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黎阳:刘亚洲公然宣扬“亡国有理”--评《甲申再祭》
送交者: 黎阳 2005年06月30日11:46:15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黎阳:刘亚洲公然宣扬“亡国有理”----评《甲申再祭》

刘亚洲公然宣扬“亡国有理”----评《甲申再祭》

黎阳

2005.6.28

刘亚洲这个作家中将似乎很有点闲得发慌,总是在自己这个空军副政委直接职责之外的地方“鸭子水面翻跟头----卖弄花花屁股”。这回他又卖弄起历史知识来了,不是历史学家,却突然拿明朝灭亡大做文章,来了篇《甲申再祭》。要是他真只想出出风头赚点稿费,或者仅仅为了传递“我是柴玲,我还活着”之类的信息,告诉全世界“我是刘亚洲,我还在当权”,那倒也罢了。但他那篇《甲申再祭》的中心意思是当年的中国亡国有理,而刘亚洲又直言不讳宣布自己是“为了明天而逼近历史。遂有此文”。这问题就严重了。既然“为了明天而逼近历史”,那就是说,刘亚洲说的是明朝,指的就是今朝。如果他说明朝的中国亡国有理,那他实际指的就是今天的中国亡国有理。这一下所有中国人只要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真要“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了。

贯穿《甲申再祭》的理论基础是“精英主义”:“精英”创造历史,“精英”代表历史,“精英”重于一切,“精英”就是一切。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只要妨碍了“精英”就必须消灭。“西方文化是制造天才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扼杀天才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是劣等文化,所以必须消灭,所以必须全盘西化,所以必须依靠刘亚洲这样“出过海、留过洋”、有西方文化主心骨、摆脱了中华劣等文化的“精英群”来主持一切。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只崇拜权力,不崇拜天才”、“思想压抑、嫉妒杀人。每个人都是嫉妒者,每个人又都是被嫉妒者”,“中国人也最不缺嫉妒”,所以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除了少数“精英”都应该消灭。要如此就必须让中国亡国。当年“中国亡在满清手里是中国的幸运”,如今“中国亡在XX手里是中国的幸运”。由此可见“精英”与“亡国”的逻辑关系:坚持“精英主义”,必然“亡国有理”。

按《甲申再祭》的说法,明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阶级斗争,不是贪污腐败,不是残酷压榨,不是官逼民反,而是因为崇祯毁灭人才,摧残“精英”。全部历史都是围绕“精英”团团转的历史。谁得罪“精英”谁垮台,谁重用“精英”谁成功。明朝亡国是因为摧残“精英”,李自成失败是因为摧残“精英”,张献忠失败还是因为摧残“精英”。满清得天下是因为重用“精英”:“今天回顾甲申年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多尔衮身边簇拥着一个人才班子,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精英群。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当今世界强国的政府也有这样一个精英群。它是靠制度确保精英登上政权的宝塔尖的,多尔衮则是靠感觉把精英们拢到宝塔尖的。”“清朝皇帝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人才,包括重视敌人阵营中的人才。”“多尔衮的聪明使他拥有了巨大的人才库,而人才库又使他变得更聪明。多尔衮的每一个举动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受封‘睿亲王’,当之无愧。甲申年,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签收的是怎样一个巨大的摊子呀。你看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帷幄中迭出妙策。仅用人一项,就不知超出崇祯千万倍。”(注:刘亚洲的弦外之音:既然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亏待“精英”而不是贪污腐化,那今天反腐倡廉还有什么必要?就应该任凭“精英”们为所欲为,“善待”“善待”再“善待”。)

为什么崇祯、李自成、张献忠不用“精英”、摧残“精英”?刘亚洲答曰:因为他们是“农民出身”。“崇祯具有深刻的农民性格。这一点无疑是朱元璋血脉”,“朱元璋家族的血统中有着最无耻的基因”。“李自成起陇亩,不读书,凭着直觉闹革命”、“他输在同他的对手崇祯皇帝一样的弱点上:农民性格兼小家子气”。(注:记住刘亚洲的另外两句名言:“毛泽东凭直觉搞战略,虽不乏光彩,但终先天不足。他只游过江,没出过海。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包括教育毛泽东这个农民本人。”)“在中国,农民性格毁掉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包括毁掉了发誓不做李自成的人。……李自成进北京后,完全是一副庄稼汉作派。”“农民的革命性甚不坚决。李自成也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至于张献忠,“似乎不值得多说了。他不是人,近禽兽。”那是“农民性格”加变态。总之“农民性格”是一切失败之源,罪大恶极之至。

崇祯是皇帝,照样被刘亚洲划成“农民出身”,因为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是农民。“朱元璋家族的血统中有着最无耻的基因”、“崇祯具有深刻的农民性格。这一点无疑是朱元璋血脉”。文化大革命不过“查三代”,而刘亚洲呢,这都查了多少代了?这可比文化大革命那一套严厉多了。至于李自成,别说农民帽子摘不掉,而且连累得所有中国人一个都跑不了,个个都有“农民性格兼小家子气”,因为“我们的脉管里有李自成的血”。不管你是谁,只要你祖宗的祖宗的祖宗里有哪怕一个人当过农民,那你就有“农民的血”,就休想逃过“农民性格”的劣等印记。还不仅于此呢,且看刘亚洲的新理论:“农民问题是我们今天依然要面对的问题。中国自古奉行小自耕农本位,大地主很少,因为中国反对土地兼并有两千年历史,地主不能成为决定因素。小自耕农以家庭生产为主,没有剩余资本,纵有剩余劳力,也无法输出,这就是中国没有工业的主因。穷人喜欢骂富人;富人又喜欢骂更富的人。农民就在这种低层次上可劲儿地徘徊。”看见没有?“地主不能成为决定因素。”换句话说,按刘亚洲的理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不是地主,而是农民,是“农民性格”,归根到底是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农民性格”的文化,所以是“劣等文化”。要让中国社会进步,就必须消灭中国文化,消灭中国农民。什么反帝反封建,全是吃饱了撑的。请看刘亚洲的论述:

----“中国之落后,实际是一种文化上的落后。”

----“西方文化是制造天才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扼杀天才的文化”

