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從《日本可以說不》到《日本沉淪》
送交者: ddddddf 2002年02月11日15:00:1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從《日本可以說不》到《日本沉淪》

樊弓

前幾天林思雲貼了篇好文《日本沉淪》,讀了之後,忽然想起十多年前讀過的盜版《日本可以說不》,找遍幾台機器和硬盤軟盤,終於把它翻出來,再瞧了一遍,覺得很有意思。

《日本可以說不》(The Japan That Can Say No)按嚴格語法似應譯為“會說不的日本”。由於前幾年愛國憤青如法炮製了一本《中國可以說不》,轟動海內外,因此還是譯成《日本可以說不》為好。該書有兩個作者:索尼(Sony)公司總裁Akio Morita 和自民黨要員 Shintaro Ishihara。老樊除了“巴格呀魯”以外,倭語一個字也不會。所以林思雲先生看看能不能把這兩個鬼子的名字給咱翻過來。

《說不》大約出版於1988年左右,據說轟動日本。對誰說不呢?當然是要衝着美國大老闆啦。可作者和出版商實在是沒種,跟老美說不也不肯用英文說,拒絕出英文版。美國人聽說有人敢說不,偏偏又想聽,於是同時有幾個盜版流行,其中還有替國會議員翻譯的中央情報局版。老樊當時從網上弄到的是無名氏譯文加譯者按。本文末尾有一個鏈接,誰有興趣自個兒看去。

《說不》出籠之時,日本人正處在得意洋洋的極點。所謂“日本模式”甚囂塵上。連美國鬼子也在懷疑亞當·斯密那一套到底還靈不靈。一個簡單的比較:當時日經指數是4萬點,道·瓊斯不足三千。“不”字的話音未落,日本就進入了連續十年的衰退。今天,日經指數是9686,縮水至不足那時的四分之一,道·瓊斯卻差不多四倍於當年。《說不》聲稱,日本在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上領先美國5年,且斷言這個領先還會繼續擴大。可按林思雲的說法,今天日本反而落後了5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答案就在《說不》裡面。

索尼總裁在書中對他的“日本模式”津津樂道。什麼是“日本模式”呢。總裁的意思是(1)政府支持企業;(2)員工終身僱傭。

總裁譏笑美國人:你們美國怎麼連個“工業部”都沒有?咱們日本政府就是好,積極協助、指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哪象山姆大叔,光知道收稅。

顯然索尼公司從日本政府得到了大量優惠,而且還用拍馬屁的手段繼續謀求更多的好處。那些沒撈着油水的公司肯定氣得咬牙切齒。事情很簡單,如果政府一視同仁幫助所以企業,則跟誰也不幫是一回事。市場經濟裡面商場如戰場。兩兄弟打架,當爹的要麼勸架,要麼偏心眼,要麼袖袖手旁觀。沒聽說可以幫老大揮一拳再替老二踢一腿。政府“幫助”企業等於裁判參加打球,跟咱們“假A”的“黑哨”是異曲同工。

於是,政府的“協助”扭曲了競爭的結果,使得本來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在老爹的袒護之下勝出。這恐怕就是老林說的日本企業“國際競爭力低下”的真正原因。政府扶持還有個毛病,就是政府只會去扶持大企業,很難去扶持那些滿地都是的中小企業,更不用想政府能去扶持還沒出娘胎的潛在企業。所以日本的大企業20年前是那幾家,現在還是。而美國已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微軟,斯科,AOL 等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怎麼也不是政府“扶持”出來的。可以想象,日本政府要是養出個微軟,打死不會去反它的壟斷。

的確,政府扶持在短期內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長遠上說遺患無窮。中國政府不惜工本扶持國企,可國企競爭力最低。這個道理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所以呀,政府還是老老實實當裁判,球來了就靠邊站,別瞎攙和。

索尼總裁最得意的論斷,跟咱東土憤青一模一樣:你美國佬口頭上成天罵別人不講民主人權,實際上自己最沒人權。美國公司有錢掙就招工人,稍不景氣就裁員。把工人當成是盈利的工具。完全不尊重工人的工作權。《說不》第七章的標題就是:“美國是一個保護人權的國家嗎?”總裁的結論當然是“不”。

