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鼓勵愛中國到鼓勵愛中國人 |
送交者: 和合 2002年03月06日16:35:3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中國加入WTO後的必然趨勢:從鼓勵愛中國到鼓勵愛中國人 和合 中國加入WTO以後的最實質變化,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變成了以私人企業和私人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成了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變成了國人與國人之間的競爭。中國(政府)如果想在這場競爭中獲勝,則必須幫助中國的私人企業,幫助中國的人才,幫助中國的國人去競爭。 國家存儲大量的金錢已經失去了其力量。只有把從人民中收集到的金錢,再重新合理地投回給企業、有用的公共設施、新技術企業、有用的人才、有利於中國經濟的普通民眾的保險機構、有利於國家穩定和秩序的福利救濟機構,等等,才能促進中國在這場競爭中獲得新的力量。 國家必須把錢花出去,促進有前途的中小企業發展。必須把錢花出去,去資助大型企業中有前途的項目。政府對待中國的企業和人才必須象爸爸媽媽愛護孩子那樣,去培養孩子,去鼓勵孩子,去幫助孩子。 民主運動在這種時候很可能表現出壞的作用。因為,儘管國家是在把好處重新給予人民。但是,這裡的人民不是那種一擁而上,人多勢眾的人民。而是一種由精英主導,具有明確的層次和分工,有機的結構。在私有經濟結構尚未建立成熟機制的中國,盲目的民主民眾運動很有可能會把這種結構的穩定性或者生長過程破壞。 因為,私有經濟的結構是最難掌握規律的。你無法拷貝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經驗。因為不同的國家,往往有不同的私有經濟結構。而且這種結構還在不停地變化。例如,瑞典是以工業用汽車工業為主導;瑞士則以精密機械和精密加工為主導;日本、南韓以汽車和電子;印度經歷了這麼多年折騰,才剛剛建立起軟件的工業結構。。。 可以說,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在國際上能夠占的住腳的強項,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會象一個沒有脊梁骨的人一樣,只是一灘半死不活的爛肉。 在這種機制中,最能受益的,是有前途的中國私營企業,和中國人才。 但是,在加入了WTO以後,國家卻不能代替任何私人企業去競爭。國家甚至不能非法地對某些企業給予特別優惠。國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千方百計的幫助整個經濟結構發展,促進國內的良性競爭,為私營企業創造一些合理的社會條件,以減輕這些企業的社會負擔。 國家最強調的精神已經不能是讓百姓愛一個集中的、以中國政府為代表的國家。而是必須愛一個由中國國民有機組織的,具有活力的中國人們。特別是需要愛中國的英雄們。 說到這裡,某些人權衛士們,民主自由人士們,和反精英的分子們一定會感覺受到刺激了。 其實,我自己也感到一種無比的擔憂和壓力。因為,在這種形式下,必然會有很大一部份中國的國民,將被排除在這場經濟競爭,和主要經濟結構的範疇之外。這些國民,還不是那些被勞工組織報道過的,被外企和國企壓榨着的打工仔。因為,這些打工仔是屬於那些已經參加進國際競爭行列的人們。我說的這些國民,指的是那些被稱為盲流的,和還沒有成為盲流但是正想加入的人們。 如何給他們找到出路。或許中國必將從某種形式上分裂成二種經濟形式。一部份是可以參加進國際大循環的。另一部份則是僅僅自生自滅的。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政府只有更加愛護那些底層的中國人,讓他們成為參加國際大循環的後備和候補。並且,安撫他們接近絕望的心靈。 另外,為了使得有錢人長期地駐到中國,為了使得有才華的中國人願意在中國呆下來,政府必須想方設法把中國的(至少是局部環境變得讓人感到享受。讓人感到值得呆。 毫無疑問,建立豪華的娛樂城,充實的文化生活,社會相關的享受,各種便利條件就成為促進整個社會發展的良性因素。 中國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中國的百姓從愛一個抽象的中國,變成愛中國人。 中國的世界加工工廠的地位將面臨考驗。事實上,儘管把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企業放進來,在中國開工廠可以解決大量的中國的就業‘機會。但是,這也使得這個外國工廠的生產成本大為降低,從而提高了他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的提高,又使得中國相同行業在國外的競爭力相當下降,甚至根本上失去了任何競爭力,甚至生存的機會。 例如,中國的電視、冰箱行業。假如美國和日本的同類產品是在他們本國生產,那麼,其生產成本必然很高。產品價格必然很貴。而中國生產的電視和冰箱,由於生產成本很低,那麼,在東南亞、南美洲等地中國的這類產品就會由於價格低廉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但是,假如美國和日本的相應公司在中國設置工廠進行生產,那麼,他們就能和中國同類產品取得同樣低的生產成本。