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實際稅負已經顯著超過美國!
送交者: 胡耀幫 2004年03月04日10:03:4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很多人至今認為,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稅收負擔並不重。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其核心在於選擇了錯誤的比較標準。

國內一些人,用稅收占國家GDP的比例,來衡量稅收負擔的輕重。如1993年,王紹光和胡鞍鋼發表流傳極廣的《中國國家能力報告》,依據的正是這個尺度。正是在王、胡這篇文章以及其他一些類似觀點的誤導下,中央政府近10年來,執行了以“增收”為主要目標的稅收政策。

在這種以“增收”為首要目標的稅收政策下,中央財政能力果然逐步上升。稅收收入的增長連年快於GDP的增長。即便如此,如果按照現在這種比較方法,即直接計算稅收占GDP的比例,中國的稅負看起來似乎仍然不高。如2002年,全國稅收/GDP的比例為16.6%,其中,中央稅收(國稅)/GDP為11.4%(計算方法見附錄)。而2002年,美國政府收入/GDP的比例就高達28.4%,其中聯邦收入/GDP比例為17.8%。如果這樣看,中國財政似乎還有大大“增收”的餘地。

但是,國內流行的這種稅負衡量標準,存在兩大嚴重的缺陷,因此是不可採信的。

首先,國內的計算往往忽視了一個重大事實,即國外政府收入中,非常大一部分是社會保障繳費。這種繳費在一些國家也被叫做稅收,如美國稱之為“工資稅”(Payroll Tax),但實際上它和財政性的稅收(所得稅、銷售稅等)有本質區別。它是專款專用的,如在美國,工資稅一律進入全國統一的社保基金帳戶。政府不但嚴格禁止挪用社保基金,而且這筆基金也不能用於營利性投資,只能用於購買國債等方式進行保值。其支出方式也是固定的。政府對這部分資金完全沒有自由支配權,因此嚴格意義上它不是政府的收入。它是一種嚴格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繳費——返還”制度,一部分居民(工作者)向社保帳戶繳費,同時另一部分居民(主要是退休者)以社保津貼的方式從這個帳戶中領錢。可見,它是一種轉移支付,是收入在全民之間幾乎實時發生的再分配。從總體上說,它並不減少全體居民的收入,也並不增加政府可支配的財富,因此不能看成一種負擔性的稅收。

所以,在比較各國稅負輕重的時候,必須把社保收支撇開。在發達國家中,社保收支在政府收支中占較高比例,在帳面上增加了政府開支占GDP的比例。然而,這恰恰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相比之下,中國社保繳費並沒有列為國家稅收,占政府開支的比例也很低。如果由此得出“中國稅負較低”的結論,是完全誤導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此外,國外政府收入中還包括國有資產經營收入等。而在中國,國有資產的權益利得並不列為政府的收入。如果中國考慮這個因素,政府的財力占GDP的比例將立刻上升到驚人的程度。既然如此,為了比較的公平起見,這些因素都應當剔除。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的第一條原則是:比較各國稅負,必須以財政性的稅收為準,不能包括社會保障繳費、國有資產收入等其他收入。以美國為例,2002年美國全國政府總收入為29807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收入18607億美元。但其中,社會保障繳費(個人、公司)高達7503億美元。把這以及其他因素剔除後,美國全國稅收/GDP的比例,立刻下降到19.1%,僅比中國(16.6%)略高。而聯邦政府稅收/GDP的比例,更劇烈下降到10.3%,已經略低於中國(11.4%)。

那麼,可不可以說,中國的相對稅負雖然不低,但還不算高呢?不能。因為上述調整後的稅負,仍然是“毛稅負”,而不是“實際稅負”。

要理解這一點,必須先考慮稅收的實質。稅收實質是從個人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公共開支,前提是公共開支可能存在。假若一個赤貧的社會中,人們的收入都剛剛好滿足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個子兒的節餘都沒有,這樣的社會中就不可能存在任何公共開支。因此,稅收是從個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後的那部分“冗餘收入”中徵收的。由此得出我們第二條原則:比較稅負,應當看稅收占這個“冗餘收入”的比例,而不是全部收入的比例。

讓我們舉個極端例子來說明問題。假設一個人一年基本生活費為2001元,低於這個數字就無法生存。那麼,對一個收入為2200元的人徵收10%的稅,他就會失去生活能力。而對一個收入為22000000元的人徵收10%的稅,他不過感到九牛一毛而已。同為10%,我們能說兩個人的稅負是一樣的嗎?

