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我庆幸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送交者: 钳工 2005年09月14日10:49:3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我庆幸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作者:数学
2000-02-07, 21:04:02

首先声明,我不否认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我并不希望灾难再次发生。但是,我还是庆幸我这辈子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当然,有人会批评,说那么多的人倒霉,还有那么多人被打死,或者被迫害致死(我最不明白的就是这个词),你还喜欢,真是没心没肺。那么打个比方吧。比如说一个小青年有点钱,买了小汽车在路上开,他说他很喜欢开车。当然你也可以列举各种事实说明车祸不知道杀了多少人,足以证明汽车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那演还珠格格中的香妃的演员就没有过得了春节,就车祸死了。但我的看法,同情车祸的受害者是应当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喜欢开车。也正因为我在文革中自己没有被打成阶级敌人,而且全家人平安,而且所有的城里的乡下的亲戚都平安。实际上我认识的中小学同学,还有部队里的战友,工厂里的工友,就难得见到有死了人的。武斗那阵子我母亲的单位里死了几个人。下面讲我庆幸的原因。

首先,相信诸位年轻人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一个没有嫖娼,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的社会了。请注意我的说话还是很小心的,比如说,我就没有说文革中没有小偷,小偷是一定有的,我也没有说文革中没有强奸,象这样的刑事案件就都有。我说的是没有嫖娼,贩毒,拐卖妇女儿童。为什么没有呢?因为要犯这几样罪,通常都是为了钱。可是文革中钱虽然有用,但光有钱则无用。怎么说呢?比如说你有了一笔钱,这很好,乡下农民还很难有钱呢。可是你用它来干什么呢?买房子买汽车?这是不可能的,文革中没有汽车和房子卖。买衣服?那是要布票的。买肉吃?那就得要肉票。买自行车?就得要自行车票。买粮食?要粮票。所以挣太多的钱是没有用处的。这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国家准备战争,所以主要的钱都用来发展国防了。

但没有嫖娼,贩毒,卖淫,这就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社会,我居然就有机会经历,就有机会看到,所以我感到庆幸。相信诸位年轻朋友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社会了。

还有文革中的旅游,也许前有古人,但肯定后无来者。我在退伍时由于要处理一些事情,没有来得及跟上大队人马,而是自己一个人走,单位里发给的路费还粮票,于是我就趁机经过了广西的桂林,因为我早已经听说过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谈。我当时见到的桂林,相信诸位年轻人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当时就是1976年,毛泽东快要死了,四人帮快要倒台了,但我不知道这一点。我当时游桂林,首先去了芦苗岩和七星岩,每个地方需要七角钱门票。然后我看到城里许多奇峰拔地而起,于是下了个决心,每个奇峰都爬上去看一看。有的峰非常奇妙,四面都是悬崖,从外边是不可能上去的,但山崖下面有一个山洞,从山洞里可以爬上去,从半山腰出来,半山腰有一个亭子,山顶上也有一个亭子。当我爬到半山腰时,静静的没有别人,只有亭子里两个老头在下棋,那种感觉真象到了仙境。当我一个人爬到峰顶四处眺望,感觉整个山水的确美极了,四下里非常地静。而后来,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又去了一趟桂林,这回就令我大失所望了,这时的桂林变得游客如云,不,游客象沙丁鱼,熙熙攘攘让人觉得十分拥挤,到处都是人,而街边则摆满了各种卖小吃的和买工艺品的小贩。所有的奇峰脚下都有一个入口收门票。这和当初我见到的不同,当初我见到的整条街上是没有一个小贩的,因为当时做买卖是搞资本主义,是要取缔的。诸位朋友们还有机会有独自一人面对壮美山河的机会吗?没有了,永远地没有了。

文革初期我也觉得很好玩。最有意思的是,不用上学了,完全地放假。而且当时家长们对孩子都很放心,让孩子们到处溜达。不象现在的小孩,你敢让他随便到处溜达?不怕人贩子拐了去?其实,学生们都是不喜欢上课的,除非他有病。不仅中国的学生这样,国外的也是这样。记得我看过一部英国的故事片,什么名字我忘了,讲的就是二战时期的英国,一个老头开车送他的外孙去上学,他的外孙一进学校就发现所有的小学生都在广场上欢呼,把书包扔向天空来祝贺,而老师们则气急败坏地大喊安静!安静,这外孙也兴奋地欢呼,并跑出来回到车里,老头问怎么回事?那外孙高兴地说德国鬼子把学校给炸了,老头一听也哈哈大笑,带着外孙回到家。所以每次我看到希望工程的宣传画一位小女孩什么的渴望上学的样子,瞪大了眼睛的表情,总觉得很难相信。