總裁說,日本工人上班不僅僅是掙工資,公司為工人提供“生命的意義”,而工人以公司的興旺為使命。他要是發現一個員工不稱職,首先責備自己沒眼力,不是那懶漢的錯。總裁會送他去學習、培訓,或換崗。只要五個懶漢中有一個浪子回頭,就把損失澇回來了。

總裁繼續譏笑美國:你們美國有工會領袖進入公司管理階層的嗎?咱日本工人跟公司一條心,工會領袖最終常常晉升公司總管。

索尼總裁斷言,日本模式將為全世界效法。

對於社會主義流毒沒有肅清的東西方人士,這種“日本模式”的確充滿誘惑。老樊當年已經徹底背棄馬列主義,對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一看就知道是胡扯。

懶惰和自私一樣,是全人類的天性。人之所以會努力工作,絕大多數人是生活所迫,少數人是在追求某種可能的回報或某個人生目標,如果兩者都不是,那一定是神經病。企業給員工鐵飯碗,則消除了努力工作的第一原動力:生存。索尼總裁的希望,是員工把公司作為生命的一部分。這從長遠來說,是絕對違反人性的。中國人煮大鍋飯會夾生,日本人也在劫難逃。

即使人人都努力工作,鐵飯碗也不適合市場經濟。如果一個公司有一萬員工,只有八千人的活兒,那麼養着兩千人對社會是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全社會喪失了兩千人的產出。如果這兩千人被裁員,為生活所迫,自然要去想方設法出售各種服務,則全社會得益。

第二,養冗員扭曲勞工市場。日本官方公布的失業率低於美國,而美國實際上找不到工作的人極少,所謂找不到工作其實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一般認為,日本的實際失業率遠高於美國。公司人浮於事給市場提供錯誤的供求信息,不利於新興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擴張。

第三,兩千冗員的存在壓低了八千生產者的收入。資本家沒那麼大公無私,不會從自己的腰包掏錢養人吃閒飯,羊毛還得出在羊身上。

第四,公司困難的時候不能裁冗員,則公司興旺時也不敢大膽擴張。請神容易送神難,結果就是乾脆不燒香。

所以說公司把閒人養起來對社會沒有什麼好處。除了上述弊端之外,索尼總裁根本沒說出問題的實質:終身僱傭的實際上是對工人更惡毒的剝削。

日本的人均GDP跟美國相當,但普通日本人的購買力遠低於美國。美國公司的確是想裁員就裁員,可同時是想招工就招工,而且按市場價付給員工的工資。日本各大企業一方面用終身制套住員工,另一方面相互勾結,互不僱傭對方跳槽員工,以便壓抑工資水準。相反,在美國公司工作的中國人這幾年很少有沒跳過槽的,每一跳就給自己加一次薪水,其樂無窮。

要明白所謂“終身僱傭”是更惡毒的剝削還可以用本教授的例子說明。美國只有兩個職業是終身制,一是法官,二是教授。為什麼呢?法官鐵飯碗是為了讓他們在斷案時不受外界壓力,教授終身制據說是為了保護學術自由。其實教授終身制還有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就是為了用低於市場價爭奪人才。本教授找工作的年頭,起薪3-5萬。那些不想當教授的師兄弟,惡補兩門 C++,進公司的起薪是 6-9 萬,高出一個數量級。美國常有好事者鼓吹取消教授鐵飯碗,俺說好得很。你要是不付給我鐵飯碗,那你就得付票子,天下沒免費的午餐。

所以說,到底美國日本誰更講人權?當然是美國啦。美國公司把員工當成盈利的工具,日本何嘗不是!反過來,美國員工把公司也僅僅是當成實現美國夢的工具,互相利用,誰也不欠誰,下班以後吃喝嫖賭跟公司無關。哪象那個索尼總裁,當婊子還自立牌坊,剝削得更狠還硬說是給工人提供“生命的意義”,見鬼去吧。賣給他八小時嫌不夠,還想要人家把“生命”都搭進去。

