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科普雜誌:被誇大了的環境危機--計劃生育虛假的基礎
送交者: 水寒 2004年10月17日04:42:5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被誇大了的環境危機
科普雜誌(2004年第3期): http://www.kepu.gov.cn/magazine/dkj/2004/03_31.htm

自然資源正在消耗殆盡;
人口正在不停地增加,使食物越來越少;
物種正大量滅絕,森林正在消失,魚的種類正在枯竭;
大氣和水的污染情況正不斷變得更加嚴重;
……多少年來,這些關於環境危機的憂心忡忡的警告一直不絕於耳,伴隨着現代工業文明的進程,地球的環境似乎正在陷入越來越糟糕的境地。人類活動正在糟蹋着地球,人類最終可能在這過程中自我毀滅。

然而,在環境危機成為普遍共識的今天,卻有一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在發出:人們過去的想法都錯了,事實上一切正在朝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河流、海洋、雨水與大氣都在變得越來越乾淨;世界森林的總面積沒有減少;滅絕的物種的數量比我們原先預想得要少,而且不少瀕危物種已經重獲新生;世界人口儘管增長了,卻比以前享受到更多的溫飽;另外,即便地球在變暖,也並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來臨。這些觀點幾乎可以推翻人們以前對環保的所有信念。

一、自然資源會消耗殆盡嗎?
曾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一位是馬里蘭州立大學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學的保羅•埃爾里奇。在關於人類前途的問題上,西蒙是樂觀派,認為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和價格機制會解決人類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人類前途光明;埃爾里奇則是悲觀派,認為由於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資源的消耗,環境污染等原因,人類前途不妙。

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1980年,他們決定賭一把。他們爭論涉及的問題太多,賭什麼呢?最後決定賭不可再生性資源是否會消耗完。不可再生性資源如石油、煤及各種礦石在地球上的儲藏量是有限的,越用越少,總有一天這種資源會用完。悲觀派埃爾里奇的觀點是,這種資源遲早會用完,其未來的價格大幅度上升。樂觀派西蒙的觀點是,這種資源不會用完枯竭,價格不但不會大幅度上升,還會下降。
他們倆人選定了五種金屬:鉻、銅、鎳、錫、鎢,以1980年的價格為基準,看看10年後它們的價格是漲還是跌。

這場賭博需要的時間真長,到1990年,這5種金屬無一例外地跌了價,悲觀者埃爾里奇輸了。這5種金屬無疑是不可再生性資源,當它們越來越短缺時,其價格必定上升。但為什麼現實中這5種金屬越來越少,而價格反而降了呢?關鍵在於市場價格機制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

我們知道,世界上任何一種資源都有其替代品,不可再生性資源同樣也有替代品。當這5種金屬的價格上升時,就刺激了人們去開發它們的替代品。例如,銅和錫過去主要是製造各種生活用的器皿的,當銅和錫的價格上升時,就被大量塑料製品替代;同樣,銅和其他製造電線的金屬價格上升也刺激了人們開發替代銅的光導纖維。這樣,這些金屬的需求大大減少,價格自然就下降了。這說明在面臨困境時,人類的創新精神是無止境的。

美國經濟學家羅塞爾•羅伯茨曾以小說形式寫了一本介紹經濟的書,書名是《看不見的心——一部經濟學羅曼史》。這本書的主人公山姆•戈登是經濟學講師。他在第一天給學生上經濟學課時,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世界現已探明的石油儲藏量為1024萬億桶,每天石油消耗為7600萬桶,我們這個世界什麼時候將用完這些石油。他要求學生一分鐘做出回答。許多學生開始用計算器計算。但山姆•戈登告訴他們,答案是永遠用不完。因為當石油越來越少,價格上升過高時,人們就不會用石油,而用其替代品作燃料了。只要石油價格上升到足夠高,一定會有替代品出現,剩下的石油由於開發成本太高,無人開發,石油自然不會用完。

顯然,只要科學技術在進步,自然資源永遠也不會枯竭。

二、人口炸彈並未爆炸
人口爆炸也正在被證明是一個沒有根據的擔憂。
1968年,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保羅•恩里希在他的暢銷書《人口炸彈》中宣布,鑑於世界人口可以預見的爆炸性增長,地球終將不能養活人類,“為養活人類而進行的戰鬥已經結束了,70年代,世界將經歷一場高比例的饑荒——上百萬人會被餓死。”但這一切並沒有發生,相反,根據聯合國的材料,自從1961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的人均農業產量已增加了52%。即使在一些貧窮國家,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現在,全球饑荒受害者在不斷減少,人類平均壽命從100年前的30歲延長到現在的67歲。

證明食品資源比人口增長更快的依據仍然是價格。據世界銀行統計,自1800年以來的200年中,扣除通貨膨脹因素,食品價格事實上下降了高達90%,這就意味着最貧困的人也能吃飽肚子。

恩里希博士的預言重複了托馬斯•馬爾薩斯在170年以前所講的話。馬爾薩斯聲稱,如果不受限制,人類的數量將以指數形式增長,與此同時,通過開墾新的耕地,食物的生產只能以線性方式增加。他錯了。人口的增加存在着內在的制約:當人們變得更加富裕和健康時,他們的家庭變小了。事實上,人類數量的增加在60年代初期時達到了頂點,為每年2%多,自那以來,人口的增長率一直在下降,現在為1.26%,預計2050年下降到0.46%。聯合國估計,到2100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口將停止增長,人口將穩定在110億以下。

