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轉帖:長安!長安!
送交者: 求真知 2021年03月10日17:23:0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還是有幾張圖貼不好,請點擊標題至原址)

長安!長安!

Original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Image


本文由 金泰·唐618特約製作


長安

一座偉大的城市


尤其唐代長安城

是中國古城史上

平面規模最宏大的城市之一

(請橫屏觀看,西安城全景圖,這裡曾屬於唐代長安的宮城區域,攝影師@苟秉宸)

Image


是當時東方世界的中心

時人讚頌其為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大明宮遺址公園上文出自出唐朝詩人王維的《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攝影師@王富貴

Image


它還是古往今來

眾多中國人心中的夢想之城

即便千年的光陰

讓唐長安城化為塵土與廢墟

中國人也依然在吟詠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依然在嚮往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依然在遙想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大雁塔與終南山同框,上文分別引自賈島的《憶江上吳處士》、孟郊的《登科後》、舒亶的《虞美人·寄公度》,攝影師@朱浩銀

Image


然而

在這些耀眼的光環之下

在這些遙想與嚮往之中

我們早已模糊了

長安真實的面貌


就讓我們通過本文

從城市規劃與建築的角度

來看看這個1400年前的夢想之城

究竟是什麼樣貌?


 

 01 

誕生

 

古都長安

誕生於關中盆地

其南部的秦嶺山地

層巒疊翠、群峰競秀

(秦嶺與關中平原,攝影師@孫岩

Image


層層山嶺高聳入雲

氤氳的水汽在山間停留

形成降雨、匯流成河


東有灞河、滻河

西有灃河、澇河

南有滈河、潏河

北有渭河

以及發源於黃土高原的涇河

統稱為“八水繞長安”

(西安現代水系分布圖,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Image


浩浩湯湯的“八水”將關中平原

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高地和丘陵

如灞河、滻河之間的白鹿原

渭河、灞河、滻河之間的龍首原

滻河、潏河之間的少陵原、樂遊原

······

(被渭河分割的平原,攝影師@射虎)

Image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關中平原

被人們冠之以“天府”的美譽

山環水繞、易守難攻的地形大勢

也讓眾多帝王在此建國立都

(西安歷代都城變遷,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Image


公元前202年

在楚漢之爭中獲勝的劉邦

便是其中之一

他以渭河南岸長安鄉之名

將都城命名為

長安

請左右滑動觀看,漢長安城布局示意圖,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1.png


2.png



漢長安城在極盛時期

占地約36平方千米

約為同時期羅馬城的2.4-3倍

(請橫屏觀看,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局部航拍,攝影師@白陽

Image


在漢長安城建立將近800年之後

長安又迎來了新的大一統王朝

隋朝

長年累月的風霜雨雪

讓這座城市年久失修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於是

隋朝直接放棄了漢長安城

而在其東南部

打造出一座更為壯麗的

天子之城

(請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隋唐長安城布局示意圖,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3.png


Image


28歲的天才規劃師宇文愷

設計了這一座規模空前的古城

其憑藉約84平方千米的面積

超越了漢長安城

超越了中國絕大多數古城

(現代西安,圖中區域約為隋朝的宮城部分,攝影師@陳肖)

Image


隋朝將這座城市

定名為大興城

不過僅僅35年之後

隋唐之間改朝換代

其又恢復了長安之名


至此

唐長安城的歷史舞台

已準備就緒

而一段長達千年的傳奇

即將開始

 

 

 02 

眾生

 

唐長安城大致由三部分構成

囊括眾生的家園、帝王的宮苑

以及神靈的廟宇


首先

唐長安城是百萬眾生的長安

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

都生活在


約81.3%


的長安土地之中

(長安城居民生活區示意圖,上文中的數據是根據《國家歷史地圖集》中的唐長安城地圖測算得出,僅供參考,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如此廣闊的面積中

管理如此眾多的人口

必然需要極為嚴格的秩序

六條主要街道及其他街道

將長安城分割出100多個小方格

是為里坊

(長安城六街示意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六街中最寬廣的朱雀門街

被尊稱為“天街”