----“中国为什么会屡屡丧失历史机遇?如果说满清丧失历史机遇是偶然的话,汉民族则是必然的。鱼从头烂起。最根本的原因还要从源头上寻找,那就是文化。……一个庞大的民族被一个弱小的民族所征服,其根本原因也是文化。”

----“中华文化的根是一种低成本生存。什么生命顽强?越低下的生命越顽强,如蝼蚁。越高贵的生命越易折,如狮子。蝼蚁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所有的征服者。”

----“西方文化重视与自然斗,所以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思想家和发明家。中华文化重视与人斗,所以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整人高手。”

----“人的嫉妒心是天生就有的,但是西方文化克制这个东西。《圣经》中明确把嫉妒列为七宗罪之一。中国文化则放大了这个东西。西方文化是制造天才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扼杀天才的文化。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扼杀天才的历史。”

《甲申再祭》反复强调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谁沾上中国文化谁完蛋。“中华文明一经成熟就丧失了活力,开始衰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立了大功。”“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恰恰是少数民族一次一次给汉族输入新鲜血液。”换句话说,中华文明是靠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小的少数民族来延续的。为什么满清能成功?因为重用了“精英”。为什么满清能重用“精英”?因为当时满清还没有受到多少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满清重用“精英”是“初级阶段”,属于自发、盲目、“一次性”,跟西方的“精英群”制度不能比:“中国历代统治者包括多尔衮在内,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像对待厕所一样,需要的时候上一下,方便完了就完了。所以中国的厕所都很脏。”一旦他们被中国文化同化就遭了:“满族最后全盘吸取了中华文化,继承了中华文化,但是吸收的却是中华文化中最糟粕的部分,因此结局也最糟。”刘亚洲最耿耿于怀的不是中国遭受了西方侵略,而是中国文化没能被西方文化彻底消灭掉,所以他惋惜又惋惜,说:“鸦片战争发生的不是时候。”“鸦片战争偏偏发生在满族已经被汉文化彻底同化之后”。“鸦片战争错过了两个最好时机:一是在明朝烂透了的时候。果子烂完了,丢弃算了。(注意:刘亚洲在这里明确声称中国文化在刘亚洲心目中只是个该丢弃的“烂果子”。)那时资本主义进来,中国肯定发生沧桑巨变。第二个时期是满清刚入主中原的时候。那时候它的体内还涌动着原始的激情和冲动,中华文化已经使它醉了,如果一旦出现一个比中华文化更优秀的文化,它会毫不犹豫地弃劣从优。”(注意:刘亚洲在这里明确声称西方文化是“比中华文化更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是劣等文化,应该“毫不犹豫地弃劣从优”。)可见刘亚洲最遗憾的不是中国遭受西方侵略,而是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太晚,错过了彻底消灭中国文化的“最好时机”。他是完全从彻底消灭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判断鸦片战争发生的时机好不好的。

刘亚洲判断是非的标准非常简单明了:对待“精英”的态度决定一切。善待“精英”的就是好,亏待“精英”的就是坏,其他一切都不算数。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刘亚洲狠揭猛批,毫不留情:“张献忠的嫉妒心也很强,包括嫉妒知识分子,嫉妒人才”。“被杀者无算,尸首塞满了河道,九眼桥也因此而折断。张献忠军每屠杀一个地方,都详细记录所杀人数,其中记有人头几大堆,人手掌几大堆,人耳朵几大堆。”“张献忠也在成都诡称开科取士,在贡院门口设置长绳,离地四尺,将读书人按名册排列,凡站立起来超过绳索的,都被押到西门外青羊宫杀死。先后被杀数万人,贡院中笔砚堆积如山。张献忠讨厌文人,认为文人奸诈伪善,所以四川的文人差不多被他杀光了。他曾一天内杀了自己二十名文官。”“他不是人,近禽兽。他已然变态了。”“张献忠在四川的暴行,千年的岁月也冲刷不去。”但张献忠并不是当年的杀人冠军。满清贵族尤其是多尔衮杀人比张献忠厉害多了。张献忠只在四川杀人,而多尔衮则是在全国杀人。刘亚洲承认:“甲申年的历史是用汉民族的鲜血书写的。满清贵族踏着汉人累累的尸体步入他们最辉煌的事业的祭坛。明成祖时曾进行过一次人口统计,全国人口为六千万。明末为一亿。而满清入主中原后,到清世祖时又进行了一次人口统计,全国人口只剩下一千四百万人了,锐减了百分之八十多。约六千万人民在明清鼎革战争中遭到屠杀。一个小小的扬州,就被杀害了八十万人。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屠杀。……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就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为‘杀穷鬼’。两年之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如此大规模屠杀两次,辽东地区的汉民基本殆尽。入关之后,也是一杀再杀。直杀得惊天地,泣鬼神。江山在屠杀中改变颜色。”论起屠杀来张献忠比多尔衮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尔衮超过张献忠不知道多少倍。但刘亚洲对多尔衮的评价却跟对张献忠的完全不同。他对多尔衮等满清贵族的屠杀不但不反感,而且十分赞赏:“每一次民族溶和也可以说是民族征服之后,都是中华文明的高峰。但这座高峰,往往是用鲜血铺就的。(注:“改革代价论”?)”“爱新觉罗氏品种优良。朱氏残次。爱新觉罗氏中佼佼者首推多尔衮。努尔哈赤有军事天赋,皇太极有政治天赋,多尔衮兼而有之。”“就在这个关头,英姿勃勃的多尔衮登场了。”“多尔衮的每一个举动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受封‘睿亲王’,当之无愧。甲申年,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签收的是怎样一个巨大的摊子呀。你看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帷幄中迭出妙策。仅用人一项,就不知超出崇祯千万倍。”“多尔衮就是振兴中华的功臣。多尔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满清入主中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拯救了中华民族”。“中国亡在满清手里是中国的幸运。”“作为军人,我几乎忍不住要对八旗军膜拜和顶礼。”同样是评论历史屠杀,为什么刘亚洲对张献忠如此严厉而对超过张献忠不知道多少倍的多尔衮却如此赞美?关键区别是二者对“精英”的态度不同。一个亏待,一个善待,所以刘亚洲的评价才会有如此天壤之别。什么叫“‘精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刘亚洲的是非天平上只有“精英”有分量,普通老百姓的性命半点分量也没有。亏待了“精英”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亡国之君”,罪大恶极。而善待“精英”的呢?那不管他对普通老百姓犯下多少滔天大罪都毫无问题。哪怕杀掉几千万,使全国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八十多”,也照样会被刘亚洲评为“振兴中华的功臣”、“中华民族的骄傲”。一句话,不是“精英”不算人,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半文不值。(注:那么多人命都不算回事,何况生活出路?就凭这立场,能指望“精英”们“善待”中国普通老百姓和“弱势群体”吗?)

