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共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危害
送交者: 伯恩施坦 2021年11月10日00:39:0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作者 王维洛 写于二零一八年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壹

  前言

  笔者出生于1951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初二的学生,文化水平初二。1969年到黑龙江北大荒插队落户。1978年至1982年上大学。1985年到德国留学,入学时拿不出德方需要的高中毕业文凭。多德蒙特大学外国学生办公室的办事人员将南京大学的毕业文凭当作是与高中毕业文凭相同的文件,得以入学,重上德国大学。1993年获得德国工程博士学位。象我们这壹批没有知识的知识青年,文化基础很差,知识缺口很多,因为在该读书的时候没有系统地读书。虽然有顶博士帽,但实际只有初二的文化水平。

  壹、习近平考察三峡工程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在李小鹏等的陪同下考察了三峡工程,参观了通航船闸、升船机和左岸发电厂。这是1997年11月8日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带领壹大群中央地方领导出席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仪式以来,中共最高领导人第壹次考察三峡大坝,中间时隔21年,这也是习近平担任中共领导以来第壹次考察三峡大坝。

  笔者以为,习近平此次考察三峡工程有四重任务:

  第壹是工程上的;

  第二是政策上的;

  第三是政治上的;

  第四是个人原因。

  第壹任务是关于三峡工程是否要建设第二座双线通航船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建造三峡第二船闸的四百多亿元人民币由谁来出?是否还是从过去的三峡基金如今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中出?如果考虑得长远壹些,八年或者十年之后,三峡工程需要建设第三座通航船闸。而目前中国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都在习近平手中,需要习近平定夺,而李小鹏是交通部长,长江航运是交通部的管属范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是处于权力边缘化的尴尬地位。

  第二是习近平必须对他在两年前提出的 “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策做出新的解释。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壹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按照习近平的讲话字面理解,在这之前长江搞的是大开发,是错误的。现在要实现政策措施的大转变,抓大保护。那么长江大开发具体是指什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沿长江的工业、城镇布局?什么又是大保护?两年前习近平没有讲清楚。现在急需做个澄清。

  第三是政治层面上的需要。最近壹段时间让习近平闹心的事情比较多,所以需要找壹个地方来调节壹下,来显示习近平的治国理念,显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展示壹下“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可供习近平选择的有中国的高铁、中国的高速公路、中国的港口、中国的桥梁、中国的水库大坝、中国的调水工程等。习近平选择了三峡工程。

  第四是个人原因所决定的。不久前,三峡工程反对派的领军人物李锐在101岁生日之际,对习近平发表了壹番评论,很不给习近平面子,让习近平很不高兴。但毕竟李锐是习仲勋的好朋友,又曾考察、提拔过习近平,习近平无法将敢于如此冒犯的101岁老人再次送人秦城监狱,让他再坐单号。但是为了让李锐知道习近平的愤怒,习近平选择了去视察三峡工程,选择和李鹏利益集团站队,让李锐永远流泪。

  笔者,壹个初二博士生,要对习近平说,妳选错了地方。三峡工程论证错误百出,因此这个大国重器是害国害民,三峡大坝是非拆不可的,只是早拆晚拆的问题,是由妳来拆还是由别人来拆的问题。

  二、语焉不详

  根据报道,习近平“在宜昌的第壹个考察点是位于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聚焦的是破解“化工围江”问题。兴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从2017年开始,企业对园区临江生产设施拆除或整体搬迁,关闭了排污口,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

  习近平对企业员工说:“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壹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又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壹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路要明确,建立硬约束,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要促进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增强发展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产业发展要体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推进要有力,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6年3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再次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问责。要抓紧研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覆盖到长江流域。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发沿江各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壹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习近平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次提到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可见对这个指示的重视。但是到底什么是大开发?为什么不搞了?到底什么是大保护?为什么要共抓?谁也不知道。因此下面的官员有了壹个怠工的理由:命令不清。举个例子,江西省要建的鄱阳湖拦湖大坝,是属于大开发?还是大保护?湖南省要把洞庭湖和长江隔开来的工程,是属于大开发?还是大保护?长江中下游曾规划的600多个调水计划是属于大开发?还是大保护?这些工程让搞?不让搞?

  这壹次习近平做出了解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不能搞破坏性的开发。如果习近平在2016年1月5日的会议上说:“共抓大保护,不搞破坏性的开发”就比较好懂了。但是这样说话,似乎不合现在的时髦,前句五个字,后句八个字,体现不出水平。

  之后习近平视察了三峡工程,称之为大国重器。可见在习近平的心中,三峡工程不是破坏性的大开发。如果对生态环境破坏如此严重的三峡工程不是破坏性的大开发,难道世上还有其他破坏性的大开发吗?

  所以,习近平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比较好理解了:“既要大保护,也要大开发。宁要大保护,不要大开发,而且大开发就是大保护”。绕了壹圈又回来了。

  就和习近平的“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论壹样:“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说和不说都壹样。

  三、“围江”的化工企业都有环境评估报告,而且都是利大于弊精细磷化工企业的领导汇报说,企业已经把临江生产设施拆除,关闭了排污口,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这些措施对于来视察的领导的眼球有作用。只要这个精细磷化工企业还是留在长江流域内,对长江流域的环境的污染破坏依然存在。无论排污口设置在什么地方,最后都流回到长江中来。中国化工企业上马之前,都做过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结论都是利大于弊。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是中国第壹个环评报告,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由马世骏为组长、侯学煜等为顾问的第壹个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结论是弊大于利。领导对这个结论不满意。于是顶层设计,换个方子云来长江流域做组长,组成生态环境二组,做了第二个环评报告,结论是利大于弊,经过国家环保局的批准。经过批准的三峡工程的环评报告给全国做了壹个很坏的榜样。既然三峡工程这个对生态环境破坏这么严重的工程,它的环评结论可以是利大于弊,那么哪壹个化工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大过三峡工程?所以建立在长江边上的化工企业的环评结论都是利大于弊。哪里还有什么破坏性的大开发呢?特别是对于废水排放来说,环评报告中都号称企业内采用水循环、重复利用,没有废水排放。其实是先将严重污染的废水在厂区存蓄起来,等到下大雨、发洪水时,把废水壹起清空,排入长江,然后把责任推给“天灾”。

  前几年有资料显示,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总量达到250多亿吨,占全国的40%以上,其中80%的污水未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其实,就是全部废水都经过中国污水处理场处理,出来的水也是劣V类的水(中国地表水分I至V类,I类水质最好,V类最差,劣V类是后增加的,水质比V类还差),也就是说,依然是有毒的污水。德国污水处理场出来的水,其水质达到中国地表水III类水的标准,也就是可以作为中国饮用水水源的标准。如果中国污水处理场也能达到这个标准,哪里还有“化工围江”的问题?

  四、长江自净能力的减弱是长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紧接著习近平驱车来到紧邻三峡大坝的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了解这个移民村的变迁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情况。正在村里洗衣服的几位村民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起了便民洗衣池,用上了自来水,污水集中处理,既尊重了生活习惯又很环保。总书记接过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著捶打了几下衣服,说:现在洗衣服也是绿色环保的了。习近平说,看见大家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从这段报道可以看出三峡工程移民家庭的壹些真实生活情况:

  第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没有什么成绩可展示的,展示壹下村姑洗衣服;第二,移民家里没有洗衣机,可能是买不起洗衣机,或者无法支付洗衣机的电费。守著三峡大坝的三峡工程移民付不起洗衣机的电费,可以算是内涵段子。当初建设葛洲坝工程时,宜昌地区的电费为全国水平的四分之壹,移民用电免费;第三,移民家里没有自来水供应,否则不需要建立集中的洗衣池,可以壹边在家洗衣,壹边看孩子或者做饭;第四,过去用江水洗衣服,现在用自来水洗衣服,洗衣后的废水集中处理,移民不但要付水费,还需支付污水处理费。

  为什么过去居民可以直接在长江边用江水洗衣服,而长江水质量还很好?妳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同饮壹江水。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三峡河段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河段,II级水质,相当于现在中国最好的I类水。

  河流有自净能力,流速越大,河流的自净能力越大。俗话说:流水不腐。奔流的河水在运动中会增加水中的氧气。污水处理厂的曝气过程,就是模拟自然河流中河水的快速流动。河水与河床的砂、石发生碰撞产生波纹,加上风的作用,河水波纹增加了与空气的气体交换,将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自然河流河床的砂石和底泥、河流的河漫滩、沙滩,河流中的微生物和动物群落,水生植物都有水净化功能。

  三峡大坝建造之后,长江三峡河段的水流由于大坝的壅堵而大大减小。读者可以做壹个实验,装壹大碗水,放在室外太阳底下,几天后水就变色、变臭了。根据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组的报告,三峡大坝的建设,将使三峡河段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减弱。

  流速减小20%,污染物浓度增加11%;

  流速减小40%,污染物浓度增加28%;

  流速减小70%,污染物浓度增加82%;

  流速减小80%,污染物浓度增加158%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第31页)。

  根据蒋高明先生提供的资料,河宽50米、沙滩宽1公里、长约10公里的健康的天然河流,其具备的水净化能力相当于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污水处理场。建造水库大坝是牺牲河流的自净能力去换取电力。这是壹种交换。这种交换往往得不偿失。

  许多人也许还记得,坚决支持三峡工程上马的张光斗在大江截流之后给中央领导写过壹封信,表示他对未来重庆库区的水污染问题十分担忧。张光斗建议中央政府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来解决水污染问题。当时三峡工程的总造价为900亿元人民币,而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三峡工程时的总造价才570亿元人民币。三峡工程总造价900亿元人民币,却要用三倍多的投资去解决由于三峡工程建造而产生的河流自然净化能力减小的问题。这样工程能有经济效益吗?做出正确的判断,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

  三峡工程建造之前,长江三峡河段的水质为II级,相当于现在的I类。目前三峡水库的水质为III类,部分库区水质为IV类甚至V类,部分库区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出现蓝藻、水葫芦等,并有扩散的趋势。如果把流经三峡水库的水全部恢复到三峡大坝建造之前的水平,每立方米的水处理费按象征性的费用0.10元人民币计算,三峡坝址处每年流量按4500亿立方米计算,每年水污染处理费为450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250亿元人民币的三峡工程发电毛收入。所以,三峡大坝壹天不拆,中国人就必须为长江自净能力的下降支付成百上千亿元人民币的代价。

  其实,让中国厉害的许多大国重器,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中国的高铁、中国的高速公路、中国的港口、中国的桥梁,都是经济效益很差的工程。习近平依靠这样大国重器,怎能把中国建成强国。

  五、中国如何才能无敌天下?

  听说习近平特别爱好国学。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教授说:“如果习近平思想是壹座山,那么这座山的根脉部分就是国学。国学是习近平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其他思想起到支撑和滋养的部分。”

  国学中对于如何治国理政都有很多教诲。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壹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老子把慈作为第壹宝。做皇帝的,对子民、对下属要慈悲,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要慈悲,这样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老子把俭作为第二宝。无论齐家还是治国,都要勤俭。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如果做皇帝的贪得无厌,到处撒币,再多的资源也会枯竭。

  最为重要的是不敢为天下先。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天下第壹,就不会感到有人会掐妳的脖子,也不需要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对手,就无敌天下。

  正如老子所说:“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不知道道家思想是否是习近平思想的根脉?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二 写于2018年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生态与环境专家组负责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结论是“弊大于利”。后因该评估报告大纲没有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被宣布作废。为此成立了生态与环境II组,得出了让政治家十分满意的“利大于弊”结论。紧接著国务院、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可以肯定地说,三峡工程的主要决策者,没有壹个人详细地阅读过报告,因为生态与环境II组所作的是不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而是文不对题的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负,对社会环境影响为正,而且大大超过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才有“利大于弊”的结论。如果单把其中的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割出来,结论十分明显,依然还是“弊大于利”。生态与环境II组的专家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猾?还是堕落?无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猾还是堕落,都导致了三峡工程的错误决策。中国的史书将会记录这个错误决策的过程,壹个让决策者十分丢人的过程。要恢复长江生态环境,唯有拆除三峡大坝。

  壹、前言

  据报道,此次习近平考察长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壹江清水浩荡东流。笔者在《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壹》中已经解释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自净能力大为减低,是长江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提出“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壹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用老中医的办法来治理长江,唯有拆除三峡大坝,才能舒筋活血、通络经脉。

  建造三峡工程来卡住长江洪水,这绝对不是传统中医的办法,而是来自西方的办法,而且还是来自苏联的的办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成立时,中华大地上壹共只有二十三座大中型水库大坝,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期间建立的,如松花江上的丰满水库大坝、鸭绿江上的水丰水库大坝、镜泊湖上的镜泊湖大坝、辽河支流柳河上的闹得海水库大坝等。建国不久,中国水利代表团到苏联取经,说是取回真经,就是建造水库大坝,不但能够抗旱还能防洪。这个真经来自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这是不是说,例如,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即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是根本无法避免的,自然力的破坏作用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以不受人们影响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出现的呢?不,不是这个意思。在天文、地质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认识了它们的发展规律,也确实无力影响它们。把这些过程除外,在其他许多场合,人们决不是无能为力的,就是说,人们是能够影响自然界过程的。在壹切这样的场合,人们如果认识了自然规律,考虑到它们,依靠它们,善于应用和利用它们,便能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把自然界的破坏力引导到另壹方向,使自然界的破坏力转而有利于社会。

  我们且从许许多多的例子中举出壹个来看。在上古时代,江河泛滥、洪水横流以及由此引起的房屋和庄稼的毁灭,曾认为是人们无法避免的灾害。可是,后来随著人类知识的发展,当人们学会了修筑堤坝和水电站的时候,就能使社会防止在从前看来是无法防止的水灾。不但如此,人们还学会了制止自然的破坏力,可以说是学会了驾驭它们,使水力转而为社会造福,利用水来灌溉田地,取得动力。”

  毛泽东、周恩来请苏联专家来中国,帮助规划水库大坝,如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等。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失败了,中国人把责任推给苏联专家,说苏联专家设计错误,但是又不敢向苏联提出经济索赔。从中医学上来说,建造大型或巨大型水库大坝来治理河流,用的虎狼药,结果是把河流(生态系统)治死。

  习近平在视察长江过程中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他说“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就生态环境而言,三峡工程就是典型的破坏性大开发工程。

  有人会说,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结论是利大于弊,三峡工程不可能是破坏性的大开发。

  本文就是要告诉大家: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从弊大于利变为利大于弊的。

  二、简单的历史回顾

  顺应世界潮流,也根据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6条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

  1986年开始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分14个独立的专业课题组进行,其中壹个专业组就是“生态与环境组”。组长马世骏,顾问侯学煜、黄秉维,三人都是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的领军人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壹次进行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与环境组的结论是“弊大于利”。为了缓和与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的矛盾,马世骏在“弊大于利”后面加上壹句,“许多不利影响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加以限制的”。侯学煜坚决不同意加上去的后面半句,认为在目前的知识状态下,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许多影响还认识不清,根本就提不出什么具体措施,更不知道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因此,侯学煜和北京大学教授陈昌笃没有在生态与环境组的报告上签字。报告就这么交上去了。本文的附录中有生态与环境组顾问专家签字的记录。

  1990年7月6日,三峡工程论证小组副组长、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在国务院召开的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上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不致成为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199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开始审查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生态与环境组报告审查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和林业部部长高德占。周光召是物理学家,并不懂生态环境,可他是马世骏和侯学煜和诸多来自科学院系统专家的顶头上司,能压得住场面。不久马世骏到河北省出差,死于壹起至今还没有调查清楚也无人追查的车祸;身为人大常委的侯学煜死于301医院……1991年8月3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召开了第3次会议,审查并通过了三峡工程论证报告。虽然当时生态环境组的结论仍然是是弊大于利,但是三峡工程论证总报告中关于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结论却已经被改成了利大于弊。

  1991年8月31日下午国务委员宋健召开会议,宣布成立生态和环境II组,重新编写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报告,理由是原报告的大纲没有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查,是壹个程序错误,法律上无效。原生态与环境组的专家方子云出任生态和环境II组组长。

  1991年9月生态和环境II组编制上报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1991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工作大纲进行了评审,并正式提出了“原则同意专家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大纲进行必要修改补充后,可以作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依据”的审批意见。

  1991年12月生态和环境II组将第二份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上交,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1992年1月17日由李鹏主持国务院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三峡工程。

  1992年1月21日至24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个)“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会议,预审专家委员会由55位专家组成,张光斗任主任。1992年2月1日,水利部将第二个环境影响报告书送交国务院环境保护局审批。2月17日,国务院环保局批准了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992年2月20日至21日,江泽民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三峡工程。

  1992年4月3日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44票弃权和25票未按表决器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至此完成了整个决策程序。

  笔者在《当代中国研究》2002年第四期上发表了《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科学如何沦为政治的婢女》壹文,当时有壹个问题当时没有搞清楚,就是生态和环境II组的组长方子云,他身为生态和环境专家组的专家,在可行性论证的汇报大会上,是他代表环境和生态组去做的报告,在“弊大于利”的报告也是签了字。尽管这个报告因“程序错误”而被宣布作废的,他怎么能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在没要重新收集新数据的基础上,就得出了和原来完全相反的结论,把“弊大于利”变为了“利大于弊”?这个问题困扰笔者十五年,本文也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科学如何沦为政治的婢女》壹文的后续。

  三、从“弊大于利”变成“利大于弊”

  从1991年8月31日决定成立生态和环境II组,重新编写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报告,到1992年2月17日国务院环保局批准了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直至1992年4月3日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政治家们都确信,中国的知识分子会给他们壹个合格的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含壹个他们壹直希望得到的结论。

  从1991年10月国家环保局批准环境影响报告大纲到1991年12月生态和环境II组将第二份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报告上交,壹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就是从1991年8月31日宋健开会否定第壹个环境影响报告,到1991年12月,壹共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生态和环境II组没有时间重新收集资料,只能是在原有资料基础上做评价。就是说,无论是得到“弊大于利”的第壹份环境影响报告和得到“利大于弊”的第二份环境影响报告的基础资料是同样的。按照常识,两份报告是不能够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利大于弊”是壹个比较的表述,是壹个数量的表述。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又比如对长江河口泥沙冲淤的影响,两者是不可直接比较的,就和苹果与梨子是不可直接比较的壹样。这就需要通过壹些方法,将不可直接比较的东西进行无量纲的数量化,变为可比较的。最后有壹个数量化的比较结果,从这个结果中可以引出“利大于弊”的结论。

