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台灣問題與中國前途——兼評李登輝《台灣的主張》[中]
送交者: 公正觀眾 2002年02月23日18:42:0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台灣問題與中國前途[中]


最後,李登輝自認可能勝算的是他對大陸內部所謂“高度的不確定性”局勢的判斷。他寫道:“從海峽的此岸來看,中國大陸要產生質變似乎極為困難。美國估計要花20年,但若目前的情況不變,可能需要更長的時日才能達成。況且,縱然有了轉變,也不代表一切都能順利開展,只要看這十多年來俄羅斯的例子,就不難明白。……今後的中國大陸,要完成結構性的轉變(即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筆者),究竟會面臨哪些難題?第一、目前中國大陸存在着高度的不確定性,如果不能加以消除,則不可能完成根本的變革。例如,有因為制度矛盾而產生的不確定性、有因為民主化遲遲未開展而導致的不確定性、有不由法治而由人治所產生的不確定性等。這些不確定性,包括中共當局決策方向的不確定性,以及超出中共當局能力之外而發生變化的可能性。美國為防止此種超出中共當局能力範圍外的混亂發生,一再透過外交的途徑與經濟的援助,來提高大陸內外環境的安定性。美國的努力雖不至於徒勞無功,但效果也絕對有限。第二、當前中共所面臨的結構性變化,就規模而論,是史所未見。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文化和社會極具多樣性,使問題益加複雜。單就規模的宏大來看,中國大陸的結構性變化無疑需要長期的改革,部分西方國家認為中共當局能夠在短期內妥善處理的看法,顯然不切實際。但是,由於外在環境的迅速變遷,改革的時間可以說極具緊迫性,一刻也不能遲疑。”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借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拋出“兩國論”時,再次強調這一看法,他說:從大陸內部的發展看,也有很多問題存在,內部結構性的經濟問題接連發生,因此,未來整體發展仍具相當的不確定性。在李登輝看來,中國大陸變化為美國或台灣式的制度,“似乎是非常困難的”。而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中國政府不能“在短期內處理”好大陸內部存在的諸多“結構性的”矛盾,因此大陸在不太長的時期里亦可能會有“超出中共當局能力範圍之外的混亂發生”。只要台灣當局“戒急用忍”,台灣就會實現不戰而“演變中國大陸,將中華民國所得到的成果帶到大陸”的戰略目標。

由上可見,李登輝的“特殊的兩國論”,並不是一個與中國大陸劃海而治的消極策略,而是一個試圖演變、肢解中國繼而毀滅中華民族的攻勢性戰略。在這個戰略中,中國的版圖已被分裂為若干地區,“中國”概念將被改變為一個以台灣為軸心的“新中原”概念,中華文化則演變為“新中原文化”,中華民族則被肢解為諸如“新台灣人”、“新浙江人”、“新廣東人”“新上海人”等地區性的人群。在李登輝的未來藍圖中,代替中華民族的只是他推崇的“新台灣人”的不同版本。

可以說,李登輝《台灣的主張》一書中提出的戰略毒辣無比,如早不警覺,我們將會自鑄地覆天翻的歷史性的政治錯誤。


四台灣問題所折射出的美國對華戰略


台灣問題的出現和升級,不只是與台灣相聯繫的孤立現象;台海軍事衝突一旦發生,也不僅僅是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單向衝突。它是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首的亞太盟國對華遏制戰略走向最後收縮階段的前兆,是中國東部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政治風暴即將來臨的前兆雲系。

