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呼叫 艺术没落得不成样子了 |
送交者: 小思 2017年10月27日16:47:01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艺术衰颓文艺复兴难以再现! 首先,王婆卖瓜,自卖自骂。我是外行领导内行,不是专业艺术家(高中时参加了美术学习小组),可能连业余的画家也说不上。后来虽然酷爱声乐但是也只能是澡堂和原野歌唱家。不过,实在看不惯当今艺术的堕落,而且有些忧心忡忡,把现代快餐艺术的潜在危害性撸一捋,看看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欣赏力是不是正在走下坡路,甚至有些日落西山?如果我们不思考对策,人类会不会失去那些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才可能见到的真正艺术殿堂,以及其中深奥无比的瑰宝,价值连城的思维和艺术美? 前面我在“温哥华游记参观艺术馆”,曾经对于中国的艺术家缺乏创造力和刻苦精神进行了鞭打。但是,一碗水必须端平,我不能只批评中国艺术家。其实,西方也在蜕化,其衰落的速度也不容忽视,而不是普通意义的退化。西方人的毛病也同样深沉,来源于新时代人们依靠现代技术,吃香喝辣,不再刻苦耐劳的练习有关,殊不知艺术的纯青不是上天赐给的,是经过艰难困苦、万般磨练得来的。新作品缺乏实质性的东西,有些画毫无艺术价值,有些作品是偷懒取巧,有些则是“无病呻吟”。 恕我直言,现代美术中的不少东西太过简单了。它们没有深度,没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没有深刻修炼的功夫。比如,把纸盒子画出来,不外乎是堆砌一些直线而已。纸盒子堆砌起来,或者画出来,就是咱们搬家的集装箱了,是家里的贮藏盒子。要不就是一些方块蒙上白布,一片白雪,哪里是艺术。不就是哗众取宠吗?创造性值得推敲。 现在艺术展览馆里常常可以看到莫名其妙的作品,或者言之无物的东西。也许你辩解那是你不懂。可是问题摆在那儿,标题也是文不对题,如果没有浮想联翩的本事,或者一种意淫,你根本不知道那个画家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我真的看不出什么艺术,不过人们强调印象派。要的就是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 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疑惑,比如19世纪的HAYSTACKS[Claude Monet, Haystacks (sunset), 1890–1891]曾经就是不受善待的东西。后来人们发现其真实内涵。艺术作品确实有些简单而内涵深刻的东西,但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度呀。总体说来,古代艺术还是比当今更有深度,更有意境。现代艺术的枯萎是人们懒惰和快餐文化的要求双重因素所致,所以不能完全责备艺术家们。来美术馆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少,许多艺术家一辈子的心血凝成的巨作,展览会票价一再下降,很可能无人问津,惨不忍睹。 现代画倾向单一,枯燥,缺乏生气,缺乏挖缀,没有太多思想,不讲认真细致制作,更不可能按以前的精雕细刻,直到完美无瑕。简单的好处可以一天制作许多产品,一些粗制滥造的“艺术品”。我可以把最近在温哥华艺术展览馆见到几个例子,把当代艺术下滑情况展现出来。比如,一对堆砌的粉笔是一副画。一块白板,或者涂鸦一片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等等都可以成为一副画。手是一副画,至于是谁的手,老人,男人,女人,却不清楚。有两棵树,但是自称是森林,也许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呀! 另外还有人将三匹破布,胡乱涂抹一些色彩,个别地方不乏浓墨重彩,然后扭成一股股麻花一样的东西,长长的拖在地上,值得推崇吗?是不是有些故弄玄虚?某些作品也许有创造性,但是真实的价值值得推敲。比如一个画家说危险的桥梁,但是就是不见桥梁,只有蓝色,白色,粉黄色的板状涂抹。当然,人们可以尽情想象,那个空间必须足够大,危桥才可以浮现在你的眼帘。哈哈! 我比较喜欢一个叫作EMILY CARR的近代画家,是温哥华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她是真正活到老学到老,两度到欧洲进修,直到65岁之后由于中风不能出游,再也不能画了。她一辈子就是画树,必须身临其境才能画出作品,而且真的熟能生巧。晚期几乎炉火纯青,画的有干货。但是EMILY也不是完人,比较写实,创造力仍然不够。她画的树大部分也是单调,甚至有些浓墨重彩,显得笨拙,缺乏意境。比如搞几个枯瘦的树,画几只老鸦,小桥,岂不让人浮想联翩,心潮起伏,意境突然深刻? 一生尽管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不免挂一漏万,但是情况属实,触目惊心。大家是不是想点办法,阻止继续滑坡。此外网络的普及,普通画家和作家,摄影师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职业艺术家,作家,音乐家,都面临失业的危险,对艺术造成了无情的摧残和打击。人们应该为保护艺术出力,专业艺术家必须不为网络引诱,也靠快餐来撑饭碗。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