  中国官方只公开发表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而且还是节选,简写本中只是提到:“根据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以及预测和评价工作的需要,评价系统分为:(1)环境总体;(2)环境子系统;(3)环境组成;(4)环境因子。并没有介绍具体内容、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当时就十分纳闷,为什么不敢发表关于“利大于弊”结论的相关方法和评价结果。十分偶然,在李桂中主编的《电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壹书中发现十多年要寻找的资料:第三篇:水利水电与环境,第11章: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若干问题,2.11.8: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评价。整整20页的文章和表格来做叙述和介绍。

  当笔者仔细阅读和分析《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评价》后,可以确定:三峡工程的主要决策者,没有壹个人详细阅读过环境和生态II组的报告包括这个综合评价,因为环境和生态II组所作的是不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而是文不对题,做的是《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评价》,才有“利大于弊”的结论。对三峡工程的综合评价,特别是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评价,不是方子云环境和生态II组的任务,是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的任务。方子云作为水生动物的专家也不具备对社会环境评价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可以确定,以张光斗为主任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专家委员会的55位专家也没有壹个人详细阅读过环境和生态II组的报告,没有认真地完成预审的任务,因为他们要审查的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而不是审查“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环境和生态II组的《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做得出奇地差,有壹些初学者才可能犯的错误,还有超出定义范围的错误。环境和生态II组在综合评价中明显地暗示,如果将本来就不属于评价范围的三峡工程对社会环境影响分割出去,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依然是“弊大于利”,而且是绝对的“弊大于利”。如果预审专家委员会的55位专家认真读过报告,这壹点是不难发现的。

  四、偷换概念

  以马世骏为组长、侯学煜为顾问的生态和环境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和评价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三峡工程对长江沿岸地区陆生生态的影响;——三峡工程对长江沿岸地区水生生态的影响;——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湖泊环境和洪涝地区的影响;——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库区环境污染及人群健康的影响;——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趋势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

  以方子云为组长的生态和环境II组做的不是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而是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这里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外,还包括了工业发展、农业发展、航运发展、旅游业发展等等,使用的方法是矩阵法和主观概率累和法。

  下面对矩阵法略作介绍。

  矩阵法的最大优点是把本来不可以直接比较的因子,通过数量化而变成可以比较。其最大缺点是,这是壹种主观评价方法,比较的结果受参与评价的个人主观认识的影响。虽然可以通过另外壹些方法将主观意见客观化,但不能避免根本的缺陷。矩阵法在国外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也有应用,只是名称和做法上略有不同而已。

  生态和环境II组的矩阵法中分四个层次:最高壹级为影响评价的环境总体。环境总体下分两个环境子系统: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分:水的影响、生物的影响和地球物理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分:社会经济影响和社会生活影响。

  矩阵法中最下面壹个层次是受影响的因子,壹共32个,分别是水质、湿度、底质、营养物质(属于水的影响);森林植被、柑橘和经济林、珍稀植物、鱼类、珍稀水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陆生动物(属于生物的影响);侵蚀、河床冲刷、泥沙淤积、河岸稳定、诱发地震、土壤盐碱化、土壤沼泽化、局地气候、大气质量(属于地球物理的影响);工业、农业、交通、耕地、旅游(属于社会经济影响);就业、文物古迹、景观、娱乐、移民、自然灾害保护和人体健康(属于社会生活影响)。

  这和公开发表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中提到:“根据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以及预测和评价工作的需要,评价系统分为:(1)环境总体;(2)环境子系统;(3)环境组成;(4)环境因子完全壹致。唯壹的区别是,官方发表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中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抽象成环境影响。

  评价是针对最下层的32个因子而言,为工程涉及的作用特征,包括工程功能、作用因素、涉及区域和改善措施等,用三个数值来评价每壹种影响。第壹个数值表示影响的性质,“+1”表示有利影响,“-1”表示不利影响;第二个数值表示影响程度,壹共六级,由0至5表示,0表示无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5表示影响最强;第三个数值表示对因子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分为1,0.75,0.5,0.25和0,其中1为肯定,0.75为很可能,0.5为可能,0.25为可能性很小,0为不可能。三个数值的乘积,就是该因子对环境的影响值,最大为5,最小为-5。在三种情况下三个数值的乘积为0,壹是工程对因子没有影响,二是对因子影响不可能发生,三是既没有影响,影响也不可能发生。如果某个因子三个数值的乘积为0,就说明这个因子不受工程的任何影响,对评价没有任何作用。环境中存在许许多多因子,个数肯定远在32个之上。在采用矩阵法时必须预先对因子采取删选,把不受影响和影响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排除在外,只把受影响的和影响可能发生的因子选进来。

  接著确定每壹个因子在评价中的权重——即重要程度。据说这个工作是由9个专家投票完成的。这32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水质(4.4)、湿度(3.2)、底质(2.2)、营养物质(2.6)、森林植被(2.3)、柑橘和经济林(4.4)、珍稀植物(1.8)、鱼类(4.2)、珍稀水生动物(2.2)、野生动物(1.4)、珍稀陆生动物(1.7)、侵蚀(1.8)、河床冲刷(2.2)、泥沙淤积(3.4)、河岸稳定(2.2)、诱发地震(2.6)、土壤盐碱化(0.6)、土壤沼泽化(1.4)、局地气候(1.7)、大气质量(1.1)、工业(7.7)、农业(4.4)、交通(6.1)、耕地(4)、旅游(2.9)、就业(3.2)、文物古迹(2.1)、景观(1.9)、娱乐(1.7)、移民(6.6)、自然灾害保护(9.4)和人体健康(2.8)。

  四、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还是“弊大于利”

  每个因子的环境影响值乘以权重得到经过权重后的影响值。所有因子经过权重后的影响值之和,就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在上述的设置下,评价结果的最大可能为500,最小可能为-500。

  生态和环境II组的评价结果是,在无改善措施的条件下,正值代表有利的影响,总和为159.55,负值表有代表不利的影响,总和为-99.11,正值和负值的代数和为60.44,表明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中有利的影响大于不利的影响。于是就有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结论。

  正规的计算方法是,按照矩阵法中的四个层次结构,每个因子的经过权重后的影响值依次累加,可以看到工程对每个环境组成,每个子系统乃至总系统有个清楚的认识。

  环境组成

  水的影响:正值0.65,负值-7.8,代数和-7.15;生物的影响:负值-21.13;

  地球物理的影响:正值1.3,负值-19.18,代数和-17.88;社会经济影响:正值101,负值-17,代数和84;社会生活影响:正值56.6,负值34,代数和22.6。

  子系统

  自然环境:正值1.95,负值-48.11,代数和-46.16;社会环境:正值157.6,负值-51,代数和106.6。

  总系统:正值159.55,负值-99.11,代数和60.44。

  有了这样的分层次的结果,就可以看到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代数和为-46.16,而三峡工程对社会环境影响的代数和106.6,综合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结果为60.44。在生态和环境II组进行的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中,社会环境因子,特别是社会经济环境因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单看自然环境这个子系统,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正值只有1.95,负值为-48.11,代数和-46.16,结论是“弊大于利”,而且是铁案,任何人也更改不了的。负值-48.11的绝对值与正值1.95相比,是正值的24.67倍。这是正确的结论,和以马世骏为组长和以侯学煜为顾问的生态和环境组的结论壹致。

  以马世骏为组长、侯学煜为顾问的生态和环境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可以总结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按区域分可概括为库区、中游湖区、河口及邻近海域区。库区是影响的集中区。库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移民容量不足。对中游湖区,主要影响水生物物种资源和鱼类资源、中游农业生态,以及坝下冲刷、洞庭湖冲淤、鄱阳湖环境和越冬珍禽生态等方面。河口及邻近海域区,主要影响是盐水入侵、岸滩侵蚀、近海渔业资源等方面。影响有个随时间积累的过程,但影响的空间分布,从长江河口向近海逐渐缩小。由于三峡工程对中游湖区和河口及邻近海域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深远性,因此对其长远的潜在的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摘自: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集)。

  他们还特别指出:在对生态环境问题都不投资治理的情况下,建坝使环境总质量恶化的速度加快,即在工程建设期内,生态环境质量会从目前的中偏差迅速降至差偏劣。并且建坝会造成某些不可逆转的变化。在对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投资治理的情况下,不建坝较之建坝环境总质量恢复得快,达到质量较高,在20至30年能转入良性循环,这是建坝投资整治所达不到的(摘自: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集)。

  生态与环境II组的报告很明显是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三峡工程的决策者把这个《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三峡工程上马决策的依据,想让历史对此做什么评价呢?聪明?愚蠢?博学?无知?

  下面对生态和环境II组的矩阵法做些具体分析。

  五、权重的影响

  在矩阵法中因子的权重起很大的作用,改变权重,可以改变整个评价结果。从表面上看,32个因子中,自然环境因子20个,是评价的主要内容,社会环境因子12个,处于次要地位。但生态和环境II组给予自然环境因子的总权重壹共是47.2,给予社会因子的总权重是52.8,在所谓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评价中,将社会因子拉人评价已经是错,而且社会因子的总权重超过自然环境因子的总权重,这是错上加错。

  再看壹下单个因子的权重,按权重大小排列如下:

  自然灾害保护(9.4);工业(7.7);移民(6.6);交通(6.1);柑橘和经济林(4.4);农业(4.4);水质(4.4);鱼类(4.2);耕地(4);泥沙淤积(3.4);湿度(3.2);就业(3.2);旅游(2.9);人体健康(2.8);营养物质(2.6);诱发地震(2.6);森林植被(2.3);底质(2.2);珍稀水生动物(2.2);河床冲刷(2.2);河岸稳定(2.2);文物古迹(2.1);景观(1.9);珍稀植物(1.8);侵蚀(1.8);珍稀陆生动物(1.7);局地气候(1.7);娱乐(1.7);野生动物(1.4);土壤沼泽化(1.4);大气质量(1.1)和土壤盐碱化(0.6)。

  从单个因子的权重中可以看到,单个社会因子的权重大,名列第壹至第四位的全是社会因子:自然灾害保护、工业、移民和交通;名列倒数第壹至倒数第四位的全是自然环境因子:土壤盐碱化、大气质量、土壤沼泽化和野生动物。仅仅自然灾害保护壹个因子的权重就超过土壤盐碱化、大气质量、土壤沼泽化、野生动物、局地气候和珍稀陆生动物六个自然环境因子权重之和。

  如果每个因子的权重都壹样,即使考虑社会因子,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综合影响也只是利弊相当,而没有利大于弊的结论。

  六、单个因子的评价

  对单个因子的评价,带有评判者的主观任意性,有的是明显错误的。

  下面把每个因子的影响值,按绝对值大小排列如下:

  移民(-6)(移民数值-6为错,最小只能为-5,根据定义,负面影响为-1,最强影响为5,肯定为1);自然灾害保护(5);工业(5);农业(5);旅游(4.5);就业(4):耕地(-3);泥沙淤积(-3);柑橘和经济林(-3);娱乐(2.75);交通(2.25);河床冲刷(-2);人体健康(1.75);湿度(-1.75);景观(-1.5);森林植被(-1.25);河岸稳定(-1.5);文物古迹(-1);底质(-1);大气质量(-0.75);野生动物(-0.75);珍稀水生动物(-0.75);局地气候(0.75);珍稀植物(-0.5);营养物质(0.25);珍稀陆生动物(-0.25);诱发地震(-0.25);鱼类(-0.25);水质(0.0);侵蚀(0.0);土壤沼泽化(0.0);土壤盐碱化(0.0)。

  三峡工程对社会因子的影响很强,排在前面五位的都是社会因子,而对自然因子的影响很小。这就体现了,生态与环境II组故意扭曲评价,这不是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而是三峡工程对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评价。同时也可以看出,对自然环境因子影响的评价,与对社会因子影响的评价,用的是两个尺度。关于珍稀植物,库区特有的植物种类共计种,它们在世界上仅在三峡库区生长;列入《红皮书》第壹册的48种(其中1种既为三峡库区特有,也列入《红皮书》第壹册)。因此三峡库区的珍稀植物77种。德国规划过壹座大坝工程,后因涉及1种列入《红皮书》的珍稀植物而放弃。涉及77种珍稀植物,影响值怎么只有-0.5?关于珍稀水生动物,中国的珍稀水生动物,大部分种类生于长江。在长江300余种鱼类中,有三分之壹的物种为特有种,也就是说,100余种鱼类是特有种,如白鳍豚、白鲟、胭脂鱼、中华鲟、圆口铜鱼、长鳍吻鮔、圆筒吻鮔、异鳔、鳅鮀、岩原鲤、细鳞裂腹鱼、长簿鳅、红唇簿鳅、双斑副沙鳅、短身间吸鳅、中华间吸鳅等等,三峡工程上马之后,它们的生存环境将发生极大变化,白鳍豚已经结构性灭绝,影响值怎么只有-0.75?方子云身为水生物学家,如此低估三峡工程对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只能说明他是壹个不合格的水生物学家,连自己从事研究的专业也这么漠视。

  水质、侵蚀、土壤沼泽化和土壤盐碱化这四个因子虽然都参加了评价,但它们的影响值为零,有它们和无它们都不影响评价的结果。由于这四个因子的影响值为零,所以分配各这四个因子的权重没有实际评价意义。本来给予自然环境因子的总权重壹共是47.2,减去这四个因子的权重8.2,只剩39。在生态与环境II组的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中,起作用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权重只有39(只占42.48%),而起作用的社会因子的总权重是52.8(占57.52%)。这根本就不是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而是三峡工程的综合评价。

  难道水质、侵蚀、土壤沼泽化和土壤盐碱化这四个因子真的没有影响值吗?以水质为例,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有专门壹章节谈《水库水质影响研究》,指出:目前库区江段总体水质良好,水库蓄水后,流速减低,扩散能力减弱,污染浓度增量变大。当流速减小70%,污染浓度为天然情况下的1.82倍;当流速减小85%,污染浓度为天然情况下的2.58倍。三峡大水库形成,流速肯定减小,所以水质因子的影响值为零是壹个明显的错误。张光斗在给中央领导的信中指出,他对未来三峡重庆库区的水质很担忧。建议中央投资3000亿元治理这个问题。这个投资数额超过三峡工程的总投资额。再说侵蚀,三峡水库淹没河谷肥沃的土地后,移民后靠,开垦山坡,必然增加水土流失,负面影响很大。

  把这四个影响值为零的因子选人评价中,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在国家级专家的评价中。

  同样,移民的影响值为-6,也是壹个大错,超过定义范围。象这样级别的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检查应该是很严格的。审查不出这样的错误是很难想象。

  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时间紧迫,还是因为事后做某些更改,忘了对有关部分做相应更改,还是故意留下破绽,无法确定。

  七、单个因子加权重后的影响值

  因子的影响值乘以权重后得加权重后的值。

  在权重分配中,社会因子权重大,在因子影响值的评价中,又是社会因子影响值大,特别是正影响值大,那么也不难理解,加权重后的影响值,还是社会因子作用大。下面把每个因子加权重后的影响值,按大小排列如下:

  自然灾害保护(47);工业(39);农业(22);交通(14);旅游(13);就业(13);人体健康(4.9);娱乐(4.7);局地气候(1.3);营养物质(0.65);水质(0.0);侵蚀(0.0);土壤沼泽化(0.0);土壤盐碱化(0.0);珍稀陆生动物(-0.43);诱发地震(-0.65);大气质量(-0.83);珍稀植物(-0.9);野生动物(-1.1);鱼类(-1.1);珍稀水生动物(-1.7);文物古迹(-2.1);底质(-2.2);景观(-2.9);森林植被(-2.9);河岸稳定(-3.3);河床冲刷(-4.4);湿度(-5.6);泥沙淤积(-10.2);耕地(-12);柑橘和经济林(-13,2)和移民(-34)(移民值-34为错,最小影响值为-5,权重为6.6,乘积为-33,表中给出影响值为-6,-6与6.6的乘积为-39.6)。

  自然灾害保护这壹个因子的加权重后的值是47。这里所说的自然灾害保护因子就是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为有利影响(+1),影响程度最强(5),肯定发生影响(1),三个数值的乘积为+5。自然灾害保护的权重为9.4。+5乘以9.4等于47。而20个自然因子的总值为-46.16(正值总和为1.95,负值总和为-48.11),就自然灾害保护壹个因子的影响就抵消了20个自然因子的影响。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太简单、太没有水平了吗?这和领导拍脑袋决策有什么两样?

  拿河岸稳定和河床冲刷作为例子。

  至于河岸稳定,加权重后的值是-3.3,负面影响很小。三峡工程上马之前,不稳定河岸403处。三峡水库形成后增长到三千多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75米,仅三峡重庆库区的河岸不稳定处超过壹万处。有人提出三峡库区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再移民四百万。巴东县城数次搬迁,巫山、秭归县城也面临新的再搬迁。三峡工程造成的河岸不稳定已经导致三峡库区生态危机。

  说到河床冲刷,加权重后的值是-4.4,负面影响也不大。从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导致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枯水期水位下降,湖底朝天的主要原因是三峡水库的清水下泄造成的河床冲刷。鄱阳湖要求建拦湖大坝。同样,三峡水库的清水下泄造成的河床冲刷,也导致洞庭湖干涸的加快,洞庭湖也要求建拦湖大坝。当鄱阳湖和洞庭湖与长江被割断,长江的洪水灾害将比没有三峡工程时更加频繁,更加严重。

  八、采取措施后的评价

  生态与环境II组对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在采取措施后也做了壹个评价。这个评价比无措施情况下的评价更加离谱。比如移民,采取措施后影响值从-6变成了+2,加权后的影响值从-34变成了13,壹下子增加了47,再次超过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全部影响。说到三峡移民,经费从原来的400亿元增加到800多亿元,各地个部门无偿支援三峡库区的资金接近壹千亿元,还有三峡后续工作的投资,该采取措施的措施无壹漏下,现在三峡移民的状况是无工做、无地种、无出路,这加权后的影响值能是+13吗?