一個必然結論就是:在“毛稅負”相同的情況下,人均收入越低的國家,實際稅負越重。鑑於美國人均收入大大高於中國,可以相見中國的實際稅負要大大高出美國。

“個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收入,應當包括基本的吃、穿、住等等。由於穿、住的數字難以獲得,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衣服和住房消費中,奢侈性消費占較大比例,難以提取基本性消費的數據,筆者僅以食品開支為依據,作了一個小小的計算,結論是:

中國:全國實際稅負=全國稅收/可徵稅收入=21.6%中央實際稅負=中央稅收/可徵稅收入=14.8%

美國:全國實際稅負=全國稅收/可徵稅收入=21.3%聯邦實際稅負=聯邦稅收/可徵稅收入=11.5%

因此,在實際稅負方面,中國在全國層次已經超過美國,在中央層次上已經超過顯著超過美國!而目前美國朝野已經公認稅收負擔太重,已經在推行一個10年期的大幅度減稅政策!

附錄:有關數據及計算1.按照國內目前流行標準計算的稅負(錯誤結果)200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02398億元,全年稅收17004億元。其中國稅11684億元。全國毛稅負=全國稅收/GDP=16.6%中央毛稅負=中央稅收/GDP=11.4%。2002年,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局的資料,美國GDP是104808億美元。全國政府總收入為29807億美元,占GDP28.4%。但其中,社會保障繳費(個人、公司)高達7503億美元。拋去其他一些政府收入,真正的稅收為20062億美元。其中,聯邦稅收為10807億美元。全國毛稅負=全國稅收/GDP=19.1%聯邦毛稅負(相當於中國的中央毛稅負率)=聯邦稅收/GDP=10.3%2. 根據調整後可徵稅收入計算的實際稅負(正確結果)假設:GDP-個人剛性開支×總人口=可徵稅收入個人剛性開支應當包括食、衣、住、行等必不可少的開支。鑑於數據難以取得,我用個人食品開支代替個人剛性開支。這個替代應當是不利於我的論點的。放寬的假設:GDP-人均食品開支×總人口=GDP—社會食品開支總額=可徵稅收入中國:人均食品開支可根據“人均消費支出×恩格爾係數”來計算。由於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情況差異較大,對收入情況向來是以不同口徑統計。我們遵照國家統計局採用的標準,2002年數據為:指 標 單 位 20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770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 2476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 % 37.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 % 46.2

城鎮人口5.0212億,農村人口7.8241億。由此可算出總的食品支出為:社會食品開支總額=城鎮恩格爾係數×城鎮人均收入×城鎮人口+農村恩格爾係數×農村人均純收入×農村人口=14581.7+8950=23532億元可徵稅收入=102398億元-23532億元=78866億元全國實際稅負=全國稅收/可徵稅收入=21.6%中央實際稅負=中央稅收/可徵稅收入=14.8%

美國:食品消費的數據可以直接取得。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局的資料,2002年的全社會食品消費支出是10642億美元。可徵稅收入=GDP-全社會食品消費支出=94166億美元。全國實際稅負=全國稅收/可徵稅收入=21.3%聯邦實際稅負=聯邦稅收/可徵稅收入=11.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保衛薩達姆
2003: 通過“指責——否認”的模式來建立對中
2002: 揮動掃蕩偽民運的大刀,向民主頭顱砍去
2002: 吃相不好,是不用到國宴上去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