三年动乱时也很好玩。最好玩的是,你有机会见到一个平时道貌岸然的领导,到那时则狼狈不堪的样子,被打倒了使劲地叫我有罪我该死的样子。而以后大家还有机会见到这种场面吗?完全不可能了。现在当官的是安全的,完全没有可能被搞得这么没有面子。除非贪污败露被抓起来了,否则大家是没有可能看到挺体面的上层人被搞得这么下层了。不要以为那造反派就一定神气。实际上文革中人物就象走马灯似地转,今天还是神气活现地领导革命群众斗争的头儿,而明天可能就被挂上一个黑牌子挨批斗。

所以文革中想拍马屁的人都不知道拍谁的马屁好,很难看清楚形势,任何人都有可能随时被打倒。

在文革中有没有以权谋私趁机占妇女便宜的?肯定有,但是也极危险,敢这么干的人一定也吃了豹子胆了。如果你侵犯的是女知青,查到了可就是死罪。而当时的人相互之间都有仇。一个掌实权的人下面不知有多少仇家盯着呢。如果他乱搞妇女,下面的仇家把他打倒的最好办法就是捉奸。瞅准了机会找几个人一下子冲进去立即戴高帽子游街,挂着个大牌子,上书大流氓,这人政治生命就算完了。我这说的还是通奸,就可以这么搞。我听一个来自广洲的战士就说他们那儿有一个军宣队干部趁着审问一个女阶级敌人,想捞油水,结果一下子被工人纠察抓住了,好家伙,和阶级敌人通奸,那还了得,立即扒掉领章帽徽大会批斗。

在文革中治安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任何人犯了罪都是至少“无期徒刑”,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判的无期徒刑,可能只给你判那么几年,但因为你是专政对象,也就是阶级敌人,那么出狱以后也还是群众专政的对象,也还是被盯着。所以犯罪的代价极大。另外就是群众与罪犯作斗争的积极性极高。为什么呢?因为任何社会的任何人都是希望上进的。比如现在,所谓的上进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文革中的人也希望上进,但挣钱是不可能的了,而当官则也有成为走资派的危险,但也还是有吸引力。最能够上进的办法莫过于当先进,当英雄,就是阶级斗争英雄。那么如果街上出现了一个歹徒,恐怕人们要把它当成一种“财富”,要争先恐后地与之斗争,这样就有上升成为英雄的机会。即使牺牲了,那么就是烈士,自己的后代的成份就很好,得到的好处也很大。

文革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知识饥渴。因为书店里除了马列毛的著作外其它的书非常少,而当时的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识字的工人,知青和军人业余都没有多少事情,那么业余时间就很无聊,那么就想弄些书来看看。当时还是有一些人有一些书的,或者是家里的藏书,或者是从封存的图书馆里偷来的。于是大家就互相借着传看。我记得象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还有许多外国名著,都是那时候看的,当然这些东西都已经被定为大毒草,所以借别人的书来看时都说“哎,借给我批判批判。”因为当时是允许在批判毒草时先看到毒草的。我记得当时要找到一本小说非常难,所以我一见到小说就两眼放光。在学校时也和一两个同学玩解几何题或者方程。并不是因为要考试什么的,根本就没有这种约束,完全是为了消遣,好玩,正如其它的同学都玩别的花样一样。因此当时的学校是自由的,老师并不太管学生。我认为在自由状态下,可能十个学生有九个会成为文盲,但还剩一个就是天才了,因为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想学什么学什么,同考试啊谋生啊全无关系。而书的特别难弄到,就使得他对书特别地喜欢。这就不象现在,什么书都有成千上万种,这样就象吃多了肥肉一样吃腻了。

所以我看到不止一位作家一提到文革就声称什么中华文化“荡然无存”,真的荡然无存?我就不相信,不信随便在大陆抽十位五十岁的人,再在台湾抽十位五十岁的人,想法儿比赛一下,看谁的中华文化知识多。不说别的,在批林批孔时几乎把论语都学了一遍。

因此我想,也许教育也应当搞一种饥饿疗法,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就是说让人很难弄到书,他反而觉得书很宝贵。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究竟有多少人把三国,水浒,西游,红楼全部看了一遍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绝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忙于做各种各样的题了。

文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文艺活动非常有意思,许多人都喜欢摆弄乐器,不是拉个二胡就是吹个笛子。当时的文艺宣传队也特别多,或者在广场上,空地上,或者在礼堂里演出。因为当时没有电视,只有收音机,而且音质不好,所以一个人只要在当地唱得很好听,那就是当地的名星,比如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唱得好的人,还有舞蹈,相声快板等各种文艺节目,虽然演出水平不怎么样,但是人们没有多少机会看到好的演出水平,于是就对那些文艺节目感兴趣了。而现在可就不行了,因为电视里的节目就已经是第一流的,那么一个小地方也就没有什么演出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中国的人权和言论自由程度已有大幅度改
2004: 香港--中国民主选举的试验场
2003: 向谁来要求正名?评台湾的正名大游行
2003: 奥萨马还在说话
2002: 信仰是科学的大敌
2002: 失去精神力量的中国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