我們知道,20世紀美國外交策略是19世紀英國外交策略和馬漢海權學說及麥金德的地緣政治學說的繼承和發展。其要點是:用不斷製造小國、特別是海上島嶼小國的方法,確保海上運輸線和地緣及資源關鍵地區控制在美國及其盟國手裡。就市場經濟國家而言,對世界的控制首先表現為對世界資源的控制。90年代初,蘇聯突然解體打亂了美國及其盟國針對蘇聯建立的全球戰略布署,世界暫時進入無序狀態。但到90年代中期,美國及其盟國開始把中國作為遏制對象,以中國為主要對手的“接觸與遏制”政策(實際上就是胡蘿蔔加大棒外交政策的延續)呈現雛型。90年代末,以波捷匈加入北約、北約在科索沃戰爭中對南斯拉夫的勝利、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重新修訂及日美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研製設想開始啟動為標誌的對俄國、中國呈兩翼合圍勢態的戰略布局已大體成型。目前這種合圍進程並沒有因新世紀的到來而放鬆,相反它正趁俄國衰弱和中國羽毛未豐之際,日益加緊。而要達此目標,根椐美國對付前蘇聯及前南斯拉夫聯邦的經驗,一旦條件成熟,以某種形式有限地(一個過於分裂的中國對他們也不利)肢解中國將是美國及其盟國不會放棄的選擇。從控制歐洲的經驗中,美國清楚,在亞洲實現均勢戰略,即讓日本、中國、俄國及印度等國在均勢中相互制衡的戰略,最有利於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這種思想已在尼克松時期為美國政府提出並付諸實施,在下世紀還將繼續堅持。美國從自己的建國經驗中知道,國家強大的首要基礎是擁有廣大的版圖,而阻止一國崛起的最徹底的辦法,就是肢解它的版圖,讓它在分裂中內耗,在內耗中為大國所操縱。二戰後,西方用這種辦法肢解了德國,英國用這種辦法削弱了本可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印度;20世紀末,西方又用同樣方法促成了強大的蘇聯和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解體;到下世紀,在安排好歐洲地緣政治版圖之後,美國及其盟國就會把目標指向即將崛起的中國,使中國在(有限的)分裂中徹底失去成為世界級大國的機會。

目前擺在我們眼前的這場國際政治鬥爭,實質是經濟已進入市場經濟軌道的南方國家,為維護自身應有的發展權,與北方國家限制和剝奪這些南方國家發展權之間的鬥爭。所謂“霸權”,其要害是發達國家對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南方國家發展的壟斷權。國家經濟存在着生存性和發展性兩種形態,前者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沒有適當的將社會財富轉化為資本的機制,因而生存權是與這類國家安全問題相聯繫的基本概念。每當生產力發展超出生存的限界時,社會就會產生無效消費即腐化現象,接踵而至的便是“損有餘而補不足”式的社會動亂。一部中國古代史,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歷史。後一種是市場經濟,這是一種可以把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社會財富高度資本化的經濟形態。在這種經濟形態中,國家的發展權是與國家安全相聯繫的基本概念。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以及為保持發展速度所必需的海外市場和資源是其存在的“硬道理”。每當這種經濟發展動力受到海內外市場及資源條件限制,並使其被迫減速或向生存形態的自然經濟回歸時,也會出現經濟危機和社會動亂。市場經濟是集權政治進入民主政治的第一站。但縱觀當今民主政治發展程度高的國家,都是實現了對海外市場和資源強力(有時是暴力)壟斷和控制,從而保證海外高額利潤大量向本國回流的國家。近代史上,英國資本深入歐洲大陸造成法國農業解體和隨之而來的法國大革命(資本全球化的最初結果),拿破崙深知這場革命產生的經濟原因,他將英國資本用暴力擠出歐洲大陸的同時,也用暴力將歐洲的封建堡壘摧毀。他強力將歐洲的農奴轉變為自由農民,為脆弱的法國資本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市場條件。拿破崙之後,法國經濟從英國資本的外圍地區進入中心地區,成為資本全球化最初進程中繼英國之後新的一極。法國之後,德、美、日等國家都通過強力最終擠入世界霸權行列。

與歷史上法國、美國、日本等國經濟轉入市場經濟之初面臨的形勢一樣,今天的中國也面臨着維護自身發展權的鬥爭。對剛進入市場經濟的南方國家來說,發展權意味着對國際市場和資源儲備與北方國家要有平等的自由貿易權;而保障這一權利的關鍵是平等地享用國際海空航線。恰恰就在這一關鍵點上,西方霸權國家才露出了早年海盜的面目,也正是在這一關鍵點上,與大多數南方國家一樣,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國家產生了矛盾。

中國自80年代始,已實現了國家經濟從自然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不管中國與西方市場經濟有什麼不同,但就其對海外市場和資源的需求上,都是一樣的。今天中國民主政治的推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海外經濟,以及保護這種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海上軍事力量的存在水平。