为什么在刘亚洲心目中那么多人命都不算回事?因为他根本就认为中国人是“劣等民族”。看看他的原话:“明朝是个大国,但汉民族是个弱势民族”、“中华文化的根是一种低成本生存。什么生命顽强?越低下的生命越顽强,如蝼蚁。越高贵的生命越易折,如狮子。蝼蚁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所有的征服者。”“我们在精神上早失去家园久矣!我们民族的延续主要靠繁殖后代。(注:否则靠什么?)”“我们民族的繁殖力特别强,有数量没质量。”“这种繁殖是以退化作为代价的。”“对汉民族统治最酷烈的清朝使汉族人极大地焕发了生殖激情,二百余年人口翻了好几番”。“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奉儒教为宗教的民族则肯定是要堕落的。”“中国人在极权和专制面前是死人。在外国侵略者面前也是死人。”“汉民族就是羊。汉民族的膝盖特别容易弯。既容易向皇帝弯,也容易向敌人弯。”“思想看起来比疆域还统一。但一旦敌人来了,大家立即作鸟兽散。”“满清没有像英国那样走上一条更新的发展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满人有这个可能。汉人则毫无可能”。“甲申年我们已经被开除过一次‘球籍’了。我们在心灵上已经死了,虽然我们在肉体上还活着。”“一个民族只要干出‘大跃进’和‘文革’这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该民族就能进入‘耻辱吉尼斯大全’而永垂史册。”“从甲申年汉族的表现来看,这个民族的核心部分早已腐朽变质。”“中国的汉奸丰富多彩,叫人说不尽,道不完。汉奸在哪里?汉奸在我们心里。”

刘亚洲在文章开头声明过:“我想说:一切当代史都很难跳出历史(一切当代史都会对应历史)。为了明天而逼近历史。遂有此文,再祭甲申。”也就是说他承认他不是为历史而历史,写过去就是为了讲现在,地地道道的“古为今用”。他讲的是明朝,指的是今朝;讲的是李自成张献忠,指的是毛泽东;讲的是多尔衮,指的是美国日本。表面上是称赞满清统一中国,实际上一是替当年日本侵华辩护,二是为将来其他国家再次侵略中国做理论准备。他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完全沿袭了满清灭亡中国的方略――战略一致,路线一致,手法一致,连屠杀都一致。南京大屠杀就是‘扬州十日’的现代版。”看出这个内在逻辑关系没有?既然能说“南京大屠杀就是‘扬州十日’的现代版”,那为什么不能说“日本侵华就是满清统一中国的现代版”?刘亚洲说“中国亡在满清手里是中国的幸运”,其逻辑已经把满清跟中国分开,把满清统一中国的战争定位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承认中国亡国不但有先例,而且很“幸运”。既然刘亚洲是以古论今,那中国能亡于满清,为什么不能亡于日本?既然能说“中国亡在满清手里是中国的幸运”,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个“代数衡等式”再“运用”一下,把“满清”二字置换成“日本”,照样说“中国亡在日本手里是中国的幸运”?既然满清杀了那么多人都不受谴责而受赞扬,那中国有什么理由揪住“南京大屠杀”不放?满清能干的事,日本为什么不能干?刘大作家将军这一笔非同小可,一下子就把日本“南京大屠杀”的罪责一笔勾销了:你中国人有什么资格谴责“南京大屠杀”?你们自己也干过,连你们的作家中将都承认“南京大屠杀就是‘扬州十日’的现代版”,我大日本皇军不过学习了你们中国人的榜样罢了。为什么要道歉、要悔过?“刀笔吏”笔如刀,“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刘大作家将军这一笔就将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冤魂打入十八层地狱,厉害,厉害!

对中国人来说,南京大屠杀是心中永远的痛。而对刘亚洲来说,只要日本人善待了“精英”,那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冤魂算老几?杀掉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才算得上“直杀得惊天地,泣鬼神”,才算得上“踏着汉人累累的尸体步入他们最辉煌的事业的祭坛”,才算得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拯救了中华民族”。既然他毫不掩饰地声称“南京大屠杀就是‘扬州十日’的现代版”,而且他要“为了明天而逼近历史”,那他这一连串赞美大屠杀的褒义词表面上赞美的是满清,实际赞美的却是日本侵略军。他关心的是如何能彻底消灭“劣等”的中国文化,而不是有多少中国人惨遭杀害。他认为中国人反正是劣等民族,杀之何妨?“中华文化的根是一种低成本生存。”“繁殖力特别强,有数量没质量。”“这种繁殖是以退化作为代价的。”“比地狱更难忘的场景是那些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相同的情形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遇见十六个日本人的小队,就乖乖投降了。几百个日本兵押着几万名国民党军俘虏去燕子矶屠杀,这些俘虏连逃跑的勇气都无。”总之中国人是天生劣等,一盘散沙,任人宰割,杀了白杀,杀了活该。“民运精英”遗憾中国没变成洋人殖民地。北大焦国际遗憾当年美军没能“拿下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直捣北京城,推翻毛泽东的政权”。刘亚洲遗憾日本侵华战争跟鸦片战争一样,“发生的不是时候”,错过了“最好时机”,没能实现“中国亡在日本手里是中国的幸运”,没能彻底消灭中国文化。对刘亚洲来说,亡国算什么?当年“中国亡在满清手里是中国的幸运”,如今“中国亡在XX手里是中国的幸运”。当亡国奴算什么?“每一次民族溶和也可以说是民族征服之后,都是中华文明的高峰。”当汉奸算什么?“中国的汉奸丰富多彩,叫人说不尽,道不完。汉奸在哪里?汉奸在我们心里。”只要异国主子善待“精英”,他们照样可以“一个个都焕发了崭新的青春。在与自己同胞作战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谋略和聪明才智,真令人叹为观止”、“一旦易帜后,变得像豹子一样凶猛”、“但投降后,妙计倍出”。在刘亚洲看来,中国人当汉奸当惯了,人人都是汉奸,个个都有传统。“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全是假正经:“一群人站在一起黑压压一片,走起路来整齐划一,喊起口号来震天价响。他们最爱喊的口号是‘爱国’和‘中国人民受屈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理存在着某种“不完整”,所以我们一次次说“站起来了”,……但一旦敌人来了,大家立即作鸟兽散。”对刘亚洲来说这样的人杀得越多越好,几千万都嫌少,最好彻底杀绝,这样就没人妨碍刘亚洲的“精英群”“拯救中华民族”了。怎么个拯救法?答曰:灭亡中国,彻底消灭中国文化,这才能象日本人那样,“以一种现实明智的态度去对待西方炮舰后面的文明,举国上下出现了全盘西化的热潮。”

