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的出路
送交者: 非典風情 2003年07月19日20:13:0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不久前聽到一則趣聞。某媒體搞了次民意調查,題目是“你是否願意長生不老?”。 調查結果是回答願意的不足30%, 回答不知道的接近50%,其餘的回答不願意。 聽後不盡愕然。假如人們真的可以長生不老,那麼人們將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夢想;普通勞動者也可成為億萬富翁(婆),弱智者亦能變為飽學之士,何樂而不為?遺憾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們只能發出人生苦短的哀嘆。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題目是“愚公移山”。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家日以繼夜的勞做, 為的是在家前的大山中開出條通路。有人對老者說,那座山峰那麼龐大,您老又已經這麼大年紀了,我看您還是不要白忙活了。老人回答道:“我干不動了我兒子接着干,兒子不行了孫子接着干,孫子不行了他的兒子接着干。只要子子孫孫無窮盡,通路總有一天會修好的”。當然,老者的子孫未必會繼承他的事業,但寓言所表達的哲理令人深有感觸。

中國是個有着幾千年歷史的古國。世界上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人也多以此為榮。但縱觀其歷史,自秦漢以下直到今日,並不是一部承前啟後,不斷發展上升的完整史;而只是一部由眾多朝代組成,分分合合,時盛時衰的輪迴史。那些朝代中,時間短的,如秦,三國,五代十國等,不過經歷一兩代君主,數十年即亡。時間長的象東漢,西漢,唐,清等朝,亦不過三四百年,期間社會發展也是大起大落。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都不過三餘代人百餘年而已。可以說中國的歷史是以人的生命周期為特徵的輪迴,再長也不過是部家族史。如果以橫座標表示年代,縱座標表示社會發展,中國的歷史是一個近似於以人的壽命為周期的振盪曲線。

更令人痛心的是,它還是一部血淚史。將歷朝歷代繁華的時間相加,老百姓所過的“好日子”在歷史上所占的比例不過四分之一。絕大多數時間裡,中國人民要麼生活在本國統治者的淫威下,要麼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呻吟。而且每逢改朝換代,必是戰禍不斷,民不聊生。宋末元初,明末清初,以及日本侵華等由外族入侵造成的國難暫且不提,只看本國內部的朝代更替。從秦末的楚漢爭霸,漢末的三國演義,其後的隋唐演義,明末的李自成起義,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直至最近的解放戰爭,無不是通過慘烈的戰爭來實現的。有人很形象地將新的政權比喻為新生兒。的確,對於祖國母親而言,每次改朝換代都是不輕鬆的生產,而且還多是難產。祖國母親幾乎在大出血中死去,新政權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個殘垣斷壁,哀鴻遍野,百廢待興的爛攤子。新政權能否存活都成問題,更不用提什麼繼承與發展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也可想而知。既使在太平盛世,老百姓的“好日子”過得也並不輕鬆。對於封建王朝,人民與統治者的關係可參照電視裡清宮戲中的一句台詞“奴才給主子跪安!”。縱然貴為一品大員,也不過是皇上的家奴,稍有不慎,便可招致殺身之禍。區區草民,處境更慘。而且歷史上的刑法極其殘酷,聯保連坐,全家發配,滿門抄斬,滅九族;既便人們謹小慎微,也不免有飛來橫禍。歷史上很多棟梁之才,剛烈之士,或是因才招忌,或是因諫招恨,終落得滅門之災,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中華基因庫的巨大損失。據說金庸先生的一位前輩,康熙年間因文字獲罪,好在判的是流放而非滅門,真是我等武俠迷之大幸。五千年的中國史,與其說是一部光輝史,不如說是一部人慾橫流的血淚史。難怪魯訊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寫到,中國的歷史滿紙就寫着兩個字:吃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歷史。很多人時常嘲笑其歷史的短暫。不錯,美國從建國到現在只有兩百多年,比中國的五千餘年少多了。但她的歷史除了南北戰爭,英美一八一二年戰爭,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等屈指可數的幾次短時間的振盪,幾乎是一部不斷進取,欣欣向榮,直線上升的完整史。新舊政權的移交異常平穩,幾乎歷屆政權都可做到繼承與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只用兩百多年便將一個由十三個自治領,數百萬人口組成的經濟,科技,軍事都不發達的三流小國 (初期的美國,其實力與地位不如丹麥,荷蘭等國,更遠不及英,法,俄,西班牙等大國。讀者有機會去費城的話,不妨到獨立宮看看自由鐘,鍾高不過半米,重不足百斤,即使這樣還是從英國進口的,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造不了),發展成為今日擁有五十個州,人口近三億,經濟,科技,軍事高度發達的超級大國。其持續發展的跨度,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盛世,至今不衰。縱觀美國歷史,看不到一絲一毫受制於人的壽命的痕跡。

