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日本经济能否浴火重生?
送交者: 匪兵甲 2002年01月05日18:21:01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日本经济能否浴火重生?

--------------------------------------------------------------------------------

阮次山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从战后的废墟中,一路崛起成为当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

  可是,最近10年,被视为近乎典范的日本经济出现败象,1989年起,日本经济所呈现的泡沫化,迄未能有复苏的迹象,从1990年到2001年,日本出现欲振乏力的经济困难,已使日本进入10年内第三波衰退期。

  表面上,虽然日本各大城市依旧繁荣如昔,百货公司堆满了名牌产品,但是,据西方媒体到乡间,到郊区实际考察,日本经济的衰退可能不是三、两年内就能复苏,目前,日本虽然可以“吃老本”,凭借过去40年的成果支撑一段时日,但是,能撑多久,如何撑法,仍然是极难找到答案的谜。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第二季的成长率为负0.8%,第三季为负0.5%,等于已陷入衰退期,这也是日本在近10年内面临的第三次经济衰退期。

  不止如此,近二年来,日本经济所呈现的许多数字都是令人触目心惊的历史性负面数字,譬如,日本的失业率已达5.6%,一般预料,照目前各界经济学家所估计的,日本将从明年起连续六季会遭遇GDP负成长的厄运,换句话说,在2003年前,日本经济难以复苏。

未来几年展望不佳

  不止如此,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最近都一再“唱衰”日本经济前景,像OECD在其12月4日发表的年度预测中就认为2001年日本全年的GDP呈负0.75%的成长,明年一年将为负1%的成长,该组织并称,在最好的情况之下,日本最多能在2003年出现0.75%的成长。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政府在12月20日公布的2002年4月开始的新会计年度的国家总预算,其赤字共达5万4000亿美元,成了人类史上最钜额的国家预算赤字,而小泉政府编列此钜额预算赤字竞基于一些并不实际、且过于乐观的经济前景预测。

  因此,目前令人纳闷的是: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日本的经济奇迹和经济神话泡沫化?日本是否能在近期内力挽狂澜,使其经济振衰起蔽,重现光辉?

  严格说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拜韩战之赐,受美国扶植为亚洲乃至于世界经济大国,使日本在70年代到80年代出现泡沫化的经济成长,此时的日本外销市场活跃,赚取了大量外汇,受此泡沫化经济成长冲昏头脑的日本企业界,做出了两项致命性的错误决定:

  一、把赚来容易的钜额美元转投资在国外房地产上头,在80年代初期,日本在美国最著名的房地产投资,就是花“天价”买下纽约洛克菲动中心的控股权,这段时期,日本商人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买下的房地产数以百亿美元计。

  二、为了防止各国对于大量日本进口货物的制裁,日本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尤其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立后,许多日本公司乃在美国及墨西哥设厂生产,直销北美地区。此措施使日本本土工人陷入无工作可做的状况,可是,由于日本公司在海外生产赚钱,各公司乃可以支撑其日本总公司继续视员工为家人极少裁员的企业文化。

  然而,1989年到1990年间,日本受到全球性衰退的影响,其经济呈现泡沫化,高房价、高股价的泡沫因此遭戳破,再加上全球市场的萎缩,日本面临两大困境:

  △其海外投资的房地产一蹶不振,资金周转出问题,银行呆帐日高,只好廉价出售其海外房产以求套现。

  △海外公司受挫,无法再支撑国内总公司不能裁员的传统政策,只好裁员。

社会和企业文化面临变革

  日本企业界过去的经济神话之一是视员工如已出,决不裁员,日本人青年读完书后,一旦加入某公司,即终身效忠,各企业也会照顾其员工,一旦日本企业界不得不裁员时,日本社会文化及企业文化立即面临结构性改变:

  一、员工不再视公司为家,不再全心为公司盲目效忠,其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自然转变为个人主义,如此则彻底打散了日本的公司文化,使日本经济奇迹赖以依存的社会结构产生变化。

  二、日本民众一旦失去终生受照顾的保障,必然尽力储蓄以防不测之需。这两年,受此消费行为改变之灾,日本零售物价年年下滑,销售量年年减少,恶性循环的结果,形成百业萧条的衰退现象,因此,即使日本中央银行试图以零利率的贴现率刺激经济,但由于消费者及业者信心低落,作用不大。

  正因为日本近10年经济下滑是其传统“员工以公司为家”的社会文化受到冲击和考验,除非日本社会文化、商业文化针对这种旧框框进行改造,日本再也承受不起这种不计成本坚持不裁员的社会文化成本,因此,日本业界及政府最近两年都在思考一种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构想,说穿了,这就是西方常说的“震荡治疗法”,即针对日本社会传统的“决不解雇员工”的文化进行改造,对败坏的企业不再扶植,任其优胜劣败,失败后的企业流散的员工也只好任其失业,任其另谋高就。此现象如一发生,各公司自然会重估其绝不挖角的政策,“失业”与“挖角”的风气一开,日本企业文化自然遭到冲击”。

  问题是,“创造性破坏”和西方推行的“震荡治疗法”一样,都会出现改革期的阵痛,而且行之已有45年的这种日本企业文化,不可能在短期间内找出替代方案,即使有了方法,也非三、五年即可促使日本蚂蚁式企业文化有所革新,因此,日本企业虽然明知须要彻底对其企业文化进行“创造性破坏”,但是,无人能知道何时才能出现“创造性文化”。更无人能预测,在新文化酝酿成功前的阵痛时期有多长,痛苦指数有多大。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若过度推行“创造性破坏”,日本政客们在其阵痛期间必会受选民责怪,影响其政治生命,当然不敢过度奢言推行改革,小泉纯一郎首相便是这种心态的代表,他虽然以“推行改革”起家,但是上任后,一直未能推出大幅改革方案,另一方面固然怕得罪选民,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实在“无计可施”。

  因此,当日本经济持续性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受其结构性企业文化拖累时,当日本还无法找出替代性文化结构时,日本经济的前景实在难以乐观。即使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能拖过今天,却也难拖过明天,笔者敢大胆预测,日本经济神话和奇迹很难在10年内再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