刘亚洲遗憾鸦片战争错过了消灭中国文化的最好时机,遗憾日本侵华战争错过了消灭中国文化的最好时机,却总算谢天谢地了一回,告诉中国人现在又来了个消灭中国文化的大好时机:“今天,机遇再次眷顾中国。中国的安全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为什么呢?“自鸦片战争一百六十年来,中国第一次免除了来自海上的威胁”(注:刘亚洲显然认为在关岛部署的核潜艇和F22先进飞机不算威胁,美日安保条约把台湾海峡包括在作战范围之内不算威胁,美国政界影响力极大的智库干将罗伯特.卡普兰的长篇文章“美国将如何跟中国作战”预示的兆头不算威胁,美国“迅速抓住这一契机,一举突入中亚,控制了彼得大帝做梦都想染指的地方”这种从西部包抄中国的“有着非常长期的战略研究和准备”不算威胁,美国的NMD和TMD,太空战的一切准备,对中国实行的全球武器技术禁运的努力等等都不算威胁。)“自1894年甲午战争一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免除了来自东北面那个小岛的威胁”(注:刘亚洲显然认为日本侵略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田也都不算威胁)。既然刘亚洲认为为了消灭中国文化,杀死几千万人中国人都没关系,中国人全民当汉奸都没关系,那现在不用当亡国奴就能通过“全盘西化”而和平消灭中国文化那岂不赚大了?难怪他大声疾呼:“我们不应该让任何其它因素动摇这座平台。(注:例如牺牲台湾)……现在这个时机来了,我们要抓住它,不能让它溜走。(注:例如“军队经商”,又做买卖又当兵,让刘大作家将军也兼个董事长什么的,发财大大的。不过如果刘亚洲当真认为“中国的安全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那何必赖在军队占个中将名额?何不早早解甲归田,老老实实当你的作家去,把这个位置让给真正的军事精英?如果刘亚洲不当将军,他可以爱怎么胡说八道就怎么胡说八道,谁也不会动不动就抓住他的信口开河横加指责。他省心别人也省心,岂不是皆大欢喜?)”

刘亚洲说:“甲申年的李闯王需要什么?时间。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时间。”“倘若李自成不要急于北上,把北京留给崇祯,其实也是把从山海关到大同、宣化一带的长城防线留给多尔衮。尤其是山海关,从明初起到今天已修了二百多年,固若金汤。”底下呢?刘亚洲这里没直接说,但他其实早就在别处反复说了:“倘若中国不要急于统一,把台湾留给美国,把钓鱼岛留给日本,则……”

刘亚洲说:“至郭沫若写那篇著名的文章时,西方无论在政治文明、经济制度和技术上,均已领先中国三百年。”“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转到了与世界发展潮流一致的方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如果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百年和平来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肯定将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刘亚洲在这里一不留神弄出了个数学问题。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写的。按刘亚洲的说法,中国在1944年时落后世界先进水平300年。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转到了与世界发展潮流一致的方向”,而在此之前,从1944年到八十年代整整四十多年是中国都处于“没有‘任何进步’的平面循环”状态,跟西方三百年的差距一直在原封不动,“又一次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等到了21世纪开始时中国跟西方三百年的差距突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消失了两百年。这是怎么回事?两百年的差距忽然变戏法一样不见了!难道军阀混战、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一穷二白的中国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突然来了个“大跃进”,“一年胜十年”,一跟头就翻上了天?现实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种天方夜谈!尽管刘亚洲不认帐,他的上下文在却无意中承认了一个事实: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至于即使按刘亚洲的算法,中国跟世界的差距也被毛泽东缩小了差不多200年。但尽管有如此成就,毛泽东在刘亚洲心目中仍然一文不值:“毛泽东凭直觉搞战略,虽不乏光彩,但终先天不足。他只游过江,没出过海。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包括教育毛泽东这个农民本人。”“在中国,农民性格毁掉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包括毁掉了发誓不做李自成的人。”“连毛泽东也不能免俗呢。……毛泽东虽然是开玩笑,可还是反映了他心灵深处的暗影。……进城后,运动蜂起,争斗惨烈。革命吞噬革命。人民专政人民。神州又一次‘陆沉’。”

为什么刘亚洲对毛泽东如此轻蔑?因为毛泽东不是“精英”,“只游过江,没出过海”,老农民一个。而刘亚洲呢?“我是聪慧之人。凡事多有预感”、“我被自己精确不差分毫的预感弄得害怕起来。在漫漫生涯中,无论对政治、对军事、对爱情、对人,我都有预感,多不爽”、“我们继承了爸爸的聪颖”。在如此天才的“精英”刘亚洲眼里,只有“精英”才是人,不是“精英”不是人。要当“精英”,没学位就没资格,没留洋更是加倍的没资格。“李自成起陇亩,不读书,凭着直觉闹革命”,“毛泽东凭直觉搞战略”,都是只凭直觉,没有理性,“终先天不足”,所以不值一提。况且毛泽东不仅不算“精英”,而且不迷信“精英”,更不允许“精英”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这是刘亚洲这些“精英主义者”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他们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待“精英”的态度。多尔衮善待“精英”,所以虽然杀人上几千万,使全国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八十多”,却照样算是“振兴中华的功臣”、“中华民族的骄傲”。毛泽东得罪了“精英”,所以尽管把中国跟世界的差距缩短了200年,在刘亚洲等“精英”那里却一概不算数。他们一口咬定毛泽东不但没有结束“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任何进步”的平面循环”,而且还闹得“神州又一次‘陆沉’。”