其將整座長安城一分為二

寬度約為150米

可以容納約100多匹馬齊頭並進

(朱雀門街示意圖,製圖@鄭伯容&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其餘的大街也極為壯觀

寬度在40-75米之間

主要的交叉路口

還設置有5-30名護衛

以保障治安


六街的盡頭

便是城市的大門

其中位於城市中軸線上的

明德門

便是長安最主要的門戶

(明德門示意,參考文獻為《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其上方冠以木質的城樓

下方的夯土牆以磚貼面

碩大的斗拱、威嚴的建築

代表了長安城的門面與形象

數以百計的騎兵和步兵

駐紮在此、重兵把守

(明德門示意,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而生活在城中的芸芸眾生

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布衣白丁

通通居住在里坊之內

並且受到嚴格地管控


所有的里坊都被高3米左右的

厚夯土牆所圍合

每日早3000下鼓聲

晚800下鼓聲

以控制里坊大門的啟閉

並設有5-30名士兵把守

任何人夜間不得擅自進出里坊

(請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里坊布局示意圖,上文中鼓聲的描述出自《新唐書》中的“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Image


在長安城的清晨

宮城正門上的城樓

敲響第一聲報曉鼓

100多個裡坊的鼓聲依次跟進

同時城內200多所寺廟會撞響晨鐘

層層宮門、城市的城門、各個裡坊的坊門

依次緩緩開啟

正所謂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長安城門示意圖,上文引自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長安城的里坊之中

不僅有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在官員、平民住宅的

規格、尺寸和裝飾方面

也有着細緻的規定


譬如平民的住宅和大門

很少甚至沒有裝飾

而官員的府邸

則可以使用雕梁畫棟

(唐三彩院落,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與帝王的宮殿相近的里坊

尤其受到高官與貴族的青睞

以致城市的東部豪宅遍地

尤其是延興門附近

柳公權、白居易等均居住於此

(長安城中貴族府邸布局示意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嚴格的秩序之外

城市的設計者也為居民

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縱橫交錯的八水

在人工挖掘的水渠引導下

為整座城市提供生活、灌溉及交通用水

並且聯通着更廣闊的河流網絡

在長安周圍至少有7條主要的運河

確保關中以外的物資輸入

(長安水系示意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人們在引水溝渠的堤岸旁邊

種植槐樹、柳樹、榆樹等等

這些綠植也成為唐詩吟詠的主題之一

正所謂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請橫屏觀看,俯瞰深秋的興慶宮遺址公園,上文引自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攝影師@韓飛)

 

Image


“八水”還滋養着綠樹成茵的樂遊原

此地東眺瀍河、南望曲江

無數居民來此春遊踏青

杜甫稱讚其“樂游古園翠森森”

李商隱感嘆其“夕陽無限好”

(樂遊原上的春天,上文分別引自杜甫的《樂遊園歌》、李商隱的《登樂遊原》,攝影師@射虎)

Image


人們還利用城市東南角的低洼處

營造了公共水景園林

曲江池

每年新科進士放榜後

皇帝會賜宴曲江池

以示君民同樂

(曲江池遺址公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Image


長安城的水

不僅在曲江池中浮光躍金

還能釀作一種綠色的酒漿

人稱“綠蟻”“綠醅[pēi]”

正所謂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式銀壺,上文引自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君王對科舉的宣揚

讓無數英才齊聚長安

“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李白

“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孟郊

都曾在長安大放異彩

(唐長安名人居所示意,上文分別引自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孟郊的《登科後》,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Image


從街道、城門

里坊再到園林

近百萬長安人

在此安居樂業



 03 

帝王


在眾生之外

唐長安城也是帝王們的舞台


約11.7%


的長安土地承載着

帝王的志向與生活


其大致可以分為太極宮

大明宮、興慶宮等三大宮殿區

統稱為“三大內”

它們依次成為唐王朝

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

(長安城中的宮殿區示意,上文中的數據是根據《國家歷史地圖集》中的唐長安城地圖測算得出,僅供參考,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

太極宮起居辦公

此地居於全城的核心位置

極為宏偉

如今的明清西安古城範圍

與當初的宮城大小相近

(請橫屏觀看,西安古城全景圖,攝影師@餘明)

Image


不過

在李淵之子李世民

發動“玄武門之變”後

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孝心

開始新建更為壯麗的

大明宮

(規模巨大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Image

 

