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與論證方法 |
送交者: 即興 2002年02月23日18:42:0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很高興,我們還有時間能從容地將問題深入地討論下去。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在你《邏輯疑問》一文中對我的意思存在着一些誤會。例如,第一條。在我的原文中並未有指責的意思。而是認為這是人之常情。正是俗話所說,三句不離本行的意思。我是學電腦的,我與人談論人死後有沒有靈魂時,就以電腦為例。一上電,電腦能算,能說的,好象有靈有魂似的。一旦斷電便成廢物一堆。人死了就像斷了電的電腦一樣,還有什麼靈魂。在此你所引的話中,我只是想在強調不同學科都有其固有的規律。因此,用不同領域中相似現象的互證只能是一種旁證,對任何事物的精確研究只能通過對該事物本身作全面的觀察分析來完成。在此我只是敘述對一種研究論證方式的評論而沒有比喻的意思。 其實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是很喜歡運用類比的方法的。在《臨別贈言》中就在多處用了類比的說理方法。有關水的形狀的比喻,只是我說明自己對先生為建立統計物理學模式而運用的論證方式的一種感受。通過它說明,先生從統計物理學中得出的模式只是解釋某一既有的社會科學結論的手段,對推測社會發展規律很難有效。然而,從這個例子本身並不能說明我的感受是否符合實際。 我有關方勵之先生的敘述,是另一個比喻。這與我談論煤具有相同的意思,即用以說明,在為研究收集材料時,取樣要有代表性,否則得出的結論就難免出偏差。某個領域中的領袖人物在另一領域中可能只是個小學生。 這第二條,只是為了說明任何理論都只能在特定的條件下有效。因此,當你在介召一種理論時要說明一下它適用的範疇。因為水的形狀是可變的,如果指明這水是裝在圓形的容器中,那麼說此時的水是圓形的就具有相對的“真”。如果不說明作出這一結論的條件,得出無條件的,水是圓形的結論,就會誤導別人。你若再檢查一下我的原文,我想這點誤會是可以消除的。 這第三條,我是完全地贊同的,邏輯錯誤是不能用比喻來揭示的。在《臨別贈言》我所舉的各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我對各種不同問題的看法。他們之間不存在邏輯的聯繫。判斷一篇文章中運用的每個例子是否得當,只能從各個例子與所研究的對象是否有可比性獲得,在各個例子中來找尋他們的邏輯聯繫,我認為不是有效的方法。 說到可比性,我倒想起了先生曾運用的一條在我看來不具可比性的比喻。在《以自然科學的方法與結論探討人類社會模型(舊帖)》中說:『看過介紹非洲獅子追逐斑馬群錄像片的人們會看到:跑的快的斑馬和跑的慢斑馬數量都少,一隻體能最弱的斑馬會掉隊而被獅子吃掉。在主要靠體能謀生的原始社會,會自發地形成這樣合理的動態平衡體系,以保證維持整個體系所需的能耗最低』然而,用這個例子來比喻先生的“有基本封閉邊界的多粒子集合,當他們的能量分布達到平衡平衡分布”就不全合適,因為先生的模式是用來研究多粒子集合在一定邊界內部的能量平衡的機理的。應如先生所說,系統是封閉的。但在例子中先生說的是斑馬這個集合在受另一事物獅子攻擊中如何保持或顯現其平衡功能。這是一個非封閉系統的課題。兩者不具可比性。 比喻的運用,是為了便於讀者明白較難理解的論題。因此,通常以選常識性的事物作比喻的例子為好,先生是否感覺到你所用的例子不夠淺顯,因此,效果不夠理想。這是論證方法中的技巧問題,在此只是順便提提而已。 通過幾個往返,我們討論所涉及的領域正在擴大。為了集中精力討論共同感醒興趣的論題,我想對前此的討論作一簡單的回顧。 先生的一條對“哲學家們”要用簡短的語句來論述自己觀點,有道理而不夠禮貌的評語,引起了我對先生的文章的興趣。記得就在第二天,我看到了先生一篇論述自己模式的長文。於是具有好辯陋習的我,貼了一條指出先生的文章也不短的批語,作出了初次的嘗試。正好又見先生以細菌為例說明自己的有限競爭模式的文字,我又貼出了挑戰先生論證方法的嚴密性的短文。接著,在先生《不是堅持真理者》一文中,我發現先生對真理的理解與我的看法有較大的差異。這更增加了我與先生討論的意願。由於在先生的文章中結論多於論證。