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從朝鮮半島到西亞:充滿衝突焦點的“大弧圈”
送交者: 王海良 2002年02月26日16:19:3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當前的世界格局是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如果把目光投射到世界各個“戰爭、緊張、動盪”的局部,並觀察它們之間的地緣聯繫的話,便不難發現,這些局部實際構成了一個地理鏈條,它們之間存在着緊密的有機聯繫。社科院的專家從地緣戰略角度提出:這個地理鏈為控制“大弧圈”埋下了伏筆,有着更大的戰略意圖。

  舉足輕重的“大弧圈”

  從朝鮮半島到西亞有一條“大弧線”,上面布滿了國際衝突焦點,而美國推進的戰略與其對立面(包括對手和抵抗者)的強烈反應,必然使“大弧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危地帶。

  “9·11”以後開展的反恐戰爭在阿富汗這個中亞國家剛打完,新一階段的打擊目標似乎已被鎖定,這就是海灣地區的伊拉克,甚至包括伊朗。可見,從中亞到海灣地區,兩個多事之地是彼此相連的,而在西亞,巴以衝突正在硝煙和槍聲中不斷升級。從阿富汗往東南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對峙依然嚴重,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因為兩國間的矛盾沒有解決。這樣,從西亞經中亞到南亞就形成了一條戰爭、緊張和動盪的鏈條。統觀這些連成一片的“局部”,我們不能不驚嘆一聲:半個亞洲正處在動盪之中啊!

  儘管如此,事情並非到此為止,還有一個在平靜的外表下潛伏着危機的鏈條,那就是另外半個亞洲——東亞的整個海岸線。從現象來說,這一地帶目前既沒有戰爭,也沒有動盪,只有局部緊張,似乎不可與那動盪不定的半個亞洲同日而語。但用戰略的眼光來看,這個從朝鮮半島到孟加拉灣的重要地帶歷來是世界主要力量都力圖控制和爭奪的地區,僅二戰以後就曾經發生過朝戰和越戰那樣激烈的局部戰爭,現在仍然可能爆發嚴重危機,其戰略上的分量決不輕於另半個亞洲。這裡所謂的東亞海岸線,用美國戰略家在《2001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使用的術語來說,就是東亞沿海地區(EastAsianLittoral),不過他們劃定的範圍更大,是“從日本海以南經澳大利亞到孟加拉灣”的廣闊水域。在這條線上,散布着一些重要戰略要地,如台灣海峽、馬六甲海峽等,以及日本島、台灣島和東南亞諸島構成的所謂“海島防衛鏈”。

  顯然,東亞沿海這個鏈條與西亞到南亞的那個鏈條在孟加拉灣相銜接,形成了一個兜住亞洲的弧圈,用美國戰略家的話來說,從朝鮮半島到西亞有一條“大弧線”,上面布滿了國際衝突焦點、熱點地區等等,而且一些被美國貶斥為“無賴國家”的國家都在這道弧線上。最近被布什貼上“邪惡軸心”標籤的朝鮮、伊拉克和伊朗正處在這條線上的兩端。布什用“邪惡”這個概念把這三個國家連在一起,雖然不乏明顯要乘反恐戰之勝收拾“無賴”的打算,但從地緣戰略角度看,可能是為控制“大弧圈”埋下的伏筆,有着更大的戰略意圖。

  筆者以為,由於現階段大國關係的相對穩定,尤其是中美關係的改善和俄美關係的轉變,美國暫時不需要也不可能把矛頭直接對準中俄這兩個大國,而是要先掃清外圍,為最終主宰對全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歐亞大陸鋪平道路。這個外圍便是位於“大弧圈”上的海灣地區、中亞、南亞、東南亞和東北亞局部地區,其中較為突出的目標自然是兩伊和朝鮮。不過,美國不會同時在海灣和東北亞對兩伊和朝鮮動手,它的選擇只能是先對伊拉克動手術,震懾伊朗,同時給朝鮮顏色看。伊朗可能是伊拉克之後的目標,但朝鮮情況有別,美國不能不考慮中俄兩國的態度。所以,近期從海灣地區到中亞一帶爆發危機的可能性極大,而南亞仍將處於緊張狀態,東亞會相對平靜,但美國會不斷加強在東亞的戰略部署並因而引起一定的反應。不過,這個判斷並不意味着美國的戰略目標是有限的和局部的,只意味着美國的戰略會按部就班地推進,大目標依然如布熱津斯基在《大棋盤》中所指出的,是通過操控歐亞大陸邊緣的各個板塊來主宰歐亞大陸。客觀的判斷應當是,美國推進這一戰略與其對立面(包括對手和抵抗者)的強烈反應,必然使“大弧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危地帶。

  顯而易見的動因

  形成這一高危地帶的動因基本上是地緣戰略和文化衝突的作用。地緣戰略的主要因素一是戰略位置,二是戰略物資即能源。文化衝突主要是民族、宗教及思想衝突。

  面對這樣一個高危地帶或戰略弧圈,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戰略態勢?國際矛盾和衝突為什麼會匯集到這條線上?答案並不複雜,主要是戰略位置、戰略物資和文化衝突使然。這就是說,形成這一高危地帶的動因基本上是地緣戰略和文化衝突的作用。地緣戰略的主要因素一是戰略位置,二是戰略物資即能源。文化衝突主要是民族、宗教及思想衝突。

