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金融癌症”看黨國資本主義的弊病 |
送交者: 陳奎德 2002年03月02日16:15:2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從中國“金融癌症”看黨國資本主義的弊病 陳奎德 中國加入WTO後,如所預期,其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殘留的部分與世界經濟體系的不協調逐步顯現,其金融體系就是顯著的一例。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銀行不良貸款問題,被海外專家稱作“金融癌症”,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是北京過去從未正式承認。然而一旦加入WTO,問題就無法掩飾了。因此,它最先浮出了水面。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就不得不承認,中國大陸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占總貸款比例高達25%。而據相當多的經濟學家的估算,戴的數字偏於保守,一般認為是在35-40%之間。 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如果中國的老百姓完全理解了內中的含義,中國金融體系早就崩潰了。 當局信誓旦旦,要採取措施降低不良貸款,諸如讓銀行成為真正的經營貨幣的企業,實行自主經營,不再承擔政策性業務;參照國際通行原則,採取債務重組等各種方式處理不良貸款;提高呆壞帳準備金提取比例,及時沖銷壞帳等。 這些技術性措施顯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試問,中國銀行如何自主?如果它們的產權永遠屬於黨國,如果它們的人事任命權永遠操於中共手中,如果中國公民不能開辦自己的銀行,則銀行有自主的絲毫可能嗎?如果只在細微末節的技術層面參照國際通行原則,而在重大原則上拒絕國際通行規則:如:放開民間經營銀行的禁令,實現“中央銀行+民營商業銀行”的體系,銀行的人事由產權所有者自主決定等等,離開了這些根本的國際通行原則,中國大陸銀行的自主經營和改革只能是一句純粹的空話。 在這樣一個由官僚操縱的國營銀行體系中,一系列金融危機隱埋其中,隨時可能爆發。即使因為有國家擔保而暫時未爆,但該體制對經濟的阻滯仍然是相當嚴重的,其中最顯眼的一個就是:大陸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極其困難。 舉世公認,中國的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前途所系,意義重大。但愈來愈嚴重的威脅是:它們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僅以1999年為例,銀行給民營企業的貸款只占其總貸款額的百分之一!如此歧視,民營企業如何發展? 中國銀行的絕大部分貸款,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去填那些搖搖欲墜的國有企業的無底洞去了,這就是所謂“政策性貸款“。結果是,該獲貸款的得不到,不該獲得的卻源源不斷來錢,最終是流進了私人腰包。 這種對大陸民營企業的貸款歧視,蓋源於中央政府不支持以及大陸金融體制的問題。 政府不支持的原因,源於關係和政績考量,甚至還殘存有意識形態的緣由;而中國金融體制不健全,則是更基本的原因。中國大陸銀行都操縱在國家手裡,銀行給國有企業的貸款能得到國家的擔保,即使貸款變成了呆帳壞賬,仍然可以由國家來沖銷。但是如果給民營企業的貸款出了問題,銀行的貸款承辦人可能要負個人責任。近年來,各級政府仍然在以公開或者暗示的方式向銀行提供擔保,鼓勵銀行繼續向國營企業貸款,而民營企業繼續遭到歧視。這種制度不廢除,民營企業的貸款難有翻身之日。 全球已經看到,在一些東亞國家,由於權力當局強調在“亞洲價值”指導下的經濟發展,形成某種“親族式資本主義”,結果導致1997年開始的金融大風暴,看似欣欣向榮的經濟突然間一朝崩塌。如今,北京強調“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形成某種“黨國資本主義”,對於這個壞賬充盈的金融體系,何時是它宿命的“1997”呢?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