台灣和南沙地區是中國領土,但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中國實現其制海權的關鍵領土。

台灣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最直接的門戶,是日本南下必經之途。控制一個與中國分離的台灣,美國就北可遏制日本,南可威懾東盟,西可堵截中國;而動搖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地位,就可使中國失去最接近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基地,從而進一步失去對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這一具有生死攸關意義的戰略要地的天然控制力。從美國的亞太地緣政治需求看,使台灣、南沙群島繼而西藏地區與中國事實分裂,符合美國及其盟國稱霸世界的長遠戰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與西方國家的鬥爭,不僅僅是中國為維護自身主權的鬥爭,同時它還是中國為維護自身發展權的鬥爭。發展,對當代中國來說,已具有生死存亡的意義。

亦正因如此,美國才在中國東部地區拉起從日本到南中國海的意在封鎖中國最低限度制海權的島嶼鏈條。值得注意的是,位於這條鏈鎖各主要環節上的國家和地區與美國的關係,從去年起正迅速向準軍事同盟方向全面推進。

1999年4月27日,日本眾議院通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三個相關法案:《周邊事態法》、《自衛隊法修正案》、《日美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修正案》。5月24日,日本國會正式通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相關法案”,強調只要日本認為周邊“事態”對“日本的和平安全構成重要影響”,就全力與美國合作;7月27日,日本防衛廳年度報告強調日本的自衛權,甚至包括先發制人的“自衛權”。8月3日,日本眾院安全保障委員會一致通過將到釣魚島考察,預定將在島上升起太陽旗。這一行動不僅得到自民、自由兩黨的贊同,而且得到日本共產黨等各在野黨的原則同意。8月9日,參院正式通過國旗國歌法,把象徵日本侵略亞洲歷史的“日之丸”和“君之代”作為國旗和國歌。小淵首相就制定國旗國歌法的動機再三強調說,這是對20世紀的“總決算”。8月15日,小淵內閣九名成員參拜靖國社社。目前日本正在竭力創造條件以實現首相正式參拜靖國神社。

1999年2月,菲美兩國政府簽署《來訪部隊協議》,規定:一方遭到侵略,另一方有義務幫助抵抗侵略。11月5日,菲政府指責中國在美濟礁“擴建軍事設施”;29日,菲軍方在南沙海域扣留中國20名漁民和六條漁船。今年5月3日,菲參院就是否批准《來訪部隊協議》進行辨論。17日,菲總統接受美聯社專訪時,敦促菲參院批准《來訪部隊協議》,並稱美在菲駐軍“對於遏制咄咄逼人的中國非常必要”。22日,菲海軍巡邏艇追擊並撞沉中國漁船。27日,菲律賓參議院批准了菲美兩國簽署的《來訪部隊協議》。曾擔任過菲國防部長的參議員恩里萊聲稱中國“明確無誤”地制定了一個針對菲律賓的“侵略步驟”,菲美軍事聯盟是菲在“需要時”能靠得住的“唯一現實的”選擇。7月27日,也就在台灣李登輝“特殊的兩國論”出台不久,菲海軍再次撞沉中國漁船。8月21日,菲律賓政府擴大了擬議中的修憲計劃,準備將菲律賓對中國南沙群島的要求納入憲法。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反華政客還極力企圖從戰略上與日本右翼勢力結成依靠美國的日-菲戰略合作關係。去年菲律賓挑起美濟礁事件後,美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奧普萊即公開表示,在南沙問題上,日本應該支持菲律賓,因為菲“客觀上是在保衛日本的生存機會”;“中國海軍在米斯奇夫礁(即我美濟礁)長期駐兵可能會對這條海上通道自由航行構成真正的威脅,而這條通道是日本的經濟命脈,從中東和世界上其他地方運往日本的石油、鐵礦和其他戰略各物資都需要經過這一水域。”為拉攏日本,他認為菲政府應“公開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進一步確保東亞地區的力量平衡”。

