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还有政策偏差。 资源本身可以用劳动时间来替代。 中国是生产型国家不是掠夺型的国家。 并且大量资源消耗到出口产品上了, 包括破坏自己手里的资源。 而强行开采煤炭仅仅是为了让软肋稍微硬一点, 这个理由牵强。我认为是政策出现了偏差, 模仿资本主义太投入,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强推私有化利益至上, 把自私狡诈的小岗村当成楷模而造成的。 但是, 我想的也不太清楚, 仅仅学学资本与主义企业管理方法能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同时避免资本主义带来的根本性毁灭。
西方资本主义是在浪费资源,破坏资源,制造短缺。 世界资源并没有那么贫乏。
什么是国家利益?——论资源的博弈
戴自牧
国家利益是国民利益的集合,国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都在竭尽所能地发展经济,为的就是能让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但是生活水平并不是想提升就能提升的,它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
本文就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带领读者解读一下国家利益的实质——资源。
前文讲到国家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那人民利益是什么呢?人民利益的本质是生活水平(至于为什么,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那生活水平该怎么衡量呢,现在各个国家最主要的衡量方式是人均购买力平价。
举个例子,2014年美国的人均购买力平价是53992美元,中国是12926美元,美国是中国的四倍,也就是说美国平均每个人能够购买的东西是中国的四倍,生活水平比中国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那么美国人民凭什么生活水平比中国高这么多?这是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的。
2014年,中国人均居民用电量是508千瓦时,而美国是4973千瓦时,是中国的近十倍,在美国,整个冬天、夏天都可以开足暖气或者空调,完全不用管屋里有没有人。
2014年,中国人均消耗石油0.38吨,而美国是2.59吨,是中国的近七倍。同样是这一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耗136立方米,美国是2353立方米,是中国的十七倍。
而如下图所示,所有的生活水平比中国高的国家居民都比中国人消耗更多资源。
注:这里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是包括石油、天然气、煤、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所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吨油当量”是把所有能源的能量换算成石油的质量,相当于中国常用的“吨标准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水平与资源消耗量是息息相关的,那么中国如果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消耗更多的资源。
但是中国自身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全体国民现有的生活水平。
2014年,中国石油共消耗5.20亿吨,进口3.08亿吨,进口占比60%;天然气消耗1855亿立方米,进口510亿立方米,进口占比28%;即使是中国最丰富的煤炭也进口了2.91亿吨。而且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8%、12.8%,储产比分别为11.9年、25.7年、3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用量会越来越大,靠中国自身的资源也就会越发捉襟见肘。
那么为了足够的资源消费量,我们就必须向其他国家买资源。
既然要买资源,就必须要有钱,而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交易的时候愿意收人民币,所以必须要有外汇(特别是美元)。既然想要美元,那就要拿东西来换,所以出口成了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没有出口就换不来资源,换不来资源人民生活水平就不能提高,那无疑损害了国家利益。就这样,中国成了一个加工厂,买来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卖出去,挣到钱之后再买一些资源支撑起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为中国是加工型经济,是把买来的资源加工成产品来赚到钱的,那么这就需要一个比较低的加工成本,只有这样,产品的价格才低,才卖得出去。在加工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工人工资的增长落后于GDP的增长(根本原因是生产率太低)。但是工资毕竟在增长,劳动力成本还是提高了,这样产品的成本优势就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超过,那么中国就不能从出口中挣到钱,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这时,我们就看到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这样的东西,因为出口挣的是能换资源的美元,退税、补贴的是人民币,所以中国还是获益的。毕竟我们换到了我们需要的资源,人均资源消耗量也提高了,这就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的商场里反而比在中国内地还便宜。同样的道理,“出口补贴”用得最多的,就是资源和我们一样不充足的欧洲。
但是,像衣服、玩具之类的低技术产品利润实在太低,换取的资源量不足以支撑中国人民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需求,那么中国就需要制造高利润的高技术产品。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日本和德国,他们就靠着汽车、车床、精密仪器等等高技术产品,从全球市场上换取足够的资源,使得本身没有多少资源的他们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购买力平价)也甩了中国三条街,只比土豪沙特少一点点。