文章中所提到的許多論斷在先生看來是不容討論的“公理”,這使我覺得在弄清對主要條目的確切定義之前,進行有關先生所構造的模式本身存在的邏輯問題的討論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將以往的討論儘量限制在有關研究方法,及對“真”或稱為“真理”認識的範圍之內。 就我而言,希望在深入討論先生的社會研究模式之前,能進一步了解一下先生有關如下論題的觀點。首先是,對“真”或“真理”的看法。我認為在人類的認識中是沒有極終真理的。對“真”或“真理”的追求與對物的占有欲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然而,先生說:『理論不是為了探討一個“真理”---如果是這個目的話,探討的結果可能變成神學,不是有許多學物理的在探討佛學嗎?理論的目的是為了儘可能簡潔地解釋已有的現象,並以較大的“與實際吻合的概率”去預測未來事物---節省人們發明創造的成本。』的確,人們可以進行隔行研究,但是這研究結果能否被廣泛接受是另一個論題。 不知先生對“真理”是如何理解的。我認為“真理”在哲學範疇中是“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認知。這與政治與宗教範疇中的“真理”有聯繫,但又有區別。它不是“正確”或“聖潔”的別名。就我而言,很難想象一個研究哲學理論或政治理論的人,對追求“真”或“正確”不感興趣。當然,每個人的社會經歷(包括思想淵源)不同,你認為“真”的,在他人看來可以是“假”,也可能持懷疑的態度。今天,被你認為是真的,明天可能被你認為只是“部分”的真,甚至是完全的“假”但是,這並不能消除你求“真”的欲望。在你探究或建構—種哲學或政治理論時,不是為了求“真”;當你對自己構造的,或信奉的理論是否“真”不具信心時,你如何能踏實地用他來實現你所定的『儘可能簡潔地解釋已有的現象,並以較大的“與實際吻合的概率”去預測未來事物--- 』的目的呢?我想你必定對“真理”與我有着不同的定義。否則,你的讀者怎會認真地看待你的論述,而像我那樣與你作認真的討論呢? 由此引申出,先生正在建構的模式,究竟是為解釋現時表現出來的社會現象,還是為預測社會今後發展趨勢,或是兩者皆顧的模式。這模式為那一領域的研究而建構的,即它將被運用與哪一科學領域,還是含蓋一切科技領域?的問題。據我的理解,既然由先生的模式得出了對極終的社會制度的預測,哪麼應該是一種預測社會發展趨勢的模式。從先生論述的內容看這模式是否主要含蓋所有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中的政治學。不知我的理解可“真”? 對就具體的論述而言,我也有如下的要求:先生說;『我研究問題不光要結論,主要是方法。我可講出我的方法符合哪些基本的原則,當您給出我論理的邏輯衝突時,我會認真回答。否則我認為只是您個人的認識,而覺得不值得爭論。』這一點我與你有共識,對於別人認為是“公理”的結論我是不願去觸動的。但將方法看作只是邏輯問題,似乎太狹義了。如果先生只是對自己的體系作系統的論述,我想由於先生所熟識的領域非我的興趣所在。我們的之間就不會出現這次對我很有益的討論。引起我興趣的是在先生試圖在社會科學領域裡運用這一理論體系,或說想以社會科學領域裡的現象來論證自己的模式時,所表現出的一些論證方法,以及思維方式。下面我想就方法問題與先生作一討論。 正如我曾說,隔行如隔山,對於統計物理學原理,我可說毫無所知。所以我很感謝先生此統計非彼統計之指正。但我因此而產生了一個要求,希望先生能對統計物理學的有關論述也能進一步作些介召,使象我那樣對此領域很不熟悉的人能更多地了解它,從而加深為何能被運用來作為研究社會科學的模式的理解。有利於解除人們在接受它時存在的種種疑慮。先生所涉及的多種自然科學理論對興趣主要在於社會科學的人來說可能是較陌生的。對此,我又想舉一例子說明因此而對其有些疑慮是不無道理的。我曾對方言相聲演員能說十來種各地方言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後來知道上海人對他們學上海話的評價是瞎七搭八,寧波人說他們學的寧波話是亂話三千。蘇州人聽有人講他們蘇州學得象時,笑笑答道,瞎說。我這才明白。他們說的方言都是些欺欺外行的假方言。