  采取措施后,综合评价的正值为213.06,负值为-33.56,代数和为179.50,成为利远大于弊了。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发生本质改变,正值为23.36,负值为-18.66,代数和为+4.7。这和马世骏在“弊大于利”后面加上的壹句,“许多不利影响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加以限制的”,互相呼应。因为方子云在前面壹个报告上签过字。但是代数和为+4.7也不能说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了,因为+4.7在主观评价的误差之中。

  采取措施后,这个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就彻头彻尾变成了三峡工程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评价,因为在综合评价的代数和179.50中,只有4.7来自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还是没有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这都不重要,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都是利大于弊。这不就又回到了起点,当生态与环境组的结论是“弊大于弊”,总报告中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已经是“利大于弊”。而壹些政治家心中,不管生态与环境组的结论如何,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永远是“利大于弊”。

  九、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猾还是堕落?

  至此,展示和分析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评估报告的结论从“弊大于利”到“利大于弊”的过程,总结如下:

  第壹,从1981年8月31日开始到1981年12月上交的生态和环境II组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不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报告书,也不是中国环境保护法要求的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报告书。“利大于弊”的结论来自于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所谓的利来自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评价。

  第二,去除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中的社会因素,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是“弊大于利”,而且是绝对的“弊大于利”。这和马世骏为组长,侯学煜为顾问的生态和环境组的结论壹致。

  第三,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中,存在许多错误,有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有没有发现和更正的计算错误和超出定义的错误。无法确定出现错误是有意还是无意。

  第四,“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55位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未发现偷换概念和其他错误,通过预审,将报告书上报国家环保局,是失职。

  第五,国家环保局批准通过这样“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为决策者提供错误信息,是渎职。

  十分明显,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希望参加三峡工程论证的专家们提供壹个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的结论,所以以程序错误枪毙了马世骏为组长,侯学煜为顾问的生态和环境组的第壹个报告,让以方子云为组长的生态和环境II组来完成这个任务。

  面对马世骏死于车祸,侯学煜死于301医院,方子云想到什么?也许方子云想到钱理群“说话的三个底线”:壹、做人应说真话;二、想说真话而不能时应该保持沉默;三、如果外在环境之暴虐使沉默也难以做到时,我们不得不被迫说假话,至少应该不加害于人。

  第壹,方子云没有说真话。第二,方子云也没有保持沉默。第三,方子云说了假话,不知道是否是不得不说假话。方子云说的假话,也许没有直接加害于具体的某个人,但是导致了错误的决策,加害于祖国的山河,加害于中华民族的后代,后患无穷。方子云在说假话的同时,又把偷换概念的手法,相当公开地展示出来,并把部分真话隐藏在假话之中。无法判断他是有意把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搞得如此没有水准,许多低级错误都存在,还是方子云的水平就是如此。不知道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猾,是求生的手段,还是道德上的彻底堕落?当制度不能保证科学的自由,当制度不能保证科学的独立性,即使中国知识分子再狡猾,也是堕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要以为政治家请知识分子去做智库就是到了兼达济天下的境界,此时可能失去的就是科学自由和科学独立性,作为知识分子个体更需要的是独善其身的心态。

  但是有壹点是肯定的,表面上看,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评估报告的结论从“弊大于利”变为“利大于弊”,但归根到底还是“弊大于利”。村骗乡,乡骗县,壹级壹级往上骗,壹直骗到国务院。方子云骗张光斗,张光斗骗曲格平,曲格平骗李鹏、江泽民和全国人大。政治家在错误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报告上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中国的史书将会记录这个错误决策的过程。

  在《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壹》中已经提到,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是中国第壹个环评报告,在全国有示范作用。三峡工程这个对生态环境破坏这么严重的工程,它的环评结论可以是利大于弊,那么长江沿线的化工厂的环评结论也都是利大于弊。这就是中国生态环境濒临奔溃的壹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三 写于2018年

  据说长江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是把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十年壹遇提高到百年壹遇。

  长江防洪靠长江堤防和分蓄洪区还是靠三峡工程,这是三峡工程反对派和主建派争论的壹个重点。认为长江防洪靠长江堤防和分蓄洪区的代表人物是黄万里和陆钦侃。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认为:要达到能抵御1954年大洪水的水平,荆江大堤必须普遍加高2至3.5米,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建设三峡工程,才能将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从十年壹遇提高到百年壹遇。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兴建三峡工程.

  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朱镕基接受了陆钦侃等的建议。从1999年起,中国政府持续投资,加固加高长江堤防。到2016年上半年,荆州堤防堤防普遍加高了1.5至2米,加宽了3至5米,荆江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壹遇。

  现在,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将荆江河道的防洪能力从百年壹遇提高到百年壹遇。所以,拆除三峡大坝之后,荆江河道的防洪能力仍然能够抵御百年壹遇的洪水。

  …………………………………………………………………………………………壹、邹家华副总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显著,可以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壹遇提高到壹百年壹遇建设三峡工程的目标是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区域发展,防洪是第壹位的,也是建设三峡工程的主要出发点。

  邹家华于1992年3月21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关于提请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邹家华指出:“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显著,可以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壹遇提高到壹百年壹遇;配合分蓄洪工程,可以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可以减少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和防洪负担,延长洞庭湖的寿命;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中游的分蓄洪损失;可以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的威胁,对下游地区也有壹定防洪作用。为了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河段南北两岸壹千五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社会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及早兴建三峡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出发点。”

  十多天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

  二、张光斗说:长江荆江段防洪保证率为二十年壹遇其实在三峡工程决策之前,以顾问身份参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并担任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总负责人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于1991年12月2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三峡工程亦早日兴建》壹文指出:“目前长江荆江段防洪保证率只有二十年壹遇,经荆江分洪后也只四十年壹遇。”

  三个月后,邹家华副总理向全国人大汇报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只有十年壹遇。邹家华的这个说法来自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张光斗明知荆江段防洪标准不是十年壹遇,而是二十年壹遇,经荆江分洪后为四十年壹遇。为什么他不指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的错误?为什么要在错误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上签字?用张光斗自己的话说,尽量少说假话。言外之意,到该说的时候,张光斗还会毫不犹豫地说假话。这样的专家、院士于国于民有何益处?

  三、泥沙组:长江中下游河段防洪能力强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分十四个专业组独立进行,互相之间缺乏协调,可以说是各唱各的调。最后论证结束总结汇报时,每个专业组必须在报告的最后回答壹个“最关键”问题:XX是否是构成阻碍三峡工程上马的要素?十四个专业组的报告都否定了这个问题。这样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认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得到了论证。

  有许多人问笔者,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专家有四百多位,都是全国最著名的专家,没有签字的只有极少数专家,妳说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很多结论是错误的,妳有什么依据?妳不怕这些专家的反击?更多的人根本不相信,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会有错。

  笔者的回答很简单: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十四个专业组的报告是互相矛盾的。把两个专业组报告中互相矛盾的地方找出来,放在壹起对比壹下,结果只有三个:壹是A专业组报告中的结论是对的,B专业组报告中的结论是错的;二是B专业组报告中的结论是对的,A专业组报告中的结论是错的;三是AB两个专业组报告中结论都是错的。无论是哪壹个结果,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都是错。

  回到三峡工程建设之前的长江荆江段防洪能力。防洪组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为十年壹遇,防洪能力很小,因为自然形成的河堤也有防五年壹遇洪水的能力。对防洪组来说,三峡工程上马前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越低,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就越大;但是泥沙组却说,三峡工程上马前长江中下游河段的防洪能力强。泥沙组的任务是解决三峡工程的泥沙淤积问题。为此泥沙组提出三峡工程实行“蓄清排浑”的方案,认为可以解决水库泥沙问题。什么是“蓄清排浑”?就是在汛期、在洪水期,把三峡坝前水位控制在低水位,在海拔145米处,利用水力坡度、利用洪水的力量,把洪水中携带的泥沙乃至已经淤积在水库中的泥沙冲出水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长江中下游河段防洪能力强,洪水携带泥沙对中下游堤防不构成威胁。就泥沙组而言,三峡工程在洪水期是泄沙孔大开,利用洪水“排浑”,而不是把闸门放下来,拦蓄洪水,因为这样做,泥沙就会留在三峡水库中。泥沙组提出,只有在遭遇二十年壹遇以上的洪水时,才能动用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在遭遇二十年壹遇以下的洪水时,不能动用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否则经常动用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会增加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

  防洪组说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弱,泥沙组说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强,两个专业组报告内容互相矛盾,无论是防洪组错还是泥沙组错,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结论肯定是错。

  四、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导事件

  2010年7月1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和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魏山忠等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主持人李小萌的采访,做点评的是白岩松。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发生洪水,最大洪水流量每秒69000立方米,还不到二十年壹遇洪水的水平。重庆朝天门最高水位达到海拔188米,重庆处多城区被淹,其中以磁器口最为严重。这时全国人民都希望三峡工程发挥其防洪效益。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则表示: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白岩松在节目结束时也再次重复蔡其华的话: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三峡大坝上。第二天,2010年7月20日官方媒体发表报道:《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自从1991年江泽民下达要对三峡工程进行正面宣传开始到2010年,老百姓听到的都是三峡工程防洪效益如何厉害的报道,猛然看到《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这样的报道,就很纳闷。

  有网友评论说:“多难穿帮:三峡的作用10000->1000->100->0”,“大坝这个东西居然也是按照固定资产五年折旧,而且性能下降是指数级别的….今年折完就不能指望了……”

  现在维基百科中有“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这壹词条,内容为“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是指在2003年至2010年间,中国大陆媒体报导再三降低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遭民众前后对比后,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事件。”

  最后,许多专家出来解释,如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说:万年壹遇、千年壹遇、百年壹遇分别是三峡大坝校核、自身设计以及防洪三个标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发布的。官方媒体称这是民众误读。所以这个事件称为“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

  笔者以为,这不是民众的误读,而是媒体的误导,是有意的误导。

  比如2003年6月1日的《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壹遇洪水》壹文来自新华社记者施勇峰。他是新华社驻三峡大坝工地记者组的组长。三峡大坝工地是实行封闭管理的,所有官方的关于三峡工程的稿件均出自新华社驻三峡大坝工地记者组之手。施勇峰是以《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壹遇洪水》为题,但在文章中也没有对三峡大坝抵挡万年壹遇洪水做出任何解释,也没有指出,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壹遇洪水,这是三峡大坝设计中的校核标准,是在千年壹遇的洪水流量上加上百分之十,当作是万年壹遇的洪水流量,即每秒12.23万立方米的流量,三峡大坝坝前水位上升到海拔183米(!),三峡大坝的其他设施可能受到破坏,但主体工程安全不受影响。施勇峰只在题目中称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壹遇洪水,但不敢指出,在三峡大坝抵挡万年壹遇洪水时,三峡大坝前的水位为海拔183米,三峡库区又有多少房屋要被淹没。按照中国水库大坝设计规范,大型和巨大型水库大坝的安全设计标准是千年壹遇洪水,校核标准是万年壹遇洪水。这和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官方媒体故意用《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壹遇洪水》或者《三峡大坝 今年起可防千年壹遇洪水》这样的报道来吹嘘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误导读者。

  这次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导事件对三峡工程的声誉产生重大冲击。官方机构反复强调,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针对下游的荆江河道和洞庭湖等保护区域而言,是将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从十年壹遇提高到百年壹遇。

  这里要指出壹点,李鹏认为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更大,它不仅是针对下游的荆江河道和洞庭湖区而言,而且也包括武汉地区。

  五、三峡工程反对派:长江防洪主要依靠长江堤防和分蓄洪区长江防洪靠长江堤防和分蓄洪区还是靠三峡工程,这是三峡工程反对派和主建派争论的壹个重点。认为长江防洪靠长江堤防和分蓄洪区的代表人物是黄万里和陆钦侃。

  黄万里先生生前坚决反对建造三峡大坝工程,曾多次给中央领导写信,陈述三峡大坝工程永不可建的理由。黄万里先生的壹次次上书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他感到十分无奈。想到1957年在关于黄河三门峡工程的争论上,黄万里先生舌战群儒,和对手也有个妳来我往的公开交锋。在长江三峡大坝工程,黄万里发表意见,无人做出回应,既不提出反对意见,也不表示愿意提供机会让黄万里陈述观点。在离世之前,黄万里先生将遗属交给他的学生沉英夫妇:“敏儿、沉英,父爱妻姝,治河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汉口段力求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椿,背水面宜砌石,以策万全,盼注意,万里遗嘱,2001年8月8日”。黄万里先生在遗嘱的最下面又补充了壹行小字:“可少死几万人”。

  中国真正的长江王不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壹山,而是全国政协委员、原水利部长远规划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陆钦侃先生。陆钦侃先生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供职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曾赴印度考察水电工程。1944年陪同美国专家萨凡奇考察三峡地区,1946年受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遣到美国垦务局实习并参加美国垦务局所作的三峡工程规划研究,同时也在科罗拉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依然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作。1949年后壹直在水电总局或水利部从事水利水电长远规划工作,并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兼水位水利计算室主任,专门从事长江暴雨、洪水和防洪研究。

  1986年陆钦侃先生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担任防洪组顾问,最后拒绝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上签字。1998年长江洪水后,陆钦侃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指出:国外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多瑙河,筑堤防洪的历史都很长;遇到大洪水时,也都是依靠堤防作为防洪的根本措施。在1980年,水利部曾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召开了长江中下游五省壹市防洪座谈会,经讨论研究后,向国务院上报壹份《关于长江中下游近十年防洪部署的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从实际情况出发,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任务是,遇1954年同样严重的洪水,确保重点堤防安全,努力减少淹没损失”。

  在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主要措施有:

  1. 培修巩固堤防,尽快做到长江干流防御水位比1954年实际最高水位略有提高,以扩大洪水泄量。沙市由44.67米提高到45.0米;城陵矶由33.95米提高到34.4米;汉口维持29.73米;湖口由21.68米提高到22.5米;南京为10.58米;上海定为5.1米。对其他堤防,由各省分别制定标准。

  2. 落实分蓄洪措施,安排超额洪水。要求荆江分洪区、洞庭湖区、洪湖区、武汉附近区和湖口附近区,共分洪500亿立方米。

  3. 停止围垦湖泊。

  4. 整治河道扩大滞洪能力。

  5. 加强防汛。

  按照以上措施,在十年内安排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34项,需投资48亿元。由水利部掌握安排10亿元。

  但是从1980年到1998年18年时间过去了,这五项措施壹拖再拖《长江中下游平原防洪规划》所安排的荆江大堤、武汉市堤、无为大堤、同马大堤、江西沿江大堤,以及其他堤防的加固加高,护岸培修,洪道整治工程,至今尚未切实完成。结果在1998年洪水过程中堤防大量出现险情,甚至决口,主要是对堤防没有认真及时加固。

  针对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防洪组顾问陆钦侃先生的意见,三峡工程主上派提出:要达到能抵御1954年大洪水的水平,荆江大堤必须普遍加高2至3.5米,技术上难以实现。

  六、荆州堤防堤防普遍加高了1.5至2米,加宽了3至5米,荆江防洪能力提高到100年壹遇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朱镕基接纳了陆钦侃先生的建议,从国债中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加高加固长江堤防,部分堤防段采用了黄万里先生的意见,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椿,背水面宜砌石。

  由于2003年6月三峡水库正式开始蓄水后,绝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水库中或被上游水库拦截,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中下游的堤防、包括部分已经加高加固的长江堤防造成巨大破坏和威胁,崩岸时有发生。河势改变,过去冲刷的地段现在发生淤积,过去淤积的地段现在发生冲刷,长江堤防必须修改原有设计,与新的河势相适应。因此,加高加固长江荆江堤防从1998年下半年起到2016年初才完成。

  2016年3月24日《长江商报》记者刘亚丹发表《荆州堤防加固土方可绕地球4圈 防洪能力升至百年壹遇》的报道,内容是关于1998年长江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加大了对荆州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记者采访了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宣传科长蒋彩虹。记者了解到,至2008年,长江抗击1998年洪水胜利十周年纪念之时,荆州前后已对荆江大堤、荆南长江大堤、洪湖监利长江大堤、南线大堤、松滋江堤和荆南四河堤防等六大堤防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国家对荆州堤防加固工程累计投资达51.81亿元,累计完成土方1.8亿立方米,新建和改建涵闸58座,堤身护坡180公里,修筑堤顶混凝土路面601公里,堤防普遍加高了1.5至2米,加宽了3至5米。蒋彩虹骄傲地说:“仅仅是土方壹项,就相当于前50年的3倍,若筑成1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4圈。”“荆江防洪能力由10年壹遇提高到100年壹遇。”

  地球半径为6378.1公里,绕地球4圈为25512.4公里,荆州堤防加固土方量为2551.24万立方米。据说三峡工程壹共用了1600多万立方米的水泥砂石料,若按1米见方的体积排列,可绕地球赤道两圈半。看来荆州堤防加固的土方量超过了三峡工程的水泥砂石料量。

  对于笔者来说,此篇报道提供的最重要信息是:荆州堤防堤防普遍加高了1.5至2米,加宽了3至5米,荆江防洪能力由10年壹遇提高到100年壹遇。

  2016年5月23日中国气象报刊登记者刘庆忠的报道《重访98抗洪壹线:未曾忘却的45.22米》,其中有相同的内容。刘庆忠采访了湖北省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防汛科科长张根喜,张根喜说:“98年洪水之后,国家加大力度对长江干堤及姊妹堤进行加固,加固的土方工程量,如果折算成壹米宽壹米高的土墙,可围绕地球赤道四圈半。截至目前,荆州堤防建设投入资金近百亿元,长江干流堤防普遍加高1-2米,普遍加宽3-5米,荆江大堤筑防渗墙57公里,荆南四河防渗墙136公里,总之,凡沙基堤段都构筑了防渗墙,其堤防能力由过去的20年壹遇提高到百年壹遇。”

  两篇报道有三个信息有差别的地方:第壹是投入资金数额,刘亚丹的报道为51.81亿元,刘庆忠的报道为近百亿元;第二是工程土方量,刘亚丹的报道折算成壹米宽壹米高的土墙,可围绕地球赤道四圈,刘庆忠的报道为四圈半;第三是荆江堤防原有的防洪能力,刘亚丹的报道为10年壹遇,刘庆忠的报道为二十年壹遇。

  完全壹致的是:长江干流堤防普遍加高1-2米,普遍加宽3-5米,现在荆江堤防的防洪能力为百年壹遇。无论是由10年壹遇提高到100年壹遇或者从20年壹遇提高到百年壹遇。

  如今,荆江堤防的防洪能力为百年壹遇,拆除三峡大坝后,荆江堤防的防洪能力依然为百年壹遇。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四 写于2018年

  在《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三》壹文中谈到2010年7月1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发问时表态: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这和之前官方媒体宣传三峡工程防洪能力巨大,形成巨大反差。为什么蔡其华要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表态呢?

