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一塊奧運金牌值幾個錢--兼整理林思雲先生的邏輯
送交者: skk 2004年08月21日09:08:1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一塊奧運金牌值幾個錢---兼整理林思雲先生的邏輯

skk

這幾天雅典奧運無疑是全球的最大熱點,本人也是一有時間就看有關的比賽,不時地上網上看看獎牌的最新消息。可在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奇怪的論點,比如說,有人稱“中國運動員其實是金牌體育的最大受害者”,甚至有人發出驚人的感嘆,甚麼“中國的奧運金牌只是塊禍國殃民的垃圾而已”,等等。鑑於林思雲先生的影響力,本人就以林先生的“中國運動員其實是金牌體育的最大受害者”作為對象來談談自己的感想(順便把林先生的大作貼在下面,讓大家一起看看)。

林先生認為中國的奧運金牌是賠錢的買賣,因為他說“現在中國體育為了幾十塊金牌,付出數以億計的投資,這顯然不是一筆好買賣”。咋一看挺嚇人的。

那麼到底一塊金牌賠了多少錢呢?

林先生雖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是他說了“現在中國體育的投資大約每年50億,為了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這個投資說不定就要達到每年100億”。如果我們從他下面暗示的“悉尼奧運的28塊”的,不難算出一塊金牌=每年100億X4年/28塊,大約每塊金牌是14個億。媽的,這麼多呀,真嚇人,沒算錯吧,算錯的話請指正。同胞們,請想想,14個億能幹多少事情啊,能讓多少個失學兒童上學啊,等等等等,這些個送給網上的反華鬥士們充分地去發揮,我就不在這裡費筆墨了。

我還想知道的是,咱們中國一塊金牌14個億,那麼世界上其它的國家呢?讓我們先看看林先生所在的日本。

要想知道日本的一塊金牌值多少錢,只要知道日本每年投在體育上多少錢和日本的金牌數,兩者相除再乘以4年就可以了對不對?說實話我不知道現在日本每年投在體育上有多少錢,林先生要知道的話請提供一下,但我幾乎可以肯定它要比咱們中國的多,有錢嘛。考慮到日本得的金牌數比咱們中國的少,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日本人花在每快金牌上的投資(或者叫浪費)要比咱們中國多,可能還多得多。然後這些錢能幹多少事情啦甚麼的,也請那些網上的反華鬥士們充分地去發揮,為了公平,我就不在這裡費筆墨了。

當然,日本還不算最浪費,更厲害的國家還有。比如印度,因為據說印度在74年的奧運史上僅得國一塊獎牌。

當然印度還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下面的大家不說也知道,那些到現在為止一塊獎牌都沒得的國家肯定更浪費。那麼到底世界上哪個國家浪費最厲害呢?這個論文還是留給林先生去作吧,本人沒那個精力。不過想來林先生不會感興趣,因為他感興趣的只是咱們中國。

最後再來照顧一下“中國的奧運金牌只是塊禍國殃民的垃圾而已”的作者-大老鷹同胞吧,不過我對他不報多大希望,因為他說了,“俺從來不特意去看什麼奧運轉播,因為俺對奧運會總是心裡覺得隱隱作痛”。象他那樣的人,你把游泳池體育場搬到他家門口都沒用,他連看都懶得去看,還會去鍛煉嗎?

附錄:中國運動員其實是金牌體育的最大受害者――兼答nymike先生

林思雲

我完全同意先生說的奧運工程的利點,先生舉的例證也讓人信服。但我認為問題是在這裡:奧運工程不是沒有利,而是弊大於利。不能說奧運工程百弊一利,但十弊一利大概是有的。

先生例舉的奧運工程利點,鼓勵效應,廣告效應,文化效應等的確沒錯,可是我們為了這些“利”而付出的太多了。一筆好買賣應該是利大於弊,能賺錢的,而且只有賺錢的買賣才能持久持續發展;反之一筆不好的買賣則是弊大於利,是賠錢的,賠錢的買賣自然無法持續發展下去,早晚會有破產的一天。現在中國體育為了幾十塊金牌,付出數以億計的投資,這顯然不是一筆好買賣。

另外中國金牌的行情也是水漲船高,這一屆拿到20枚金牌,下一屆人們就希望拿到30枚,而且對金牌的含金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迫使中國體委不得不加大投資來滿足人們水漲船高的要求。現在中國體育的投資大約每年50億,為了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這個投資說不定就要達到每年100億。如果北京奧運的金牌數量沒有超過悉尼奧運的28塊,大家就會認為中國隊在北京奧運失敗了。

