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為我們“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成績沾沾自喜的時候,當我們在為我們經濟發展的“漂亮數字”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的時候,不知道是否我們意識到我們經濟中已“潛伏”着巨大危機?這些危機的如果長期不斷積累下去的話最後會將導致中國的經濟走向全面崩潰,把我們中國送入一個深淵!也許你根本不會相信,你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或者“譁眾取寵”,但事實卻是客觀存在。 我說中國經濟“潛伏”的巨大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軟弱無力的國家宏觀調控和嚴重混亂的市場秩序 儘管我們的一些人一直在鼓吹什麼“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宏觀調控能力”,但是毋庸置疑,我們國家的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已然是顯得嚴重“疲弱無力”。我們舉幾個例子足以說明這一問題:1、在股市上,在股市達到4000多點的時候,為抑制股市的過快上漲與股市泡沫膨脹,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7年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摘自《財政部: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但這並沒有制止住股市泡沫膨脹的腳步最後直至到了6000多點;在股市從6000多點跌到3000點左右和2000點左右的時候,為抑制股市下跌“救市”, 分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4月24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3‰調整為1‰。”(摘自《24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3‰調整為1‰》)“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即只對賣出方(或繼承、贈與A股、B股股權的出讓方)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對買入方(受讓方)不再徵稅。稅率仍保持1‰。”(摘自《證券交易印花稅9月19日起調整為單邊徵收》)但同樣也沒有制止住股市的下跌腳步直到股市跌至1600多點; 2、在房地產調控方面,儘管中央在房地產調控方面的“新政”先是 “國四條”又是 “國十條”“國十一條”等重拳頻出,,但另一方面卻是地王頻現,房價不降反升。“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已一月有餘,目前樓市仍處於走向未明的“混沌期”:高漲的房價總體稍現鬆動,但熱點地區投資投機性需求仍顯活躍;地方調控細則陸續出台,卻似乎越來越顯“柔性”;土地市場稍趨平靜,但高溢價地塊仍在冒頭……種種跡象表明,尚不能對調控成效過於樂觀。”(摘自2010年05月27日《各地樓市政策趨於溫和 分析稱調控成效不容樂觀》)而在俄羅斯,“普京只說了一句話 莫斯科房價一年內猛跌60%”。3、在礦難整治方面,儘管國家不斷“加大”對各種不法和不符合安全開採標準的煤礦的“整治力度”,但是各種因不法開採和違規違章操作導致的礦難卻是頻頻出現。4、“湖南湘雅二醫院近日被曝一款“蘆筍片”藥品利潤高達1300%,僅“藥品投標指導價”就超過成本的10倍。”(摘自《“蘆筍片”藥品利潤高達1300%》) “ 一種癌症輔助治療藥蘆筍片,出廠價只有15.5元,醫院賣給患者的價格卻高達213元。”(摘自《揭露天價藥1300%利潤背後》)“據了解,自1996年至今,我國針對醫院藥價高的問題出台了大量的調控政策,採取了24次降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藥價,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藥價高的問題。”(摘自《出廠價15.5元藥品被醫院賣213元 利潤達1300%》)5、“蔬菜價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漲近兩成,大白菜等6個品種的菜價同比翻番;大蒜成了炒作概念十足的投資品,零售及批發價格一路飆升,兩年來漲幅高達幾十倍,日前乾脆直逼豬肉,外地媒體已經報道了“飯店免費蒜消失”的新聞。”(摘自 《大蒜價格一路飆升“菜籃子”究竟怎麼了?》)……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這些事實,都說明了我國的經濟宏觀調控能力的 “疲弱無力”。 我國的經濟也出現了嚴重的市場混亂。我們也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事實:1、“耗資50多億打造、面積達32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華新城,但同時也成了一座無人居住的‘鬼城’。