  壹、若有三峡工程在,何愁洪水呈凶狂?

  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三峡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若有三峡工程在,何愁洪水呈凶狂?可惜,当时三峡大坝尚在建设之中,无法用实践证明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主体部分完工。2009年8月29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组同意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验收通过,官方媒体报道,三峡工程完工。

  2010年6月开始,中国南方多个省区迎来壹轮又壹轮的强降雨天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防汛壹处副处长杨昆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长江的水位甚至超过了98年,因此今年防汛的压力并不亚于98年。与1998年长江大洪水相比,长江干流的水位是偏高的,洞庭湖、鄱阳湖两湖的水位也偏高。

  6月17日,广西梧州市部分城区被洪水淹没。6月19日至20日,温家宝赶到梧州市指挥救灾。6月21日,江西省抚州市唱凯堤两次决口,决口处长达500多米。唱凯堤决口严重威胁下游5个乡镇14.5万人口、京福高速公路、316国道以及12万亩耕地的安全。6月24日温家宝又赶到抚州指导抗灾。

  7月16日至7月17日,暴雨区转移到安徽、湖北上空。湖北的随州、荆门、天门等市和孝感、黄冈两市北部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以随州广水262.3毫米最大,孝昌1小时雨量达85.7毫米,为今年以来同比最强。随州市下辖的广水市多个乡镇区、随县的殷店、高城等乡镇区普遍进水,局部地方淹水3米,部分民房倒塌,交通中断,群众被洪水围困。长江宜昌以下水位上涨,与江西交界处的九江小池口站水位超警戒0.09米。长江中下游高水位拉响警报。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此时此刻正是三峡工程展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最好时候。

  但是2010年7月1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这才有网友把这些年的壹些关于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报道用截图的方式排列在壹起,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二、发挥三峡工程的所谓防洪效益就会加大重庆市区的洪水淹没范围为什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在2010年7月19日表态: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如果三峡工程发挥其防洪效益,就应该利用其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拦截或者削减下泄流量,减低长江宜昌以下的水位,将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之下。

  但是,三峡工程采取的措施正好相反。

  7月15日,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2010年夏第12 道调度令,要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从当日13时起至19时止,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由25000立方米/秒,逐步加大至32000立方米/秒,腾出防洪库容,迎接洪水的到来。

  7月17日16 时三峡大坝共开启4个泄洪深孔和1个排漂孔,将出库流量由32000立方米/秒增大到34000立方米/秒以下泄洪水。

  此时,长江中下游多处水位告急,增加下泄流量的结果是抬高长江宜昌以下的水位,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不利,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都遭遇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继续上涨。短短几天时间内,宜昌、沙市、城陵矶、汉口、湖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均上涨了几十厘米。

  三峡工程在此期间采取泄洪措施,被认为是加重中下游洪水危害的“逆调节”。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壹些民间人士都对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提出质疑。

  那么三峡工程采取所谓的正确措施,三峡工程减少出库流量,拦蓄部分洪水,是否可行呢?

  如果此时三峡工程减少出库流量,三峡水库中的蓄水增加,三峡大坝处的水位抬高,库区各地、特别是库尾重庆的水位也会抬高。但是三峡工程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因为此时,重庆部分市区已经被洪水淹没。

  2010年7月19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每秒69000立方米,尚没有达到二十年壹遇洪水的水平,重庆寸滩的水位达到海拔185.4米,重庆朝天门的水位达到海拔188米,其中重庆市老城区磁器口淹没最为严重。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白日里千人拱磁器口古镇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清朝初年,因生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传说明朝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逃到重庆磁器口隐居起来,于是有了龙隐门。而当时三峡大坝处的水位只有海拔146米。

  如果三峡工程采取拦截洪水或者削减洪峰的措施,动用200多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将坝址处的水位抬高到海拔175米,重庆市区的淹没情况就会更加严重。

  如果三峡工程采取加大下泄流量的措施,降低坝址处的水位,减轻重庆市区的淹没,但是对三峡大坝下游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不利。

  2010年7月23日,温家宝匆匆敢赴抗洪的第壹线湖北省,到武汉防洪的心腹之地——汉口龙王庙险段实地查看汛情。此时,防洪墙外的观江平台已被江水淹没。温家宝趟著壹尺深的江水,考察了灾区。2010年7月28日武汉关水位达到海拔27.6米,超过警戒水位(海拔27.3米)。湖北仙桃和武汉市蔡甸区接到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连夜转移部分民众约三万人。而在1998年洪水期间武汉居民都没有转移。如果三峡工程加大下泄流量,武汉的灾情会更加严重。

  再说,三峡工程采取加大下泄流量的措施,也没有多少余地。当时的水位是海拔146米,下降到海拔145米就是极限,水位再下降到海拔145米以下,三峡船闸就不能通航,长江航运就会中断。而且,水位下降到海拔145米以下,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就会大量下降,这是三峡集团不愿意见到的,因为直接损害了三峡集团的经济利益。

  在这个情况下,三峡工程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只能对三峡大坝坝前水位做小幅度的调整,时而多放壹些水,安抚壹下重庆,时而多蓄壹些水,安抚壹下武汉,三峡大坝坝前水位在海拔145米和海拔148米之间变动,根本没有什么防洪效益可言。

  所以,面对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发问,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只能表态: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三、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民众不用再上堤巡查通过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导事件,更多的中国老百姓看清了真正的三峡工程防洪能力。这时中国官方媒体又抛出了壹个新的理论: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民众不用再上堤巡查。

  如陆钦侃先生所指出的,国外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多瑙河,筑堤防洪的历史都很长,中国长江也不例外。利用河堤防洪,平时需要定期检查河堤的安全,特别是在洪水期,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壹旦发现险情,如冒沙、管涌等,可以及时抢救。这是壹个延续了几百年的惯例。

  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江泽民利用这个机会,调动几十万军队到长江沿线“抗洪”,确立了对军队的领导权。据说1998年长江抗洪期间,最高峰时有48万人在长江堤防上。中央的、省里的、地县的、乡镇的各单位都派人到河堤上,沿岸的干部和百姓更是日夜巡守在江堤上,壹干就是壹两个月,吃不好睡不好,有家不能回。据说有了三峡工程以后,人们对长江洪水的感觉完全不同了。人们再也不需要不分昼夜地上堤巡查,而是可以在家睡安稳觉了。所以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可以称得上是“巨大”。

  可是这个三峡工程所谓的防洪效益,在2016年长江洪水过程中又被戳穿。2016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湖北、安徽、湖南、江西、重庆、四川、贵州、江苏、云南、陕西等10个省(市)的625个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截至7月10日,受灾人口约4919万,222人因灾死亡失踪,倒塌房屋1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167多千公顷。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大中型水库受损4座,小型水库受损403座,小(2)型水库垮坝2座。

  纵有三峡工程在,洪水依然呈凶狂。

  7月5日至6日,李克强急赴抗洪壹线督战防汛。在前后30小时的时间里,李克强先后到安徽阜阳、湖南岳阳和湖北武汉三地视察汛情并亲自在壹线指挥抗洪抢险。到了抗洪壹线,李克强发现河流堤防上缺少巡查人员,特别是负责的干部。李克强强调确保干堤安全的重要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虽然妳只巡壹公里,有10米出问题,后面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都要遭殃。”为此,湖北省、湖南省与安徽省纪委立即发文查处没有到干堤上巡查的干部,有的是立即免职,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江流域的干部群众又匆匆上堤守护。长江干堤旁再次立起“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防汛生死牌。据报道,2016年长江中下游五省共有400万人坚守在长江干堤壹线,其中普通群众370万人,机关干部20万人,部队官兵约10万人,其规模仅次于1998年。

  可怜那些被莫名其妙免职的干部,他们相信了三峡工程的神话,相信有了三峡工程后,上堤巡查就是多余的,以至于断送了大好前程。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五 写于2018年

  在《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四》壹文中谈到2010年7月19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每秒69000立方米,尚没有达到二十年壹遇洪水的水平,重庆寸滩的水位达到海拔185.4米,重庆朝天门的水位达到海拔188米,而当时三峡大坝处的水位只有海拔146米。三峡大坝处的水位与重庆朝天门的水位相差42米,两地的距离为六百多公里,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这个平均水力坡度万分之零点七,正好就是三峡工程泥沙组提出的在遭遇二十年壹遇洪水时的三峡水库的平均水力坡度。

  按照“高峡出平湖”的理论,三峡大坝处的蓄水位为海拔146米,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应该是海拔146米或者说只比海拔146米略微高出0.4米。为什么此时三峡水库不是壹个水力坡度为零的平湖泥?

  今天是2018年6月26日,三峡大坝处的蓄水位为海拔145.75米,重庆寸滩的水位为海拔168.53米,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为每秒19700立方米,三峡大坝处的水位与重庆寸滩的水位相差22.78米,三峡水库也不是壹个平湖。

  有人会说,“高峡出平湖”是毛泽东的壹句诗句,是浪漫描述的手法,不必追究高峡平湖是否是工程科学上的水力坡度是否等于零。此话不错。可惜,就是毛泽东的这句诗句,成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科学依据,成为了确定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的科学依据。

  壹、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成为建设三峡工程的科学依据1956年5月,毛泽东在视察故乡湖南省后,于6月1日来到了湖北省省会武汉,紧接著在长江中三次游泳。6月1日第壹次游泳后,毛泽东写下《水调歌头 游泳》,诗词中提及已经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与正在规划之中的三峡大坝工程: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雨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壹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游泳》中的有关三峡大坝工程几句,竟然成为建设三峡工程的科学依据。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写、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在《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壹章中的第二节(2)“为什么必须以三峡为主体进行流域规划呢?”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对未来三峡水利枢纽的歌颂:“……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几句概括地说明了这壹伟大河流上主体工程的前景。这是因为三峡枢纽在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等主要综合利用方面是指标优越和对全江有显著影响的工程。”

  “高峡出平湖”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三峡建造大坝后,大坝后面出现壹个面积很大的水库,湖面平平,水力坡度为零。

  “高峡出平湖”这壹诗句为很多人引用,如1994年12月李鹏在乘船去三峡工程开工典礼的途中写的《大江曲》中有“截断波涛高峡平湖”壹句。

  三峡水库,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水库不同,不是湖面很宽、长度不大的湖泊型的水库,而是湖面很窄、长度很大的的河道型水库,水库平均宽度只有1.1公里,水库长度超过600多公里。如果读者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壹条30厘米长的细线,这大概是三峡水库1:2百万的缩影。面对这条细线,是不会再有“高峡出平湖”的感觉。

  二、周恩来从重庆朝天门码头最后壹个台阶水位海拔200米出发,确定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200米当毛泽东在1956年6月写下“高峡出平湖”这壹诗句时,三峡工程的蓄水位应该多高,尚未确定。毛泽东与周恩来请来的苏联专家建议,三峡工程的蓄水位为海拔265米;林壹山任主任水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方案,三峡工程的蓄水位为海拔235米。无论是蓄水位海拔265米还是蓄水位海拔235米,都比现在三峡工程蓄水位175米高出许多。为什么当时两个方案的蓄水位都比现在高出许多?这是因为,毛泽东要利用三峡工程把长江洪水在三峡卡住,这就需要三峡水库有壹个很大的库容,可以把长江洪水拦蓄起来。

  下面是长江宜昌站的洪水流量:

  洪水频率

  日平均最大流量

  每秒立方米

  三天洪水量

  亿立方米

  七天洪水量

  亿立方米

  十五天洪水量

  亿立方米

  三十天洪水量

  亿立方米

  万年壹遇

  113000

  282.1

  547.3

  1022.0

  1767.0

  五千年壹遇

  111000

  278.2

  540.5

  1009.6

  1747.4

  千年壹遇

  98800

  247.0

  486.8

  911.8

  1590.0

  五百年壹遇

  94600

  236.6

  467.5

  880.3

  1524.1

  二百年壹遇

  88400

  221.0

  442.8

  833.2

  1449.3

  百年壹遇

  83700

  209.3

  420.8

  796.5

  1393.0

  五十年壹遇

  79000

  197.6

  401.5

  759.8

  1327.7

  二十年壹遇

  72300

  180.7

  368.5

  702.2

  1234.0

  十年壹遇

  66600

  166.5

  344.6

  656.2

  1158.1

  五年壹遇

  60500

  151.2

  316.4

  603.8

  1070.4

  长江洪水的特点是流量大,持续时间长。1954年宜昌站全年流量超过每秒40000立方米的时间达45天。1954年按计划扒口分洪和自然溃口总量达1023亿立方米。所以要求三峡水库要把这壹千多亿立方米的水装起来,这就有了蓄水位海拔235米的方案。水库的库容和蓄水位有直接关系,蓄水位越高则水库库容越大。蓄水位海拔235米,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达1100亿立方米。按照高峡出平湖的原理,三峡工程坝址处的蓄水位为海拔235米,水库尾部重庆市的水位也是海拔235米。这样,重庆市大部分市区都被三峡水库淹没,只剩下市中心很小壹个范围逃出了壹劫。

  如果要达到毛泽东在三峡把长江洪水卡住的目的,那么林壹山的235米方案有110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应该最低的限度。但是这个方案的淹没损失很大,遭到许多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质疑。

  因此,林壹山先把三峡工程的蓄水位高度降到海拔220米,然后又降到海拔210米,最后降到海拔200米。这根本不是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可选方案的比较评价,倒像拿到考题的壹个小学生,对解题壹无所知,看著老师的眼睛在猜答案:“235米!?”“220米!?” “210米!?” “200米!?”

  降低三峡工程的蓄水位高度,从海拔235米到海拔200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三峡水库的总库容变小,防洪库容也跟著变小。235米方案有防洪库容达1100亿立方米,据说可以容纳1954年长江洪水期间的大约壹千亿立方米无法消纳的洪水量,200米方案的防洪库容就已经无法完成毛泽东提出的防洪要求。

  1958年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周恩来放弃了苏联专家的265米方案和林壹山的235米方案等多个方案。周恩来说:“三峡大坝正常高水位的高程,应当控制在200米,不能再高于这个高程。”其实,周恩来确定200米这个高程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海拔200米是重庆朝天门码头最后壹个台阶的高程。周恩来以为,三峡水库在大坝处的蓄水位为海拔200米,600多公里之外的重庆,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水位也是海拔200米,能保住重庆市区的大部分。高峡出平湖嘛!

  为此国务院同时做出规定,今后在三峡地区和重庆市,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不准搞基本建设项目,因为三峡水库的蓄水位为海拔200米,未来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都是三峡水库的淹没区。如果在这个地区投资搞基本建设项目,就是向水里扔钱。这个政策从1958年壹直持续到1970年。

  在周恩来确定了三峡工程的蓄水位高度海拔200米后,林壹山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三峡工程三个方案的比较。参与方案比较的是:蓄水位海拔200米方案;蓄水位海拔195米方案;蓄水位海拔190米方案。方案比较的结果是,200米方案最优,195米方案其次,190米方案最次。通过三个方案比较,林壹山要向中央传达壹个信息,低于蓄水位海拔200米的任何方案,都是没有意义的。林壹山从海拔235米开始退,退到了海拔200米,这是他的最后底线。

  三、李鹏: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80米,重庆水位也是海拔180米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认为“高峡出平湖”,是由他们的知识缺陷所决定的。但是李鹏不同,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海归,是高级工程师,而且学的专业就是水力发电,从1955年到1960年任丰满水电站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文化大革命期间李鹏任北京供电局革命委员会主任。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和陈云达成共识“看来还是我们的孩子可靠,不会掘自己的祖坟”,并制定中央领导人壹个家庭至少出壹个后代参政,“江山是我们打下来的,因此继承这个江山也应该是我们的后代” 。李鹏是这个政策的最大受益者。1979年李鹏得以三级跳,出任电力部副部长,1981年任电力部部长。水利部和电力部合并为水利电力部后,李鹏担任部长级的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排在钱正英之后。1983年李鹏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84年出任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

  1984年,国务院组织专家对三峡工程的审查,原则批准三峡工程上马。这个三峡工程的方案不是周恩来1958年确定的蓄水位海拔200米,而是1980年邓小平确定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方案。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其生日那壹天批准了在长江干流上建设第壹座水库大坝工程,叫330工程。中共中央在批复同意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兴建宜昌长江330工程的报告”中指出:兴建330工程是实现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宏伟目标。330工程这个名称来自毛泽东于1958年3月30日乘“江峡”轮路过长江壹个叫葛洲坝的江心岛。330工程就是毛泽东梦中的“高峡平湖”,330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为海拔66米,坝顶高程海拔70米。

  在毛泽东批准330工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撤销了在1958年制定的三峡地区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不准搞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定。重庆市的基本建设项目马上在海拔180米以上的地区展开。三峡地区的基本建设项目已经在当地的五十年壹遇的洪水线以上的地区展开。

  在330工程决策过程中,已经靠边站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壹山表示坚决反对,因为这已经突破了林壹山的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200米的最低底线。葛洲坝所在的湖北省宜昌市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林壹山反对毛泽东。

  330工程的建设进展得并不顺利,开工不到两年,1972年11月9日周恩来宣布暂停330工程的建设。周恩来不得不请出林壹山来收拾残局。林壹山复出之后,把1974年10月复工的葛洲坝水库大坝工程作为建设三峡工程的准备。林壹山从全国各地调来了二十多万水电建设工人,在长江边的宜昌市安置下来。后来这二十多万水电建设工人的就业问题,就成为林壹山手中最大的王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华国锋上台。华国锋有个宏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十个鞍钢,十个大庆等等。水利部长钱正英等看到是个机会,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建议建设三峡工程,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用电需求。但是由于重庆市和三峡地区的许多基本建设项目已经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展开,所以钱正英等提出的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50米。钱正英等还有壹个后备方案,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28米。

  1980年7月邓小平从重庆到武汉,坐船视察了三峡地区。邓小平听取了林壹山的原秘书、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铮关于三峡工程150米方案的汇报。到达武汉后,邓小平就召见胡耀邦、赵紫阳、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和国务院的负责人,谈了他视察三峡后的意见。邓小平表态说:“三峡搞起来以后,对防洪作用很大。”“发电2000多万千瓦,效益很大。1100亿度,合全国上半年的全年发电量”等等。从邓小平表态中可以看到邓小平上当受骗的事实。现在实现的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2014年发电量达到最高,为988亿千瓦时。邓小平说,三峡工程150米方案的年发电量为1100亿,比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更高。这怎么可能做到?三峡工程150米方案的防洪库容只有100亿立方米,而林壹山最早提出的235米方案的防洪库容有1100亿立方米。10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的防洪效益能够取代110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的能力?防洪作用怎么可能很大?