這裡不僅建有全城最寬闊的道路

還擁有20多座大小不一的宮殿

其中麟德殿的面積約為

如今故宮太和殿的5倍

宮殿規模不可謂不大

(大明宮全景示意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大明宮中另一座

位於龍首原的高地之上的

含元殿

也氣勢磅礴


通往含元殿主殿的龍尾道

托起整棟建築物

將其烘托為天上宮闕

(請橫屏觀看,含元殿龍尾道示意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主殿的左右兩側

是為兩個突出的闕樓

帝王在此檢閱軍隊

以及觀看唐代教坊藝人的大型演出

(含元殿闕樓示意圖,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站在大明宮的高處

遠處可遙望終南山

近處可俯瞰長安城

立於此處的帝王不知會不會

在心中升騰起唯我獨尊的豪邁

(請橫屏觀看,含元殿示意,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而唐玄宗李隆基

憑藉國力之昌隆

又興建了興慶宮


在興慶宮中

唐玄宗特意將一座樓取名為

“勤政務本”

以督促自己勤於政務

(興慶宮沉香亭,為李白詩中所寫的“沉香亭北倚欄杆”,攝影師@李瓊)

Image


在唐玄宗的統治前期

天下大治、海清河晏

長安也隨之達到了

繁榮的巔峰



 04 

神佛


盛世長安的繁榮與富足

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譬如社會上流人士之間

盛行以做工精巧的銅鏡為贈禮

(高士宴樂紋嵌螺鈿銅鏡,將螺蚌貝殼鑲嵌工藝運用於銅鏡之上,為唐朝首創,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皇宮貴族所用的絲綢織品

歷經千年仍色澤鮮艷

(綺地翼馬紋繡片,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這些絲綢織品

不僅滿足了國人的生活所需

還成為遠銷國外的大宗商品

因而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

也被後世稱為“絲綢之路

(請橫屏觀看,唐絲綢之路示意,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Image


沿着絲綢之路

各國的商人、商品湧入長安

造就了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商業中心

“東市”和“西市”

(如今的西市,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Image


從世界各地而來的“胡人”

在長安城中掀起一陣“胡風”

如各種胡食

國家博物館藏的唐代胡風點心及食具,出土於吐魯番,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胡服尤為受到

貴族女性的偏愛

(唐代穿着胡服的女性,圖為唐代彩繪舞伎絹畫,出土於阿斯塔納230號墓地,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隨胡人而來的

不僅有新穎的生活方式

還有宗教信仰

胡商帶來的祆教、波斯的景教

以及更早傳入中國的佛教等等

再加上本土的道教

眾多宗教一同匯聚長安

(秋天的小雁塔,攝影師@射虎)

Image


所以

長安也是眾神的長安

在長安城中


約7%


的土地被宗教建築所占據

(長安城中的宗教建築,上文中的數據是根據《國家歷史地圖集》中的唐長安城地圖測算得出,僅供參考製圖@楊寧&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Image


宗教的力量

讓長安城樹立起高塔

豐富了城市的天際線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

“西天取經”歸來的

玄奘大師主持修建的

大雁塔

(雪後的大雁塔,攝影師@射虎

Image


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之中

大雁塔幾經修繕

與最初的模樣大不相同

但是其主要結構

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屹立至今


塔身內部

由數十根木柱、橫梁

搭建成筒狀結構

登塔所需的樓梯

如同攀附而生的藤蔓

沿着木結構盤旋而上

(大雁塔內部結構示意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Image


塔身外部

由平均厚達6米的青磚

層層包裹、層層壘砌

一座60餘米高的巨塔

就此呈現在我們眼前

(大雁塔各層結構示意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Image


宗教建築不僅

在建築樣式上有所突破

在建築規模上也極為宏大

許多達官貴人

情願捐出自己的豪宅

作為供奉神明的廟宇

(香積寺,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譬如

章懷太子李賢舍宅立千福寺

太平公主為武則天立罔極寺

······

至少有192處宗教建築

分布於長安的里坊之中

最大的一處占據近一坊之地

規模之巨可以媲美宮殿

(大興善寺,在長安城中占據整個靖善坊,攝影師@雒梓涵

Image


然而

長安的風流

隨着唐王朝的衰敗

終被雨打風吹去

(唐定陵朱雀門石獅,攝影師@射虎

Image


公元755年

安史之亂爆發

公元763年

吐蕃占領長安

公元881年

唐末亂軍攻進長安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幾乎將長安損毀殆盡

(唐代乾陵之前,頭顱被損毀的六十一番臣像,上文引自韋莊的《秦婦吟》,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這座曠世之城

終隨時光遠去

在後人的心中

留下無盡的懷想



 05 

尾聲

 

