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吗?
送交者: 沙场点兵 2003年12月25日19:48:0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黄光锐之《长期对抗》一文,在网上流布甚广,其文上下纵横,古今中外,然其要义还在希图诸君明殷鉴以图事功,用心良苦。因其畅言历史,极合国人重历史,汲经验的心理,以此入手,颇收事半功倍之效,奈何黄兄之总结,颠覆史实,寡于洞察,不脱陈陈相因之俗,且有逻辑混乱之嫌,如先有“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尚武民族”的符咒,后有明亡于穷兵黩武之断言,岂非前言不搭后语?
语谓“差之毫厘,幸失之千里”,黄兄的所言,岂止差之毫厘,,则失之万里亦属必然。以余观之,所谓“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尚武民族”实乃“歪理邪说”,不除不能正视听,不除不能扫流毒,不除不能创造新文化。
文史乃小子谋食之暇的业余爱好,忝为之,就教于黄兄。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吗?
果真如此,黄兄就一棍子把中华民族“打死了”,且也没有复兴的希望了!
黄兄说“从来”,那我们就找找源头吧!
一、从传说时代到先秦时代:“昔者神农伐神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灌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那里有有用战争的呢?)
《诗经》是最古老的文献之一,且非一人一时所作,从诗经里我们得不出“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尚武民族”的结论:《周南. 兔且》《邶风.击鼓》《卫风. 伯兮》《郑风.清人》《齐风.猗嗟》《秦风.小戎》《鹿鸣之什.出车》《南有嘉鱼之什.六月》《荡之什.江汉》《荡之什.常武》《鲁颂.泮水》等诸多篇章,充满了“时维鹰扬”之气,赞美的是“王奋厥武”“如雷如霆”的去“经营四方”,《诗经》中无楚风,以楚辞为楚风,则当首推屈原,即使那常流泪不止拈花惜草的屈原尚起武来也是惊天地泣鬼神,“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如果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那至少有3000年历史是尚武的——至少在先秦是如此,黄仁宇先生引述说“中国在先秦,毫无重文轻武现象‘军事部分不令在政治机构中被尊重,而且认为有高度价值’见于FRANK.A.Jr.Kierman.Phases and modes of Combat in early china.chinese ways in warfare.eds”。
二、汉唐时期:汉唐是尚武的,本人在《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一文中已有叙述,此不赘复。
三、宋明时期:从传说时代到唐,约4000年间,吾民族不仅文化昌盛,且武功卓著,如《易》所言,弧矢之利之以威天下。故黄兄应将“从来”去掉,改为宋明以来吾民族即不是一个尚武民族则十分妥贴。
至宋,吾民族武运不再,故然有“偷来的锣敲不得”的因素,根本还在于“人心解体”,所谓“兵魂消尽国魂空”,黄兄的“经济是军力基础”的论断,用之于宋明,则大谬矣!
关于经济与军力的关系,恩格思在《反杜林论.暴力论》中早有明晰晓畅的分析,一百余年后,此一论断不特不减,反呈与日俱增之势,故从一般原则上,本人承认并十分重视这一论断的,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生吞活剥,则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宋在十一世纪上半叶,财政收入即已达1亿贯以上,七个世纪后,整个欧洲的财政收方达到此一规模。
宋拥兵百万,“治平间之后,凡一百十六万二千”,放眼当今世界,又有几国能有如此之众的常备军?
打仗费钱,赔款就不费钱吗?
“宋岁输辽夏金一百二十五万五千两,其他庆吊聘问赂遗近幸倍,宋何以为国?”(颜习斋语)因此,用“经济是军力的基础”分析宋之军力,岂不谬之千里?
宋武功孱弱,除政治上的“右文而贱武”和中央集权太过其度,从上到下,从面子到里子都酣嬉太平,“尤厌言兵”,且“顾以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王安石),“宋人苟安已久,闻北风而占粟”(颜习斋),故有苏轼所说“有汉唐之患而无汉唐之利”。
至于明朝,更不足论,宋时虽屡战屡败,终还有几个壮心不已,如陆游、辛弃疾、乃至李清照“说到胡尘意不平”,尚存一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慷慨,但已是汉唐边塞诗的余韵绝响,到了明朝,边患、倭寇日炽,但在做为社会“感觉器官”的诗人中,则再也不见一丝一毫的汉唐遗风。
黄兄说明朝穷兵黩武,实乃颠倒黑白,只要看一看历史疆域地图,就知明朝的可怜与耻辱,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会只有巴掌大的一块疆域吗?