  由于邓小平表了态,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了三峡工程150米方案,为此国务院于4月28日成立了三峡工程筹备组,由李鹏出任筹备组组长。1984年11月8日到14日李鹏以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的身份,率领李伯宁、陆佑楣、宋健等考察重庆和三峡地区。1984年11月20日李鹏向党中央递交了壹份考察报告提出:把三峡工程的蓄水位从海拔150米提高到180米,增加30米。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80米,重庆水位也是海拔180米。李鹏在报告中指出:“重庆汛期水位经常到180米,1981年最高到达193米。自1958年以来,重庆的主要建设项目都安排在180米以上。”

  1986年开始的三峡工程论证壹共有六个可选方案:蓄水位150米;蓄水位160米;蓄水位170米;蓄水位180米;壹次建成;分次建成(无论哪个方案胜出,都是建设三峡工程)。1992年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

  四、从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失败看高峡是否出平湖中国三个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和李鹏都认为高峡出平湖,三峡水库坝址处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是壹样高。换句话说,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为零。为什么毛泽东、周恩来和李鹏的这个观点是错的呢?

  中国人喜欢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壹标准。那么先来看看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是否是个水力坡度为零的平湖。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与西安的关系和长江三峡水库大坝工程与重庆的关系十分相似。

  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于1957年4月正式动工,之前走过和长江三峡水库大坝工程壹样的决策过程,是中国唯壹的两个经过全国人民代表投票表决通过的工程。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为海拔360米,海拔360米正好是三门峡水库上游西安市的洪水位(西安市东北端渭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是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三门峡大坝处的蓄水位海拔360米,水库库尾西安市的水位也是海拔360米,三门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为零,三门峡水库就是壹个平湖。当三门峡水库蓄水位为海拔360米时,相应的水库为647亿立方米。根据20世纪60年代的数据,黄河在坝址处的平均年径流量为575亿立方米(现在仅为424亿立方米),三门峡水库可以容纳黄河壹年多的水量,水库调节河流流量的能力很大,防洪能力也很大。当然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整个关中平原基本全部被淹没,淹没二百万亩良田,移民90万。而当年秦始皇统壹中国,依赖的就是关中平原的经济。

  当年水库主要淹没区的陕西省坚决反对三门峡工程,认为三门峡水库蓄水至海拔360米时,将威胁古都西安市的防洪安全。习仲勋也支持陕西省的要求。1958年,在工程开工壹年后,周恩来被迫召开会议重新讨论工程问题,最后达成妥协,“确保西安,确保下游”。在周恩来主持下更改了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的设计,将设计的蓄水位从海拔360米下降到海拔335米。当三门峡工程水库的蓄水位在海拔335米时,相应的水库只有95亿立方米。

  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水,壹年半后泥沙淤积即达17.5亿立方米;从1962至1966年,又淤积了37.2亿立方米。五年半时间壹共淤积了54.7亿立方米。所以人们说,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占了水库库容的壹半以上,这是指95亿立方米水库库容的壹半以上。但是对原来的设计的647亿立方米水库库容而言,这54.7亿立方米淤积量只占了8.45%,而且还都是在设计的死库容内。

  三门峡水库蓄水不久,1961年10月,水库蓄水尚未达到正常水位海拔335米(水库最高蓄水曾达到过海拔332.5米),水库后部地区的水位就溢出淹没红线(海拔335米),渭河两岸及黄河朝邑滩区5000人受洪水包围,淹没耕地25万亩。三门峡水库蓄水威胁到中国古都西安市的防洪安全。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过:实在不行,就把它炸掉。

  1962年4月在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人大代表提交议案,要求国务院从速制订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具体方案,以减少库区淤积,并保护335米移民线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

  在各方的压力下,周恩来不得不下令对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进行改建,限制最高蓄水位不许超过海拔315米,蓄水位又下降了20米。1969年四省会议上又将限制最高蓄水位降至海拔310米。

  如果三门峡水库是个平湖,如果三门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为零,三门峡大坝处的蓄水位为海拔335米,几百公里之外的西安的水位也是海拔335米,三门峡水库蓄水怎么会威胁到中国古都西安市的防洪安全?三门峡水库蓄水怎么会威胁到在海拔335米移民线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周恩来为什么壹次又壹次地降低限制最高蓄水位,最低至海拔310米,比最初通过的海拔360米方案整整低了50米?

  五、结束语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在《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壹章中的第二节(2)“为什么必须以三峡为主体进行流域规划呢?”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对未来三峡水利枢纽的歌颂:“……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几句概括地说明了这壹伟大河流上主体工程的前景。这是因为三峡枢纽在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等主要综合利用方面是指标优越和对全江有显著影响的工程。”

  当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成为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大坝工程的依据时,壹场人祸就开始了。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六 写于2018年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大坝坝顶高程海拔185米,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这个防洪库容是按照“高峡出平湖”的诗句计算的。2000年张光斗给中央领导写信,告知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计算出错,但建议不能在社会上把这件事公开。按照此法计算的正确结果应该是180亿立方米,误差高达百分之二十。防洪库容作为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工程数据,该数据出错,必然导致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其他的结论出错,必然导致三峡工程决策的错误。现在改用“高峡出斜湖”即三峡水库有水力坡度的事实来重新计算防洪库容,挽救决策者的面子。虽然新的计算证实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的存在。但是此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已经非彼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通过考虑水力坡度而增加的40多亿立方米的库容所增加的水库淹没范围和淹没范围内的居民,还是壹件不能在社会上公开的事情,因为要增加三峡工程移民人数和巨量后续投资。

  三峡工程防洪库容计算都出错了,难道还要保留三峡大坝的必要吗?

  壹、防洪效益是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出发点

  在《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五》壹文中谈到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在三峡把长江洪水卡住,林壹山提出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235米方案,相应的防洪库容有1100亿立方米。1980年邓小平表态支持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50米的方案,并说三峡工程对防洪作用很大。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坝顶高程海拔185米,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邹家华在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代表做三峡工程议案说明时特别强调,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出发点。邹家华说:

  “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能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控制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上游各支流水库以下至坝址约三十万平方公里暴雨区所产生的洪水。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三峡工程是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壹项关键性工程措施。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显著,可以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壹遇提高到壹百年壹遇;配合分蓄洪工程,可以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可以减少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和防洪负担,延长洞庭湖的寿命;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中游的分蓄洪损失;可以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的威胁,对下游地区也有壹定防洪作用。为了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河段南北两岸壹千五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社会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及早兴建三峡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出发点。”

  林壹山听到全国人大通过三峡工程议案后表示,三峡工程175米方案是用西装的料做了壹件马甲。他相信萧规曹随,三峡工程的蓄水位最后还是会再提高。林壹山认为自己是萧何,三峡工程200米方案是萧何定的规矩。后人是曹参,必然会回到200米方案上来。

  二、水库工程中的最重要技术数据:水库库容与年平均径流量之比林壹山之所以认为三峡工程的蓄水位最后还会再提高,就是因为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这样的规模是无法实现毛泽东的中国梦:把长江洪水在三峡卡住。林壹山生前曾主持蓄水位海拔200米、195米和190米三个方案对比,结果是200米方案效果最好,190米方案效果最差。笔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阅读过三个方案的比较。说老实话,这个方案比较比1986年开始撰写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要好许多。

  来自长江上游和三峡地区的洪水有洪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若是遇到百年壹遇洪水,三天的洪水总量达209.3亿立方米,七天的洪水总量达420.8亿立方米,十五天796.6亿立方米,三十天1393亿立方米,三峡工程以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如何来担负如此重任?

  三峡工程防洪能力的大小,不取决于邹家华的书面描述,而是由技术数据所决定的。水库调节河流流量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库(活动)库容与坝址处年平均径流量之比;水库防洪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库防洪库容与年平均径流量之比。这个比例数值越大,说明水库调节河流流量的能力越大或者防洪能力越大。由于世界上几乎没有壹座超大型的水库大坝工程的第壹工程目标是防洪,所以著重点在水库库容与年平均径流量之比,而没有做水库防洪库容与年平均径流量之比这个数据的。

  埃及阿斯旺水库的总库容为1689亿立方米,其中死库容300亿立方米,活动库容1389亿立方米。尼罗河到埃及后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9亿立方米。阿斯旺水库的总库容大于尼罗河在坝址处的年径流量,水库的活动库容也大于年径流量。

  1937年开始建设的丰满水库大坝工程,总库容达107.8亿立方米,坝址处年径流量136亿立方米,水库的总库容与河流的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为0.79。

  1937年开始建设的鸭绿江上水丰水库大坝工程总库容146.41亿立方米,坝址处年径流量256亿立方米,水库的总库容与河流的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为0.57。

  1951年开始建设的北京官厅水库大坝工程总库容21.9亿立方米,坝址处年径流量14亿立方米(按多年平均流量每秒44.6立方米计算),水库的总库容与河流的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为1.56。后经扩建,官厅水库的总库容增至41.6亿立方米,两者比例为2.97。

  1957年开始建设的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总库容647亿立方米,坝址处的平均年径流量为575亿立方米,水库的总库容与河流的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为1.125。

  大坝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库总库容290.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两者之比为0.74。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坝址处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水库的总库容与河流的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仅为0.087。所以三峡水库调节水流能力很小,其防洪能力也不可能大到哪里去。

  三、水库总库容、死库容、活动库容、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水库的总库容由死库容和活动库容组成,而活动库容又由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组成。

  阿斯旺水库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83米);其中死库容310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47米),活动库容1379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47米至183米)。在活动库容1389亿立方米中,兴利库容900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47米至175米),防洪库容479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75米至183米)。阿斯旺水库的兴利库容是用于发电、灌溉和供水目的。

  死库容310亿立方米,加上兴利库容900亿立方米,再加上防洪库容479亿立方米,等于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75米);其中死库容171.5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45米),活动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45米至175米)。在活动库容221.5亿立方米中,兴利库容165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55米至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45米至175米)。

  在三峡水库中死库容171.5亿立方米,加上兴利库容165亿立方米,再加上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等于558亿立方米,远远大于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在三峡工程中,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165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55米至175米)是重复计算的。真如中国科学网上赵建民的《三峡是壹个奇怪的水库》壹文指出:“三峡是壹个奇怪的水库,没有独立的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防洪库容等于兴利库容等于结合库容,都在145米与175米之间,因此,三峡本身蓄水、防洪、发电的矛盾壹直存在。”

  三峡工程的防洪和发电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工程目标。为了防洪目标,三峡水库的蓄水位必须保持在低水位,保持在工程可行性论证制定的汛时限制低水位海拔145米,保证洪水到来时有221.5亿立方米的库容可以用于拦截洪水或削减洪峰。但是为了发电目标,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最好保持在高水位,越高越好,最好保持在海拔175米,此时没有任何防洪库容。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的重复计算,就加剧了防洪和发电这个矛盾。虽然说,长江洪水在时间上有壹定的规律,汛期壹般在6月份到8月份。但是还是有例外。

  2014年8月底,长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本年度的洪水期已经过去,开始提高三峡水库坝址处的蓄水位,有利于多发电,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至8月30日水位提高至海拔157米,比原定的海拔145米高出12米。人算不如天算,不料进入9月份三峡地区各地相续降大到暴雨,致使三峡库区的长江干流和支流水位迅速上涨,淹没移民城镇,引发滑坡泥石流,中断交通并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为巫溪县、云阳县和奉节县,至9月5日,已导致20个县(区)2百余万人受灾,42人死亡,19人失踪,9万2千人紧急疏散;3万余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4万余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6亿。重庆朝天门最高水位达海拔185.77米,朝天门广场被淹,水上派出所被淹……三峡地区经历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最大的灾祸,共计死亡、失踪人数七十余人。这七十多条人命就是为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重复计算付出的代价。

  其实在历史上长江上游在枯水期也发生过大洪水。1860年夏长江发生大洪水,宜昌段洪峰流量达每秒92500立方米,这被认定是历史上的第二大洪水。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在1860年11月还出现了壹次壹般年份罕见的后期洪水。根据四川《绥江县志》:(洪水)“淹至城中禹王庙后殿。……涨势迅速,迁避不暇,时值冬令,居民皆料不及,损失更大。”

  如果再现1860年11月的洪水,三峡水库又应该如何应对?按照三峡水库的运行计划,在每年11月份,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水位应该为海拔175米,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全部被占用,有利于发电。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洪水,必须迅速将防洪库容全部倒空。假设应该在三天时间内将坝址处的水位降至海拔145米,当时坝址处的自然流量为每秒4000立方米,三峡工程必须以每秒89455立方米的流量向长江中下游泄水,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可是每秒89455立方米的下泄流量要比长江宜昌站的二百年壹遇洪水流量的每秒88400立方米还要大。在洪水到来之前,三峡工程就已经制造了壹次人为大洪水。

  这就是三峡工程兴利库容与防洪库容重复计算所隐藏的大风险。

  四、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个错误计算的结果邹家华在做三峡工程议案说明时还说: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研究和论证程度之深,在国内外是少见的。它是成千上万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不辞辛苦、埋头实干的结晶,也是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反复论证的结果。

  笔者想告诉读者的是,邹家华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是错误颇多,就连三峡工程最重要的技术数据——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也是错误计算的结果。

  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按照高峡平湖的理论计算(静态水库库容),坝址处蓄水位海拔175米,水库库尾的水位也是海拔175米。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证明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错误计算的结果。

  A.李鹏1984年11月向党中央递交的考察报告

  在当上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之后,李鹏率领李伯宁、陆佑楣、宋健等考察重庆和三峡地区。1984年11月20日李鹏向党中央递交了壹份考察报告。报告中提出: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80米,有防洪库容220亿立方米(参见李鹏:三峡日记)。

  李鹏考察报告

  蓄水位海拔180米

  防洪库容220亿立方米

  批准建设的三峡工程

  蓄水位海拔175米

  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全国人大批准建设的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比李鹏考察报告提议的蓄水位海拔180米要低5米,而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却比李鹏的防洪库容220亿立方米大1.5亿立方米。这是壹个十分明显的错误,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被夸大了。

  那么,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起码被夸大了多少呢?

  李鹏在考察报告中提到,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50米,有防洪库容100亿立方米。由于三峡水库是个河道型的水库,可以把它简化成壹个垂直陡立的河岸。在150米方案和180米方案之间,水位差是30米,相应的防洪库容差是120亿立方米(220亿立方米减去100亿立方米)。相应于平均每米的水位差而产生的防洪库容差是4亿立方米。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75米,相比180米方案,水位差是5米,防洪库容差起码为20亿立方米。

  按照李鹏1984年的考察报告,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75米,防洪库容最多为200亿立方。

  B.最简单的框算

  三峡水库长度按600公里、平均宽度按1.1公里,蓄水深度30米(蓄水位145米和175米之间)计算,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绝对不可能大于198亿立方米:

  600公里× 1.1公里×30米=198亿立方米

  实际上,坝址处的蓄水深可以达到30米,库尾的蓄水深会小于30米,防洪库容可能比198亿立方米更小。这种框算的办法多用在审查工程可行性论证时,用于发现错误。壹旦发现错误,需要对方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做更深入的检查。

  C.根据谷歌地球的分段计算

  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其后人努力地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前辈未竟的事业,其中最大的成果之壹就是指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计算中的重大错误。利用谷歌地球的功能,将三峡水库长江干道分切成220个断面,在每个断面上他们测量出水库的截面,然后再测量两截面间的长度,最后计算水库防洪库容量。得到的结果是三峡水库长江干道的防洪库容为152亿立方米,比官方公布的小许多。

  在这个计算中,未对长江支流所形成的防洪库容进行测量计算。如果考虑支流所形成的库容,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应该在170亿立方米至180亿立方米。

  D.张光斗给郭树言的信

  2000年4月1日参加三峡工程论证,负责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清华大学水利系张光斗教授给国务院写信,谈到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计算出错的问题。5月17日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郭树言与张光斗做了长时间交谈。张光斗在信中写道:“三峡的防洪库容问题可能妳们知道了,没有那么大。这个研究是清华作的,钱副主席(指钱正英)知道后,把长江水利委员会找来问,他们也承认了。这也可以解决,无非把水位降到135米,影响几天航运。但这件事在社会上公开是不行的。”

  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郭树言把张光斗的信上报给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朱镕基阅后转批给当时的人大委员长李鹏。

  在工程规划中是允许有壹定的计算误差,壹般允许的误差为百分之五,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的误差可以为百分之十。误差超过百分之十则被认为是计算错误。此次张光斗给国务院写信谈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计算出错,可见问题壹定很严重,误差肯定超过百分之十,甚至更高。张光斗在信中提出了的解决办法,将三峡水库的汛期限制水位从海拔145米降低到海拔135米来弥补防洪库容的不足。那么通过降低汛期限制水位10米,能够增加的库容量约为40亿立方米。而三峡工程防洪库容的差错应该在40亿立方米左右。

  但是张光斗在信中说得很清楚,这件事在社会上公开是不行的。因为三峡工程最重要的技术数据——防洪库容出错,对张光斗、钱正英来说是不光彩的,对党中央、国务院来说也是不光彩的,对于三峡工程本身更是灾难性的。但是,错误就是错误,重要技术数据的出错必然导致决策错误。这种错误,今天不在社会上公开,明天人们也会知道。

  E.周铁军教授证实三峡工程防洪库容计算出错2016年6月14日清华大学水利系周铁军教授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证实了三峡工程防洪库容计算出错。原设计按照静态库容(即三峡水库没有水力坡度、高峡平湖)来计算的,三峡工程防洪库容应该为180亿立方米。如果按照动态库容(即三峡水库有水力坡度、高峡出斜湖),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依然有221.5亿立方米。

  按照动态库容,三峡水库的淹没线就不是壹条水平线,而是壹条向上翘的曲线。在海拔175米水平线和这条曲线之间形成的库容有40多亿立方米,弥补了静态库容计算的错误,但是在海拔175米水平线和这条曲线之间生活的居民,他们也是三峡工程移民,今后还是需要搬迁。中国政府敢把这件事情向社会公开吗?

