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日本開始實施進攻性軍事戰略
送交者: 了望 2002年02月26日16:19:3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01年12月22日,日本出動25艘艦艇,在東海的中國專屬經濟區內擊沉了一艘不明國籍的船隻,造成船上人員全部遇難。這是日本在二次大戰後首次在公海上進攻外國船隻,此間的評論家認為,這一事件標誌着日本已由進攻戰略的策劃階段劃轉為進攻戰略的實施階段,預示着日本未來軍事走向將更加危險。它必將給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帶來難以預測的後果。

  日本對朝鮮半島的興趣由來已久

  日本擊沉船隻後,在未拿出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對外宣稱這艘船是“朝鮮間諜船”爾後,日本首相小泉稱這次主動攻擊行為為“正當防衛”,引起朝鮮和韓國的輿論譁然。朝鮮提出了抗議,並認為這次事件是“現代版的野蠻的海盜行徑和不可饒恕的恐怖主義,只有無視國際法的日本武士才能犯下這樣的罪行。”韓國認為日本此舉的目的在於借題發揮,意在進一步擴充軍力。

  日本對朝鮮的妖魔化宣傳由來已久。在1995年新的《防衛計劃大綱》、1996年的《日美安全保障宣言》、1997年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1999年的與新指針相關的《周邊事態法》等法案、近幾年的《防衛白皮書》中,日本明確將朝鮮視為威脅,近年來更是不斷就此進行渲染。

  朝鮮果真對日本構成威脅了嗎?從兩國軍事戰略和軍事實力來判斷,這種論調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據國外權威機構估計,朝鮮的軍費開支不足日本的百分之四,武器裝備比日本落後幾十年;從戰爭保障能力看,朝鮮根本不具備主動進攻日本的能力,而日本卻有發動大規模戰爭的保障能力;從軍事合作情況看,朝鮮未與任何國家結成針對任何對象的軍事同盟,一旦有事,朝鮮將孤軍奮戰,而對手是日本和與之保持軍事同盟關係的美國。那麼,雄心勃勃、睥睨四海的日本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扮演這天方夜譚式的“受害者”呢?

  這是因為朝鮮半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對朝鮮半島的興趣由來以久。近年來,日本作為日益崛起的大國,一直想插手朝鮮半島的各項事務,特別是近年來總想設法加入朝鮮半島四方會談機制。但是,歷史上飽受外族蹂躪的朝韓兩國不願意別人插手自己民族的事務,特別是日本這樣的國家。韓國前總統金泳三曾明確拒絕美國利用韓國襲擊朝鮮的企圖。日本製造朝鮮威脅論,是為了製造插手朝鮮半島的契機;日軍艦擊沉他國漁船,是日本從虛張聲勢的叫喊轉為行動的實施,為此後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任何行動埋下伏筆。

  營造海上霸權擴張軍事干預範圍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它十分重視對海洋的控制,以便謀求更大的戰略利益。特別是在二次大戰中,日本更是通過建立海上霸權等手段來實現自己稱霸亞洲的野心。近年來,日本將實現軍事大國目標作為實現政治大國目標的基礎,加快了調整軍事戰略的步伐,以實現軍事戰略由“本土防禦型”向“海外進攻型”的轉變。

  從1995年日本制定新的《防衛計劃大綱》起,日本就在一步步推進新的戰略轉變,而1999年通過的《周邊事態法》使這一戰略轉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標誌着日本將通過控制周邊乃至更大範圍的海域,來達到軍事干預地區和世界安全事務的目的。至此,日本軍事戰略的調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已正式轉為進攻戰略,而此次擊沉船隻事件表明日本在轉入進攻戰略中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海上稱霸的一個嘗試。日本會以此為開端,把在公海和他國的海域動武作為慣例,逐漸建立起海上霸權,並不斷擴展軍事干預的範圍,將進攻的觸角伸向越來越多的地區。

  為了實現日本軍事戰略向“海外進攻型”的轉變,日本正在進行各種必要的準備,特別是在武器裝備和部隊訓練方面的準備。日本通過冷戰後近十年的努力,已將日本軍事力量建成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力量,但日本並未就此滿足,而是進一步加大了軍事發展的力度。已開始實施的新的中期防衛計劃(2001年度至2005年度)投入25.16萬億日元發展軍事力量,與上個中期防衛計劃相比,增加了9300億日元,與注重發展軍事力量的中曾根內閣時代相比,增加了6.76萬億日元。該計劃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對付“周邊事態”。