台灣當局的分裂活動及日本、菲律賓針對中國主權的挑釁行動,得到了美國某些反華政客的默認和支持。今年3月,美國國防部提出《台灣安全形勢》報告,稱大陸威脅台灣安全。3月24日,美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赫爾姆斯和參議員托里切利提出《強化台灣安全法》。4月12日,美參議院通過兩項支持台灣的決議案:主張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應有適當而有意義的參與”;在《台灣關係法》立法屆滿20周年之際重申美對台灣的安全承諾。5月8日,美國為首的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使館。18日,美眾院共和黨督導迪萊繼參院之後也提出《強化台灣安全法》法案,該法案授權總統出售台灣希望採購的如戰區導彈防禦設備和相關器材、早期預警資訊和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先進戰機、空中預警機以及防空設備及柴油動力潛艇、空中反潛系統、宙斯盾驅逐艦等海上反導彈系統及海防聯繫的通訊系統。在李登輝發表《台灣的主張》後不久,美國眾院特委會公布“考克斯報告”,掀起“妖魔化”中國的浪潮。7月,李登輝拋出“特殊的兩國論”,向國際社會亮出“台獨”底牌,美國總統克林頓7月18日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通話再次表示堅持“一個國”的立場。但克林頓始終沒有明白說明他所堅持的“一個中國”是基於中國政府的解釋還是台灣當局的解釋。8月10日,以美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吉爾曼為首的美眾院兩黨議員在結束訪台前發表書面聲明稱:強烈支持李登輝表達台灣對於兩岸關係看法;認為“兩岸應以平等的地位進行對話”;稱美國“對中國大陸在‘兩國論’之後的種種挑釁行為及這些行為對在本地區建立安全的信心產生的影響表示關切。”他要求中國放棄對台使用武力;認為“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對於台灣地位的任何改變,只有得到人民的許可才行。在中國成為民主制之前,李登輝不應覺得有與之談判的壓力,應到那時再談統一。”8月18日,美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利維就台灣要求加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問題表示,美國將根椐《台灣關係法》履行對台灣安全的承諾,如果中國大陸武力進攻台灣,美國將予以“嚴重關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魯賓在談及台灣加入美TMD系統時表示:“我們不排除將來售賣戰區導彈系統給台灣的可能性。我們將繼續協助台灣,在遵守《台灣關係法》與198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前提下,滿足台灣合法的防衛需要。”

針對中國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在相當程度上也得到美國的軍事庇護。1993年,美國國防部在其《防務全面審查報告》中正式提出研製TMD計劃,目的是防止某一地區遭受各類射程導彈的攻擊。1998年20日,美日雙方宣布聯合研製和開發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美國防部已要求1999年財政年度為TMD撥款40億美元。日本1999年度財政預算中為TMD撥款9.6億日元,並表示在今後五-六年內日本防衛廳還將投資200~300億日元作為研究費用。8月16日,美日兩國就有關研究TMD計劃簽署諒解備忘錄。日本外務省聲明說:“該聯合研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將涉及進行所需的設計原型機試驗,以為海軍戰區提供全面的導彈防禦。”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美國和菲律賓合作日益加緊。1999年1月,菲開始挑起所謂“美濟礁”問題。繼菲國防部長對中國導彈護衛艦在美濟礁附近活動進行指責之後,20日,菲總統發言人說:外國軍艦、包括中國海軍護衛艦,有權通過美濟礁附近海域。2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中國在斯普拉特利群島米斯奇夫礁(即我南沙群島美濟礁)修建設施是“單方面挑釁行為”,並希望中國就此事與有關各方面繼續直接談判。根據《來訪部隊協議》,菲美可以恢復舉行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美國軍艦可以在菲港口停泊,軍隊可以上岸訪問等。6月7日,菲總統秘書扎拉姆說:菲將不考慮中國警告,繼續派海軍在南中國海巡邏。中國駐菲大使表示:菲巡邏艦撞沉中國漁船事件之後,如菲繼續派軍艦在這一帶巡邏,“等於是宣稱他們有意強迫中國接受軍事解決方案”。菲總統府當日表示,由於菲美《來訪部隊協議》已獲通過,菲美可望在2000年2月恢復聯合軍事演習。

如果將上述幾乎是連鎖出現的現象聯繫起來並作歷史比較考察,就會發現,自冷戰後,特別是科索沃戰爭後,以美國為首的盟國對華遏制戰略在中國東部地區已進入收縮階段,中國東部地區的安全形勢已近戰爭的底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