然而这些技术不可能天上掉下来,我们必须一步一步追赶,而且日本、德国这些领先的国家也都在不断开发新技术,使自己的领先优势扩大。因为一旦在技术上被中国追上,那么以中国的规模优势,同样的产品一定比自己便宜,那么自己的产品就卖不出去了,也就没有了外汇(美元),没有外汇就买不到资源,那么像日本这样的几乎完全依靠资源进口的国家就得退回到“江户时代”了(德国由于背靠欧盟,情况要好不少)。
所以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对中国发展大飞机、推销高铁密切关注,日本还在出口高铁方面对中国进行了阻击。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挠中国技术发展的步伐,“江户时代”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日本心头,所以他决定兵行险招,希望借助美国,乘中国还没真正崛起时用战争来拖住中国前进的步伐,这时候我们就看到日本在钓鱼岛、南海不断挑衅中国,修改安保法案使他能够发动战争。
但是,这种通过出口高技术产品使人民过上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策略对于向日本、德国这样的小国来说是足够的。而中国人口是他们的十倍,如果要达到日本、德国的生活水平那么就需要卖出十倍于他们的产品,全球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即使市场有这么大,那么也会因为市场中的供应增多(多了中国这位竞争者),而使利润没有现在德日能够获得的这么大,中国也就不能买到足够的资源量来支持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那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扩大全球市场。让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发展起来,就有更多国家消费高技术产品,那么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市场使中国能够换取足够的外汇。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看到了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建设。
二、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如果用人民币结算,那中国就不需要费心在国际市场上挣美元了,产油国家为了获得人民币自然会与中国进行交易。而且这会形成中国用人民币买资源,资源出口国拿人民币买中国的产品的货币循环,使得中国能够在一个更小的市场,拿到满足人民需求的资源。于是,近几年中国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都在为人民币结算铺路。
但是,“人民币结算”会损害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元霸权。而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最重要的基石,美国正是靠美元结算,才能用绿纸片换石油、换产品、换真金白银,在全世界收铸币税,通过印美元让全世界为美国分散金融危机损失。所以,当年萨达姆想用欧元进行石油结算时,引来了美军攻打伊拉克;当年卡扎菲想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推行用黄金第纳尔结算石油后,利比亚遭到了北约的空袭。
然而,中国不是这些小国,美国不可能与中国爆发战争,而且美国也没必要跟中国打仗,只需要让中国经济崩溃就行了。那么怎么做呢,答案就是中国最大的软肋——资源。2014年,中国消耗的石油60%需要进口,而且中国85%的石油都要走马六甲海峡,如果美国封锁了马六甲海峡对中国实行石油禁运,那么中国的经济别说实现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经济衰退,而且衰退会提高失业率,大面积失业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中国的崩溃。所以我们看到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的美军基地增加军事部署。
下图就是中国的资源进口通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
那么美国为什么迟迟没有对中国进行封锁呢?除了如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这样的美国自身原因之外,中国方面的努力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改革开放以来,即使对资源的消费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资源自给率也努力维持在90%以上(只有07、08、09三年自给率降到了89%);不断挖掘石油产能,保持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减缓石油自给率的下降速度,即使石油的开采成本比进口石油还高也在所不惜(这是中国油价比美国高的一个原因);建设中缅油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中国—中亚油气管道,减少对海上通道的依赖。
中国的目的就是,保证在美国在海上实行了对中国的封锁情况下,也能依靠自身的资源维持基本的经济运转而不至于崩溃。而且,美国要实行封锁是需要付出极大成本的,还要面对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压力,所以一旦美国不能在短时间玩残中国,那么封锁就成了玩火。因为存在如此巨大的风险,美国就会知难而退,就不会使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杀招了。这就是,通过加强我方的抗打击能力,来增加敌方的打击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敌方的打击意愿的战略目的。
但是,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可能维持住如此高的资源自给率,自给率越低,中国留给美国的破绽就越大。既然破绽不可避免,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破坏美国的封锁能力。随着东风21d反舰导弹的服役,中国拥有了反介入的能力,美国对中国进行资源封锁的代价变得不可想象。自此,自给率不再是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瓶颈,中国终于能够在全球资源市场放手大干了。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从海上运往中国,海上资源通道就成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海军,把海军派往印度洋护航,在南海进行填岛以增大对南海航线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力。或许再过几年时间,从印度洋经马六甲到南海的这条资源大动脉就将处在中国海军的保护之下。