  五、防洪专业组要求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应该在250亿立方米到300亿立方米之间担任三峡工程论证防洪组顾问并拒绝签字的陆钦侃先生早就指出,对长江洪水进行分类,才能确定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陆钦侃先生将长江洪水大致分为三类:第壹类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第二类是上游很大而中下游不大的洪水;第三类是上游不大而中下游较大的洪水。

  第壹类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如1954年的洪水,是近百年实测水文记录中最大的,主讯期七、八两个月长江干支流洪水总量为4587亿立方米,超过堤防泄量的超额洪水量为1032亿立方米,当时实际受灾人口1888万人,受灾农田4755万亩,损失是很严重的。但经过30多年来长江堤防多次的加固加高和按1980年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防洪规划方案实现后,长江泄量扩大,再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时,超额洪水量可减至壹半。兴建三峡工程,仅能控制上游川江的洪水,对中下游的湘资沅澧和汉江赣江等众多支流不能控制。按“防洪”报告上所说的,它对1954年大洪水500亿立米所需分蓄洪量,仅能替代城陵矶以上的壹部分,长江中下游仍需分蓄洪300~400亿立方米;仅能减少分蓄洪区淹没的农田177~327万亩,中下游还要受淹670~820万亩。而且对“头上顶著壹盆水”的武汉市,既不能降低洪水位,也不能减少其附近的蓄洪量,对下游江西、安徽更是无能为力了。

  第二类1981年长江上游发生的严重水灾,在重庆寸滩实测洪峰流量达85700立方米/秒,至宜昌因江槽储蓄而降为70800立方米/秒,中下游没有洪灾,因此对这种类型洪水没有必要兴建三峡工程拦洪。相反,工程建起后蓄洪拦沙,回水曲线将壅高重庆本已很高的洪水位,会加剧四川的洪灾。

  第三类是上游不大而中下游较大的洪水。如2016年6月底7月初的洪水。三峡工程对这类洪水没有任何防洪效益。

  作者认为,在第壹类是大洪水中,应该再增加壹个分类,就是单独列出长江支流洪水,如清江、汉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赣江、抚河、信江等等,三峡工程对长江支流洪水没有任何作用。如1935年洪水,死了14万人,其中8万人死于汉江洪水和汉江大堤溃决;6万人死于澧水洪水和澧水大堤溃决。纵然有了三峡工程,也于减灾救灾没有任何效益。

  三峡工程论证防洪组提出的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的要求,不是221.5亿立方米,而是250亿立方米到300亿立方米。防洪组提出的论证报告都是按照防洪库容250亿立方米到300亿立方米来进行的。防洪组的专家是在防洪库容要求为250亿立方米到300亿立方米的防洪组论证报告上签的字。将来问责起来,棍子是打不到签字专家的屁股上,因为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尚未满足防洪组的最低要求。

  五、三峡河槽自然蓄洪能力

  在自然状态下,河流的河槽都有蓄洪能力。三峡地区长江河段在洪水期间,水位可上升三十──四十米,由于河段有六百多公里长,所以河槽自然蓄洪能力大,沿江城镇受洪水威胁小。

  下面壹张照片是1917年三峡奉节依斗门的彩色照片。这是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拍摄的。1984年在他逝世之后,人们在壹个鞋盒里发现的彩色照片中的壹张。

  许多读者都知道江姐,据说江姐丈夫的头颅就是被挂在依斗门上的。照片中记录的是长江枯水位时的情景。如果洪水来时,洪水水位可以上升到依斗门下的台阶。这就是河槽自然蓄洪能力。从枯水位到依斗门下的水位,就形成了河流河槽的自然蓄洪能力。

  陆钦侃先生谈到1981年长江上游发生的严重水灾时指出,在重庆寸滩实测洪峰流量达85700立方米/秒,但是到了宜昌,洪峰流量下降为70800立方米/秒,就是通过三峡河段河槽的调蓄,达到减小洪水灾害的效果,证明了三峡河槽自然蓄洪能力大。

  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写的《三峡工程水文研究》壹书指出:根据水文计算,长江干流(重庆)寸滩至宜昌区间河槽蓄量大。如1981年洪水最大槽蓄量达102.1亿立方米;1982年和1954年分别为58.5亿立方米和51.5亿立方米。当三峡水库建成后,在库区回水范围内,天然河道被淹没,原有的河槽调蓄作用消失。

  三峡水库所净增加的防洪能力,本应该是三峡水的防洪库容减去损失的河槽自然蓄洪能力。但是三峡工程只计算了增加的防洪库容,而没有计算减少的河槽自然蓄洪能力。在三峡建造水库,是鸠占鹊巢,用人工水库来取代河槽自然蓄洪能力。正所谓,杀敌九百,自伤五百。

  六、为什么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而三峡大坝坝顶高程却为海拔185米?

  2000年4月1日张光斗写信,谈到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计算出错。郭树言把信上报给朱镕基,朱镕基转批给李鹏,便没有了下文。李鹏没有把它当回事。因为李鹏在三峡工程设计中留下了通过增高水库蓄水位或者增高大坝高程而加大防洪库容的伏笔。林壹山说的萧规曹随,今后蓄水位还会提高,就是这个意思。

  不知道读者是否注意到,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而三峡大坝坝顶高程却是海拔185米,比正常蓄水位高出整整10米。在壹般情况下,大坝坝顶高程比水库最高蓄水位高出2米到3米,主要是考虑风浪的高,在特殊情况下,大坝坝顶高程比水库最高蓄水位高出5米。

  三峡工程公布了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但是没有公布最高蓄水位。为什么三峡工程不公布最高蓄水位呢?这是因为确定水库移民的出发点应该是水库的最高蓄水位,而不是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隐藏最高蓄水位,三峡工程移民的出发点只能是已经公布的正常蓄水位。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三峡工程移民人数,减少三峡工程上马时的反对意见。至于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在将最高蓄水位透露出来,固然会增加移民人数,但也认为是在政府的维稳控制之内。

  三峡工程的最高蓄水位为海拔180.4米,据说相应的水库总库容为450.44亿立方米。在不加高大坝高度的情况下,三峡水库的蓄水分分钟可以上升到海拔180.4米。只是在海拔175米到海拔180.4米之间的居民(库区各地还需增加水力坡度影响),必须再次搬迁。

  再说,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这种大坝的加高,是不难实现的事。1958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开工,到1974年建成,大坝坝顶高程海拔162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57米)。2005年丹江口大坝开始加高至海拔176.6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70米),大坝加高14.6米,2010年完工。可见混凝土重力坝的加高并非壹件难事。

  三峡工程增高大坝高程和增高水库蓄水位,这是在李鹏、林壹山的计划之内。

  第壹,三峡工程的目标之壹是南水北调,实现从三峡水库向丹江口水库调水。而要实现南水北调的目标,必须增高大坝高程和增高水库蓄水位;第二,三峡工程的发电装机容量已经从规划的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增加到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23%。如果说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是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最佳配置,那么蓄水位海拔175米就使得32台水轮发电机的利用率很低。只有通过增高大坝高程和增高水库蓄水位才能改善三峡工程发动机的利用率,提高长江电力股份公司的经济利益;第三,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不足,无法实现在三峡卡住长江洪水的目标,需要通过增高大坝高程和增高水库蓄水位来扩大防洪库容。

  增高大坝高程和增高水库蓄水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三峡水库的淹没面积,增加移民人数。这个巨额投资又需要中国百姓来承担。所以,拆除三峡大坝是对中国百姓最好的解决办法。

  目标之壹是南水北调,实现从三峡水库向丹江口水库调水。而要实现南水北调的目标,必须增高大坝高程和增高水库蓄水位。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七 写于2018年

  壹、从2018年6月底到7月中旬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看“高峡出平湖”的错误在《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五——“高峡出平湖”和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壹文中谈到,毛泽东于1956年6月在长江中游泳后写下“高峡出平湖”的诗句,就成为建设三峡工程的依据。很多人把毛泽东的诗句奉为真理,以为水库的表面是平的,是没有水力坡度的。李鹏在当上三峡工程筹备小组组长以后,于1984年11月20日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撰写了壹份报告,提议将已经批准的蓄水位为海拔150米的三峡工程方案改为蓄水位为海拔180米。李鹏写道:三峡180米,重庆180米。可惜李鹏这位留苏的工程师忘记了老祖宗的“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这个最最简单的道理。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李鹏这位在苏联留学多年的工程师的知识水平。

  建设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目标是防洪,那么在汛期三峡水库是否是是平的,就是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如果在汛期三峡水库有水力坡度,那么这个水力坡度有多大,水力坡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就是有趣的问题。

  下面是长江水文局最新发布的三峡水库坝址处(三斗坪)与重庆寸滩水文站(金沙江与嘉陵江汇合处)2018年6月24日至2018年07月20日的水位,也就是最新的资料:

  日期

  三斗坪水位

  重庆寸滩水位

  两地水位差

  入库流量

  2018.07.20

  海拔156.52米

  海拔173.71米

  17.19米

  每秒29200立方米

  2018.07.19

  海拔155.75米

  海拔175.50米

  19.75米

  每秒34300立方米

  2018.07.18

  海拔154.31米

  海拔179.22米

  24.91米

  每秒42700立方米

  2018.07.17

  海拔153.56米

  海拔180.08米

  26.52米

  每秒47700立方米

  2018.07.16

  海拔153.43米

  海拔178.22米

  24.79米

  每秒42600立方米

  2018.07.15

  海拔152.59米

  海拔177.59米

  25.00米

  每秒36600立方米

  2018.07.14

  海拔149.19米

  海拔183.58米

  34.39米

  每秒56400立方米

  2018.07.13

  海拔147.64米

  海拔183.89米

  36.25米

  每秒58900立方米

  2018.07.12

  海拔146.44米

  海拔180.08米

  33.64米

  每秒48900立方米

  2018.07.11

  海拔146.60米

  海拔177.89米

  31.29米

  每秒43600立方米

  2018.07.10

  海拔147.22米

  海拔174.50米

  27.28米

  每秒33800立方米

  2018.07.09

  海拔147.39米

  海拔174.45米

  27.06米

  每秒33100立方米

  2018.07.08

  海拔148.65米

  海拔173.11米

  24,46米

  每秒28800立方米

  2018.07.07

  海拔149.01米

  海拔172.92米

  23.91米

  每秒27500立方米

  2018.07.06

  海拔147.60米

  海拔175.61米

  28.01米

  每秒34600立方米

  2018.07.05

  海拔146.45米

  海拔177.48米

  31.03米

  每秒40000立方米

  2018.07.04

  海拔145.23米

  海拔179.34米

  34.11米

  每秒46800立方米

  2018.07.03

  海拔145.23米

  海拔174.38米

  29.15米

  每秒34700立方米

  2018.07.02

  海拔146.17米

  海拔171.69米

  25.52米

  每秒26200立方米

  2018.07.01

  海拔145.76米

  海拔171.42米

  25.66米

  每秒25500立方米

  2018.06.30

  海拔145.90米

  海拔170.51米

  24.61米

  每秒23400立方米

  2018.06.29

  海拔145.51米

  海拔170.56米

  25.05米

  每秒23500立方米

  2018.06.28

  海拔145.55米

  海拔170.42米

  24.87米

  每秒23200立方米

  2018.06.27

  海拔145.72米

  海拔169.93米

  24.21米

  每秒22300立方米

  2018.06.26

  海拔145.75米

  海拔168.53米

  22.78米

  每秒19700立方米

  2018.06.25

  海拔145.27米

  海拔166.15米

  20.88米

  每秒14300立方米

  2018.06.24

  海拔145.71米

  海拔165.78米

  20.07米

  每秒13600立方米

  根据任盈盈博客《颇受争议的中国工程 开闸泄洪场面震撼》,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从2018年7月3日8时的每秒2.75万立方米快速上涨至5日8时的每秒5.1万立方米,比上表中列出的每秒4.68万立方米还要高出许多。另外根据《重庆晨报》报道,2018年7月4日晚寸滩的水位为180.50米。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以下这么几点:

  第壹:在这个时间段内(三峡河段处于汛期),三峡水库不是壹个平湖,而是壹个斜湖,三峡坝址处和三峡水库库尾重庆存在水位差。最大的水位差为36.25米,最小的水位差为17.19米;第二:入库流量对于三峡水库坝址处与重庆寸滩两地的水位差的影响很明显。入库流量大,两地的水位差大,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也大;入库流量小,两地的水位差小,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也小。2018年7月13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每秒58900立方米,两地水位差36.25米,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约为万分之零点六,比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提出的在遭遇二十年壹遇的洪水流量时,三峡水库的平均水力坡度万分之零点七,略微小壹点。二十年壹遇的洪水流量为每秒72300立方米,而2018年7月14日的入库流量仅为每秒58900立方米,与二十年壹遇洪水流量相差不少。可以预测,当入库流量达到二十年壹遇洪水流量时,三峡水库坝址处与寸滩的水位差会更大;第三:三峡水库坝址处的水位对重庆寸滩的水位也有影响。由于技术条件决定,三峡水库坝址处最低水位为海拔145米,低于这个水位,三峡船闸不得不停止运营,长江航运将中断。2018年7月14日寸滩的水位高达海拔183.58米,此时三峡水库坝址处的水位为海拔149.19米。如果三峡水库坝址处的水位保留在防洪限制最低水位海拔145米,那么寸滩的水位也会有所降低。7月4日寸滩水位高达海拔179.34米,入库流量每秒46800立方米,当时坝址处的水位仅为海拔145.23米,比最低水位为海拔145米之高出0.23米;第三:在这期间,重庆寸滩的水位出现两个峰值,壹次是2018年7月4日,另壹次是2018年7月13日。2018年7月13日重庆寸滩的水位高达海拔183.89米。重庆寸滩的洪水警戒水位为180.5米,洪水保证水位为183.50米。7月13日的寸滩水位超过洪水保证水位,造成洪水灾害。2018年7月14日重庆市紧急迁移受灾居民10万人。7月13日这壹天重庆寸滩水位海拔183.89米,而三峡水库坝址处水位仅海拔147.64米,并未出现李鹏所说的,三峡180米,重庆180米这么壹种高峡平湖的状态。如果真的是高峡平湖,重庆市就没有必要在7月14日紧急迁移受灾居民10万人。2018年长江上游出现的两次洪水都属于常年洪水流量范围。如果入库流量加大,重庆市需要紧急迁移受灾居民就更多。

  正因为高峡不出平湖,正因为三峡水库不是李鹏所说的“三峡180米,重庆180米”,这对所谓的三峡工程所谓的防洪效益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二、在遭遇二十年壹遇的洪水时三峡工程如何发挥防洪效益三峡工程发挥防洪效益,就要拦蓄或者削减来自三峡大坝上游的洪水,主要是经过重庆寸滩的洪水。按照“高峡出平湖”的理论,三峡工程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拦蓄或者削减洪水,三峡坝址处的水位就会升高,可以从海拔145米抬升到海拔175米。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库尾重庆的水位应该依然是海拔175米。

  但是,三峡水库并非壹个平湖,特别是在洪水期水流量大的时候,水流量越大,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越大。2018年三峡坝址处的水位还远远没有到计划的海拔175米时,仅仅只是海拔149.19米,重庆寸滩的水位就超过了寸滩防洪保证水位海拔183.50米时,重庆开始紧急迁移受灾居民10万人。如果三峡工程继续提高三峡坝址处的水位,那么重庆寸滩的水位就会继续抬高,重庆的受灾居民就会大幅度提高。重庆居民受灾的忍耐度,就决定了三峡坝址处水位可能提高程度。紧急迁移受灾居民20万人?紧急迁移受灾居民50万人?紧急迁移受灾居民100万人?重庆居民受灾的忍耐度到底在哪里?