做为异族征服者的满清皇帝是如何看待明朝穷兵黩武的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福临在遗诏中告戒八旗子弟:“县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清史世祖纪)有偏用文臣而穷兵黩武的吗?偏用文臣,只能穷兵,黩武则是奢谈。
玄烨没有遗诏,但死前三个月谕令大学士说,“有人谡朕塞外行围,劳苦军士。不知承平日久,岂可遂忘武备?军旅数兴,师武臣力,克底有功,此皆勤於训练之所至也”(清史圣祖本记)当也是深鉴明亡之教训,对子孙谆谆告诫。
明有三十六年不早朝的皇帝,颓废不举,精神靡烂,已是君之病在骨髓,鬼神莫能治,再争取多少时间也是苟延残喘,对此当时的、现在的历史学家都有认识。
“从最近的历史说起,在清明之际,中国以土广民众,文化水准比较高的民族,但却为局处一隅的满洲的野蛮民族的所击败,毁灭,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有识力,有热力,有魄力的学者,如张煌言、王夫之、顾亭林、黄梨洲诸先辈,知道了即使不是中国民族的文化有了毛病,至少也得是中国的旧时文化不能应付新现实”(《怎么推动地方救亡文化》)
身为二十一世在美学人,竟不如明清之际在荒山中的遗老,不明了“即使不是中国民族的文化有了毛病,至少也得是中国的旧时文化不能应付新现实”,竟以穷兵黩武观之,岂不可叹!明史专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写到“到于明朝,……重文轻武,也史无畴匹”,且完全遗失了武士传统。若一个民族完全遗失了武士传统,又怎能穷兵黩武?
余以为,黄兄之“中华民族从来不是尚武民族”乃是言由心出,是陈陈相因之于黄兄的沉圬,黄兄又持此符咒,念念有词,广为传布,以使陈陈相因复相因陈陈,不破此魔障,断不能击浊扬清,有一清朗健雄的精神境界。
余猜测,黄兄此一陋见,大概是源于儒家,确切地说是来自被异化、被阉割的儒学——宋明理学,当理学刚刚兴起,还未取得统治地位时,也是大儒的叶适就尖锐指出:在边患频仍,存亡绝续之际,士大夫们却耽于心呀、理呀、性呀!实乃亡国之音!不幸的是至今相当多的人还把儒家一家之言当成中华文化主体,更为不幸的是把儒家的一个最颓废的变种——宋明理学当成中化文化的精髓,黄兄附理学而起舞,实是不幸中的不幸。
宋明理学对于原始儒学而言,也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诗经就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孔子也是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经宋明乡愿的颠覆,做为中华文化一支的儒学也成了瓦砾场,然“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鲁迅)。
黄仁宇对宋明理学是轻视的,并认为“尤不能以它代表中国人民族性格”楚图南先生在抗战时写了大量痛斥宋明的文章,他认为“宋明时代一部分学者高谈‘理学’、‘心学’在当初只是不注意现实——蔑视事功、也不谈生活、最后简直是束书不观、游谈无垠了。”,结论是“宋明之亡,这些学者是不能不负一部份责任的!”
“中国之贱兵久矣,而自宋以还,其贱弥甚”(梁启超)其遗毒之深,深入骨髓,以至积非成是,在思想上画地为牢,今人倘合力撞击先秦汉唐之黄钟大吕,是否震悟大千,尤未可知,若再倡言“中华民族从来不是尚武民族”,不特不能扫除宋明之靡烂,更不能激活先秦、汉唐之优秀文化,创造新文化以搏击于沧浪之上,更是无从谈起。
“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兵已渡河”,殷鉴不远,符咒当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纪念中国圣诞
2002: 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
2001: 且看方舟子与潘岳的“争论”表演——兼
2001: 阿富汗战争与美国能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