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香港问题深度解析
==================
老王社长按:
宋先生这篇文章很值得参考。第一,它准确地揭示了造成香港骚乱暴乱的社会阶级矛盾,根本之处究竟在哪里。第二,它能告诉我们,“人民”不必满目崇拜。街头民众运动的锋芒所向,未必是准确的,合理的。使今日香港平民绝对贫困,青年看不到前途而造反的压迫者剥削者是谁?是大资本大地产商。民众运动阶级斗争的锋芒本应朝向的是这些吸血的他们。可恰相反,每当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想要调节阶级矛盾为贫民舒困,政策可能对大资本大地产商略不利的时候,这些长期操纵着社会舆论(将青年洗脑)的大资本大地产商便随意抓出一个廉价的反共借口,这回以“反送中”为名,点燃导火线,将民怨的怒火,烧向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图穷匕见,不推到政策对地产不利的林郑政府不肯罢休。而本应反对他们的香港贫民和青年,反倒在他们的策划下去斗争本希望为他们谋利益的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倒作了真正在压迫和剥削着他们的大资本大地产商的炮灰!
有人说,香港社会深层的矛盾确是这样,但有了一人一票“真普选”,这个民众跟着盲目反共的问题,就能解决。真的吗?今日香港立法会并非清一色“亲中”派,反共的“民主派”历来占相当比例。他们提出过反对大资本大地产商对贫民压迫盘剥的议案吗?或者提出过反对大资本大地产商对贫民压迫盘剥的议案,被“亲中派”否决过吗?没有!我们听到的,恰总是相反,无论特区历届政府提出任何有利民生的住房土地计划或发展香港计划,跳出反对的,都是他们。因为他们不希望特区政府在这点上得分,当然更不希望中央政府在这点上得分。他们是“逢共必反”,他们根本不会去顾及人民真正的民生利益。老王在海外民运中多年,这点看得很清楚。最典型是薄熙来案。明明薄熙来的政策(特别住房政策)有利重庆人民,得到重庆人民的普遍拥护热爱,甚至薄被打倒后人民至今怀念,海外民运就是要与中共的贪腐温家宝集团和重庆的权贵地产集团黑社会地产集团站在一起,恨薄、骂薄、倒薄。为什么,就因为薄熙来的政策为人民所拥护,他成功了可能为共产党加分!
其实,香港今日的阶级矛盾也是中国大陆普遍的相当尖锐的阶级矛盾。香港大资本大地产商背后,往往勾结着“北大人”中的权贵金融地产商,他们利益一体。这些“北大人”权贵金融地产商,也同样地会利用锋芒本应向着他们的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去煽动朝向北京的中央政府,香港的骚乱和暴动会启发他们的灵感。只待导火线。北京有没有感觉到香港局部的骚乱暴乱,有在中国全局上演的危险?!
2019年8月13日(哈,今日恰逢老王生日!)
微信:laowang7793
www.zxd.org.tw
=================
宋鸿兵:香港问题深度解析
近期香港发生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和暴力事件,虽然存在外部干预,但并非主要原因。
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发生内部分裂,外部势力是很难直接干预的。只有在内斗越来越尖锐的情况下,外部势力才能够趁机打入楔子、挑动混乱。
香港社会现在正是如此,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裂,整个精英群体分裂为两派,其中一派是地产金融集团。一位媒体人说得非常精辟:“香港没有政治,有的只是地产政治,香港也没有政策,有的只有地产政策。”
地产金融集团现在已经尾大不掉,操控了香港经济命脉。他们在97年之前,由于受到英国殖民政府的压制,虽然能够挣一些钱,但远谈不上在香港各行各业占据支配性的地位。97年到现在,这股力量借着“港人治港”赢得一个巨大的自治机会,20年里逐步发展壮大,对香港的政治、经济、舆论和各行各业都具有巨大影响力,堪称是香港第一大利益集团。
分裂的另外一方是特区政府。他们非常明白,香港现在的经济模式存在重大隐患,除了地产和金融,其它任何行业在这么高的地价之下想要获取利润都是难上加难。这导致香港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实业大量转移到大陆,同时也使香港社会两极分化愈发严重。地价房价太高,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年轻人看不见希望,大家的生活完全没有幸福可言。
地产金融集团和特区政府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激烈博弈,围绕着香港下一步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展开了一次重大的斗争。
