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星光燦爛的天穹
送交者: 天穹 2002年03月05日16:37:4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謝選駿:星光燦爛的天穹《謝選駿著作選編》

現代世界最大的精神危機,起源於這樣一種混亂,無法在個人與社會之間建立一種公正的、富於創造性關係。文明,很少能建立這一協調的關係。能建立,就興盛;不能建立,就衰敗。個人主義的原則、個體化的原則,在有些人看來是萬惡之源;在有些人看來是歷史發展的必備條件。

共同利益的理想,在有些人看來是人類幸福生活的保障i在有些人看來是停滯的可怕口實。大多數人於此甚為冷漠,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而這對立的兩造之伺又無法達到一項統一甚至妥協。

世界規模的分合之勢,是這一文化對立的背景。除非統一的世界秩序來到我們中間,否則,文化上的較量不會有決定性的結果。因為,思想的分歧不是理論的證明可以解決的問題。

現代世界的一切矛盾、衝突、混亂、光輝,乃至力量和升華,都以上述的焦點為其核心。現代世界的一切光榮和腐敗、偉大和受難、聖潔和刁鑽,都在這一背景下充分展開。關鍵在於:社會雖是個人的母體,但它的存在卻離不開個人;它的生動發展,更離不開有價值的個人。離開了一個個具體的人,"社會"還剩下什麼?連那玄妙莫測的"關係"也不復存在了。"社會關係"只能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角逐與合作上。否則,"社會"就僅僅停留在概念的水平上。而盧梭大言不慚的那些"正義"和"集體的意志",就成為納粹式集中營和斯大林的古拉格群島的"精神先導"。就是這樣諷刺性的,"啟蒙運動",以極為曲折的方式,為獨裁政治準備了一種文化精神上的氣氛。對此,羅素在《西方哲學史》曾有一段引人入勝的分析。

個人主義雖有種種,但它們卻共同信奉一種更根本的原則:權能至上。在這一點上,他們不愧為北歐海盜在種族上或精神上的兒子。

對力量的崇奉、對權能的信仰,產生於一種簡陋而庸俗的"現世主義"。它說:"既然沒有來世,每個人都只有這一次生命,那就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活一番,盡力爭取在這個世界上的優越地位吧廣於是,起了分化,起了廝鬥,起了不遺餘力的"競爭"。

在印第安人那兒,則沒有這類情形。對於原始民族頗富永恆意味的宇宙景觀來說,"時間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都是周而復始的循環,所以,附屬於緊迫感的權能崇拜也就顯得淺薄可笑了。我們應該從我們的親兄弟印第安人那兒學得一點智慧。就像我們正在欣賞他們的神話與美術、吸食着他們的煙草一樣…¨而不要學習那些殘殺他們的歐洲海盜。

權能崇拜的魔法必須解除。因為不這樣做,全體人類就有慘遭吞併和奴役的危險。以此視之,以絕對的、短視的人本主義為其核心的現世主義,應該遭到"文化糾正"。因為它正侵蝕着當代人類生存的基礎,它正肆無忌憚地毒化着我們的環境。

構成現代世界文化主流的西方文化,正趨於沉淪。我們,生在20世紀末葉的文化廢墟上。猶如那在原子彈爆炸過後的一片煙塵中,無力搖擺或瘋狂痙攣的小草。現代工業社會的奴隸們,所能"選擇的自由"除了"沉淪式的生活",就是"升華式的死亡"。而許多糟糕的情況還會導致"又沉淪又死亡"的慘澹結局。一種致命的"鏽蝕感"侵襲着無望的現代奴隸。

然而,我們是有靈性的動物。我們是有智慧的生靈!我們為什麼不奮起呼喚我們自己的精神風暴呢?我們缺乏起碼的自信力嗎?

"鮑吉亞(鮑吉亞: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馬基雅維里《君主論》中理想王子的原型)關於法軍征意一役曾經這樣說過,他們只是手執粉筆前來畫出自己的寓所,並不是使用武器來打開自己的進路。我也願意使我的學說同樣平平靜靜地進入那適於接受它和能夠接受它的人心之中。因為,凡分歧是發生在第一性原則和概念自身、以及甚至是在論證的形式的時候,駁辯總是應用不上的。"(新工具》第1卷35節)

我們如此重視培根思想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他與我們在"文化大時代"上,不乏相似性。培根是從中世紀進入近代史的,而二十世紀末葉的中國人也是如此!雖然從培根到現代,西方文化已由弱小而臻於強盛;但在西方已經過時的培根,卻正適合中國當前的需要!

例如,培根所倡導的近代學術方法,在西方世界已經由反擊性的角色,變成了統治性壓制性的角色。但在中國則恰恰相反,它還沒有獲得統治地位。

全方位地看,西方文化的步伐,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畫出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圓,實現了它的歷程。如果說,培根的時代是西方文化系統的"起點",那麼,現代西方已到了接近"終點"的文化階段。儘管,培根立足於他那時代的種種思想,在中國現代文化的環境中,只要稍稍變換一下角度,就獲得了格外深刻的啟發性。

霧靄中冉冉升起……在這種深沉而激動的企望中,有着多少真純、多少幻麗。我們沒有權利、沒有力量,去尋覓我們自己夢寐以求的精神故鄉?