與中國人民的苦難史形成對照的則是以美國夢為代名詞的美國人民的創業史。由於政通人和,使其得以成功避免了中國歷史上由於對權利的爭奪而引發的戰亂。在抵抗外國入侵時,面對擁有優勢的侵略者,美國即使不斷失利,也決不屈服。在英美一八一二年戰爭中期,強大的英軍連戰接捷,在攻陷華盛頓後,將美國總統府付之一炬(戰後美國人用白灰為其粉飾一番,就成了眾所周知的白宮)。美國所蒙受的屈辱可同火燒圓明園相提並論。但美國決不投降,而是屢敗屢戰,並最終迫使英國在平等的停戰條約上簽字。二戰時的日本偷襲珍珠港,就如同美國的甲午慘敗。美國沒有因此就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而是與侵略者戰鬥到底,並使侵略者受到應得的懲罰。人民與統治者的關係如同雇主與雇員的關係,統治者受僱於人民並服務於人民。統治者如果表現平平,四年的合同期一到,將不再被聘用;如果表現太差,合同期內也可被炒掉。人民充分享有憲法賦予的公民權。

如果將國家看作一種生命形式,中國就好比一個沒有超脫生死,在無數次輪迴中歷經磨難的倒霉蛋;美國則如同一個永保青春活力並不斷超越自我的聖者。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天壤之別?我認為根源在於中國實行的是以人治為核心的專制制度,美國則奉行以法制為基礎的民主制度。需要說明一點,以生產資料所有制區分政治制度是不準確的,以專制和民主來區分政治制度更能反映本質,即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相互關係以及由此造成的社會發展道路的差別。以中國為例,以生產資料所有制區分,其社會發展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但其社會發展軌跡並無質變,都是以人的壽命為周期的振盪曲線,原因在於其政治制度是一脈相傳的專制制度。在專制制度下,對於游離於專制集團之外的人們,不論他(她)與生產資料的關係如何,奴隸主或奴隸,地主或農民,資本家或無產者,都不過是被統治者。

有關專制與民主的討論很多,這裡只強調幾點。首先,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這樣一種原則,專制的原則是少數以強制手段統治多數。民主制度作為國家的政治制度必須具有全民性,普遍性。亦即從下至上,各級政府領導都應遵循民主原則由人民選舉產生,不能只在最高層等小圈子內搞所謂的民主集中制,那只不過是專制制度相對於獨栽而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民主這個詞起源於古希臘,民主一詞Democracy是由希臘詞根demos=人民及kratis=權利組成,雅典人用其表示人民政府,以區別於oligarchy=少數人的政府,及autocracy=獨裁政府)。其次,民主與多黨制是毫無內在聯繫的不同概念。只要遵循民主原則,即便是一黨統治,其政治制度也是民主制度。如不遵循民主原則,政黨再多也不過是統治集團細分為不同派別的另類專制制度。事實上,創建美國的先賢們大多不同意組成政黨,更加反對多黨制,因為政黨的集團性將制約其成員服務於人民的普遍性。