  在未來幾年內,日本仍將把重點放在發展海空軍事力量上,計劃為此投入70%以上的軍費,並推進武器裝備向着大型化、遠程化的方向發展。其中,海上自衛隊計劃裝備兩艘可搭載4架直升機的1.35萬噸級(滿載排水量為1.8萬噸至2萬噸)的巡洋艦。專家認為,此種艦隻可稱作小型航空母艦,裝備它可使日本的海上作戰能力(特別是遠洋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航空自衛隊將再裝備47架F-2型戰鬥機,並將對現有的F-15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進;同時,為了增強戰鬥機的遠程作戰能力,將裝備一定數量的空中加油機。加之,為了鍛煉未來對付“周邊事態”、實現海上稱霸的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近年來頻繁地與美軍舉行演習,特別是加強了與美國在東南亞海域的演習。

  亞洲再次面臨日本的軍事威脅

  在做好軍事準備的同時,日本加強了輿論上和法律上的準備。日本在1992年通過“海外派兵法”時,儘管當時的宮澤內閣利用60多個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在仍遭到所有在野黨和大多數國民的反對。日本政府吸取這次的經驗和教訓,在後來的時間裡,十分注意輿論的誘導,不斷地強調“世界存在着許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周邊形勢不穩定,朝鮮半島形勢潛伏着危機”等等。一遍遍的宣傳逐漸對日本國民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日本國民對日本的軍事戰略的轉變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一個個軍事行動的反對聲越來越小。去年10月,日本艦隊駛往印度洋時,日本國內的反對聲音就不強烈。特別是在朝鮮問題上,雖然沒有證據,但日本卻通過加大惡意攻擊朝鮮的宣傳,煽動大和民族情緒。據媒體報道,在這次擊沉船隻事件發生後,日本百分之七十的輿論支持擊沉外國漁船事件,認為,“朝鮮間諜船”對日本的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日本將其擊沉是“正當防衛”,是理所當然的行動。

  與此同時,日本進一步加快了完善各種與軍事發展有關的法律的步伐,“周邊事態法”就是以軍事打擊別國為目標的法律,它的通過使得日本的邊界“無形擴大”,抵近別國的領海。這一法案的通過標誌着一旦日本認定為“周邊事態”,就會動武。這次在東海擊沉船隻就是一個例子,它表明,日本可以在認為必要的時候,對朝鮮動武。在這方面,日本早就有所考慮,並曾制定過打擊朝鮮的計劃。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防衛廳多名人士證實,日本航空自衛隊曾在絕密的狀態下研究利用戰鬥機空襲朝鮮導彈發射基地,得出的結論是:“實施空襲是可行的”。

  日本的所謂“周邊事態”的範圍不僅伸延朝鮮,也包括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日本《產經新聞》在事件發生後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日本向可疑船射擊意在敲山震虎》的文章,文章中說,日本的安全專家對射擊“可疑船隻”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還指出:“雖然也許不會向中國海洋調查船射擊,但是這次向可疑船隻射擊肯定會對中國產生很大的牽製作用。”

  這次擊沉船隻後,日本立即藉此機會修改有關法律。小泉首相在事件後立即指示有關方面,要研究對策,包括修改和完善有關法律。根據這一指示,日本已經着手修改有關法律,以確保在領海外對可疑船隻採取措施的有效性。據稱,日本政府將爭取在2002年的國會例會上修改進一步放寬使用武器標準的自衛隊法和海上保安廳法。1月6日,日本政府又確立了“有事法制”的基本方針,決定要使首相擁有在緊急狀態下直接調動自衛隊的權力,屆時,首相可以不經過有外相、防衛廳長官等參加的安全保障會議和內閣會議就可直接下令調動自衛隊。這樣做,將會使日本對外採取軍事行動所受的限制大幅度減小,只要首相認為需要,日本就可以向海外出兵,對別國動武。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無論從日本國內講還是從國際社會講,對日本危險的軍事發展的制約因素正不斷減少。這也是助長日本軍事力量急劇膨脹的一個原因。而日本作為一個對侵略戰爭歷史無深刻認識、並又重新走上軍事擴張道路的國家,必然會對亞洲的安全與穩定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任何國家都不能保證,日本不會以某種藉口對自己實施軍事打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