花5年時間建設的康巴什,原意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摘自《鄂爾多斯50億建新城如鬼城 清潔工比行人多》)2、“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13日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極為明顯。” “李毅中表示,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已達1.9億噸,同時還在新建許多鋼鐵項目。”(摘自2009年08月13日《工信部部長: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明顯》)“昨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出席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時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達到2億噸,按照每噸鋼材產能投資5000元計算,中國鋼鐵行業的投資浪費達1萬億元之多。”(摘自2009年12月28日《成思危:中國鋼鐵行業產能投資浪費超萬億》)3、“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二十六日表示,重複建設不僅在傳統行業表現嚴重,新興產業亦存在同樣問題,如太陽能和風能行業。”(摘自2009年08月26日《工信部指太陽能、風能產業重複建設不容忽視》)3、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國粳米、玉米、大蒜、葉菜、綠豆以及三七等價格大幅上漲。繼“房奴”後,網絡上出現了自稱吃不起菜、水果的“菜奴”、“果奴”。 (摘自2010年05月28日《南昌一公斤綠豆一年漲近20元 經銷商囤積居奇》)4、中科院院士徐光憲5月6日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的稀土事業沒有搞好。……年屆九旬的徐光憲被國內稀土界稱為‘稀土之父’,在他看來,稀土行業的問題是大量寶貴的資源長期低價流失。……對於戰略物資稀土,西方國家的做法顯示了其長遠謀略。但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中國的稀土生產長期供大於求,稀土價格也一直在低位運行。據徐光憲院士介紹,最具代表的是2005年的稀土價格比1990年價格下降了55%以上。……為此,徐光憲曾聯名十餘位院士於2006年上書決策層,要求保護正在低價流失的稀土。此次上書很快得到了批覆,並由國土資源部實施限產計劃,限制稀土年產量維持在8萬噸。……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在徐光憲院士看來,這一輪稀土保護行動已宣告失敗:2009年中國的稀土產量又恢復到15萬噸左右,遠遠超過市場10萬噸的需求;外資企業紛紛在內蒙古等稀土產地設廠,購進原材料做簡單加工後再出口,繞過中國政府出口配額的限制;2009年全球稀土市場的供應依然有90%來源於中國;而稀土的價格也已經回落到了2007年的低位水平,與徐光憲預想的價格水平相差5~10倍。”(摘自2010年05月28日《中國稀土保護性限產宣告失敗 產量再增價格回落》)……如此等等,也足以說明我國的經濟中嚴重的市場混亂狀況。 二、瀕臨危機深淵邊緣的房地產業。 毋庸置疑,中國的房地產業存在着巨大的泡沫,也存在着巨大的危機。在我們的房地產業已然搞成如此泡沫的今天,還仍然有一些人甚至“知名”經濟學家還在鼓吹房地產正常甚至房價還要不斷上漲的“理論”,還有些相關部門不斷保護甚至不斷參與搞大這種泡沫,真的是有點不知意欲何為了。 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與泡沫主要表現在: 1、高高在上的房價。房子是什麼?房子是用於人們衣食住行中的住的消費商品,只有到了真正的消費者手中才完成了的整個商品價值實現過程。人們要買這種商品,首先得買得起,如果人們買不起它就無法實現其價值過程。現在高高的房價,有多少人不是望而卻步?!現在即使是一個普通的二三線城市,甚至是縣城的房價的價格基本上是當地一個人平均年收入水平的10~30倍甚至更高。拿我們這裡來說,我們的縣級城市來說,我們縣城的房價基本上是3000多一平米,一套一百多一點的房子買下來加上裝修至少要40多萬,而我們這裡公務員的工資平均水平大約為3萬一年。而在我們這個地方公務員相對是中等偏上的收入階層。那麼對於一個夫妻一個孩子兩個都公務員三口人之家要買一套房子大概需要多少年的積累呢?基本上是十年。那麼相對於大量的低於公務員家庭平均收入的家庭呢?“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阮煜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21日在北京公開表示,目前中國房價收入比已超過15倍,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房價收入比則超過50倍以上,泡沫現象嚴重。