作為國家制度,民主制與專制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吏制及法制。民主制度下的吏制,各級政府領導都是由當地的人民選出來的,侯選人只有在向人民充分闡明其施政方針與目標並贏得多數人支持後才可當選。侯選人也不是上級指定,任何有才幹的人都可毛遂自薦,依法參與競選。不久前,美國的一名19歲的大學在校生便在當地市長競選中脫穎而出,成為歷史上最年青的市長。在專制制度下吏制多採用任命制,各級政府領導由上級任命並幾乎不受當地民意的制約。各級官員為了仕途發達,自會竭其所能討上司歡心,專制集團的上層人物為了鞏固其地位,也會積極在各級安插自己的心腹,腐敗也就不可避免。對於專制國家,一旦其統治集團臣服於外部敵對勢力,那麼敵對勢力便可騎在人民的頭上為所欲為。民主制度下的法制具有無上的權威性,而專制制度下的法制只不過是統治集團的御用工具。法制的權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於其公平原則,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權;其次在於法律是由什麼人制定並保護那些人的權利。民主制度下,憲法具有最為崇高的地位,法律的制定者亦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所制定的法律也儘可能的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中國有句歷史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主制度便是將其制度化,並上升為得民心者治天下。不得民心者根本就沒有機會治天下,治天下者一旦背離民心,將被民眾趕下台,由順應民心者接任。民主制度因而遠優於專制制度。對於民主制度,多數黨一黨單獨組閣優於多黨聯合組閣。對於專制制度,世襲制優於非世襲制,似乎前者更易保持社會穩定。

中國具有從現行制度平穩過渡到民主制度的可行性。首先,中國有自身的優勢。中國雖然是個多民族國家,但她有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主體民族,比印度等無主體民族的國家更有凝聚力。共產黨作為唯一的執政黨擁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其黨員約占總人口的6%,高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所占人口比例之和,如算上共青團等外圍組織,比例將更大。共產黨員多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具有先進性及表率作用。近些年來,中國的法制建設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人大與政協的作用得到加強,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與加入市貿組織,許多法律法規也得到完善。而且在中國推行民主制度是有革命理論為依據的。共產黨的黨章賦予黨員參加民主活動的權利,共產黨在革命年代是有着紮根於基層的民主傳統的。孫中山先生被海峽兩岸同尊為國父,他的最大貢獻是他所提倡的三民主義。新中國成立後,其憲法也賦予公民一定的民主權利。(只是隨着權利鬥爭的愈演愈烈,民主制度無論在黨內還是在全國都已名存實亡) 其次,中國建設民主制度是有眾多經驗可借鑑的。其中既有美國等楷模可供學習,又有前蘇聯及東歐各國因推行大躍進式的政改而導致重大損失的前車之鑑,更有眾多同為第三世界的民主國家可供參考。

至於具體方案,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黨內最大的走資派”小平同志當年關於如何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回答也只是“模着石頭過河”。但經過二十餘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成功了。政治體制改革亦可按此經驗,循序漸進,由點及面的進行。開始階段,不妨分別在發達地區,落後地區,人口密集地區以及人口稀少地區各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地方設立政治改革特區,進行多種方案的試驗,然後再將成功經驗加以推廣。少數民族地區因其不具普遍意義以及其敏感性,不宜設立政改特區。同時黨內亦可圍繞組織原則進行相應的民主改革,因為黨員的政治覺悟文化程度都較高,改革的步伐可適當加快。全國人大與政協全體大會每年舉行一次顯得間隔太長,可改為每半年一次,這樣有利於適時地按形勢與民意的變化調整有關政策,這樣做也是現階段強化反腐倡廉的有力手段。現階段還可開始在中小學逐步普及公民教育,為今後的民主建設奠定基礎。將來如果可行的話,還可將人大與政協合併,並分為上下兩院。下院主要負責討論及制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稅收,教育,社會福利,商品流通等領域。這類法律法規雖然事關人民生計,但對於國家長遠發展來講,不過是日常瑣事,而且專業性不強適於集思廣益,其時效性也多為中長期,不需要緊急處理。因此下院成員不需要專職,如同人大代表一樣可由各行各業及不同地區的代表擔任,下院也不用經常開會,每季度開一次即可。上院則是常設機構,類似於人大與政協常委會,主要負責與國家長遠發展有關的領域,如產業結構,地區分工,軍事,外交等等,並處理國內國際的突發事件。其成員應為專職,並由專業政治家構成。總之政改應循序漸進,不宜冒進,但要有使命感,緊迫感。