对于有留洋背景的中国领导人,刘亚洲的调子立刻大不相同:“邓小平的精神应该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的‘邓小平元年’。邓小平改变了我们的内心。内心的变化比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变化更深远。邓小平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思想才是最性感的器官。”“江主席‘三个代表’的思想也许可以称作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刘亚洲的天平上,缩小中国与世界差距200年的功绩,还不如“留学精英”的资格更有份量。

然而这资格再有份量仍然没有西方文化更有份量。刘亚洲可以称赞几句邓小平,可以提倡“邓小平元年”,可以提一提“邓小平思想”,可以说说“江主席‘三个代表’的思想也许可以称作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但他可从来没有说“邓小平思想”和“江主席‘三个代表’的思想”创造了中国新文化、改变了刘亚洲认定的中国文化应该被西方文化“优胜劣汰”的命运。刘亚洲的肉麻吹捧套近乎可不白给,算盘就是用这些甜言蜜语换得全盘西化、消灭中国文化的大政策。作家将军做起交易来也非常老练。

如果中国领导人不买刘亚洲的帐,坚持“和谐社会”、“以民为本”、不全心全意依赖“精英”、不同意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不同意中国人是劣等人、不同意全盘西化呢?如果有人不赞成刘亚洲,起来揭露刘亚洲的“精英主义”呢?那刘亚洲的威胁可就要跟着过来了:“二流的领导不敢用一流的部属”、“人才不用,国家必亡”、“中国缺乏容纳人才成长的土壤”、“扼杀人才,扼杀天才,必然鼓励狗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天才者的地狱。狗才欢快地守着主子,迎接他们的往往是天堂。狗才有三个突出特点:一、向上爬。‘哪里有向上爬的动机,哪里就有吹捧。’……二、向上告密。嫉妒者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三、造谣中伤。……中国人自古以来只崇拜权力,不崇拜天才”、“一流的人才在国外,二流的人才在沿海,三流的人才在机关,搞腐败。”

骂你“二流的领导”、“三流的人才”、“狗才”、警告“人才不用,国家必亡”不过是刘亚洲的第一步,干货还在后边:

“同样是一批人,在崇祯皇帝手里是亡国之臣;在李自成手里是阿谀奉承之臣;在多尔衮手里却成了开国之臣。这个事实,三百年以降,仍极具警醒力”。“明朝对臣属压迫最深,而明朝皇帝的下场也最惨。……为何好降?难道和‘廷杖’没有一点关联吗?明朝从朱元璋到朱棣到朱由检,开创了屠杀大臣最多、最惨、最无理、最无耻的先例,明朝大臣也开创了所有朝代中最大规模集体投降的先例。”“在明朝受尽屈辱的大臣们到了清朝之后,一个个都焕发了崭新的青春。在与自己同胞作战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谋略和聪明才智,真令人叹为观止。”“一旦易帜后,变得像豹子一样凶猛”。“但投降后,妙计倍出。”“中国的汉奸丰富多彩,叫人说不尽,道不完。汉奸在哪里?汉奸在我们心里。”

看看刘亚洲的威胁:你要胆敢得罪“精英”,那“精英”们就要报复,就要另找主子,就要当汉奸。这在“精英”们来说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因为“中国的汉奸丰富多彩,叫人说不尽,道不完。汉奸在哪里?汉奸在我们心里。”而“精英”们一旦投靠外国主子,必将“焕发了崭新的青春”,必将“一旦易帜后,变得像豹子一样凶猛”,必将“投降后,妙计倍出”,必将“在与自己同胞作战的时候”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勇气、谋略和聪明才智”。而你则将跟明朝皇帝一样,“下场也最惨”。因为“这个事实,三百年以降,仍极具警醒力”。而刘亚洲早就公开声明他是“为了明天而逼近历史”。谈的是过去,指的是现在,“勿谓言之不预也”。

刘亚洲痛恨中国文化,必欲除之而后快。整个《甲申再祭》其实就是向中国文化的宣战书。那么他对中国文化的种种否定倒底有道理否?

的确,中华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但自“五四运动”起,中华文化就分成了中华民族新文化与中华民族旧文化。中华民族旧文化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一切糟粕,而中华民族新文化则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一切精华。鲁迅和毛泽东则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集中代表。中华民族旧文化解决不了的问题,新文化能够解决。刘亚洲列举的中国人的种种劣迹全是中国旧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人才有的特征,而中国新文化教育出来的中国人则没有那些劣根性。刘亚洲举清兵十七万如入无人之境,日本兵十几个能俘虏中国军队一个师等例子来证明中国人是一盘散沙的????;用“杨州十日”和“南京大屠杀”来证明中国人任人宰割,文化低劣。但他为什么不提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是一个对日本兵多少个?他们任人宰割了吗?为什么不提抗日战争的宋庄之战?那次战斗中装备劣势的八路军两个连对抗优势装备的日军两千五百,毙伤敌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一千一百多人,自己最后安然突围。这难道也是中国人一盘散沙、任人宰割、文化低劣的证明?红军长征后只有两万五千人,面对的是几百万国民党军队和日本鬼子,最后是这两万五千人的军队得了天下。他们是一个对多少个?当年刘大作家将军的老丈人李先念中原突围,他们那时是一个对多少个?难道能说他们也是“劣等文化”培育出的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劣等人吗?同是赴朝作战,是甲午之战时中日两国间的差距大,还是抗美援朝战争时中美两国间的差距大?两次赴朝作战,两种不同程度的落后,两种天差地别的结局,为什么?一次是一盘散沙的中国,一次是一个拳头的中国。一个拳头的中国怎么来的?毛泽东造就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旧文化造成的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局面,毛泽东思想为主导的新文化给改变过来了。新文化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剔除了糟粕。中华民族得以从衰败危亡中浴火重生和平崛起,关键在于有了这种新文化。

