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從胡錦濤歐洲行看中國外交
送交者: 王英傑 2003年06月05日12:49:4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胡錦濤五月底的歐洲行,除了向外界展現了中國新元首不凡的個人魅力和嶄新的外交風格外,同時也向國際社會顯示出了中國的外交正在日益成熟和務實。

  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往往是以國家實力作為基礎和依據,同時為維護本國的利益服務。此次胡錦濤的歐洲行,又是在中國遭受沙斯危機的背景下成行,成敗與否不僅關繫到中國後沙斯時代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也會較大地影響到今後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進而影響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對外交往中的國家利益。

  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中國發生沙斯疫情的時候,國際上的確產生了一種“另類的中國沙斯威脅論”。由於中國在發生沙斯疫情之初,被外界質疑為刻意隱瞞,同時又有不少外界認為中國在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員交流日益密切的情況沒有做好疫情控制,而導致對外輸出了沙斯疫情。因此,一些其他同樣發生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普遍產生了不信任感。如果這些國家內部的這些情緒性反應得以擴散,國際上難免就會又有新一種的中國威脅論,導致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出國人員拒之門外(事實上這種情況也已經有所發生)。從長遠來看,這勢必要給中國的對外經貿活動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因此可以說,胡錦濤此次歐洲行的一個重大任務之一,就是要給外界消除“中國沙斯威脅論”,打消對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疑慮。

  為此,胡錦濤在出訪之前不僅向國際社會作出承諾,表示中國會採取負責任的態度,而且是言出必行,在出訪前採取主動進行自我隔離等防範措施,確保出訪的代表團“乾乾淨淨”,充分顯示出了對到訪國的尊重,胡錦濤這種近乎謙卑的出訪準備受到了到訪國的普遍好評,這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負面觀感。

化解外界對中國的信任危機

  在消除外界對中國處理沙斯危機的疑慮上,中國不是採取了推脫和為自己開脫的態度,而是以胡錦濤的柔性出訪來化解外界對中國的信任危機,確實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中也看出在胡錦濤逐漸主導的外交事務中,中國採取比以往更加務實和理性的對外交往方式。

  從胡錦濤的歐洲行,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外交在遵循“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的大原則之下,根據國家利益的需要以更為靈活的手段與時俱進。

  可以說,不久前的美國攻打伊拉克成為國際政治格局發生變化的一個分水嶺,國際政治格局出現了美國單邊主義和國際多極化趨勢齊頭並進的特點。儘管在這次的G8峰會中,歐洲反戰國家與美國力圖修復因伊拉克戰爭分歧而造成損害的關係,然而這絲毫不會放慢歐洲不斷地加強自主性的腳步,歐美關係要恢復到冷戰時期的盟友水平已大為不易。與此同時,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人又燃起了恢復為超級強國的雄心壯志,只要俄羅斯走出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俄羅斯重現帝國風彩並非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由於美國對中國國家利益(不管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的影響最甚,因此,中國的外交在相當大程度上不得不“唯美是重”,甚至有時還不得不忍辱負重。但是,隨着世界一些主要大國和國家集團的自主性增加,中國外交也從“唯美是重”轉變為“多頭並重”。說到底,相比較而言,一個多極化的世界更有利於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隨國際政治趨勢和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作出合理的調整勢在必然。

加強與俄羅斯雙邊關係

  胡錦濤就任元首後出訪首站選擇了俄羅斯,除了向俄羅斯人顯示了中國加強與俄羅斯雙邊關係的強烈願望和對俄中關係的高度重視外,兩國還就石油供應以及中亞地區的反恐合作方面彼此取得了相當的實惠。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是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費國,然而,中國能源的對外嚴重依賴同時也成了中國國家戰略安全的一個軟肋。特別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進一步坐大,中國越來越感受到謀求石油供應多元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而俄羅斯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同時又與中國毗鄰,這就決定了俄羅斯具備良好的條件成為中國尋求多元石油供應中的重要一元。

  對於俄羅斯而言,在當前情況下,俄羅斯石油出口對外匯收入影響至關重要,俄羅斯也極不情願看到國際油價受到於己不利的人為操縱,在當前國際石油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俄羅斯向中國這個用油大戶輸出石油,顯然也能從中獲得很實在的經濟實惠。從戰略的高度度上,俄中兩國簽訂了長期石油供應合同,其對中國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不亞於美國對中國資金和技術輸出。我們可以打個形象的比喻說,一根石油管完全就把俄中緊緊地綁在一起了。

胡錦濤外交能力的一次考試

  此次胡錦濤歐洲之行最後的重頭戲,就是首次亮相G8峰會。胡錦濤在峰會期間與各國領導人的密集會晤,就中國人權、台灣問題、朝鮮核問題、沙斯疫情、全球反恐等等不僅是中國、同時也是各國所關心的問題與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深入交換了意見。從他參加峰會的活動行程來看,顯然中國並非是把中國首次加入G8峰會這個富國俱樂部作為努力的方向,而是將其當作了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進行對話和交換意見的一個外交場合和平台,胡錦濤的出席並沒有代表中國改變對八國集團一直以來敬而遠之的態度。

  中國歷來主張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貧富差距和貧富矛盾得不到緩解和改善的情況下就貿然加入八國集團,反倒不利於保持自己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再者,雖然說中國的國民生產值已經超過了八國集團中的俄羅斯、加拿大和意大利,但從國民人均財富的角度上說,中國離發達國家標準的距離還很遙遠。中國並沒有太多的能力來承擔八國集團所要承擔的義務,中國加入八國集團若像俄羅斯一樣只是在“陪太子讀書”更無必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是同八國集團進行對話已經足矣。

  概而言之,胡錦濤歐洲之行既是對他外交能力的一次考試,也是對中國在沙斯疫情和中國領導人更迭的背景下整個國家外交工作的一次考試。不管怎樣,胡錦濤的出訪為促進中外交流合作與理解都帶來了相當積極的效果,他和他的同事們向國內外都交出了一份相當漂亮的外交成績單。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貧困是否滋長恐怖主義
2002: 論中國的民主和民主教育—為紀念“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