房地產泡沫已成為事關中國國民經濟全局的系統性風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2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九期“經濟每月談”上對2010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時作出表示的。……他說,中國住房具有消費品和投資品雙重屬性。作為消費品來說,國際通行的房價收入比是衡量房地產泡沫的主要指標。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發達國家的房價收入比一般在1.8-5.5倍之間,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中國目前全國房價收入比已超過15倍,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房價收入比則超過50倍以上,泡沫現象嚴重。……王軍說,作為投資品而言,房價與房租比是公認的衡量房地產投資價值的主要指標,近年來中國房租上漲幅度遠低於房價漲幅,當前中國租售比一般都在400以上,一些泡沫嚴重地區甚至在1000以上,而國際警戒線為200。”(摘自2010-04-22《中國智庫研究員:中國房地產泡沫已成嚴重社會問題》)“據統計,我國的房價收入比(即一套房屋的價格與一個家庭年收入之比)超過10,遠高於國際水平。按照國際慣例,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認為,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如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日本的房價在發達國家最高,其房價收入比約為4-5:1,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房價收入比是3:1;舊金山、東京、紐約、倫敦、悉尼等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約為4.4-8.5:1,而我國深圳、北京、上海房價收入比都超過13:1)。”(摘自(摘自2010-05-05《中國樓市現狀分析(一)》) 2、瘋狂的開發商。房地產開發商在過去的時間裡可以說賺的是盆滿缽滿,無限膨脹的貪慾和盲目的利益預期讓他們完全衝破了理性的閘門走向瘋狂的境地。在4月2日長春市國土資源局舉行的國有土地出讓儀式上上演的一場爭地大戰足以說明了這一情況。瘋狂的搶地,瘋狂的抬高房價,企圖得到瘋狂行動帶來的瘋狂的利潤……一切瘋狂的最大結果可能是房地產的瘋狂神話的瘋狂破滅。 3、瘋狂的炒房者。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炒房者的隊伍之中。“但按現在大城市的房價,農民工畢竟是買不起的。大城市的住房所有者比例已經上升到70%。在北京,住宅建成的速度超過了人口增速。這種供應過剩的部分被地產市場“投資者”所吸收。”“目前,浙江已經呈現了第二次房產違約潮,而我省的房產違約潮會不會呈現?如果呈現會在什麼時候呈現?一般情況下,房產違約潮都呈現在房產泡沫破裂之時。而當前,我省房產泡沫已經相當嚴重。……新華每日電訊12月5日報道,時下北京、上海、廈門的許多樓盤空置率接近了50%。在北京,絕大數的新樓盤在交房前就已經全部售完,但即使是到了交房的第二年,真正入住的只有30%-40%,能達到50%的入住率都是比較好的了。有學者甚至表示,房價經過這一輪的上漲,中國房價的泡沫至少達到了70%。國際上有這樣一個慣例,即早城商用房空置率在5%-10%之間是合理區,空置率在10%-20%之間為危險區,空置率在20%以上就是嚴重積壓區。而根據媒體的報道,我省不少地方的商用房空置率已形成嚴重積壓。甚至有人表示,當前我省的房產泡沫就像窗戶紙,一點就破。如果真是這樣,就更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了。”(摘自2010-1-9《浙江樓盤呈現又一波違約潮的預示 應為預示中國樓市》) “ 羊城晚報記者在4月9日至6月5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通過對珠江新城片區、老城區及金沙洲片區、北部片區、南部片區的近三千套存量住宅進行監測統計後得出:廣州存量住房空置率高達20.24%,已超國際警戒線的一倍。…… 與北京超四成的空置率相比,廣州空置率還是相對比較低的,但這並不能說明廣州情況樂觀。實際上,在住房空置率上一直有比較完善統計制度和方法的西方國家裡,它們將住房空置率的警戒線定為10%左右。與之相比,廣州住房空置率超出一倍。”(摘自2010年06月06日《廣州住房空置率超警戒線一倍 樓市確有較大泡沫》)“中國的房價在過去10年的飆漲,讓世界咋舌。……中國房地產市場還有一個有些奇怪的現象,即人均擁有居住面積大大超過亞洲相對發達地區的水平。……從人口地理因素上來講,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13億人口,但可使用的面積卻只有其實際面積的一半。