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文化本體論的聲音
送交者: 毛霸 2002年03月02日16:15:2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謝選駿:文化木體論的聲音

不論人與人之間紛陳着多少深刻的差異,並由此生起多少 層面的力量比試與文化波瀾,在以下這些方面卻有着驚人的一 致、穩定的近似:

1,每個人都活生生地存在着,這意味着流動、 變化,對各種刺激進行特殊的反應。

2,每個人都在活生生的存 在過程(這被叫做"生活")中極力表現自己,用各種方式展現自 己的生命。

3,每個人都努力在空間上擴張、在時間上綿延自己 的存在,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現只是其手段。只有當人確切知道 了自己的極限之後,他才學會克制自己(所以,讓人格守社會規 范的靈丹,是用一定方法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極限)。

4,意識到上 述三點,並通過語言和範疇來思索它們,從而形成群體的文化世 界和個體的意識世界。

由於人的文化意識的泛時空性(我們現在思索這些問題,正 是文化意識的結果),上述四點,事實上是交融在一起的。有時 我們甚至難以區分,什麼是動物的人,什麼是文化的人;什麼是 基於科學觀念的對宇宙本體的認識,什麼是基於文化觀念的對 宇宙本體的認識,…¨但相對說,區別它們恰恰是擺設在思想者 面前的一個令人神往之謎--它誘使思想接近它。

文化本體論的使命,不同於科學的本體論。各種本體論雖 在體現宇宙觀念方面,有着深層的一致;但當人類的智慧以其不 同的側面去探索不同的問題,並把自己的光,投影到了不同界域 中的剎那之間,必定會產生不同的視象。一種真實的科學本體 論,應該而且必須建立在實驗的(而不僅僅是"實證的")基礎上, 它儘量排除猜測或假設的部份。這樣一來,一個巨大的空白獻 出現了: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時空諸相的繁複則顯得相對無 限。在"實在"的背後和四周,存在着巨大的"虛空"。這虛空,是 現有的科學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的的。

這一虛空,正是文化本體論所意欲探索的空間。應該說,這 是一個較之科學已經證實了的實在世界遠為廣袤、遠為神秘的 地方,但它又是近乎無所不在的,甚至就在我們身邊。

極力在生活中表現自己,以此來贏得自己也贏得生活,這是 現代人已經瞥見的普遍的文化精神動力。它不同於科學的精 神,即便是在那如此千姿百態、充滿生氣的動物世界裡,人們也 看到了(並用攝像機悄悄拍下了)這一精神的衝動。人們觀世的 眼,決定了他所捕捉到的視象。人們把越來越多的人情味兒,注 入他們不再對之感到恐懼的動物世界。人們越來越多地發見了 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所具有的"人性":這就是自我表現。人 自己,無愧於那頂自我表現的大眾情人一般無異的無恥王冠: 他比四腳畜牲有更強烈的動機、更明確的意識、更耐久的毅力。 不可否認,這正是幫助人類這種兩腳動物得以戰勝群倫、壟斷 地球的最大力量。

耶穌早在他短短三年的悲劇史詩般的反擊生涯中,就發現了這 個"精神決定物質"的現象,他認為這是"魔鬼"迷惑住人們的感 官,從而蒙蔽了人們的真知。耶穌想完成人間的驅魔儀式,結 果,反被魔鬼的子孫、毒蛇的種類釘死在十字架上。撒旦再一 次取得了實有世界裡權力核心必定擁有的光輝勝利,為自己的 饕餮貪污的晚餐又多上了一道"純潔的菜"。

耶穌的錯誤在於,他的樂觀主義,認定人類有能力戰勝自己 "精神決定物質"的(充滿幻想氣質的)文化天性(就上述意義而言)。 而現代的生理心理學卻證明了一個又一個反耶穌的定理! --人必須先對某物感受到興趣,然後才能將之納入視覺注意的 中心;人必須對某物感到了"需要的壓力",然後才會 把關於它的深刻印象,輸入到意識的庫存、行為的反應中去。

活生生的人,是隨時隨地(哪怕是在夢境中和玩笑里)運作 着一整套"生理心理程序"的個體。在有機與無機之間不斷反饋 (完成其感知、體驗、反應、行動、逃避、轉移……)的個人-- 不僅是個人意識的基礎,也是集體行為的文化出發點。離開了個 人的精神,集體的文化要麼失血並癱瘓,要麼抽象為一個禁錮活 力的符咒。

個人的文化精神的擴展,並不像是流行的看法那樣,僅僅起着 分裂社會和科學的規程作用。其實,它也是社會文化乃至科學 規範本身得以更新的頭等動力。當個人與個人在文化的荒原上 相撞,他們要麼兩敗俱傷,要麼聯合起來,學會共同的文化生活。 因為在一個人煙日益稠密的世界上,孤獨者很難找到自己的樂 土。甚至連立錐之地都會被無情地剝奪掉。當個人的擴張採取 了時間的形式,就促成了被稱作"精神文化"事物的起源。"前不 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文化心靈的最大恐懼;而文化綿延的重 大功能之一就是安慰這"無名的悲哀"。人,不僅希冀後人銘記 自己(哪怕是刻在一塊冰冷的花崗岩上、印在一條褪了色的條幅 上),還渴望從援引前輩的遺言、遺蹟中,汲取支援意識的力量。 這就是"典範"的吸引力所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人,在創造精神 上堪稱是貧弱的,這可以從他們以"述而不作"為典範,以"注家" 自居--不敢涉獵"開創先例"的文化表現--上看出一點端 倪。缺乏原創力的表徵,恰恰說明文化傳統的壓力過於強大,以 致走向自己的反面從啟示變成了桎梏。

儘管個人的擴張及其創造行為(包括"思想"、"設計")受到 社會(空間上的)和歷史(時間上的)的嚴格文化限定,但他總是 在有限中,遐想着無限;在自我中,包容着宇宙--"不是幡動, 不是風動,仁者心動。"

人的本質是什麼?

