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美國的理由文章來源: 回國者
為什麼不在美國呆下去?是經常碰到的問題。假如十年前回答這個問題還閃爍其詞的話,現在回答則底氣要足得多:我在國內比在美國自在得多。國內比美國熱鬧得多。心平氣和地講:美國的確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樹多水豐房子大;但綜合來講,還是國內適合我輩爬格子族生存,文學還是要依託民族文化的。從這一點講,“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並沒有過時。與其以英文寫中國的題材讓英語讀者獵奇,不如用母語為自己民族的進步出點力。扯遠了,還是講美國吧。
八十年代中期去美國,國內消費可樂還算奢侈之舉,連飛機上的塑料餐具都是好東西。這時看美國當然是天堂:上廁所不用帶手紙,餐巾紙隨便使,麥當勞的番茄醬管夠。我給父親的明信片上記得曾寫過這樣的話:“我真的看見垃圾堆里有電冰箱……”1990年我去波士頓當訪問學者,臨行前,同事對我說,別浪費錢去買新床,去撿一個就成!在上海虹橋機場誤機的那一晚與同行的一位留學生暢談赴美的美好前景,我都會夢想流落到密西西比河某個種植園主家裡去當東方管家。儘管此前我已去過美國加拿大不止一次,仍覺得美國真的是自由的樂土。殊不知短期出訪人家當貴客招待住酒店車進車出,和長期在那裡謀生是不一樣的。我1990年拿的是福特基金會的資助,比一般留學生要闊綽得多,但我也只租得起校園裡最小最便宜帶蟑螂沒空調的房子,狹長的一條跟牢房相差無幾。裡面的冰箱是四十年代的笨拙貨,晚上響得跟拖拉機似的。住進去後,我知道美國不是天堂了。在紐約我曾見過更糟糕的居住環境:有點像文革期間上海的澡堂子。那是給流落街頭的人準備的,就在曼哈頓的金融區,世上財富最集中的地方。
把護照扔了黑下來吧!十年後就可以大赦了。這是當時在波士頓擁有碩士博士或正在為頭銜奮鬥的同胞向我奉獻的智慧和主義。我當時奇怪:怎麼政府老期待這種胸懷的人學成歸國呢!情願在家庭福利院給痴呆和精神病人端屎做飯甚至去抬死屍掙房租,也不回國當教授當人上人。為了綠票子連自己都不愛,你怎麼指望他(她)愛國呢。說實話,我的決定不在美國長留,與所見所聞絕對有關係。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存啊!有電影不敢去看,有快餐不敢去吃,坐公車得考慮費用,就因為當時大部份留學生都很艱難,自己不好意思奢侈。掃一天樹葉能掙多少美元我是知道的。另外我也知道美國超市廣告上的優惠券是有人一毛一毛往下撕的,撕的當然包括美國白人。在美國,有一輛車子和一棟房子並不算富有,富有是以日常消費水平和享有的閒暇為標誌的。從這一點講,大部份美國人並不比北京人滋潤。有一次在新澤西州立大學,系裡的研究生導師請我們吃飯,餐後她感慨地說:“我居然敢點六塊錢的甜點!這話在中國的餐館裡是聽不見的。
如今在美國旅行,捨得花錢的往往是中國人,這讓美國佬刮目相看,就像80年代他們看日本人。從前旅店餐廳有日文,我們不太服氣;現在到處可見中文了,可見美元面前人人平等。儘管這部份中國人不代表全部中國人的水平,但我們的社會是進步了,終於可以感覺到美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的圓了;人民幣不一定比美元不好使。這個時候終於可以心平氣和地議論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