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
在黄沙下车是为了上沙面。
黄沙与沙面尾就隔着一条沙基涌,有条小桥横跨其上。
八十年代以前,沙面只有东桥和西桥与外界相通,其他的桥都是后来修的。当年住沙面尾的同学放学从广州一中回家,都得经西桥进沙面,,绕老大一个圈子。南来客在沙面尾新华社食堂搭食,放学经过黄沙时常望涌兴叹,沙面尾近在咫尺,要是能从停泊在涌岸边的一条条舢舨过涌,可以省多少脚骨力。
舢舨是看不到了。不过,眼前出现的情景让南来客眼睛一亮:岸边榕树下,每次回来满目淤泥、臭水沟般的沙基涌,清波荡漾,仿佛恢复了五十年前的容貌。到底给整治出来了。萱多年没回沙面,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频频拍照,迫不及待地指着一栋栋老楼告诉南来客某某同学就住这儿,那栋楼又是谁谁的家。知道知道,沙面就这么一个小岛,低头不见抬头见,上下两届的同学,谁谁住哪谁还不知道?不过南来客可不想扫萱的兴,还忙不迭附和补充。另外,激动归激动,两人都没提进去探访谁,嘴上不说,心里明白:人去楼空了。
参观完南来客故居(已经成为星巴克咖啡馆),二人沿着沙面大街 (当年的复兴路)来到小学。小学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旧校舍1987年拆了,1990年落成的新校舍是一栋5层高的大楼。只见小学大门紧闭。算了,别说儿童,就是老师,相见也不相识了。故地重游,无非为了一个念想。景非旧景,难以找回当年的感觉,拍了张照就匆匆离去。
尽管总是失望而去,每次回来还是不甘心,鬼使神差上小学门口转一圈,试图捕捉什么、追忆什么。毕竟这是我们学习时间最长的母校,我们曾在此度过“金色的童年”。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白天鹅宾馆已收归国有,小学新楼也见证了近70年校史中的27载,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师生。没有多少年轻人仍然在意那栋曾经的平房,可是南来客及同学心目中的沙面小学,永远是那栋平房,这一形象早已刻印在脑海中,无可替代。
从东桥步出沙面,时近两点,饥肠辘辘,到哪找吃的?
梗系(当然是)上下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