当然,中国为了维持90%的资源自给率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近几年被津津乐道的雾霾。为了这个90%,中国常年煤炭消耗量占资源总消耗量的70%以上,近十年来,每年中国都要用掉世界全年煤炭产量的50%之多,而煤炭相比较天然气这类的清洁能源会排放大量的粉尘,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下图就是NASA发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注:图中除了沙漠,空气质量最差的地方是中国和印度,他们2014年的煤炭消耗量分别占世界的50.6%和9.3%,空气比较差的地方如美国东北部、德国、波兰等地,他们消耗煤炭占比为11.7%、2.0%、1.4%。
可能有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实现石油封锁的可能性极低,中国完全可以拿每年的贸易盈余去买天然气这样的清洁能源,而不是作为外汇储备去买美债。但是,作为政治家是不能有侥幸心理的,如果中国不是这么难啃,我们可能就像90年代初的日本一样迎来失去的20年,可能就像今天的俄罗斯一样面对整个西方的经济封锁。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并不是如我们想象地那么容易。
但是,即使中国能够全面进入全球资源市场,要想买到满足全体中国人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的资源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石油消耗水平跟美国人一样,那么中国每年就要消耗35.35亿吨石油,这相当于2014年石油产量的84%;即使是向日本看齐,中国也要消耗2014年石油产量的50%。
随着石油储量的减少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到那时候,首先世界不一定能生产那么多石油,其次其他国家也不会置自己的国民于不顾让石油都被中国人买走。正因如此,中国的政治家们不会把中国人民的利益都寄托在这个全球市场上。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前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光伏和风能产业,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虽然说资源的消费量决定了生活水平,但中国不是沙特,卖卖石油就能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也不是美国,人口少到靠自身资源就能成为最强的发达国家。如果,我们大多数国民都只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一样的东西的话,就不可能换取足够的资源,那么发达国家的生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所以,劳动生产率才是关键,只有当大多数国民都能创造出足够的价值,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换取支撑发达生活水平的资源的时候,“中国梦”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没有足够多高素质的国民,即使执政者手腕再高,中国也终将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根本的方法是教育,只有拥有强大的教育才会有一个发达的中国。所以,中国大学才不断扩招,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十七大报告更是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毕竟人力资源也是资源啊,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也就是在提高中国的资源存量。
(我对教育改革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中国的教育该如何发展才能顺应当今互联网的发展?-戴自牧的回答。)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干的所有事都隐隐约约地围绕着“资源”在走,而资源关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关系着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说,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其实是不分彼此的,所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利益。而中国政府在这上面的所做所为几乎完美,这也许就是中国领导人选拔制度的优异之处。
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困境会被解决。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电动汽车会普及,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就能够缓解,太阳能、风能这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也会大面积铺开,化石能源发电将退出历史舞台,生活水平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那么,中国的发展就不会降低现在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而日本也就不用担心真的退回到江户时代。
但是,因为事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资源这个问题上,政治家必须思考最坏的情况,防患于未然。所以,对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只要有机会把中国拉下马,他们是决对不会放过的。这就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不能接受中国的复兴的原因。
所以,中国的大大们,为了全体国民的利益,不要留破绽啊!
欢迎分享本文,每天传播一点正能量,世界因你而更美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