刘亚洲很精明。他先借口“文革”和“大跃进”否定了毛泽东:“一个民族只要干出‘大跃进’和‘文革’这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该民族就能进入‘耻辱吉尼斯大全’而永垂史册。”否定了毛泽东,自然也就否定了中国新文化。刘亚洲乘机一口咬定中国从来没有什么新文化,中国旧文化就代表了中国文化。接下来只要把中国旧文化造成的糟粕一一列举,轻而易举便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劣等文化”,顺便也就证明了中国人是“低下的生命”。“精英”们大肆修改教科书,删掉了《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也都是为了彻底否认中国的新文化,让下一代只知道旧文化,不知道新文化,只知道糟粕,不知道精华。如果新一代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有狼牙山五壮士,不知道抗美援朝志愿军,不知道上甘岭,不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只知道“扬州城破,清军开展大屠杀。扬州顿成地狱。比地狱更难忘的场景是那些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只知道“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遇见十六个日本人的小队,就乖乖投降了。几百个日本兵押着几万名国民党军俘虏去燕子矶屠杀,这些俘虏连逃跑的勇气都无。”;只知道甲申年满清军队十七万就统一中国;只知道9.18两万日军就横扫中国军队几十万占领全东北;只知道鸦片战争英国军队1万5千人就打得上百万中国军队一败涂地;只知道八国联军2万5千人就占领了北京……则当刘亚洲之类“精英”根据上述历史来“证明”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证明中国人是“劣等民族”时,他们就无从反驳,就只好承认,就只好自认低劣,就只好任人宰割,当了亡国奴还以为“每一次民族溶和也可以说是民族征服之后,都是中华文明的高峰”、“中国亡在XX手里是中国的幸运”。甚至被人屠杀还会认为自己活该,命该如此。更有甚者被人家杀了还不算,还要被人家揶喻讽刺挖苦个够。你看刘亚洲有多损:先说“汉民族就是羊”,然后说“猪比羊出息多了。一个人是杀不了猪的。猪坚决反抗。猪的吼声是绝望而雄壮的。它一辈子只有在被杀时才发出这最后的吼声。”最后号召“我们应当学习猪的胸襟。”别忘了他已经有言在先:“猪除了可以吃外,还有什么用?答:可以用来骂人”。骂了中国人是猪还不算,还要说骂你是猪是在抬举你,因为“猪比羊出息多了”。奸商是赚了你的钱还要说让你占了便宜,刘亚洲是骂了中国人是猪还要说这是对中国人的赞扬。而听信刘亚洲的鬼话、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只知道中国旧文化的糟粕、不知道中国新文化的精华的人则会被人骂成猪还觉得美滋滋的,觉得好象没被骂成羊就算占了便宜。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想一想:难道中国人就只配在当猪和当羊之间做一选择吗?否定了毛泽东,就必然否定毛泽东思想,就必然否认中国新文化,就必然面对中国旧文化的种种糟粕而无言以对,就必然无法反驳“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就必然无法反驳“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就必然无法反驳中国人该被奴役,最后也就无法避免任人宰割被屠杀的命运。谁说毛泽东跟今天的普通中国人的命运没关系?

“文革”和“大跃进”是刘亚洲用以否定毛泽东的“王牌”。但是刘亚洲写《甲申再祭》却不知不觉自己把自己的“王牌”给废了。他所谓的“运动蜂起,争斗惨烈。革命吞噬革命。人民专政人民”从来都是“团结百分之九十五,孤立打击百分之五”。而多尔衮杀人数千万,杀得中国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八十多”,跟那只涉及(而非屠杀!)的“百分之五”能相比吗?却照样被刘亚洲誉为“振兴中华的功臣”、“中华民族的骄傲”。性质完全不同的“文革”和“大跃进”难道能比多尔衮的屠杀更恶劣?赞美多尔衮的屠杀却刁难毛泽东的“文革”,只能证明刘亚洲根本没什么是非标准,全是颠倒黑白。如果当真想客观评价“文革”,至少应该先多少了解了解当年的法国大革命,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比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激烈多了,历时也长多了。想让中国人同意让中华民族因“大跃进”“文革”而进入“耻辱吉尼斯大全”,就得先让法国人同意让法兰西民族因法国大革命而列入“耻辱吉尼斯大全”再说。法国人激烈得多的革命都列不进去的东西,凭什么要让中国人列进去?

顺便引用一则英国BBC电台1993年10月10日的报道。“BBC在《格雷西周记》节目中,报道了记者对美国农场主比尔•辛顿的采访。比尔•辛顿40年代以后,常常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辛顿在1945年还见过毛泽东三次。他认为,毛泽东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并不认为毛泽东犯了什么错误。他说,大跃进和文革的过激,不是毛泽东的错误,而是毛泽东的政敌为了损害毛泽东,而将他的政策推向极端。辛顿对毛泽东的继任者的评价很低。他说,将毛泽东和XXX相比,就好象把上帝和魔鬼去作比较差不多。上帝对魔鬼说,你是个没有思想的人,所以什么东西也创造不出来。而魔鬼对上帝说,但是我可以确保将你创造的东西完全破坏掉。辛顿认为,XXX的农村改革简直是一场灾难。因为它使中国农村规模耕作的发展被迫中断。”(注:再提一个历史事实:当年具体主持“反右”、规定按比例层层摊派“右派”指标的并非毛泽东。大跃进时具体主持文化宣传报道的也并非毛泽东。)

“精英”们没完没了地控诉“文革”并不奇怪,因为“精英”们唯一的是非标准是对待“精英”的态度而不是对待普通人民的态度。刘亚洲已经现身说法了:对“精英”来说,只要善待“精英”,就是杀了几千万普通老百姓也不算什么罪。但得罪了“精英”则对中国有天大的功劳也一文不值。“文革”的目标是“党内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全是“精英”一类的,当然永远不可饶恕。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则是另外一回事。如今普通老百姓最恨的是什么人?是贪官污吏,以及专门为贪官污吏帮腔出点子的“精英”。“文革”时谁是“走资派”、谁是“反动学术权威”很难分清,所以不少人受了冤枉。而现在这两种人太容易辨认了,闭着眼都找的出来,决不会弄错。就凭这,普通老百姓跟“精英”们对“文革”的态度自然不同。“精英”们闹着要建立“文革博物馆”,而普通老百姓有朝一日说不定会闹着要建立“改革博物馆”。这就叫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态度不同,结论不同,“屁股决定脑袋”。