縱使唐長安城消逝於無形

它對於中國的影響

也並未斷絕


在今天的拉薩

布達拉宮正門門廊的東壁

仍保留着唐長安城的圖畫

(布達拉宮,其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唐王朝的文成公主所興建,攝影師@小風)

Image


在今天的東北

唐代渤海國的都城城址留存至今

其完全仿照長安城建設

(請左右滑動觀看更多,渤海國上京城布局示意,此遺址位於黑龍江寧安,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Image

Image


在今天的雲南大理

建於南詔時期的

大理崇聖寺千尋塔

與唐長安城中的小雁塔極為相似

(大理崇聖寺三塔,較高的千尋塔始建於南詔時期,高69.13米;兩小塔始建於大理國時期,高約42米,攝影師@李毅恆)

Image


行走於中華大地

也許一個不經意間

便會與長安相遇

而長安本身也成為人們心目中

神一樣的存在


據不完全統計

與長安有關的地名4526個

與長安有關的品牌3090個

與長安有關的小說、電視劇更是不計其數

無數人都在追尋那個地方

無數人都在懷想那個時代

(長安塔,2011年西安世園會的標誌,上述資料源自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中國商標網,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如今的西安始終延續着

長安的街道與格局

今日行人腳下的朱雀大街

還是1000多年前

李白、白居易走過的同樣位置

(如今西安的朱雀大街,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日本留學僧空海

曾在長安城中的青龍寺求法

並回到日本創立了真言宗

對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00多年之後

西安市與日本各界合作

在青龍寺遺址附近

共同修建了空海的紀念碑和紀念堂

這也是西安第一座唐風復原建築

(青龍寺內的雲峰閣,攝影師@射虎)

Image


而在青龍寺、曲江池

延興門等眾多長安遺址的環繞之下

陝西投資集團旗下金泰恆業

選擇這一片不可替代之地

延續盛世大唐的符號與記憶

接力青龍寺的千年文脈

打造出頂級的人居作品

金泰·唐618

(請左右滑動,觀看金泰·唐618項目效果圖)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400年後

在長安遺留的城市肌理之下

現代西安正在重塑自身

金泰·唐618作為其中的佼佼者

既傳承着大唐風韻

也試圖連接着這座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這是可以觸摸的西安

時尚而現代

更是可以感受的長安

文明而古老

在古今交融的這片土地上

即將開啟新的都會生活方式

(金泰·唐618區位示意圖,製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Image


與不變之間

其周圍的曲江、大雁塔商圈

既滿足現代人的生活娛樂

又如同千年前一樣人流涌動

盛唐長安的世界影響力

正在為如今的西安賦能

(大唐芙蓉園,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Image

 

從21世紀回望

浮華都被時光略去

但是

當我們透過這些殘存的表象

去了解其背後的內涵

我們仍然能看出長安的風流餘韻

仍然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大唐氣象


如今的唐長安城遺址靜臥在

這個擁有1000多萬常住人口的繁華都市

地下1m到3m處

正等待着後人重新發現這座

偉大的長安城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李張子薇

圖片:禦寒

設計:楊寧、王申雯

地圖:陳景逸

審校:擼書貓、風子

封面攝影師:王富貴


專家審核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葛承雍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 年芳六千


【參考文獻】

[1] 王建國. 西安歷史地理略論[M].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2] 妹尾達彥 、高兵兵. 長安的都市規劃[M]. 三秦出版社, 2012.

[3] 劉慶柱. 地下長安[M]. 中華書局, 2016.

[4] 平岡武夫.  唐代的長安與洛陽[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5] 王才強. 唐長安的數碼重建[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6.

[6] 成智. 隋唐長安建築的現代研究歷程[J].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4.


【招聘】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歷史考古、建築等各領域撰稿人,以及商務策劃等,請在後台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235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  The End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病毒流傳是政治鬥爭的產物
2020: 驚蜇過後習訪鄂,民間冤氣可得伸?
2019: 馬哈蒂爾:若被逼選邊站,我選中國而不
2019: 80年前蔣介石的講話至今仍然振聾發瞶(
2018: 修憲復帝是中國民性之必然
2018: 現從各方面看,取消任期限制越發像是為
2017: 共濟會拜的是satan
2017: 佛所悟出的謬論(3):大地是平的,月
2016: 施化:習近平已取守勢
2016: 馬航失蹤2周年 史上謎團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