更可惡的是,日本公司操縱了工會,還津津樂道說是工人跟公司一條心。工會領袖搖身一變進入管理階層,這是典型的叛徒內奸工賊。美國沒這種事是因為美國的工會比日本工會更能真正代表勞工利益。工會跟資本家穿一條褲子那還叫工會?這簡直跟偉光正的所謂“工會”一個樣。

所以老樊當年好奇讀完《說不》,當即就跟師兄一口咬定,日本這一套行不通。只不過誰也沒料到的是,“日本模式”竟然垮得這麼快。

林思雲先生的好文如林如雲,常有獨到見解。《日本沉淪》中的很多論點,咱也同意。不過在下還是要砸老林幾磚頭。思雲先生把日本失業問題歸罪於“全球化”,因為日本把零部件生產轉移到中國。這沒有多少道理。

製造業遷移國外,恐怕誰也比不上美國。可美國在輸出產業的同時,仍然做到了經濟學上的全民就業(95%)。因此,並不是老林所說,“把勞動密集型工作轉移到中國,必然減少日本國內的就業機會。”這個“必然”顯然是不必。林先生斷言,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並沒好處。因為國際分工把低收入勞動分配給窮國,就等於把窮國釘死在貧窮柱上,不會有富裕翻身的那一天。”老林說這話時肯定沒好好想想,亞洲四小龍可都是從打小工開始的,現在他們產業升級,輪到中國大陸而已,怎麼是“不會有富裕翻身的那一天”?老林又說,“如果窮國不聽話,富國就要收回訂單”,這好象跟“資本主義企業以追求利潤為最大目標”相矛盾嘛。實際上,只要能掙錢,資本家就會下訂單,鬼才管你不民主沒人權。

再一個,老林的文章好象在說,如果中國工人願意以年薪3000美元接一個粗活,日本人反倒是應該嫌棄中國人,去花兩萬美元雇個日本鬼子才合理,如果是這樣,那才是真正的“種族歧視”。日本工人如果不想失業,就應該跟中國工人公平競爭,中國人願接那活兒,你日本人敲盤子哭窮不干,失業活該。中國人拿那工資能活,你日本鬼為什麼不能?你天生命貴些不成?

老林最有意思的一段是:“…由於資本主義企業以追求利潤為最大目標,資本家並不關心國家的失業問題,也不想犧牲自己公司的利潤來緩解國家的就業問題,所以日本大公司向中國定購簡單零部件的風潮越刮越盛,今後日本的失業人口還將進一步向上攀升。”老林的意思顯然是,資本家·應該·有點共產主義覺悟,應該犧牲利潤去解決國家的失業問題。中國的螺絲釘5分錢一個,日本的兩毛一枚,則日本資本家應該去買那個貴的。

老林過去的眾多文章流露出很高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馬列主義水平,請問老林肯不肯出兩毛那價?

一個資本家根本就不應該去關心國家的失業率,那是政治家的事情。還是亞當·斯密那句話,每個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就是對國家和社會的最大貢獻。“看不見的手”總是比政客的贓爪子靈驗。

日本的問題是經濟“模式”和經濟結構的問題。日本的政府開支是GDP的 38%,這簡直是荒唐。美國政府開支只有 GDP的 18%不到,阿根廷也只有 1/3。日本完全是國家資本主義。日本公債已經達到GDP 的130%。阿根廷崩潰時外債才是GDP的一半,而且日本還在夢想通過政府花大錢的方式走出蕭條。這好戲還在後面呢。興奮劑只對健康人有用,給癌症病人撓胳肢窩只會讓他死得更快。

對日本的“沉淪”,咱是一點同情心也擠不出來。俺外祖父母都死在日寇的刺刀下。外祖父是共產黨地下郵差,讓日本人抓住殺掉也就夠了,外祖母完全是個目不識丁的家庭婦女,這日本人憑什麼連她也一起殺?對這個至今死不認錯的野蠻民族,沒什麼好說的。

作為一種象徵性的報私仇行為,老樊部分響應張賢亮的號召,找着工作第一輛新車是福特,第二輛是雪佛萊,以後也絕不買日本車。

樊弓 2002.2.11dr_fan_gong@yahoo.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