其实这场斗争在97年就已经开始萌发。董建华在当年的施政报告中讲到:“过去多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将来仍然会为香港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香港的经济基础过于狭窄,一旦金融和房地产业受到冲击,香港经济便陷入困境。”
为了升级香港的竞争力,董建华打算一方面加大土地与住宅供应,降低创新与生活成本,为香港后续的发展开辟空间;另一方面大刀阔斧,改革教育、增加科技投资以及项目,为香港的未来增加新的增长动力。
他制定的八万五建屋计划、数码港、教育改革、高官问责制、强制公积金制度等政策,可谓高瞻远瞩,改革措施直指香港的弊病。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八万五”建屋计划:每年兴建公营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购住房。
不过"八万五"计划恰逢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楼市凄风惨雨,当年房价即下跌2至3成。当时香港有60万个负资产者,账面损失达6000亿港元。
要求取消“八万五”目标的呼声趁势而起。为了安抚负资产者、稳定楼价,1998年港府宣布冻结卖地,2000年董建华发表声明正式放弃“八万五”计划。
不过地产金融集团并不满足,2002至2003年经济形势好转,房价进入上涨周期,董建华可能重拾扩大供地政策,这让地产非常焦虑。恰好在同时,香港爆发了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示威游行。从时间逻辑上讲,这其实就是为了赶董建华下台,迫使他辞职下台。
从当时到现在,香港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示威活动,每一次都发生在港府要改革土地政策增加供给之后。这说明了什么?
香港地产和金融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施压的影响力是如此的见效,让他们养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他们自认为有能力迫使香港政策发生调整,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多好处。这就在香港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政治传统”,只要施加巨大压力,特别是游行示威、媒体围攻,再加上暴力骚乱,就会吓住香港政府,阻绝内地对香港政策的影响力,港府顶不住强大势力集团的围攻,早晚会让步。
不过,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董建华被迫让步之后,地产和金融集团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使得董建华的第二任期没有走完,在2005年被迫称病请辞。
董建华辞职之后,香港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地产金融集团变得非常嚣张。他们认为可以通过示威游行、暴力骚乱这样的手段,改变或者推翻港府的政策,如果不满意,甚至可以换掉特首。
这个时候地产金融集团势力膨胀,已经能够深入影响港府内部的很多运作,安插人脉直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接替董建华的曾荫权,可能就是地产商非常好的一个代理人。在其任内,香港土地土地供应量直线暴跌,填海工程几乎陷入停顿,每年平均只卖出8幅住宅地,土地及房屋供应出现断层,私人住宅落成量在低水平徘徊,每年平均只有1.2万套,而有估算认为香港每年需要有5万多个住宅单位供应,才能满足包括新增和改善需求。
曾荫权任内,供应持续短缺叠加人口持续增长,而且整个任期内都没有发售新居屋(类似经适房),香港房价在此期间飙升超过一倍,超越了1997年的高峰。
2002-2017年,港岛、九龙、新界的私人房屋均价分别从4.46万港元/平米、3.32万港元/平米、2.92万港元/平米提高到19.45万港元/平米、17.57万港元/平米、10.72万港元/平米,分别增长3.36倍、4.29倍、2.67倍;而同期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从19.2万港元提高到32.76万港元,仅增长0.71倍。2018年房价收入比接近48倍,居于全球前列。
这么高的房价,意味着香港年轻人永远也不要梦想靠自己的力量来买房了。这就是为什么香港年轻人现在窝着一股邪火,一定要爆发。但是爆发的对象应该指向谁?应该是控制了政策的地产金融集团,而非港府本身。当我们把利益问题分析清楚的时候,就会发现香港的年轻人实际上是被严重地忽悠了。
在曾荫权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爆出了大量的他向地产集团输送好处的丑闻。当时的公众舆论纷纷质疑,是不是港府的政策在向地产商进行严重的倾斜?