正常來說,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理應相對緊張,但事實上,中國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卻達到了27-28平方米,這個數字約為香港和日本的3-4倍,與很多亞洲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第三個怪現象則是中國的住房擁有率,中國是世界上少見的高住房擁有率的國家,在一線大城市之外,身處二三線城市的絕大多數家庭都擁有自己的住房,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其住房擁有率也相當高,筆者在很多城市的調查發現,中國一線城市的住房擁有率不會低於70%,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摘自2010年05月26日《中國房地產泡沫:一個需求沒有節制的市場》) 三、困難重重的傳統產業 我國的傳統產業面臨的嚴重困難,主要表現在: 1、終端消費市場受限甚至萎縮;我國部分傳統產業特別是部分傳統製造、加工產業面臨着嚴重終端消費市場受限甚至萎縮的情況。這就大大制約了這些傳統產業發展並使之面臨嚴重困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大體有兩種:(1)人們實際消費需求萎縮;比如我國的家電和信息產品製造加工業。隨着我國個體家庭擁有家電和信息產品比例不斷上升,我國居民家庭對這些產品的實際需求量將大幅度減少,導致對這些產品的實際消費需求萎縮;(2)、由人們支付能力相對有限導致的消費需求相對有限;比如我國居民對於數字化電視、3G信息產品等的需求。 2、國內原材料資源銳減甚至枯竭及國際市場上原材料進口環境惡化;比如我國鋼鐵產業、石油化工等產業面臨的情況。2009年、2010年我國鐵礦石談判面臨的窘境就充分說明了這一情況。 3、由勞動力價格上升、原材料漲價等帶來的成本增加;現階段,我國物價上漲,人們生活成本增加,從而倒逼勞動力價格上漲,這反過來又倒逼企業增加工人工資,導致商品生產成本增加;還有原材料的不斷漲價,……這些都勢必導致企業產品成本增加。 以上表明我國傳統產業面臨嚴重困難。 四、風雨飄搖的中小企業 我們經濟潛伏的巨大危機還突出表現在大量的中小企業上。 在09年走出危機,我們主要依靠的是擴張的貨幣財政政策,這些擴張的貨幣財政政策受益的是那些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擴張的貨幣財政政策,資金投入的方向主要是: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中的汽車消費,家電消費……而所有這些,能夠刺激和帶來機會的主要是那些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對於那些能夠吸收大量勞動力就業的中小企業,不僅沒有帶來什麼好處,相反還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雖然我們從表面上走出了金融危機,但是對於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卻正在危機中掙扎甚至陷入更深的危機。進入2010年我們政府提出了轉變結構的措施,但是轉變結構同樣對那些中小企業不會帶來任何機遇與好處。新能源、物聯網、智能電網、低碳經濟……需要大量的科研開發投入和承擔巨大的風險,這些是哪一個中小企業所能做到和承受的?所以說,經濟結構的轉變基本上是和大量的中小企業無緣的。 這些海量的中小企業與國家的帶來各種機遇的政策無緣,而且還在發展中存在着深層的危機與隱患。 首先,中小企業存在着缺乏發展與創新的後力; 1、缺乏科學的管理和高素質的企業管理人才隊伍。這些的中小企業大量的是靠着“敢干”“機會”與“運氣”爆發的產物,“敢干”“機會” “運氣”成就了這些企業,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也常常把企業的發展的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敢干”“機會”“運氣”上,而不是如何科學經營管理上。而這種“運氣”“機會”一旦不存則可能是這些企業走向衰落和破產。而事實上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精細化那種“機會” “運氣”會越來越少。 由於這些是靠“敢干”“運氣”“機會”的產物,所有者和經營者把企業的發展的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機會”“運氣”上,也就嚴重不注重企業的科學管理和管理人才的使用,也不接受科學管理的理念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這些企業,大都是家族管理,粗放經營,方向不明,目標不清,眼光狹隘,得過且過,……所有者和管理者則剛愎自用,妄自尊大,……所有這一切無不把企業推在了一個危險的邊緣。 2、這些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極低。這些企業的的企業主大都是些暴發戶,而且是小富即安,沒有什麼長遠眼光,不注重企業後續發展,既沒有這種不斷創新與開發的觀念,也不積累用於開發與創新的資金,也不吸收與積累具有創新與開發能力的人才。