國新經濟制度建立中所遇到的一個新的障礙。就如同中國在經濟轉型中所遇到的體制障礙一樣,是體制上的問題,而不是產業結構上的問題。而政治勢力的介入又讓Enron公司失去了一個重整的機會,當投資界和政客一旦看到將自己涉及到了政治層面,便紛紛撒手而去。事實上,即使從目前的狀況上看,Enron公司仍然不失一個有活力的新經濟體,只要能政策上和經濟上施以援手,在短期內,Enron公司仍然可以重新站立起來。但問題是,一旦美國的政客被指控為利益輸送,投資界和財務界被指控為騙子,沒有信用的時候,誰還會冒天下之大不諱去救Enron公司呢?這就是現實的美國!Enron公司成功有賴於美國的金融界,失敗同樣有賴於美國的金融界,金融界的短視和縱容是Enron公司失敗的主要原因,太注重戰術分析,而缺乏戰略分析更是美國金融界的通病。美國式的“公有制經濟”也是造成從業人員失去利益野心和責任動力的主要原因。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看,美國新經濟制度的建立所面臨的問題仍然很多,最重要的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和國民適應程度還沒有根本性的展開,正是Enron公司在不適當的時機,不適當的時間裡從事了一個“不適當”的新計劃,才造成了這個美國最大的經濟悲劇。

Enron公司的倒閉引起了全世界經濟界的震驚,各種各樣的解讀層出不窮,美國金融界的沉默更讓大家將這個事件鎖定在信用和財務制度層面。但Enron公司真的僅僅是一個倒掉的上市公司嗎?僅僅是因為財務制度上的缺陷和信用問題造成倒閉嗎?難道我們不能看到Enron公司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就是未來世界的能源發展新模式,一個在全球化名義下實施的新的壟斷機制。關心經濟的學者們難道不能在更深一層的層面上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嗎?

Enron公司的倒閉絕不是簡單的財務制度缺陷問題,更不僅僅是信用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新經濟體系如何建立的問題。我可以預言,在未來的十年內,Enron公司創立的“能源──金融”新體系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建立,今天的Enron公司倒閉了,但誰又能在未來阻止另一個“Enron”公司的崛起?歷史絕對不會停滯不前,民眾的思想也同樣不會停止前進,新的能源經濟一定會建立,同樣不會被短暫的挫折所阻擋。當我們能更深入地研究這個現象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即使是美國這個世界上最發達,制度最合理的國家,在面臨新的經濟轉型時還是會遭遇強大的阻力。對於正在進行激烈社會變革的中國,Enron公司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