這取決於人與其它動物間的區別。古代神話說,人是上帝 從動物世界裡挑選出來,用以貫徹自己意念的優秀者。那麼,是 否可以據此判斷:人,是上帝與動物之間的一個中介?或是上帝 與動物的混合體--精神上的神,肉體上的獸?無怪有句諺語 說,人具有半神半獸的雙重構造。

意識與語言,也許並非人的專利(現代生物研究表明,動物 甚至植物都有自己的語言),但人類的獨特成就卻把它的發展推 向了一個令人眩暈的高度。理智的判斷(趨利避害)和情感的沖 動(以欲力為基礎),更不是人的專利(這是一切生物存在的前 提)。但人的文化表明,它們是在人的活動中,得到了迄今最 充分的發育。而綜合了人的這些超動物特徵的"有機文化"就構 成了"人的本質"。人為自己創造了"文化"。文化的本體論,事 實上是人在探索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巨大空隙時的"道路"。 每個文化時代,都產生了自己的文化本體論,每個文化時代,也 都揚棄了前人的文化本體論。

這種新陳代謝,正是"人的本質"的有力表現之一。

所謂真理是多元的這個命題,其含義是:多個真理可以相悖 而共存。關於多個真理的觀念,是否屬於懷疑主義的一種羞怯表 現?凡此種種,都很難確證。有關的論斷與證明,常常取決於語 言(及其定義)的安置及其巧用。因此,那只是語義學上的問題, 而不是哲學問題。但"世界觀"與"真理"則不同:世界觀是無法 檢驗和公認的。那是一種存在。即便在一元真理控制着整個文 化意向的時代,人們的世界觀在"一元"的旗幟下,也是各各不同的。

"世界觀"與"真理"的關係是這樣的:真理雖然來源於實踐的總結, 但其具體形成卻受到世界觀網系的嚴重過濾。因此,就文化的 本體論而言,它並不把自己的觀念世界升格為普遍的甚至局部 的真理;而僅僅自認為,是訴說了在某個時代、某種文化氣氛之 下,某個心靈對自身處境的一種有機的看法。

這裡展示的,不是任何意義上的"真理",甚至不是一時的、 片斷的真理。因為這裡訴說的一切,與真理本不屬於一個範疇、 一個界域。這裡提供的,僅是一些有趣的說法、別致的思想而 已。它並不試圖建立固定的定義,而僅只表現了精神探索的多 項可能性而已。也就是說,這是輕鬆的探尋,並非去背上沉重的 十字架。

宇宙變動不居的性質,決定了任何人為的文化構造,都有其 特定的限數。許多古舊的哲學原理,也像是文化本體論一樣,在理 論的原則上是承認文化乃至文明實體本身的這一新陳代謝的。差別 在於,文化本體論還勇於兌現這個文化論上的承諾:它在實踐上對異己的新 文化力量,持發自內衷的寬容態度。這樣做,不是出於文化道義 感的克制,而是發自對文化命運的洞識。文化的嫉妒心是與缺 乏自信,是成正比的。文化方域中的狂熱嫉妒,是一種類似尼采所 謂"追求權力的意志"之類的心理衝動,它來自潛伏在文化人類身體深處的 攻擊性本能。它的各種極端表現,在古代的暴君、排除異己的教 會集團(以猶太會堂和基督教會以及他們的現代世俗化的繼承人--政黨 ,最為"傑出")、以及20世紀以來形形色色甚至相互攻擊着的尼采主義者 (如列寧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表演中,早已為人熟 知了。但新哲學並不出此下道,它知道過無濟於事--建立在 沙灘上的紀念碑是不可靠的。它看到了掩蔽在文明光彩後面的 漫漫黑暗,它指着壯人視聽的文化實體後面的無邊虛無,對所有 的"耳朵"(包括他自己的)悄然而說:學會寬容!

它的話語不是規範性的,而是開拓性的。正如弗蘭西斯· 培根說:"現在流行的科學,不能幫助我們找出新事功;現有的邏 輯,亦不能幫助我們找出新科學。現在流行的邏輯,與其說是幫 助着追求真理,毋寧說是幫助着把建築在流行概念上面的許多 錯誤,固定下來並鞏固起來。所以它是害多於益。"

也許,科學本體論的規範無法實現的文化功能,要靠文化本體論的探索去實現。

文化本體論,只是在追求着自己處身其中的文化大時代的文化 本體--"我所自任的角色不是一個裁判官,而是一個嚮導員。" (《新工具》第l卷32節)

為此,需要區分科學的本體論和文化的本體論,即絕對的本體論和相對的本體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