這些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極低,甚至幾乎為零。他們從事多少年來如一日的重複的加工、商貿活動等。 3、資本積累差,抗風險能力低。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的心理,使這些企業不注重資本的積累。這些企業的所有者往往或者把企業的利潤大部分用於豪華奢侈的消費而,或者片面盲目的用於粗放外延式的擴大規模,從而導致抗風險能力低的局面。可以說,這些企業經不起什麼風吹浪打甚至是風吹草動。 4、大量盲目跟風上馬的中小企業。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私營中小企業是盲目跟風上馬的產物。這些企業,沒有對所經營的領域、行業情況、經營方式、市場情況的清楚認識,只是看見別的同類企業多麼掙錢或者周圍的人們紛紛蜂擁而上也就跟風而上了。對於他們的這種長續發展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5、許多企業後繼無人 “富二代接班”一時成為坊間議論的話題,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認為:“當前河南省面臨權力交接、且有一定規模的民企不會少於1000個……從全國來看,這些民企能否實現權力順利交接,事關中國的經濟發展。……昨天,一位專家就此對商報記者說:“企業接班有成功的,但更多接得不成功,因為老子是英雄,往往兒子不一定是好漢,相反卻是庸才。……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認為,在河南省目前不少於1000個面臨交接班的民企中,至少有2/3不能順利交接。……宋向清認為其中的情況無外乎三種:其一是“富二代”自身不思進取、無所事事,根本沒有想着去接班;其二是“富二代”也有一定能力,但是有自己的愛好,不喜歡父親所從事的行業;再有一種就是父親也希望兒子來繼承,兒子也願意接班,但就是自身沒有能力。……昨日,家業常青接班人學院院長、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在接受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按照企業交接30%的成功率,將有200多萬家企業面臨企業傳承的危機。(摘自2010年05月28日《中國2/3民企富二代接班將現問題:虎父多養犬子》 其次,中小企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艱辛和困難。 我們前面講過了大量企業盲目跟風上馬的情況;毋庸置疑,大量同類企業紛紛上馬導致的競爭加劇。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經濟環境的不斷規範,使大量中小企業當年的那種可以“暴利”的情況越來越少。而且由於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的實施和對於企業經營行為的規範,中小企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艱辛和困難。高成本、高投入、低利潤、高風險成為中小企業共同面臨的形勢。 以上情況,是大量中小企業出於風雨飄搖之中。而這些中小企業,吸收着大量的低層次的勞動力,一旦這些企業大量倒閉,就會出現大量勞動力失業,居民收入下降,而這又會反過來導致居民消費下降,整個全社會消費萎縮,社會需求進一步縮小…… 五、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 目前我國地方財政究竟有多少欠債這個問題恐怕很難說清。“‘地方債務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當被問及地方債務究竟有多少時,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系主任、教授曾康華如此表述。”(摘自2010年05月11日《地方舉債融資欠債超7萬億 評估難將致財政危機》)地方高額負債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潛在危險。在09年的刺激經濟的政策中,地方財政資金不到位就充分顯現了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一角。之所以地方政府千方百計地保護房地產商的利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土地財政的問題。“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預計,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不含票據)約為7.2萬億元,其中2009年淨新增約3萬億元。預計2010年和2011年後續貸款約為2萬-3萬億元,2011年底達到約10萬億元。報告稱,2009年底主要上市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約占貸款總額的10%,國開行和地方性金融機構占比相對較高。