刘大作家将军虽然号称“作家”,却特别喜欢卖弄历史。但怪就怪在说他真是历史学家做学问吧,他从来不按照做学问写科学论文的规矩办事,引述的“历史资料”从来不注明根据出处,倒是处处充满了小说家的想象夸张。比如“张献忠笑咪咪地说”、“肯定拿最好的家当,却不过是菜肉包子,可见平时他们吃些什么。但就是这些视菜肉包子为佳肴的人,竟有气吞宇宙的气概”、“满人剃发……而颅后一条粗大的发辫,露宿时可做枕头”、“我举一例:大顺军的战马平时是不饮水的,而是饮血。杀俘虏的血饮马。马饮惯了血,对水不屑一顾。”……如果说这是作家在虚构历史小说,但他又永远一本正经拿这些小说情节当做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这正是刘大作家将军的一贯手法。在《信念与道德》一文中,他就先充分发挥了一通作家的想象力,想象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客机,本来是要撞向白宫的。后来机上乘客与恐怖分子搏斗,才使飞机坠毁。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悠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虽然美国九一一委员会最后报告已经承认联航93传奇只是一个传奇,但刘亚洲不但仍然坚持自己虚构的情节,而且还据此得出结论:“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民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命中、血液里、骨髓中。这样的民族,他不兴盛谁兴盛;这样的民族,他不统治世界,谁能统治世界。”看见没有?刘亚洲就是如此先发挥作家特长编写小说情节,然后再把虚构的小说情节当成历史事实拿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读他的文章时如果不先弄清哪些是小说式的虚构夸张,哪些是别有用心的歪曲,肯定三下两下就被这种小说式论文“忽悠”晕了,不知不觉拿着小说当历史,稀里糊涂上当受骗。

刘亚洲的文章看多了,就可以发现有一个“刘亚洲特色”:斩钉截铁,头头是道,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这正是一切骗子的共同特征,专哄轻信语气语调形容词的,最怕认真思索仔细推敲的。如果头脑发懒“跟着感觉走”,不假思索轻易接受对方的论据,一定上当。然而稍微动动脑筋动点真格的,一下子就能发现破绽。《甲申再祭》也不例外。现将已经发现的一些较典型的破绽笑话罗列成附件附于文后。

刘亚洲以前的文章从来趾高气扬,傲视一切,不是《西部论》,就是《美国论》,再就是《大国策》,题目个个大得吓人,内容更是气冲斗牛:开口“再营造几个类似深圳的特区城市”,闭口“本世纪必须彻底解决本国的宗教问题”;论证完“经营信仰”,又宣布“大国是棋手,其它国家不过是被拨弄的棋子”、“印度洋应是中国的新边疆”、“江河高下,一泻千里。兵锋再叩印度平原”、“我应积极插手这些国家事务”,一口一个“我曾经说过”、“我曾断言”、“我的判断是准确的”、“我的设想”、“我提出这个名词”、“过去我曾讲”、“今天我讲”、“我有过一句话请你记住”、“这个词是我发明的”、“我是政治干部中懂军事的人”、“今天的知识分子,我给他们讲,我不认为你们是知识分子,你们仅仅是‘知道分子’。你懂得不少,书看了不少,但真学问不行。”、“‘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包括教育毛泽东这个农民本人”……大有一口吞掉地球之势。而《甲申再祭》却忽然谦虚起来了,不再说“日本”而说“东北面那个小岛”;不再说“美国”而说“那个最强大的、称霸全球的国家”;不再说俄国而说“北方那个大国”。这还不算,整篇文章很有一点“精英”受了委曲闹情绪的味道,既抱怨,又威胁:谁怠慢“精英”谁垮台,不信请看崇祯、李自成和张献忠;谁重用“精英”谁得天下,不信请看多尔衮。再不听我的,再胆敢得罪“精英”,让“精英”们感到“受尽屈辱”,那就要小心老子当汉奸:“中国的汉奸丰富多彩,叫人说不尽,道不完。汉奸在哪里?汉奸在我们心里。”“一个个都焕发了崭新的青春。在与自己同胞作战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谋略和聪明才智,真令人叹为观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刘亚洲感到了一种威胁,一种对于“精英主义”的威胁,一种对于他鼓吹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鼓吹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这些“亡国有理”的谬论的威胁。所以他一方面口气上有所收敛,一方面含沙射影借题发挥,通过历史来比喻现在:“二流的领导不敢用一流的部属”、“人才不用,国家必亡”,借此警告一切他认为威胁到他的地位和“精英主义”理论的人。谁使刘亚洲感到了威胁?看起来起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认同中华文明、认同中国新文化,不赞同全盘西化,更不承认中华民族是“劣等文化劣等人”。所以要么没有留洋背景,要么虽然留过洋却仍保持了中国心。第二,权力比刘亚洲大,地位比刘亚洲高。第三,不吃刘亚洲的那一套,也不买刘亚洲关系网的帐。第四,不承认“精英主义”,不承认“精英”高于一切,而主张“以民为本”、“和谐社会”,更绝不承认中国“亡国有理”。符合这些条件者为谁?不言而喻。

附:刘亚洲《甲申再祭》一文中的笑话和荒谬之处举例反驳

----“改变未来的选择需要从改变历史入手。――自题”

评论:“改变历史”?历史是能改变的?

----“我一直有个看法:鸦片战争发生的不是时候”

评论:历史能任凭你挑时候吗?怪不得要说:“改变未来的选择需要从改变历史入手”,原来刘大作家将军心目中是可以随便挑时候改变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邓小平改变了我们的内心。内心的变化比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变化更深远。邓小平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思想才是最性感的器官。”

评论:“思想”怎么成了“器官”,而且还是“最性感的器官”?