馬爾薩斯也沒能考慮到農業技術的發展,它們已經使每公頃土地的糧食產出越來越多。正是人類智慧在農業方面的運用,食物產量提高了,並且還超過了人口的增長。

三、生物多樣性並未遭到破壞
對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威脅是真實的,但被誇大了。由於熱帶雨林以驚人的速度遭到砍伐,人們原先估計每年有2000―10000種現存的物種會消失。許多人估計,在一代至二代人的時間內,全球的物種會減少一半。

然而,事實顯然無法證明這些預測。在美國東部,過去兩個世紀中,森林縮小成分散的各塊,但其總量只比當初減少了1-2%,而這隻導致了1種森林鳥類的滅絕。由此看來,物種比想像中的更具有生存恢復能力。熱帶森林並不象許多環境保護主義者所宣稱的那樣,每年以2-4%的速度消失着,聯合國最新的數據顯示,其速度不到0.5%。

10多年來,環保學者一直都在擔憂砍伐森林的行為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們警告世界森林資源正處在臨近滅亡的關頭。然而,丹麥阿胡斯大學的統計學教授比約恩·倫伯格在他出版的《多疑的環境學家》這本書中認為:自從農業活動在地球上誕生以來,地球損失了20%的森林覆蓋,但這種消耗在最近10年裡已經幾乎接近停頓。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地球上的森林面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基本保持在穩定的狀態,占地球整個土地面積的30%。生長在美國、英國與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溫帶森林在過去40年裡實際上面積已經有所擴大;生長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熱帶森林的確有被砍伐與被燒毀的情況,但這種消耗速度也已經降到較低的水平。最後,儘管到處都可以聽到有關亞馬遜雨林即將消亡的悲切警告,這片森林的面積目前實際上只減少了15%左右。倫伯格由此得出結論:“從根本上講,我們的森林資源前沒有受到威脅。”

生物物種的情況也是如此。社會運動家諾爾曼·邁耶斯在他1979年的著作《下沉的方舟》中曾預言:每年將有4萬個物種瀕臨滅絕。另一些人的預言還曾經把這一數字上升到25萬,同時還有人預言:50年之後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將有50%滅絕。倫伯格提供的數字是:近年各種研究只證實地球上每年有0.08%的物種滅絕。負責發布某一物種絕滅的官方消息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也承認:“實際的物種滅絕率依然很低。”

當然,成功的保護工作是使物種滅絕率保持低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發達國家與地區,動物棲居保護地的數量之多是空前的。現在,鯨類、大象、禿鷹等曾經被列入瀕危名單的動物已經遠離了滅種的威脅。

四、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嗎?
大氣污染也被誇大了。雖然曾經確有一段時期,工業化城市的大氣變得很糟糕,但現在已明顯好轉。倫敦的例子最能說明問題了。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臭名昭著的倫敦霧。1952年12月4日,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污染物難以擴散,嗆人的濃厚煙霧瀰漫全城5天之久,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但現在由於清潔燃料的使用與對排放物的嚴格控制,使倫敦目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降低到了16世紀的水平,今天,那裡的空氣比1585年時還要潔淨。這樣的大致情形也發生在其他工業化國家中,例如,無鉛汽油的使用也將美國空氣中的鉛濃度下降了97%。儘管污染在發展中國家正在增加,但它們只不過是重複工業國家所走過的路程,當它們足夠富裕後,也會開始治理其空氣污染。

除此以外,海洋也正在變乾淨。根據歐洲環境署的數據,在過去10年裡,歐洲沿海海水中的鎘、汞、殺蟲劑的含量下降了大約80%。

更有說服力的例子是關天厄爾尼諾現象(大洋海水異常升溫現象)的,異常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了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是人們說到全球氣候災害時經常提到的一個例子。美國氣象學會曾對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所帶來的得與失做過詳細調查,調查顯示,這次厄爾尼諾現象在美國造成的破壞估計在40億美元,不過,它帶給人們的好處大約達190億美元。這些好處來自於冬季較高的氣溫(估計挽救了850人的性命,降低了取暖費用,減小由融化的雪水引發的春季洪水),以及較少的大西洋颶風(根據以往的記錄,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大西洋颶風便較少)。1998年,美國沒有碰到大的大西洋颶風,避免了重大的損失。但這些得益並沒有像損失那樣得到廣泛的報道。

五、只是一場虛驚
1968年,一批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在羅馬組織了一個羅馬俱樂部,專門研究如人口問題、糧食問題、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生態平衡問題)等全球性問題,他們在1972年發表了一份名為《增長的極限》的報告,預言如果快速增長的模式繼續下去,世界就會面臨一場“災難性的崩潰”。然而從那以後30年過去了,現代化進程在持續加快,人類越來越富裕,而地球並沒有發生“災難性的崩潰”。

從那以後,此類預言不絕於耳,舊的被事實否定,新的又冒出來,但許多環境災難並沒有如同人們預言的那樣發生。1980年時曾有人預言:我們只有30年的石油貯存量可用。20年以後,我們知道石油至少還可以再用上40年——勘探技術的發展使可開採的石油礦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數量。80年代的另一著名預言是:酸雨將毀滅整個歐洲的森林。10年以後這種恐懼自行煙消雲散了,研究證實酸雨很少對樹木的生長產生影響。不過,酸雨倒是確影響湖泊里的生物,於是,可能導致酸雨的氣體排放被受到控制。

人性中總是容易注意到生活的陰暗面,而當現實中的危機降臨時,人們又容易對未來喪失信心,從而產生悲觀情緒,但也許正如一位科學家指出的那樣,“人類的恐懼通常是一場虛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