尝到了操纵港府政策的甜头,地产大佬们还想如法炮制,在下一任特首竞选中,唐英年获得了所有香港地产大佬的一致支持。
香港高地价导致的民不聊生早已世人皆知,但唐英年却极力为地产商辩护。最终在2012年特首选举后期民望急跌,败输给了梁振英。
梁振英站在了地产商的对立面。2013年其首份施政报告指出,将加大加快资助房屋的供应,从2018年起,5年内至少供应100 000套公屋。
梁振英还出台了宏大的填海计划。2012年香港政府公布《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并在2013年施政报告中公布填海选址及人工岛规划,人工岛可以提供1,400至2,400公顷土地。
填海对地价房价的作用可谓“釜底抽薪”。截至2013年3月,香港从填海工程获得的土地面积逾67平方公里,仅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约7%,却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业活动。照这个势头发展,填海造地将很快大幅缓解香港的土地供求矛盾,地价房价有可能应声而落,而这显然与地产金融集团的利益相悖。
所以在胜选之后,对梁的抹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地产商为主的工商界对其批评不断,其中李嘉诚更是从不掩饰对他的厌恶。
地产金融集团此时祭出了他们惯用的手段——抗议示威。梁振英就职仅半年之后的2013年元旦,便有大量市民组织游行要求其下台。组织者宣称有13万人,第三方估计为3万至3.3万人。但是此时梁携竞选大胜之势,并未被扳倒。
眼见一计不成,地产集团又生一计。2013年年初,发起人戴耀廷开始策划“占中”运动,并于2014年实行。主办方声称整场运动参与人数约120万人,占全香港人口的1/6。该运动严重冲击了港府的威信与梁振英的声望。
梁振英最终也没能战胜地产商,2016年宣布因家庭原因放弃争取连任。
香港地产大佬们此时再次确认,这一招可以有效打击政治对手,甚至迫其下台。
而且此时开始,媒体的倾向性愈发明显,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政府。其中原因,除了部分媒体的后台老板就是地产金融集团,还因为媒体要生存就得靠广告,而在香港能够有钱投放广告的人,多数属于地产金融集团阵营。因为他们不仅控制地产,也控制了香港的自来水、电厂、超市零售业、码头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哪家公司投钱做广告,背后的资金来源无非就是这些大家族们。作为媒体,自然不敢针对他们,还要主动迎合才行。
2017年,林郑月娥上台后在楼市政策方面继承了董、梁的方针。她在施政报告里写到:香港楼价高、租金贵,形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是严峻的民生问题。住的问题亦影响了家庭结构,扭曲了价值观:不少人的目标就是尽量赚钱买楼供楼,青年人选科和择业都要向钱看。住的问题也是香港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家庭走投无路,甚至要住在工厂大厦内的隔断房。
因此林郑月娥大力推行改革,将政府资助房屋(俗称“居屋”)的定价与市场价格脱钩,并以申请人实际承担能力定价,变相将居屋的定价由目前评估市值的70%降低至52%。
林郑月娥还继承了梁振英的填海造地方针。2018年,她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其中填海计划预计建立规模达1700公顷人工岛,兴建26至40万套住宅,7成为公营房屋,可供70至110万人居住。
面对林郑月娥的正面出击,地产金融集团故技重施。2019年出现了大规模骚乱,这次他们给出的表面原因是“反修例”。不过这明显跟普通老百姓完全没有关系,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甚至演化成了暴力。背后是谁在主使,答案不言自明。
香港已经处在一种相当深度的分裂状态,这一次是两派力量真正的大决战。港府和背后的中央已退无可退,必须控制住局面。
我认为有一种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战胜地产金融集团,具体分为三方面。
首先,要让香港普通人认识到香港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谁是让香港老百姓生活很压抑的罪魁祸首?大家愤怒应该倾泻的方向是谁?