  例如中東地區的巴以衝突是典型的民族與宗教衝突,而美國等國的捲入卻更具戰略色彩。又如當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是為了攫取石油,美國發動海灣戰爭也不單單是為了解放科威特,事實證明它主要考慮的是確保對中東石油的控制。可以說,中東的戰略價值就在於石油的戰略價值,以色列的優勢和它的幸運正在於它地處中東而不在撒哈拉。

  同樣,中亞因富有石油和天然氣而成了一塊引人注目的肥肉,加之它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更有戰略價值。有識之士都發出了預言,美軍即使活捉了本·拉丹以後,也不會從中亞撤軍。確然,拉丹只具有象徵作用,中亞的豐富油氣和戰略位置才是美國心儀已久的東西,它當然不會輕易撤離該地區。美國不僅要控制中亞的能源,還要設法在那裡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對俄羅斯和中國構成壓力和牽制。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中亞是它的傳統勢力範圍,前蘇聯曾在阿富汗打了10年仗,它是不會放任美國對中亞的蠶食的。俄美在中亞的角逐將是中亞出現危機和動盪的主要原因。

  至於南亞,雖然印巴之間的緊張關係主要起源於與民族和宗教衝突相關族的領土之爭,但美國、俄羅斯等大國的因素在戰略上起着相當大的作用,只要美國不願意讓印巴打仗,南亞是不大會爆發全面戰爭的。南亞和印度洋對美國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在現階段美國需要這一地區保持相對平靜,但印巴關係的緊張也有利於美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給中國造成一定的壓力,牽制中國在東部實施國家統一戰略。

  再看東亞,由於美國的戰略調整和反恐行動,這一地區在平靜的外表下,正在醞釀着新的危機。美國在東亞繼續屯兵10萬的同時,不斷在關島增加尖端武器的部署,同時變本加厲地對台灣出售武器,顯然是有重大戰略意圖的。美國的這種行動正在重新造成朝鮮半島的緊張,也在起到為台灣島上的台獨勢力助威的作用,因而可能引發新的台海危機。

  在東南亞,美國正在採取反恐行動,不論其方式如何,都將引起該地區穆斯林的反應,而且是反美的反應。其結果必將是使該地區發生動盪和危機。不過,美國的戰略需要這種動盪,以便美國有理由增加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美國已經滲透到了馬六甲海峽,眼下正在設法重返菲律賓的軍事基地,還在覬覦距中國不遠的金蘭灣。把這些部署和舉動聯繫起來看,一幅地緣戰略的地圖已赫然展現在人們眼前。美國一向看重馬六甲海峽和台灣海峽的戰略地位,它的盟國日本更視這兩個海峽為其生命線上的咽喉,必欲竭力協助美國控制它們。南中國海也是日本的生命線,對美國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些都與石油運輸線相關,同時也與東亞的地緣政治架構和有關國家的地緣戰略有直接關係。此外,一向有東方巴爾幹之稱的朝鮮半島也是美國極為重視的戰略要津,美國仍在半島上的韓國駐軍4萬,並時刻對朝鮮保持高度戒備。更加重要的是,美國的戰略家們對中國實力的增長憂心忡忡,擔心中國的崛起將威脅美國在東亞乃至亞太地區的利益,認為中國將是全球最接近與美國同等級的軍事對手,並依據這種判斷來調整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制定美國對東亞的安全戰略。所有這些都將釀成東亞潛在危機和動盪的源頭,是十分令人擔憂的。

  不對稱與冷對抗

  從“大弧圈”上的力量結構來看,不對稱性非常明顯,它將決定“大弧圈”上的國際關係格局,其基本趨勢將是走向冷對抗

  從“大弧圈”上的力量結構來看,不對稱性非常明顯,美國與兩伊之間不對稱,美國與俄羅斯在中亞不對稱,印巴之間不對稱,中美之間不對稱,美朝之間也不對稱。

  如果細緻觀察,還有若干力量對比不對稱的個案。這些不對稱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大弧圈”上的國際關係格局,筆者以為,其基本趨勢將是走向冷對抗。國際上曾有人斷言,中東將出現“冷和平”,結果根本沒有和平而言。中東的發展趨勢,與其說是冷和平,還不如說是冷對抗。

  筆者使用冷對抗這一概念的內涵是,在力量對比具有非對稱性的條件下,衝突的雙方不可能走向大規模戰爭,但嚴重的矛盾又使雙方處於對立和對抗之中,雙方的關係比較緊張,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較大。巴以衝突是如此,印巴關係也是顯例,朝美關係有此特點,其他國際矛盾也可能呈現這種格局。

  這種冷對抗不同於冷戰之處就在於力量對比的不對稱性。冷戰的基本特點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勢均力敵,都有可以確保摧毀對方的核力量,因而不可能選擇發動針對對手的大規模戰爭,只能採取整體對峙,局部出擊的方式進行爭奪。冷對抗既有局部性,也有整體性。其局部性表現在前面列舉的一些實例中,當然遠不止這些實例。

  其整體性則表現為美國與一些力量的對立,因為美國是當今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任何與之有嚴重衝突的力量(包括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都只能選擇與之進行冷對抗。在“大弧圈”上匯集了具有冷對抗的這兩種特性的對立和衝突力量。

  因此,無論是當前,還是未來,這一地帶都會危機頻仍,動盪不定,嚴重的對抗此起彼伏,謀求和平、安全、穩定和發展要花費巨大的力量。對此,人們應當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