新中國自成立之初到七八十年代,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威望。七二年聯合國以壓倒多數承認 新中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當代表新中國的喬華同志等人步入會場時,全場掌聲雷動,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們甚至載歌載舞表達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中國儼然是發展中國家的領袖。近二十年來,中國發展很快,綜合國力也有很大提高,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威望不如以前了。例如儘管中國每次都可在聯合國挫敗西方國家的反華提案,但應看到有不少當初追隨中國的國家,如今投了棄權票甚至贊成票,並沒有同中國站在一起。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時代潮流不同了。自二戰結束到七十年代是以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反帝反封建,追求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為主旋律的時代。中國是先驅更是成功者,因此成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楷模與領袖。但從八十年代末期,以菲律賓的馬克思獨栽政權倒台為起點,接着是中國的六四事件,南非白人政權的下台,繼而是東歐劇變及蘇聯解體,直到前不久的印尼專制政權的跨台,揭示了一個以專制國家向民主國家轉型為特徵的新時代的到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在這一新的時代成了落伍者,其感召力也江河日下。更令人擔憂的是,雖然今日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不完成從專制制度到民主制度的變革,那麼這場改革不過是另一場洋務運動,也很可能因為另一場甲午慘敗而終結。而且下一場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美軍進駐中亞,土耳其將領導駐阿多國部隊,日軍在公海悍然動武,種種跡象預示針對中國的戰爭正在臨近。之所以還未爆發,只因中國建於六十年代的有限核威懾能力。美國急於退出反導條約暗示NMD與TMD的部署時間不會太遠。敵對勢力在加緊戰爭準備,留給中國自由選擇發展道路的時間已不多了。改革初期,小平同志在給深圳市委有關經濟體制改革的信中指示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現在也到了為政治體制改革殺出一條血路的時候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聰明才智,勤勞勇敢的偉大民族。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受體制的嚴重束縛,中國人民仍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可概括如下。在毛主席等第一代領導人的帶領下,中國建立了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建立了自己的核保護傘,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在小平同志等第二代領導期間,開始了改革開放,並完成了從蘇聯式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在江主席等第三代領導下,綜合國力又上一層樓,縮小了與列強的差距,加入WTO,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第三代與第四代領導人所肩負的一個主要的歷史使命便是完成政治制度從少數人操縱的專制制度到民主制度的轉變。最好能在十至二十年間,建立並完善民主制度,使我們的祖國超脫輪迴,步入永生。

毫無疑問,中華民族將會生生不息,子子孫孫無窮盡。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只要我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每代人都能做到繼承與發展,沒有什麼辦不到的。毛主席曾對年青人說過“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將是你們的。”遺憾的是,當時的世界不是他老人家那代中國人的,今日的世界也不是我們這代中國人的。但終有一天,這個世界將是那一代中國人的,並從那時直至永遠,只要人類世界存在一天,中國人就將主宰她一天。因為我們有永生的中國。

文章最後只有一個問題。如果在中國進行一次民意調查,題目是“你是否希望自己的祖國長盛不衰?”。不知結果會如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博士是誰生的?
2002: 對胡錦濤的吹捧才是十足的個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