10萬億元的地方政府負債約占中國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相當於中國外匯儲備的70%。”(摘自《地方政府負債達7.2萬億 多個地方賣地還貸》)“近日,有消息稱,地方債務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從4萬億飆升到7萬億。據有關專家分析,高達7萬億甚至更多的地方債務,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剛剛復甦的腳步。”(摘自2010年06月03日《中國地方債已從4萬億上升到7萬億 危機一觸即發》) 六、風險不斷積聚的金融體系; 關於我國的金融方面的風險,這是無論是那些國家“權威人士”還是金融系統內部人士都是非常“自信”且“信誓旦旦”的宣稱“我國金融系統是安全的,根本不存在什麼風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關於這個問題,我調查過一些金融系統內部人員。我調查過幾個在農村信用社工作的人員,據這些人介紹農村信用社的壞呆賬比例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我也問過幾個銀行工作的內部人員,銀行的盲目房貸造成的壞呆賬也是大量存在,只不過這些工作人員出於各種原因不肯說出準確的壞呆賬的比例而已;至於官方公布的那些所謂“數字”,只不過是各級金融機構層層糊弄甚至是自欺弄出來的虛假數字而已。要說中國的一些官員別的不成,要是弄點虛假的數字簡直就是行家裡手,不是在社會上一直盛流傳着 “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 這樣的話嗎?!銀行弄幾個虛假數字也太不驚奇了。關於09年我國房價上漲情況的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統計局打架的數字就足以說明了我們的官員們數字上弄虛作假的情況。關於我國金融系統不斷積聚的風險,我們還是能夠從側面看出一些端倪的。 “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測算,目前我國地方融資平台負債已經高達6萬億,其中有80%都是通過銀行信貸獲得的資金。”(摘自《中國地方政府負債超5萬億元 面臨嚴重債務危機》)“劉明康介紹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占一般貸款餘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萬億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 ‘地方債務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當被問及地方債務究竟有多少時,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系主任、教授曾康華如此表述。……此前,有消息稱,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已超過8萬億元,其中7萬億元來自銀行貸款。甚至有傳聞說,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億元。……據調查,某地市級平台2008年末貸款餘額僅有12億元,2009年迅猛上升到60億元,為上一年的5倍。尤其是許多縣級平台公司的融資來源中,銀行貸款占90%以上。……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政府依託政府融資平台等方式舉債已接近極限,地方政府性債務率已高達94%,個別縣市債務率甚至已經超過400%。”(摘自2010年05月11日《地方舉債融資欠債超7萬億 評估難將致財政危機》)“目前,我國房地產商目前面臨着巨大的資金壓力。據相關經濟學家分析,目前我國房地產商面臨5000億元以上的資金缺口。一些中小地產商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同時,近年來,房貸一直被我國銀行界視為優質貸款項目,各大銀行為了爭奪此項業務展開惡性競爭,不斷降低門檻,導致房貸規模成倍擴大。房貸業務“一枝獨秀”的繁榮背後,是潛在的巨大風險。據統計,我國80%左右的土地購置和房地產開發資金,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銀行貸款,而個人通過按揭貸款買房的人,占全部購房總數的比例高達90%,這意味着房地產市場的絕大部分風險系在金融機構身上。並且,由於房價下跌,一些購房者將拒絕償還銀行貸款。而這些風險最終無疑都會轉嫁給銀行,從而導致我國的銀行業面臨巨大的房地產信貸風險,加劇我國經濟波動。”(摘自2010-05-05《中國樓市現狀分析(一)》) 以上情況說明,中國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危機。這些危機的如果長期不斷積累下去的話最後會將導致中國的經濟走向全面崩潰,把我們中國送入一個深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