其次,要使地产和金融大佬之间产生分化。高地价虽然可以让银行这帮人获取高额利润,但他们也非常担心如果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可能使贷款出现烂账。双方既相互依赖,同时又相互警惕。而且这些大佬们在内地多有投资,如果要顾及这些利益,就不能和港府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对着干。
再次,要扶持起香港的科技创新势力,与地产和金融势力集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比如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整合机会,用香港各大学的研究力量、大陆的资金、土地优势,对接具体的项目,培养100个左右科技创新企业,让他们有实力来平衡地产与金融势力。
总结一下,现在已经到了香港两派力量大决战的时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林郑月娥这次也被迫下台,那么就不再有人敢挑战地产金融集团的利益,香港将走向一条不归路,房价会越来越高,底层民众的愤怒将无以复加,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稳定都无法维持,那时候香港就彻底乱了。
本文节选自鸿学院微课堂《宋鸿兵:香港已陷深度分裂,特区政府与势力集团决战在即。
— 完 —
==================
老王社长按:
宋先生这篇文章很值得参考。第一,它准确地揭示了造成香港骚乱暴乱的社会阶级矛盾,根本之处究竟在哪里。第二,它能告诉我们,“人民”不必满目崇拜。街头民众运动的锋芒所向,未必是准确的,合理的。使今日香港平民绝对贫困,青年看不到前途而造反的压迫者剥削者是谁?是大资本大地产商。民众运动阶级斗争的锋芒本应朝向的是这些吸血的他们。可恰相反,每当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想要调节阶级矛盾为贫民舒困,政策可能对大资本大地产商略不利的时候,这些长期操纵着社会舆论(将青年洗脑)的大资本大地产商便随意抓出一个廉价的反共借口,这回以“反送中”为名,点燃导火线,将民怨的怒火,烧向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图穷匕见,不推到政策对地产不利的林郑政府不肯罢休。而本应反对他们的香港贫民和青年,反倒在他们的策划下去斗争本希望为他们谋利益的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倒作了真正在压迫和剥削着他们的大资本大地产商的炮灰!
有人说,香港社会深层的矛盾确是这样,但有了一人一票“真普选”,这个民众跟着盲目反共的问题,就能解决。真的吗?今日香港立法会并非清一色“亲中”派,反共的“民主派”历来占相当比例。他们提出过反对大资本大地产商对贫民压迫盘剥的议案吗?或者提出过反对大资本大地产商对贫民压迫盘剥的议案,被“亲中派”否决过吗?没有!我们听到的,恰总是相反,无论特区历届政府提出任何有利民生的住房土地计划或发展香港计划,跳出反对的,都是他们。因为他们不希望特区政府在这点上得分,当然更不希望中央政府在这点上得分。他们是“逢共必反”,他们根本不会去顾及人民真正的民生利益。老王在海外民运中多年,这点看得很清楚。最典型是薄熙来案。明明薄熙来的政策(特别住房政策)有利重庆人民,得到重庆人民的普遍拥护热爱,甚至薄被打倒后人民至今怀念,海外民运就是要与中共的贪腐温家宝集团和重庆的权贵地产集团黑社会地产集团站在一起,恨薄、骂薄、倒薄。为什么,就因为薄熙来的政策为人民所拥护,他成功了可能为共产党加分!
其实,香港今日的阶级矛盾也是中国大陆普遍的相当尖锐的阶级矛盾。香港大资本大地产商背后,往往勾结着“北大人”中的权贵金融地产商,他们利益一体。这些“北大人”权贵金融地产商,也同样地会利用锋芒本应向着他们的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去煽动朝向北京的中央政府,香港的骚乱和暴动会启发他们的灵感。只待导火线。北京有没有感觉到香港局部的骚乱暴乱,有在中国全局上演的危险?!
2019年8月13日(哈,今日恰逢老王生日!)
微信:laowang7793
www.zxd.org.tw
=================
宋鸿兵:香港问题深度解析
近期香港发生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和暴力事件,虽然存在外部干预,但并非主要原因。
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发生内部分裂,外部势力是很难直接干预的。只有在内斗越来越尖锐的情况下,外部势力才能够趁机打入楔子、挑动混乱。
香港社会现在正是如此,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裂,整个精英群体分裂为两派,其中一派是地产金融集团。一位媒体人说得非常精辟:“香港没有政治,有的只是地产政治,香港也没有政策,有的只有地产政策。”
地产金融集团现在已经尾大不掉,操控了香港经济命脉。他们在97年之前,由于受到英国殖民政府的压制,虽然能够挣一些钱,但远谈不上在香港各行各业占据支配性的地位。97年到现在,这股力量借着“港人治港”赢得一个巨大的自治机会,20年里逐步发展壮大,对香港的政治、经济、舆论和各行各业都具有巨大影响力,堪称是香港第一大利益集团。
分裂的另外一方是特区政府。他们非常明白,香港现在的经济模式存在重大隐患,除了地产和金融,其它任何行业在这么高的地价之下想要获取利润都是难上加难。这导致香港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实业大量转移到大陆,同时也使香港社会两极分化愈发严重。地价房价太高,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年轻人看不见希望,大家的生活完全没有幸福可言。