中國隊一旦被人們認為是失敗者,先生剛才說的鼓勵效應和廣告效應也就沒有了,因為這種鼓勵效應和廣告效應只有在中國隊勝利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在新聞中大家也看到了,奧運金牌的偶然性較大,很多被視為有絕對優勢的選手臨場發揮不好紛紛落馬,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倒得了不少金牌。按照一般的情況,如果有100個有實力衝擊金牌的選手,大約能得30枚金牌,成功率為三分之一左右。中國要保證奪取更多的金牌,就要培養更多的有實力衝擊金牌的選手,這個開銷就很更大

還有一些情況,造成有實力衝擊金牌選手的“過剩”。比如中國的女子舉重,有十幾名有實力衝擊金牌的選手,但奧運名額只有4個,4名以外的有實力衝擊金牌的選手只好浪費了,這又是一種金錢和人才的浪費。中國的一些優勢項目,比如乒乓球,有實力衝擊奧運金牌的選手更是培養過剩,而參加奧運會的名額就那麼幾個,一些人就加入了外國國籍來參加奧運會。

金牌體育除了經濟浪費的弊病以外,更有浪費人才的弊病,其實金牌體育的最大受害者正是運動員自己。現在的中國體育政策,就是典型的“黑貓白貓”理論的實踐者。捉住老鼠就是好貓,可是抓不住老鼠的貓怎麼辦?沒有拿到獎牌的運動員就是沒有抓到老鼠的貓,等待他們的命運將是悲慘的。

每次奧運等重大比賽結束後,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少數金牌(獎牌)獲得者名利雙收,不僅領到大筆獎金,還能上廣告,免試攻讀學士碩士,選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提拔升官職,貸款開公司等。但大多數運動員沒有那樣的好運,這些沒有掛金提銀的運動員的下場,往往就不很妙了。每次重大比賽結束後,都要出現運動員大批退役的高潮,因為“狡兔死,走狗烹”,對於不能在下屆奧運會上奪金牌的運動員,他們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

中國體育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結構:最上層是國家隊,目前大約1千多人;第二層是省隊,目前大約1萬多人;第三層是市隊、縣隊,人數大約數萬人;最下層是少年體校(也叫業餘體校),人數大約20萬人。中國運動員的訓練基本在十一、二歲的少兒時代就開始專業訓練,而中國的運動員訓練又是殘酷的“苦練”方式,少年體校的學生每周要進行30到40小時的訓練,使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

如果拿不到獎牌,退役下來的運動員由於文化程度底,又缺乏謀生的技能和技術,往往成為社會的弱勢人群。運動員吃的是青春飯,運動青春像“流星”一樣一拭而過。由於青少年時期長時間高強度訓練,使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對文化程度要求,相當一部分運動員退役後只好去當保安或門衛,因為他們力氣比常人大,這似乎是等待他們的最合適歸宿了。

現在大部分退役運動員都得自己找工作、自謀生路,生活都很艱難。輝煌一時的馬家軍,退役後的運動員,除了王軍霞、曲雲霞、姜波等少數幾個在社會上名氣很大的隊員境遇不錯外,其他大部分都處在待業狀態。奧運會柔道冠軍莊曉岩退役後,遼寧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照顧她,留到學院訓練科工作。她說:“我現在真是後悔自己當初不好好學習,當冠軍是暫時的,可一輩子沒文化,這個代價付出太大了。我要不是奧運會冠軍,我不知道我的命運會是什麼樣!”

中國現行的體育體制,只有對出成績。奪金牌運動員的獎勵,至於大多數沒有出成績的運動員退役之後的出路問題、後半生的生存問題,則不在現行體育體制的考慮範疇之內。比如運動員在訓練期間出現負傷是常事,在當運動員期間治療負傷都是國家出錢,可一旦退役,公費醫療就沒有了,今後治療殘留下來傷病的醫療費全由運動員自費承擔。退役後還要負擔沉重的傷病治療費用,這往往造成退役運動員的生活困難。

古人云:一將成功萬骨枯。20萬人從小從事專業體育,成功者只有區區數十人,真是殘酷的淘汰機制。這些奧運金牌的成功者,不也是站在萬人的犧牲之上嗎?樓下貼一個關於退役運動員的帖子,他們的悲慘遭遇,也讓我們看到幾分遵從“黑貓白貓”理論的中國金牌體育的殘酷一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胡溫體制的五方面潛在危機
2003: 片面的思維
2002: 做官十大時髦
2002: 言論自由和“比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