----“邓小平的精神应该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的‘邓小平元年’”。

评论:“精神”怎么成了“元年”了?是哪一年?

----“在中国,思想或行为出众者,要么一棒子就把你打回去,要么你得具备权势背景。”

评论:你算哪一类?

----“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个伟大的变革,不过不是在纪念甲申三百年的时候,而是在几乎六十年后,邓小平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评论:

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几乎六十年后”是哪一年?如果“四舍五入”,起码应该超过五十五年吧?就算56年,则1944+56=2000。2000年是“邓小平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吗?人死都死了有三年了。死了三年的人还能“登上历史舞台”?堂堂中将就这数学水平?“出过海”留过洋、不凭直觉凭理性的“精英”就这治学态度?

----“心境最重要。我们要善于改变心情。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评论:好极了。告诉下岗工人城市民工和一切混不下去的“弱势群体”:啥也别干了,改变心情就行了。因为“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燕赵之地无悲歌。吴越之地有义士。”
----“……扬州城破,清军开展大屠杀。扬州顿成地狱。比地狱更难忘的场景是那些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

评论:刚说完“燕赵之地无悲歌。吴越之地有义士”,就说“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自相矛盾不?这令人想起鲁迅的话:“军歌唱后,来了恋歌,道德谈完,就讲妓院”。刘大作家将军实际要说的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是劣等,所以骂完了北方人接着再损南方人,也就顾不得前言不搭后语了。

----“在多尔衮身边簇拥着一个人才班子,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精英群。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当今世界强国的政府也有这样一个精英群。它是靠制度确保精英登上政权的宝塔尖的,……两个相隔数百年的精英群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有一条连续、完整、清晰的战略思路。……“9•11”事件之后,那个国家迅速抓住这一契机,一举突入中亚,控制了彼得大帝做梦都想染指的地方,这绝不是临时即兴发挥,而是有着非常长期的战略研究和准备。②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错误。而缺乏精英群的国家则很容易犯错误,常犯错误,犯了错误还不知道改正错误。”

评论:刘大作家将军不是以敢说话而出名吗?怎么现在不敢直截了当提美国了呢?说了半天是美国有个“精英群”,所以“有一条连续、完整、清晰的战略思路”、“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错误。”(不知当年在越南、如今在伊拉克如何体现了“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中国呢,对不起,委屈了刘亚洲这样的“精英群”,所以“很容易犯错误,常犯错误,犯了错误还不知道改正错误。”怎么办呢?赶紧把刘大作家将军这号的“出过海”留过洋、充满“理性”的“精英群”当活神仙供起来,立即当军委主席,号令一切。对不对?

----“甲申年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一盘散沙的典型场景如下:一群人站在一起黑压压一片,走起路来整齐划一,喊起口号来震天价响。他们最爱喊的口号是‘爱国’和‘中国人民受屈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对爱国还是卖国的敏感程度要比对专制还是民主的敏感程度高出百倍。由于近代的屈辱使中国人心理存在着某种‘不完整’,所以我们一次次说‘站起来了’,正是这种心理的反应。思想看起来比疆域还统一。但一旦敌人来了,大家立即作鸟兽散。”

评论:甲申年中国何曾有过“一群人站在一起黑压压一片,走起路来整齐划一,喊起口号来震天价响。他们最爱喊的口号是‘爱国’和‘中国人民受屈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对爱国还是卖国的敏感程度要比对专制还是民主的敏感程度高出百倍”这类现代情景?这明摆着在骂毛泽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说法。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是一盘散沙吗?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不管装备如何劣势,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南沙群岛保卫战,什么时候出现过“一旦敌人来了,大家立即作鸟兽散”的情况?刘亚洲造谣索性连捕风捉影的借口都不要了。

----“清军以每天二百里的速度插向山海关,相当于红军抢渡大渡河的速度。”

评论:刘亚洲蓄意贬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的手法实在是无孔不入,连描述清军行军时也不忘来点小动作,拿红军抢渡大渡河来类比。这句话试图给人的印象是当年红军抢渡大渡河的速度没什么了不起,三百年前的清军就有这个水平。他故意“省略”掉的事实是第一,清军是骑兵,而红军是步兵。第二,清军无粮草等后顾之忧,而红军是忍饥挨饿。第三,清军是大摇大摆行军,而红军是一路打一路走。第四,清军是驾轻就熟,平原驰骋,红军是山高水险,人地两生。轻轻一笔对照中却包含了如此卑劣的手法,刘亚洲软刀子杀人的技巧实在高明。

----“崇祯把房间打扫干净,李自成把床铺好,张献忠替人家宽衣解带,最后多尔衮兴冲冲地云雨巫山。”
----“这些都是你们的姐妹母亲,都被我们操了!”说着就真在光天化日下干起来。
----“我们民族的繁殖力特别强,有数量没质量。每当灭顶灾害到来时,数量往往起决定因素。对汉民族统治最酷烈的清朝使汉族人极大地焕发了生殖激情,二百余年人口翻了好几番,至民国接手时,已是四亿五千万了。就是拿到今天来比,也只有印度才能望其项背。这种繁殖是以退化作为代价的。”
----“一言不合,扒下裤子就打。有时候,一百多个大臣被摁在丹墀下,露出一水的白花花的臀部。棍棒飞舞,鲜血横飞,蔚为壮观。”

评论:这是政论文章,还是X级成人小说?


回复本文章


以长矛大刀打败凶残狡猾的日本帝国主义,以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强大骄横的美帝国主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怎么能容忍刘亚洲这种
作者: 地火
日期: 2005-06-30 11:03

如题败类,应该把他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回复本文章


"只游过江,没出过海",却在乒乓外交后安居平五路。
作者: ttx
日期: 2005-06-30 22:41

如题


回复本文章

显示所选文章 | 注册 上一话题 | 下一话题



回复本文章
您的笔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血汗成本--中国劳工有多廉价
2004: 毛泽东--永远的旗帜
2003: 美国财长为何要求人民币升值 ?
2003: 21世纪,中国的小脚女人
2002: 是民本取代民主的时候了?
2002: 牺牲—中国知青在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