地产金融集团和特区政府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激烈博弈,围绕着香港下一步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展开了一次重大的斗争。
其实这场斗争在97年就已经开始萌发。董建华在当年的施政报告中讲到:“过去多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将来仍然会为香港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香港的经济基础过于狭窄,一旦金融和房地产业受到冲击,香港经济便陷入困境。”
为了升级香港的竞争力,董建华打算一方面加大土地与住宅供应,降低创新与生活成本,为香港后续的发展开辟空间;另一方面大刀阔斧,改革教育、增加科技投资以及项目,为香港的未来增加新的增长动力。
他制定的八万五建屋计划、数码港、教育改革、高官问责制、强制公积金制度等政策,可谓高瞻远瞩,改革措施直指香港的弊病。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八万五”建屋计划:每年兴建公营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购住房。
不过"八万五"计划恰逢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楼市凄风惨雨,当年房价即下跌2至3成。当时香港有60万个负资产者,账面损失达6000亿港元。
要求取消“八万五”目标的呼声趁势而起。为了安抚负资产者、稳定楼价,1998年港府宣布冻结卖地,2000年董建华发表声明正式放弃“八万五”计划。
不过地产金融集团并不满足,2002至2003年经济形势好转,房价进入上涨周期,董建华可能重拾扩大供地政策,这让地产非常焦虑。恰好在同时,香港爆发了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示威游行。从时间逻辑上讲,这其实就是为了赶董建华下台,迫使他辞职下台。
从当时到现在,香港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示威活动,每一次都发生在港府要改革土地政策增加供给之后。这说明了什么?
香港地产和金融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施压的影响力是如此的见效,让他们养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他们自认为有能力迫使香港政策发生调整,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多好处。这就在香港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政治传统”,只要施加巨大压力,特别是游行示威、媒体围攻,再加上暴力骚乱,就会吓住香港政府,阻绝内地对香港政策的影响力,港府顶不住强大势力集团的围攻,早晚会让步。
不过,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董建华被迫让步之后,地产和金融集团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使得董建华的第二任期没有走完,在2005年被迫称病请辞。
董建华辞职之后,香港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地产金融集团变得非常嚣张。他们认为可以通过示威游行、暴力骚乱这样的手段,改变或者推翻港府的政策,如果不满意,甚至可以换掉特首。
这个时候地产金融集团势力膨胀,已经能够深入影响港府内部的很多运作,安插人脉直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接替董建华的曾荫权,可能就是地产商非常好的一个代理人。在其任内,香港土地土地供应量直线暴跌,填海工程几乎陷入停顿,每年平均只卖出8幅住宅地,土地及房屋供应出现断层,私人住宅落成量在低水平徘徊,每年平均只有1.2万套,而有估算认为香港每年需要有5万多个住宅单位供应,才能满足包括新增和改善需求。
曾荫权任内,供应持续短缺叠加人口持续增长,而且整个任期内都没有发售新居屋(类似经适房),香港房价在此期间飙升超过一倍,超越了1997年的高峰。
2002-2017年,港岛、九龙、新界的私人房屋均价分别从4.46万港元/平米、3.32万港元/平米、2.92万港元/平米提高到19.45万港元/平米、17.57万港元/平米、10.72万港元/平米,分别增长3.36倍、4.29倍、2.67倍;而同期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从19.2万港元提高到32.76万港元,仅增长0.71倍。2018年房价收入比接近48倍,居于全球前列。
这么高的房价,意味着香港年轻人永远也不要梦想靠自己的力量来买房了。这就是为什么香港年轻人现在窝着一股邪火,一定要爆发。但是爆发的对象应该指向谁?应该是控制了政策的地产金融集团,而非港府本身。当我们把利益问题分析清楚的时候,就会发现香港的年轻人实际上是被严重地忽悠了。
在曾荫权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爆出了大量的他向地产集团输送好处的丑闻。当时的公众舆论纷纷质疑,是不是港府的政策在向地产商进行严重的倾斜?