  自从三峡水库2003年正式蓄水以来,三峡库区,特别是水库尾部、老重庆城区等地,多次遭受洪水淹没。每次政府采取紧急措施迁移受灾居民。壹部分居民在灾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这些地区之所以遭受洪水淹没,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抬高了重庆的洪水位。三峡水库不是壹个平湖,而是斜湖,特别在洪水流量大的时候。三峡水库不仅仅只是淹没移民红线海拔175米以下的地区,而且还淹没海拔175米以上的地区,特别在远离坝址的三峡水库库尾地区。但是中国政府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愿意把这些后来被迫搬迁的居民也计算入三峡工程移民的范畴之内,于是就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在壹个较长的时间内,每年让壹部分居民离开三峡水库的淹没区。当然这笔钱是由水电建设基金(原来的三峡基金)支付,它来自电费附加,来自每壹个中国老百姓。

  中国新华社经常报道,三峡工程发挥防洪效益:泄洪。这其实是壹个黑色的幽默。来多少洪水,三峡工程泄多少洪水,防洪效益为零。这样的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

  从2018年6月24日到2018年7月4日,三峡坝址处的水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壹直到海拔145.23米,距离防洪限制最低水位还有23厘米。从2018年7月4日起开始蓄水,到2018年7月14日,三峡坝址处的水位上升到海拔海拔149.19米。7月14日后,三峡坝址处的水位继续抬升,到7月20日抬升到海拔156.52米。长江水电股份公司之所以能把三峡坝址处的水位抬升到海拔156.52米,是因为入库流量下降到只有每秒29200立方米,寸滩的水位下降到只有海拔173.71米。三峡坝址处的水位高,对长江水电股份公司的发电有利。壹旦后续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加大,三峡工程又需要用“泄洪”来降低三峡坝址处的水位,发挥防洪效益,以免重庆寸滩水位超过海拔183.50米,以免水淹山城重庆。

  如果后续遭遇二十年壹遇的洪水,三峡坝址处的水位依然保留在海拔156.52米,那么重庆朝天门码头的的水位将接近海拔200米,大大超过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最高历史洪水位海拔193米,那么重庆的许多街区就会被洪水淹没。如果把三峡坝址处的水位抬升到海拔175米,仅仅只加上表中的两地最小水位差17.19米,重庆寸滩的水位就是海拔192.19米,那时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水位也超过了最高历史洪水位。所以,三峡水库的防洪效益就只有那么壹点点大。李鹏所说的“三峡180米,重庆180米”的状态在三峡水库入库水流大于每秒10000立方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也是三峡工程没有什么防洪效益以及三峡工程决策错误的技术原因之所在。

  三、黄万里先生对H-Q关系的研究指出三门峡工程的错误H-Q关系曲线就是河流某点水位高(H)与流量(Q)的关系线。下图中的壹条曲线是1957年陕县的H-Q关系线,虚线是1919年的H-Q关系线。在1957年决定修三门峡工程大坝前,黄万里先生发表反对意见,舌战群儒七天。黄万里先生指出,建造三门峡大坝工程,将造成三门峡水库沿程各地H-Q关系曲线的抬升,必将延伸至西安,威胁西安的防洪安全。当年温善章工程师建议改修低坝,使库水只平潼关。但是温善章的建议并没有被接受。1960年三门峡工程建成并开始蓄水。1964年陕县的H-Q关系线就与大坝建设之前的1919年、1957年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图中X轴的左边(流量小的时候),水位高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图中X轴的右边(流量大时),水位高程明显增加。就是说,在相同的大流量的状态下,建造三门峡工程的后果就是大大地抬高了陕县的水位。建造了三门峡大坝后的1964年水位比建坝前1957年的水位上升了许多。这就造成了关中平原大量农田被淹没,洪水威胁陕西省会西安的危机状态。

  因此,中国政府不得不对三门峡工程进行改进,在大坝中打洞降低大坝坝址处的蓄水位高程。1968年的H-Q关系线开始下降。1972年的H-Q关系线再次下降。但是与没有大坝时的1919年、1957年的H-Q关系线相比,还是水位偏高。因为泄流总是不如在自然状态下那么通畅,淤积依然在进行,只是速度少许慢些。

  黄万里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三门峡工程在大坝中再开多少洞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除非炸毁大坝,排水壹如以前那样通畅,否则淤积上延总是不可避免,结果是河床抬高,也抬高了两岸地下水位,使盐碱化加重,农业产量逐年减少,农人则不自知也。黄万里先生把三门峡工程的建设比喻成让人得了急性肝炎,后来三门峡工程的改造则是把急性肝炎弄成了慢性肝炎,其病理更加难以掌握。

  与黄河三门峡工程壹样,三峡工程的建造改变了三峡水库沿程壹直到库尾重庆的H-Q关系线,抬高了水库沿程各地的的(洪)水位,特别是重庆的(洪)水位。三峡工程的建设是直接让人得了慢性肝炎,接下去就变成肝癌。

  四、葛洲坝水库不是高峡平湖,三峡水库能是高峡平湖?

  都说三峡工程是毛泽东的梦想。其实,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梦想在三峡建高坝,卡住长江洪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担心高坝在战争中的安危,转而支持在葛洲坝建低坝。葛洲坝位于三峡的出口处南津关,在地里位置上依然属于三峡。1970年生日那壹天毛泽东亲自批准了330工程建设,葛洲坝大坝工程原来称330工程,这就是毛泽东梦想的三峡工程。毛泽东1976年去世,生前曾对人说,三峡工程建成时不要忘记告诉他壹声。许多党史专家无法解释这件事,因为到毛泽东去世,三斗坪的三峡工程还未列入议事日程,毛泽东如何说三峡工程建成时不要忘记告诉他壹声,难道毛泽东能未卜先知不成。其实毛泽东说的三峡工程就是330工程,就是葛洲坝大坝工程,这是毛泽东心中的三峡大坝工程,1976年尚在建设之中,希望此坝建成后在祭拜时告诉他壹声。

  葛洲坝工程于1989年完工。葛洲坝大坝位于三峡大坝下游30多公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日长对葛洲坝水库的水力坡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详细研究。唐日长的结论是:

  第壹:葛洲坝水库有水力坡度;

  第二:离大坝距离近处水力坡度小,随著距离的增加,水力坡度增加;第三:入库流量小时水库的水力坡度小,随著入库流量的增加,水库的水力坡度增加。

  下面的表所展示的是葛洲坝水库沿程各地在流量5千立方米/秒、流量1万立方米/秒、流量2万立方米/秒和流量4万立方米/秒时的水力坡度(单位1/10000,即每100公里上升10米)。

  站名

  距坝里程

  流量5千立方米/秒

  流量1万立方米/秒

  流量2万立方米/秒

  流量4万立方米/秒

  (公里)

  水库运用前

  1983年

  水库运用前

  1983年

  水库运用前

  1983年

  水库运用前

  1983年

  南津关

  2.4

  0.14

  0.00

  0.27

  0.01

  0.68

  0.16

  2.09

  0.95

  平善坝

  9.8

  0.64

  0.02

  1.51

  0.13

  2.52

  0.57

  3.68

  1.80

  茅坪

  39.3

  4.55

  0.23

  4.55

  0.45

  5.68

  1.14

  6.14

  2.50

  太平溪

  43.7

  1.40

  0.15

  1.55

  0.45

  2.20

  1.29

  3.48

  3.27

  香溪

  70.1

  2,50

  0.15

  2.79

  0.59

  2.35

  0,88

  1.91

  1.32

  秭归

  76.9

  3.11

  0.32

  2.86

  1.02

  2.90

  2,01

  3.32

  2.97

  巴东

  105.2

  1.38

  0.55

  1.56

  1.01

  1.74

  1.47

  2.11

  1.93

  关渡口

  116.1

  1.16

  0.50

  1.44

  1.00

  1.91

  1.69

  3.19

  3.04

  青石洞

  148.0

  1.93

  1.40

  2.33

  1.87

  2.87

  2.67

  3.20

  3.20

  巫山

  163.0

  3.36

  2.45

  2.73

  2.31

  1.96

  1.18

  1.05

  1.05

  宝子滩

  177.3

  2.16

  1.35

  1.49

  1.35

  1.22

  1.08

  1.62

  1.62

  油炸碛

  184.7

  4.12

  3.52

  4.41

  3.82

  4.12

  4.12

  2.94

  2.94

  黛溪

  188.0

  1.89

  1.89

  孔明灯

  199.5

  摘自∶唐日长∶泥沙研究,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90,第100页葛洲坝工程坝址处的水位为海拔63.5米,当流量为40000立方米/秒时,坝址上游 2.4公里处的南津关的的水位也约为海拔63.5米;距坝址9.8公里处的平善坝的水位为64.2米,比坝址高出0.70米;距坝址39.3公里处的茅坪的水位为69.51米;距坝址43.7公里处的太平溪的水位为70.61米;距坝址70.10公里处的香溪的水位为79.24米。从葛洲坝工程坝址到香溪壹共70.10公里,水位从海拔63.50米上升到79.24米,壹共上升了15.74米,平均水力坡降为万分之二点二。如果按照水库的水面是个绝对平面的理论,葛洲坝工程坝址处的水位为海拔63.5米,香溪处的水位也应该是海拔63.5米米,而决不可能高达到海拔79.24米的。

  建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葛洲坝水库不是高峡平湖,2003年出现的三峡水库也绝不可能是高峡平湖。

  五、结束语

  中国人喜欢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壹标准。那么从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15年过去了,当三峡水库入库库流量超过每秒10000立方米,三峡水库就是壹个斜库,存在水力坡度。而且入库库流量越大,水力坡度越大。最新的数据,从2018年6月底到7月中旬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都证明“高峡出平湖”是错误的,证明“三峡180米,重庆180米”是错误的。

  正是由于三峡水库水力坡度的存在,而且在洪水期水力坡度大,这就造成三峡工程无法发挥所谓的防洪效益。当三峡坝址处的水位还远远没有到计划的海拔175米时,重庆寸滩的水位就超过了海拔183.50米。重庆必须紧急迁移数万受灾居民。在洪水期,三峡工程在三峡坝址处的水位能提高到什么水平,取决于三峡水库沿线市镇与重庆居民受灾的忍耐度。过去荆江地区的长江洪水灾害风险,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转移到了三峡水库沿线市镇与重庆。这就是李锐先生在三峡工程上马后给中共中央写信,要求为重庆准备后事的原因。

  黄万里先生把三门峡工程的建设比喻成让人得了急性肝炎,后来三门峡工程的改造则是把急性肝炎弄成了慢性肝炎,其病理更加难以掌握。那么三峡工程的建造直接让人得了慢性肝炎,然后再变成肝癌。唯壹解决的办法只有炸毁大坝。

  为什么三峡大坝非拆不可之八 写于2018年

  高峡出平湖?高峡出斜湖?无论哪壹个说法胜出,三峡工程都是输。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认为高峡出斜湖,因为没有水力坡度,泥沙组根本无法解决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移民组却认为高峡出平湖,如果三峡水库有水力坡度,移民组无法得出三峡工程移民可以就地安置的结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自相矛盾,可行性论证报告的这个错误无法纠正,唯壹拆除三峡大坝才能保子孙后代安全。

  壹、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的《从流体力学看三门峡和三峡大坝》与此文给他带来的烦恼武际可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为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现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 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

  2010年武际可教授撰写了《从流体力学看三门峡和三峡大坝》壹文,触发撰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三峡大坝自2003年拦洪以来,多次听到重庆闹水灾的报道”。武际可教授便问了壹位生长在重庆的80高龄的老同学,重庆以前是否总闹水灾。这位老同学只是笑笑,说没有见过。笔者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重庆是中国所有大城市中防洪标准最高的,而三峡工程建设后,重庆是中国所有大城市中防洪标准最低的,部分城区几乎是年年被洪水淹没。武际可教授担忧,长江三峡工程又在重复黄河三门峡工程的错误。

  武际可教授认为:“从根本上说,在主干河道上修建水库,就会把上游地区的泄水速度减小。从而如黄万里先生所说,是“把大坝下游的洪水灾害移到大坝上游去。”这壹点,从简单的托里拆利定律的分析便可以弄清楚。”

  托里拆利定律是著名力学家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提出的。在壹个容器底部开孔时,流出射流的速度为v=√2gh式中v是开孔口的流速,g是重力加速度,h是液面距开孔口的高度。

  托里拆利用实验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水利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伯努利定律就是从托里拆利定律引申和发展而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水流速度大致上与落差h的平方根成正比。

  在文章中武际可教授先介绍了黄河三门峡工程所造成的渭河洪水危害。三门峡水库1961年2月9日坝址处蓄至最高水位332.58米,而关中平原的海拔高度是325—800米,就是说三门峡的蓄水水位和关中平原的径流的水位大致是在同壹高程。渭河平原的积水,只能往三门峡水库排放,但是水在同壹个高程上,排放速度只能是零。这就难怪在1961年渭河平原出现水患。而2003年8月24日,壹场特大洪灾突然降临陕西渭河流域,洪灾持续到10月5日。在洪水肆虐之下,数十人死亡,2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大量农田、村庄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这场洪水后,钱正英、张光斗都表态说,他们两人当初都是反对建设黄河三门峡工程的。至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壹个官员或者壹个科学家出来为黄河三门峡工程的错误承担责任。

  然后武际可教授将话题转到了长江三峡工程。据2009年8月6日的数据,三峡大坝坝前水位为145米,而重庆朝天门的水位是183米。也就是说,这时重庆的积水外泄的落差大致是40米。而在没有建造三峡大坝时,三斗坪的的水位为66米。将朝天门的水位,减去66米,得117米。大致说来,建造三峡大坝之后,使重庆地方的洪水外泄的落差从120米,减少为40米。按照托里拆利定律,建造三峡大坝后的流速减小为原来流速的0.6倍。流速的减少,意味著重庆方面积水增加。这就难怪重庆的水灾要增加了。

  武际可教授最后指出:“也许会提出疑问:妳说的这些都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凡是文化程度上过中学的都知道。难道大坝论证会上那些专家,有教授、有院士,哪个在水利上都比妳牛,妳说的这些,没准他们都已经考虑过了。哪里有妳插嘴的余地。

  别忙,位卑未敢忘忧国嘛。智者千虑,必有壹失。水库蓄水后,按照常识,是来流方向的水面要高。可是那些专家们都说是“高峡出平湖”,水库里的水从三斗坪到朝天门是壹路平过去的。既然专家们会闹这样的笑话出来,我说的以上的计算,虽然简单,牛人们兴许也会失误的。”

  武际可教授这篇文章出来之后,遭到了“内行们”和外行们的大量责难,讨伐揭发,称武际可为假教授,欲置其与死地,迫使武际可教授消声。后来武际可回忆道:“聪明的内行们以为把武际可驳倒了,到处发帖子嘲笑这位假教授,并且还及时把壹位同意他们责难的人任命为教授。因为我已经回过好几次帖子说明,内行们就是从他们的角度壹而再地责难。所以也就懒得再回了。现在他们大约认为武际可已经被驳倒了,而已经到处发帖申明揭穿了壹个假教授。在他们不再嚷的时候,我来回复认真讨论问题的朋友,冷静下来讨论问题,是合适的。”武际可教授领悟到:“我们的个别内行们是不是已经卷入到壹个特别的利益集团中了”。之前武际可教授壹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学者内行人反对三门峡工程和三峡大坝工程,而这些工程却能够顺利通过而无阻。通过这篇文章的发表和后续的事情,武际可教授懂了,这是特别利益集团的决策以及支撑决策的所谓专家论证。

  笔者要告诉武际可教授读者的是,无论是高峡出平湖还是高峡出斜湖胜出,三峡工程都是输。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认为高峡出斜湖,因为没有水库的水力坡度,泥沙组无法解决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移民组认为高峡出平湖,如果三峡水库有水力坡度,移民组无法得出三峡工程移民可以就地安置的结论。三峡大坝非拆不可的理由之壹就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自相矛盾,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

  1980年7月邓小平从重庆到武汉,坐船视察了三峡地区。到达武汉后,邓小平就召见胡耀邦、赵紫阳、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和国务院的负责人,表态支持三峡工程150米方案。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了三峡工程150米方案。国务院于4月28日成立了三峡工程筹备组,李鹏出任筹备组组长。1984年1984年11月20日李鹏向党中央递交了壹份考察报告提出,建议把三峡工程的蓄水位从海拔150米提高到180米。作为支持三峡工程上马的行政措施,三峡省筹备组于1985年2月8日成立,原水利部副部长李伯宁出任筹备组组长,并计划在1986年2月正式成立三峡省。

  由于国内和国际上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全国政协的竭力反对,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不得不于1986年4月宣布解散三峡省筹备组。1986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组织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并成立以李鹏为首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审查委员会。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组长是钱正英。后钱正英升任政协副主席,由杨振环接任组长。论证领导小组邀请了412位专家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钱正英没有邀请李锐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是因为林壹山也没有参加可行性论证(林壹山当时已经双目失明),要壹碗水端平。但是钱正英没有让黄万里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却邀请了张光斗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担任顾问,显然还是壹碗水没有端平。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共分14个专业组,如防洪、泥沙、移民、生态和环境等。每个专业组分别递交专业论证报告,专家们在专业论证报告上签字。专业论证报告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回答壹个问题:专业组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构成阻碍三峡工程上马的因素。14个专业组的代表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汇报会议上都在各自汇报的最后说,本专业组所研究的问题不构成阻碍三峡工程上马的因素。这样,三峡工程的可行性就被“科学地、民主地”论证了。

  平心而论,如果孤立地阅读每壹个专业组的专业论证报告,报告写得还不错。但是“横著读”,那么各个专业组论证报告之间是互相矛盾,漏洞百出。与中国之前的领导靠拍脑袋做决策相比较,错误的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比拍脑袋更糟糕。因为拍脑袋做决策,有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也有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全部靠运气;而错误的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无壹例外。这是三峡大坝为什么非拆不可的壹个重要理由。

  三、移民组的“高峡出平湖”和泥沙组的“高峡出斜湖”

  3.1、移民组认为:高峡出平湖

  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的壹个重要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三峡工程的移民人数是多少?而移民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三峡水库的淹没范围,而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的大小。

  根据原全国政协委员、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防洪组顾问陆钦侃先生提供的资料,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认为,当长江流量在二十年壹遇的洪水流量时、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海拔175米;

  秭归老县城:海拔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巴东县城:海拔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巫山县城:海拔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奉节县城:海拔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云阳老县城:海拔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万州:海拔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忠县:海拔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丰都县城:海拔175.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涪陵:海拔175.3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涪陵李渡镇:海拔175.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的三峡水库蓄水位为海拔175米,距离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的涪陵李渡镇的水位是175.4米,两地的水位差为0.4米,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0081,即每壹百公里水位差为8.1厘米。这万分之0.0081的水力坡度在493.9公里的三峡水库范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提出的移民新镇建筑红线为海拔177米(海拔175米加上2米的风浪高)。

  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认为高峡出平湖。由此移民组得出三峡工程移民113万的结论。在全国人大批准三峡工程之后,三峡库区各地在海拔175米都用红漆标出,意指三峡水库淹没至此为止。在红漆标出的175米线以下的居民全部为三峡工程移民,175米线以上的居民均不用搬迁。中国官方媒体把这根三峡工程移民红线称为是决策民主、决策透明的标志,意义十分重大。

  3.2、泥沙组认为:高峡出斜湖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的另壹个重要问题就是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三峡工程泥沙组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

  如果三峡水库是高峡出平湖,那么三峡坝址处的水位是海拔175米,三峡水库库尾的水位也是海拔175米,两地的水位差为零,三峡水库的水流速度为零,水流的携沙能力也为零。那么进入三峡水库的每壹粒泥沙都将沉积在三峡水库中。泥沙组的专家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是没有办法解决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所以,对于三峡工程泥沙组来说,三峡水库绝对不能是平湖,而是斜湖,有水力坡度,而且这个湖斜得越厉害,水力坡度越大,对于泥沙组解决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越是有利。

  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组长林秉南认为,长江宜昌至重庆河段(也称川江)是山区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约为万分之二,是下游平原河道上荆江坡降的3倍.河床或为裸露的岩石或为卵石覆盖.在三峡建库前,川江输沙处于次饱和状态,大部分悬移质属于所谓的冲泄质.三峡建库后,部分悬移质将在库区淤积,最终在水库的汛期水位下形成新的河床,虽然新河床表层主要是悬移质中较粗的部分,但是仍比原河床的覆盖物要小许多,因而,它的平均坡降也要比原来小许多,估计新河床的坡降应和上荆江接近.如按万分之零点七计,也只有原坡降的三分之壹。

  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认为三峡水库水面存在水力坡度,平均水力坡降为万分之零点七,与上荆江接近。

  3.3、如果移民组采用泥沙组的“高峡出斜湖”或者泥沙组采用移民组的“高峡出平湖”,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移民组采用泥沙组的“高峡出斜湖”,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按万分之零点七计算(每100公里长度7米高差),那么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都会大大超过海拔175时。三峡水库库尾重庆处的水位为175米+7米/100公里X600公里=217米。

  如果移民组采用泥沙组的“高峡出斜湖”,那么三峡工程的移民红线就不是壹根位于海拔175米的水平线,而是从三峡坝址处的海拔175米,连结到重庆海拔217米的壹根曲线。那么三峡工程移民人数就不是113万而是250万。

  反过来,泥沙组采用移民组的“高峡出平湖”,三峡水库没有水力坡度,泥沙组提出的“排浑蓄清”水库运行方式如何得到实现?排浑靠什么力量来排浑?

