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版主:纳川
官僚制度比不上科举制度
送交者: 生不逢时 2005年11月05日10:06:0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官僚制度比不上科举制度

生不逢时

首先让我们看看现在中国的官员们是怎么产生的。

(一) 子承父业
那些高干子弟并非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邓小平为了安慰老人而实行的一种赎买政策。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矢。当然有一些人还是愿意作点事情。

(二) 上面发现
像邓小平发现朱鎔基。毛泽东发现王洪文,华国锋一样。基本上和封建皇帝微服出巡,发现能人的老皇历一模一样。真正发现人才的机会微乎其微。

(三) 买官卖官
还有不少人是通过巴结上级,或者花钱搞好关系。同时买些文凭装点自己。要知道,中国的官场体系是一旦在某地为官,除非犯错误或者得罪同人,一般不会调去外地。只要将上面伺候好了,不怕你不飞黄腾达。

这种官僚体系,剥夺了真正有才干的人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海外就有不少聪明人,宁愿在国外,也不愿回去,应该不仅仅是收入问题,而是没有地方发挥才干的制度性问题。

再看看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以郑板桥为例,他是举人,至多当县官,再想上一层楼非常困难,与体制不合。

县官既是父母官,又是法官,有生杀予夺之权。毛泽东将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提拔起来,因此毛时代的冤假错案史无前例。

也许有人说,封建社会也有捐官的,不过那些人大多是买一个官衔,而不是实缺,如同现在官员们热心于学位一样。皇帝历来对于殿试慎重其事,对国家的名器不会当儿戏。

过去的人想出人头地,岂止是十年寒窗。有的人考了一辈子,像康有为,学问了得,就是运气不济,一直是个举子。

封建时代光是学问好也不见得万事大吉,有的人字写不好,老是名落孙山。本来乾隆皇帝拜泰山,郑板桥本有机会一显身手,不过其貌不扬。再加上写的那“管阁体“怪字皇帝不欣赏,机会也就跑了。还有人名字取的不好,像湖南的谭延凯就是不该姓谭,慈禧太后刚杀了一个谭嗣同,也是湖南人。谭延凯到手的状元只好烘手让人,让广东的刘春霖捡了个便宜。

本人在这里并非提倡科举制度,只不过想让众人比较一下,既然官僚制度连科举制度都不如,为什么就是不改弦易辙呢?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抗癌明星组合 多年口碑保证!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对抗癌细胞
中老年补钙必备,2星期消除夜间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质疏松立竿见影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