不。我們已經看到了!那是比康有為的佛教社會主義的大同世界,更有活力的民族家園。而新的綜合哲學,真正的21世紀的哲學,只能是"動力的綜合哲學"。只能建立在對動態世界和動盪社會的觀照上--因為它力圖應付(即所謂"解釋")的當代的全球化世界,乃是一個信奉動力的世界,乃是一個被各色各樣的暴力驅迫着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了比浮士德博士還要狂熱好動的沒有心肝的世界。

然而,崇拜各種暴力的當前世界,本與追求寧靜的哲學靜觀,互不相容。不是哲學的靜觀扭曲動態的世界,便是動態的世界碾碎了這一靜觀。

在這之前的"綜合哲學"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它不是凝固的體系,而是被某種強烈的幻想熱烈激動着的"一片智慧海"。

它的狂濤將隨着世界的統一而逐漸平緩--最後凝成博大精深的"綜合哲學"。

"生物圈"里的生態平衡,仿佛是當今地球上至關重要的事。因為我們全都生活在這一平衡態中,而且,沒有"超脫"於它的真正希望。這一事實,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理解、接受。這是新希望和新哲學迅速崛起的有力前奏。

單單這一事實,就足以使我們從絕對的現世主義及其絕對的權能崇拜下,解脫我們業已橫遭毒化的心靈。如其不然,絕對的權能崇拜將進一步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

"為子孫後代着想" 將成為某種新的基本信念的內核--就像古代的祖先崇拜,曾經有力地支配了中國數千年的半文明史;對未來的希望、對後人的殷切關心,也將給這焦渴的世界遍施甘霖。否則,現代世界過度的緊迫感,它的權能至上的信仰,它尊崇暴力的習氣,它"知識就是力量,力量就是善"的偏執狂,將通過無止境的軍備竟賽和環境污染,沉淪性的道德原則和唯我獨尊的人本主義,毀滅我們寄生的文明世界。

"生物圈是圓的"!

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周密的"絕對封閉性體系"中。既走不出去,也不會真正迷失掉。但是我們的精神還沒有悟出這種處境的價值。我們的哲學,還沒有找到一個與生物圈的現實,協調無間而又莫逆於心的新範疇。我們,還缺乏"圓融的心靈之光"。對生物圈這個包攬一切思想、文化、科學、生活以及人自身的"大圓"而言,方向是沒有的。方位觀念,本來起源於"大地是方形的"這一古老的信仰……人生的真正方向,從根本上說,不是"一次直線型"的,而是"不斷回歸型"的。是隨右這"大圓"的自我運動而不停旋轉的"反覆其道"。《易經》的《復卦》,對這一真理作出過有力的闡述。

我們的哲學熱望,是生發一種與我們所看見的這個"大圓世界"、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相互匹配的新的"回歸式再生。"不是用原始質料進行創造的物質化創造,而是用現代文明世界再創甘泉。這是非功利的、非權能的、非目的論的"回歸運動"。

我們,並不來鋪陳一套算卦式的"綜合哲學"(決不像卡爾馬克思的老師黑格爾那樣用什麼自然哲學去"推算"行星的運行或"指導"宇宙的秩序-- "絕對精神")。

我們所欲陳述的,不是一個封閉性的體系,而是四通八達、無拘無束的思想。這些思想也許不乏矛盾之處,但它是真實的。它不力圖掩蓋這個全球劃時代日益混亂的世界狀態。在這個商場原則和金幣目的受到無限尊崇的時代,還有什麼比誠實更罕見因而更可貴的呢?

在我們的夢中,我們悄悄看見:兩個心靈糾纏一起……

這個是騷動着的、"藝術的心靈"……

那個是升華了的、"信仰的心靈"……

前者以後者為表象,後者以前者為動力。

這是20世紀的最後綜合,也是21世紀的最初閃電。

我們,難道不是這綜合的最初閃電?

我們,不敵視科學也不拒絕科學;我們,來自對待科學"的人性化努力。敵視科學、拒絕科學的心靈,是老化的心靈。青年的心,則在科學的基礎上,力爭擺脫各種現成之物(包括"現成科學理論")的誘惑與束縛:它,嚮往着寥廓無際的自由時空,而不是被人為地規定好了的"科學XX主義王國"。

不斷更新着的科學結晶是這兩個心靈之間的媒介--是那多彩多姿、難以描述的"反饋通道"、"奇妙導體"。

我們的哲學是"星空的哲學"。

它明明暗暗、斑斑斕斕;它不系統、不規則,但卻暗含着天生的系統、天成的規則。誰能說,偉大肅穆的天穹所映現出的眾星之圖,沒有一種莊嚴的秩序在?誰又能說,在它忽閃忽閃莫測高深的微笑里,沒有一道深刻的寓意在?

星空,無奇不有、萬珍俱備,又空靈透徹、難以捉摸。

但是,在幾億光年之外看來是如此和諧與如此寧謐的眾星世界--如果潛近其旁就會發現:那裡同樣遍布着混亂,矛廟、敵對、甚至暴動。那裡有着更大規模的瘋狂、更徹底的荒謬及不可思議的一切……甚至還有黑洞、白洞和超級太空。

我們的哲學也是這樣:你要從遠處來看它。

21世紀的一切光景,還處在搖晃不定的樣態里。這一樣態,固然提供不了什麼"靜觀"的可能性,卻激起了對大自然"超然大圓"的深切感悟和由衷禮讚。一種無言的頓悟,代替了繁瑣的分析。儘管,為了表達這一頓悟,現在還不得不藉助於分析式的描述。正如為了仁慈的目的,現在還不得不藉助於相反的方法。

而回首20世紀的種種罪惡和非人傾向,也並不使人消沉。反而,激起了對大寧靜和大自然的嚮往之情,是這情感的如此虔敬,充滿敬畏。它發自肺腑深處,丹田之底。這嚮往是如此懇切,它透過紛擾的現象世界,看到了明淨澄徹的時間隧道那邊的世界。它透過現代地球犬牙交錯的分裂傾向,感到了天人合一的寧謐可能就在眼前了。

只要我們敢於伸手去取那甘泉,她就會欣然湧入中國焦渴的心裡。

她,向中國發出神秘的微笑。一種完全不同於蒙娜麗莎的微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