尝到了操纵港府政策的甜头,地产大佬们还想如法炮制,在下一任特首竞选中,唐英年获得了所有香港地产大佬的一致支持。
香港高地价导致的民不聊生早已世人皆知,但唐英年却极力为地产商辩护。最终在2012年特首选举后期民望急跌,败输给了梁振英。
梁振英站在了地产商的对立面。2013年其首份施政报告指出,将加大加快资助房屋的供应,从2018年起,5年内至少供应100 000套公屋。
梁振英还出台了宏大的填海计划。2012年香港政府公布《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并在2013年施政报告中公布填海选址及人工岛规划,人工岛可以提供1,400至2,400公顷土地。
填海对地价房价的作用可谓“釜底抽薪”。截至2013年3月,香港从填海工程获得的土地面积逾67平方公里,仅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约7%,却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业活动。照这个势头发展,填海造地将很快大幅缓解香港的土地供求矛盾,地价房价有可能应声而落,而这显然与地产金融集团的利益相悖。
所以在胜选之后,对梁的抹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地产商为主的工商界对其批评不断,其中李嘉诚更是从不掩饰对他的厌恶。
地产金融集团此时祭出了他们惯用的手段——抗议示威。梁振英就职仅半年之后的2013年元旦,便有大量市民组织游行要求其下台。组织者宣称有13万人,第三方估计为3万至3.3万人。但是此时梁携竞选大胜之势,并未被扳倒。
眼见一计不成,地产集团又生一计。2013年年初,发起人戴耀廷开始策划“占中”运动,并于2014年实行。主办方声称整场运动参与人数约120万人,占全香港人口的1/6。该运动严重冲击了港府的威信与梁振英的声望。
梁振英最终也没能战胜地产商,2016年宣布因家庭原因放弃争取连任。
香港地产大佬们此时再次确认,这一招可以有效打击政治对手,甚至迫其下台。
而且此时开始,媒体的倾向性愈发明显,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政府。其中原因,除了部分媒体的后台老板就是地产金融集团,还因为媒体要生存就得靠广告,而在香港能够有钱投放广告的人,多数属于地产金融集团阵营。因为他们不仅控制地产,也控制了香港的自来水、电厂、超市零售业、码头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哪家公司投钱做广告,背后的资金来源无非就是这些大家族们。作为媒体,自然不敢针对他们,还要主动迎合才行。
2017年,林郑月娥上台后在楼市政策方面继承了董、梁的方针。她在施政报告里写到:香港楼价高、租金贵,形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是严峻的民生问题。住的问题亦影响了家庭结构,扭曲了价值观:不少人的目标就是尽量赚钱买楼供楼,青年人选科和择业都要向钱看。住的问题也是香港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家庭走投无路,甚至要住在工厂大厦内的隔断房。
因此林郑月娥大力推行改革,将政府资助房屋(俗称“居屋”)的定价与市场价格脱钩,并以申请人实际承担能力定价,变相将居屋的定价由目前评估市值的70%降低至52%。
林郑月娥还继承了梁振英的填海造地方针。2018年,她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其中填海计划预计建立规模达1700公顷人工岛,兴建26至40万套住宅,7成为公营房屋,可供70至110万人居住。
面对林郑月娥的正面出击,地产金融集团故技重施。2019年出现了大规模骚乱,这次他们给出的表面原因是“反修例”。不过这明显跟普通老百姓完全没有关系,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甚至演化成了暴力。背后是谁在主使,答案不言自明。
香港已经处在一种相当深度的分裂状态,这一次是两派力量真正的大决战。港府和背后的中央已退无可退,必须控制住局面。
我认为有一种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战胜地产金融集团,具体分为三方面。
首先,要让香港普通人认识到香港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谁是让香港老百姓生活很压抑的罪魁祸首?大家愤怒应该倾泻的方向是谁?
其次,要使地产和金融大佬之间产生分化。高地价虽然可以让银行这帮人获取高额利润,但他们也非常担心如果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可能使贷款出现烂账。双方既相互依赖,同时又相互警惕。而且这些大佬们在内地多有投资,如果要顾及这些利益,就不能和港府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对着干。
再次,要扶持起香港的科技创新势力,与地产和金融势力集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比如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整合机会,用香港各大学的研究力量、大陆的资金、土地优势,对接具体的项目,培养100个左右科技创新企业,让他们有实力来平衡地产与金融势力。
总结一下,现在已经到了香港两派力量大决战的时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林郑月娥这次也被迫下台,那么就不再有人敢挑战地产金融集团的利益,香港将走向一条不归路,房价会越来越高,底层民众的愤怒将无以复加,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稳定都无法维持,那时候香港就彻底乱了。
本文节选自鸿学院微课堂《宋鸿兵:香港已陷深度分裂,特区政府与势力集团决战在即。
— 完 —
最后编辑时间: 2019-08-13 1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