所以,我想先生有必要較詳細地說明一下,先生建立在統計物理學基礎上的模式為何能適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 我在粗讀了先生《以自然科學的方法與結論探討人類社會模型(舊帖)》論證的第一部分時就增加了一些新的不解。現在略提幾個問題,先生說:『假定人類社會是一個由國界為邊界組成的多粒子(人)集合,……』但沒有說為什麼要由國界為邊界,而不用洲界,不用州界,也不用市界?或其他什麼界?先生說:『當把兩種溫度(收入)不同的多粒子(人)……』『多粒子(人)的能量是他的經濟狀況,』但沒說明為什麼收入可比作溫度,能量可比作經濟狀況,又為什麼不考慮人的道義力量?或意識能量?先生說:『美國絕對貧窮的人占2-3%,絕對富有的比例也很低,自稱中產階級的占90%以上……』但沒有說明,這貧窮,與富有的定義由誰作出,是根據什麼作出的,為什麼這一定義可以成立,到底先定下貧窮線,然而得出貧富比例,還是先定下貧富比例再定下貧富定義?或者是根據此統計學得出的。那麼又涉及取樣是否均勻的問題。先生說『也就是說僅由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組成的社會無法穩定。……』但先生沒有說:哪個社會只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階級的多少由誰說了算。同是在中國的同一時期,一個說要階級鬥爭天天講,一個說階級已經不存在了。這個社會到底算是有階級還是無階級還是存在多階級?如何進而斷定它正處與平衡狀態,還是將處於平衡狀態。平衡狀態是否必定有利於社會發展?先生是否認為一旦達到平衡狀態,也即建立了民主制度這一極終的制度後社會就不再發展了。還是社會發展更快而制度將不再改變?先生說『人類原始社會最接近這樣一種自發的“多粒子動態平衡體系”』那麼,為何社會還會發展為現代民主制度這樣一個極終制度?還有,要是以社會制度作為粒子集合體的單位,而地球作為系統的封閉邊界,那麼,集權制度與民主制度是否會達到平衡狀態?如果,能,那麼民主制度為何會成為極終制度?如果不能,為什麼?如果這樣的集合能成立的話,這中間能量的制度應當是什麼制度?我竟對這麼一小段的論述中有那麼多的不明白,真有些為擔憂自己的智商而寢食不安了。 先生糾正了我此統計即是彼統計的錯誤,這隻說明我對統計物理學的無知,但並不能否定我作出的無論在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研究中,必須對研究對象儘量作出有代表性的採樣的看法。所以我從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還是認為將研究自然科學的模式來套社會科學的規律雖可以作為一種解釋某些社會現象的方法,但不會是最合適的方法。如果先生認為先生的模式是一種公理的話,那當然所有的討論便成為多餘的了。 關於先生文章中的邏輯問題,由於前面已經說過的原因,我還沒有認真地去找,但也偶然地發現一處有些邏輯毛病的論述。 先生在《強調》一文中對我所說:『先生說有限競爭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廣泛進行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前題,』的批註是:『這裡的“民主制度”是更廣義的有點類似“以自然科學的方法與結論探討人類社會模型”中的人類社會的終極圖像--- 人類終極當然是民主制度。看來不用專用概念會混起來,是我敘述不細造成的。』這只是對“民主制度”作出一種解釋而並未否定我引用的你原文的意思。但在《別的問題》一文中,先生對我的同一引文卻說『非也, 民主反映了政治層面的有限競爭而以,好像前面講過』的批註。先生對我的同一引文作了意思不同的批註,不知以那條為準。而且在《強調》的批註中,先生認為民主制度是一種人類的終極制度。但又用“類似 … … ”的模糊語言對民主制度作了一個模糊的定義。據我的理解,先生建構中的理論模式主要是說明有限競爭與民主制度的關係。但對民主制度這樣一個主要研究對象作出如此不確定的定義,你的體系的基礎在我看來似乎太不牢靠,需要加固。 無時間複查,錯誤之處萬望指正。好,以後有時間再向先生請教,今天漫談就此打住。 順頌思安!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