同時,由於這些公司的名牌效應,就可以使中國的同類產品在國際上徹底失去競爭力。 可見,這種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方法,在解決了中國一些工作機會的同時,也使得中國的民族工業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和打擊。 中國應該在提高勞工待遇上,略微提高外國公司在中國開廠的門檻。使得他們不得不提高一些成本,同時又使中國的勞工得益。這就需要當政者的聰明才智,在引進外資和提高勞工待遇之間,適當地找到平衡點。 如何解決貧富懸殊呢?請看下一篇,"變高貪為高薪"。 私有化的經濟中,最常見的社會弊病就是貧富分化強烈不均。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而且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某種通病。解決的辦法是,把高貪變成高薪。這裡面事實上是需要解決一個有關勞動價值的概念問題。 說到私有制,很多人簡單地認為就是企業歸私人所有,當然賺了錢也是完全歸私人所有。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全面的觀念。 事實上,即便是在私有制中,社會對私人的規範還是很重要的。第一,任何個人的勞動的價值依然受到社會規範。也就是說,儘管你的公司屬於你個人,或者你占有絕大部份股份,但是,你的工資數卻是根據社會的規範來確定的。他代表了你的勞動所值。不同的勞動種類和勞動強度的確具有不同的單位時間的價值,其差別很大。但是,它畢竟是代表了一種勞動的價值。 它反映在經濟運作過程中,說明了,你的工資並不等於你公司賺的錢。哪怕你的公司完全是你私人所有。 我個人已經長期在國外生活。並且,對國內商業和企業的經營並不是特別了解。但是,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國內的人,總是把私人公司的盈利當作了私人老闆個人的工資。 中國必須建立這樣一種經濟規範:個人的工資受到社會的規範,而公司的盈利和個人的資本盈利和投資和經營有關。 當然,個人工資的社會規範不是強制的。但是,卻是經過一種市場機制,一種競爭機制來自然產生的。當然,政府也可以對最低工資給予規範。政府對公務員工資也是和社會上的職員的工資相互影響的。 一旦個人的工資和公司的盈利分開,那麼,讓我們假設一個完全獨立經營的私人公司。例如,某一位據說發明了稀有元素可以是莊稼增產的科學家兼企業家。據某中國報紙稱,該人很可能財富超過比爾蓋茨。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對的。按照市場規律,假設一開始,他完全有足夠的資金開創一個中小企業。但是,作為一個年產量達到幾千萬美元的企業,其高級職員的工資卻非常受到社會的規範。也就是說,他幾乎不可能用每月1000RMB雇用一個副總裁。 假如他的計劃是以逐漸擴大營業範圍來賺錢,那麼,就必然產生一些競爭對手,生產類似產品。二者競爭的過程,必將使得每一家公司壓縮公司盈利部份,甚至到最後,公司幾乎沒有盈利。可以說,個人所得主要是以工資為主。 在這種競爭的條件下,每家公司必須儘量用高薪雇用高級的人才,才能保證具有競爭力,才能保證自己公司的人員穩定,可靠,不輕易外流。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幾乎必須靠上市,才能融進更多的資本。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原始創始人會把全部盈利重新投入公司作為資本嗎?顯然不太會。但是,如果他不投進更多的資本,那麼,公司的競爭力就必然下降。因為,必須儘快,儘量廣泛地建立全國甚至全球市場,才能保證勝利。必須時時刻刻地競爭,最大限度地競爭。
--------那種個人財產可以無限增加的情況是什麼呢?就是存在壟斷的情況。 那麼,在有國際競爭的情況下,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其經濟會是怎樣呢? 首要的一條,就是,在任何存在有國際壟斷企業的經濟,必須有可以競爭的本國企業。 這在高技術方面實在是困難。那麼,就只能靠同時引進二隻狼,讓他們產生競爭的方法,來進行平衡。 第二,儘管財產可以完全屬於私人,但是,財產的估價卻是受到社會規範和影響的。私人儘管可以自己蓋豪宅。但是,通過社會和市場的估價,豪華的私宅也必須交納更多的財產稅。 通過這個機制,貧富之間又得到一次平衡。 ---------- 法律和法制的國際化刻不容緩。中國在加入WTO以後,和世界上其它國家的距離也被大大地拉近。而中國和國際上差距也將明顯突出。在這些差距中,除了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最主要的差別是中國和國際間的法律差別。並且,這個差別由於打官司的成本費用的巨大落差,造成巨大的法制落差。 中國應該在使中國法律和國際法律接軌的同時,通過外交途經,解決中外司法的接軌。具體地講,就是爭取能把官司放到中國來打。這樣,即保證了中國人有打得起官司的可能,又用法庭吸引了外國人到中國來花法律費用。 總之,就是把中國的法庭,打進世界舞台。 (說明:本文寫於二個月前。未來的及完成。思路已斷。)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