  不管是移民组对还是泥沙组错,也不管是泥沙组对还是移民组错,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都是错!

  四、移民组的三峡水库只有493.9公里长而航运组的三峡水库长度超过600多公里1980年7月邓小平从重庆到武汉,坐船视察了三峡地区。在轮船上邓小平听取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铮关于三峡工程150米方案的汇报,其中最打动邓小平的就是建造三峡工程可以使万吨轮船从上海直达重庆。1920年9月邓小平从重庆乘船去上海,壹路艰辛。船未出三峡就不能前行,邓小平不得不中途弃船走陆路赶到上海,然后坐海轮去欧洲。从重庆到武汉的旅途未完,邓小平就迫不及待地将中央其他领导召到武汉等待他的招见。邓小平对中央领导大谈三峡工程能使万吨轮船从上海直达重庆的好处。邓小平去世后,王震听说“万吨轮船从上海直达重庆”也是激动不已,亲自在广州召开专家会议,力促中央作出上马三峡工程的决策。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有壹个专业组为航运组。航运组专家的任务就是论证“万吨船队从宜昌直达重庆”的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对于航运组的专家来说,万吨轮船是不可能从上海直达重庆的,起码三峡船闸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下游的葛洲坝船闸也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他们把万吨轮船悄悄地改成了万吨船队,不仔细的人,特别是不注重细节的政治家们是不会关注万吨轮船和万吨船队的区别的。把几条船舶捆绑在壹起,几条船舶的载重量之总和超过万吨,这就是万吨船队,比如四条2500吨的船舶或者十条1000吨的船舶捆绑在壹起,都是万吨船队。

  航运组专家论证了万吨船队从宜昌直达重庆的可行性,最主要的就是万吨船队从三峡坝址三斗坪通过三峡水库到达水库库尾重庆(九龙坡港口)的可行性,这段水路有600多公里长。对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航运组来说,三峡水库的长度起码有600多公里长,库尾为重庆(九龙坡港口),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这600多公里长的航道得到改造。

  而对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的移民组而言,三峡水库的长度只有493.9公里长,三峡水库的终端在涪陵李渡镇,而不是重庆(九龙坡港口)。

  那么到底谁对呢?无论谁对,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都是错。

  把航运组的结论用于移民组,三峡水库的末端是重庆(九龙坡港口),不是涪陵李渡镇。从涪陵李渡镇到重庆(九龙坡港口)这个范围内的淹没区中的居民没有被计算在三峡工程移民之内,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故意压低移民人数。

  把移民组的结论用于航运组,三峡水库的末端是涪陵李渡镇,万吨轮船,不,是万吨船队最多只能到涪陵李渡镇,而不是重庆(九龙坡港口)。如果邓小平想坐万吨轮船从重庆直达上海,先要坐船到涪陵李渡镇。

  五、结束语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认为高峡出斜湖,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移民组认为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专业组报告之间互相矛盾,这样的例子还能指出许多。

  无论是高峡出平湖还是高峡出斜湖胜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都是错,三峡工程的结局都是输。如何改正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自相矛盾的错误?没有别的办法,唯有拆除三峡三峡大坝,让大坝坝址处到重庆的水流速度恢复到自然状态,让两地的水位差恢复到没有建三峡大坝之前的状态。这才是中华民族保全自己的正确之道。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壹) 写于2018年

  寿光洪灾刚爆发时,网路上壹片质疑之声,焦点针对政府的防灾救灾措施是否合理与得力,公众质疑是人祸因素。转之而来的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的判断,再过几天,这些质疑都被否定,开始全面宣传政府的坚强领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伟大成绩,宣传救灾殉职的英雄。关于寿光洪灾舆论的转变,主要来自两件事:壹是央视记者撰写的壹篇文章,对寿光洪灾质疑的全面否定;壹是警方抓捕了两位在微信群中“提醒亲朋好友少吃猪肉、多用点消毒液”的年青寿光女子。

  那么,寿光严重洪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民众在第壹时间发出的人祸质疑有道理吗?央视记者对这些质疑的否定合理吗?

  有人劝说,不要进入寿光洪灾原因的细节讨论,那样很容易掉进坑里。道理很简单,因为许多技术数据没有公开,基本上是黑箱作业,就是公开了的数据也互相矛盾,甚至无法查证真伪。但是不进行细节的研究,就无法找到寿光洪灾的真正原因。纵然有坑,也要敢于探索。本文通过研究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来分析黑箱内部可能的结构与其内部的运作。

  壹、关于寿光洪灾最为权威的报道

  关于寿光洪灾的报道,最为权威的莫过于央视财经记者胡杨的报道。2018年8月28日人民网以《央视实地调查解开寿光“洪水里的问号”》为题,予以报道。壹篇《央视记者实地调查 回应寿光洪灾四大质疑》的文章,更是在网上广为传播,应该就是来自央视财经记者胡杨。文章开门见山写道:“7天之内,山东省寿光市先后经历2次台风,遭遇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雨。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村庄农田被淹、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冲毁。与此同时,社会上、网络上对于当地政府采取的救援措施,产生了许多质疑的声音。”胡杨将网络上的许多质疑归纳成四个问题:

  第壹问:泄洪是否通知不及时、不到位?

  第二问:泄洪河道被违章建筑蚕食导致行洪受阻?

  第三问:是否需要三座水库同时泄洪?

  第四问:救灾是否迟缓,百姓得不到救助?

  为什么说胡杨的这篇报道是关于寿光洪灾的最为权威的报道?

  首先,这是记者在寿光灾区进行的壹线实地调查,来自寿光灾区实地的报道。据说,胡杨于8月19日晚在黑虎山水库所在地青州市王坟镇做过水库泄洪的现场报道;其次是记者在灾区调查所采取的手段,比如记者利用无人机沿著弥河寿光段上游飞行观察河道。这种能长距离飞行和被远距离遥控的无人机,不是壹般记者所能拥有的,其飞行许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第三是记者采访的对象人数多,范围广,有地方领导干部,如山东省寿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丽君,寿光市羊口镇人大主任刘保生,寿光市纪台镇东方东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滨,63岁的南宅科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培利,有技术型官员如潍坊市水利局副局长赵清松,寿光市气象局局长王勇强,寿光市水利局副局长范荣誉,有普通的村民,如寿光市纪台镇东方东村村民赵作升夫妇,东方东村村民赵志霞,纪台镇孟家官庄村村民张爱红,纪台镇孟家官庄村村民孟强。另外记者还走访了寿光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寿光市慈善总会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记者来自中央电视台CCTV。在中国,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是最高也是最有权威性的新闻报道机构,地方政府的媒体和其他媒体,常常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稿为准。

  可惜,央视财经记者胡杨关于寿光洪灾的这篇《央视记者实地调查 回应寿光洪灾四大质疑》文章,似是而非,时而自相矛盾,时而文不对题,反映出记者缺乏自然地理的基本常识,甚至小学生的算术计算能力。

  二、先入为主地将造成寿光洪灾的原因归于天灾根据《百度百科》关于“2018年寿光洪灾”的词条:“关于寿光水灾的成因,究竟是应该将其归为台风降雨的天灾,还是上游水库集中泄洪等造成的人祸,目前各方说法不壹。”

  央视记者在文章开始介绍了寿光洪灾:“7天之内,山东省寿光市先后经历2次台风,遭遇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雨。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村庄农田被淹、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冲毁。”

  对这段文字的评价是:

  第壹,央视记者准确地指出了造成寿光洪灾的直接原因是“漫堤决口”。由于漫堤决口,弥河水淹没了河堤后面的房屋,群众被迫转移,村庄农田被淹、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冲毁。

  第二,央视记者准确地描述了漫堤决口和群众转移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漫堤决口导致了群众的被迫转移。可见,寿光灾区群众的转移,不是在政府组织下的、在洪水灾难到来之前的主动的、有序的转移,而是在洪水冲溃了弥河河堤之后,在大难临头的危急时刻,群众被迫的转移,仓促的、毫无组织的逃命。

  第三,关于弥河漫堤决口的原因,央视记者只提到降雨,“7天之内,山东省寿光市先后经历2次台风,遭遇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雨”,而没有提到上游水库集中泄洪壹事,已经先入为主地把“漫堤决口”的原因归于降雨,将寿光洪灾归为台风降雨的天灾。

  第四,央视记者在文章中未提寿光洪灾的后果,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寿光洪灾事关社会公众安全问题,而社会公众安全的核心是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离开了社会公众安全的核心问题,根本不用去讨论寿光洪灾或者其他任何壹次灾害。不但央视记者缺乏这个认知,就连政府官员也缺乏这个认知。

  8月23日下午5点潍坊召开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根据潍坊市代市长田庆盈介绍,这次受灾,集中安置了17万人,转移过程中无壹人死亡,无壹人失踪。寿光市市长赵绪春也做情况通报:寿光市15个镇街区均不同程度受灾,总受灾人口50多万人,截止22日晚8点,寿光市所有险情全部排除,寿光转移6万多群众,无壹人伤亡。无论是田庆盈代市长还是赵绪春市长都强调无人死亡,可惜这只是在转移过程中的无人死亡。而不是在寿光洪灾过程中无人死亡。

  根据《维基百科》关于“2018年寿光洪灾”的词条:根据官方统计,至23日下午5时,灾害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踪、9999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约92亿人民币。

  寿光洪灾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踪。这里还没有包括因洪灾绝望自杀身亡的张金来。

  张金来,男,39岁,寿光丁家村居民。洪水毁坏了他借10万元人民币贷款建造的蔬菜种植大棚,在绝望中于自家院门口上吊自杀。另外还有壹位寿光老人,独自躺在马路中间,希望被急速驶过的车辗压,因为他已经在洪灾中失去所有的壹切,彻底绝望了。

  三、关于第壹问:泄洪是否通知不及时、不到位?

  这里先挑选文章中的第壹问:泄洪是否通知不及时、不到位?

  先将央视记者文章中的回答摘录如下:

  “连续五次发布泄洪通知 严防大坝垮塌

  8月18日到19日,寿光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连续五次发布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以及相关村庄人员撤离的通知。赵玉滨收到通知后,利用微信群和村里喇叭,迅速向村民进行强降雨情况的传达。

  显然网络上传言通知不及时、不到位的消息,并不属实。”

  网络上传出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寿汛旱办电(2018)28号》传真电报,全文如下: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签发:黄树忠  核稿:胡志敏 拟稿:刘钊春

  等级:特急  编号:寿汛旱办电(2018)28号

  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紧急通知

  各有关镇(街道),寿光水务控股集团:

  接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黑虎山水库自2018年8月19日8时起,加大泄洪流量至100立方米/秒。冶原水库自2018年8月19日9时起,加大泄洪流量至200立方米/秒。嵩山水库自2018年8月19日10时起开始泄洪,泄洪流量为20立方米/秒。水库泄洪流量将达320立方米/秒。再加上区间来水,预计弥河流量将更大。

  请水务集团做好所辖拦河闸坝等工程的调度运行,各镇街区立即落实防汛抢险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传下达雨情汛情,加强巡查,根据防汛预案要求,制定得力措施,保证度汛安全。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8月19日

  请注意,这是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紧急通知是第28号,发布时间应该在2018年8月19日上午八点钟之前,因为黑虎山水库自2018年8月19日8时起才开始加大泄洪流量至100立方米/秒。

  下面是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传真电报,全文如下: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签发:黄树忠  核稿:胡志敏 拟稿:刘钊春

  等级:特急  编号:寿汛旱办电(2018)41号

  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

  各有关镇(街道)及市防指成员单位:

  目前,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洪峰到达寿光市时间在凌晨1时30分左右。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8月19日

  发布《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传真电报的时间应该在2018年8月19日下午七点钟之后,或者更晚。也许这就是在弥河“漫堤决口”之前,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8月19日发布的最后壹份特急传真电报。

  从《寿汛旱办电(2018)28号》到《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特急传真电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8月19日这壹天起码发出了14份特急传真电报。因此,央视记者写道:寿光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连续五次发布泄洪通知。这应该属实,很可能低报了发布泄洪通知的次数。但是上述的两份传真电报中都没有提到,发布泄洪通知的目的是“严防大坝垮塌”。两份传真电报中没有大坝垮塌的字样。

  在《寿汛旱办电(2018)28号》的特急传真电报中没有提到通知相关村庄人员的撤离。在《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的特急传真电报中只是提到“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急传真电报中提到只是转移准备,而不是通知相关村庄人员的撤离,在具体某壹时刻的有组织的撤离。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正因为在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急传真电报只是提到“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而没有下命令在具体某壹时刻的有组织的撤离,所以弥河“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这壹点,央视记者在文章开始就已经指出了。所以,央视记者对第壹质疑的否定:“显然网络上传言通知不及时、不到位的消息,并不属实”,与自己文章壹开始的描写自相矛盾。既然是弥河“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那么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通知又怎么可能是及时的、是到位的?

  显然,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甚至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2018年8月19日上午8时前,当决定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增至320立方米/秒时,他们不认为下游弥河的寿光河段会发生“漫堤决口”,因为弥河下游河道的通过能力,足以应付这样的流量。在2018年8月19日下午7时后,当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增至1700立方米/秒时,他们也不认为下游弥河的寿光河段会发生“漫堤决口”这样灾难性的结果,因为弥河下游河道还有足够的通过能力。所以他们没有下达命令,通知沿河居民在具体某壹时刻有组织地主动撤离。

  如果仔细阅读央视记者对第壹质疑回答的文章,可以看到“赵玉滨收到通知后,利用微信群和村里喇叭,迅速向村民进行强降雨情况的传达”。

  作为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东方东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滨,他利用微信群和村里喇叭,迅速向村民传达的是强降雨情况,不是三大水库泄洪流量,不是大的水库泄洪流量可能引起下游弥河的寿光河段发生漫堤决口,弥河河堤很有可能漫堤决口,所以村民需要事前转移到安全地带的信息。

  在中国这样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从上到下,定于壹尊,即使基层村党支部书记或者其他领导干部有这样的危机意识,也不敢妄议上级的指示,擅自决定村民主动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果不发生漫堤决口,那么他们的结果会很悲哀;如果发生漫堤决口,那么他们的结果会更悲哀。这和央视记者壹样,她看到了寿光洪灾的直接原因是“漫堤决口”,她敢沿著这个思考继续下去吗?她不敢,她只能将“漫堤决口”归于降雨,将寿光洪灾归于天灾。这是在这个体制下做央视记者的悲哀。

  可见,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不及时、不到位,基层村党支部书记的通知也不及时、不到位,这就是对第壹质疑否定之否定。

  下面还将讨论问题有如:是三大水库泄洪还是四大水库泄洪还是五大水库泄洪?为什么认为不会出现问题的1700立方米/秒水库泄洪流量最终还是导致漫堤决口?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二) 写于2018年

  笔者在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之壹中指出,央视记者在《回应寿光洪灾四大质疑》的文章中,准确地指出了造成寿光洪灾的直接原因是“漫堤决口”。而“漫堤决口”导致了群众的被迫转移。但是,央视记者却错误地把“漫堤决口”的原因归于降雨,将寿光洪灾归为台风降雨造成的天灾。

  分析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8年8月19日发布的《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特急传真电报中,只是提到“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而不是通知相关村庄人员的撤离,在具体某壹时刻的有组织的撤离。基层村党支部书记的通知,也只是向村民传达的是强降雨情况,而不是上游水库加大泄洪流量可能引起下游弥河的寿光河段发生漫堤决口,村民需要事前转移到安全地带的信息。可见,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不及时、不到位,基层村党支部书记的通知也不及时、不到位。这就是对第壹质疑的否定之否定。

  国内外各媒体的报道,都说弥河上游三座水库泄洪。至于具体到哪三座水库,有说是黑虎山、冶原和嵩山这三座水库;有说是冶原、黑虎山和淌水崖这三座水库。到底是弥河上游泄洪的是三座水库?还是四座水库?还是五座水库?五座水库最大的泄洪流量多大?特别是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最大的泄洪流量多大?

  四、关于第三问:是否需要三座水库同时泄洪?

  接下来就谈谈央视记者文章中的第三问:是否需要三座水库同时泄洪?

  现将央视记者文章中对第三问的回答摘录如下:

  “2018年8月19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签发级别为特急电报明确指出‘上游冶源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合计出库流量可达1700立方米/秒,水库泄洪持续了两天两夜’。三座水库同时泄洪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当初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山东省潍坊市水利局副局长赵清松:三座水库放水的起始时间差不多,但放水的流量有差别,举壹个例子说,黑虎山水库,8月19日晚上的19点10分,洪峰入库,洪峰的流量是1780立方每秒,水位上得非常快,也上得非常高,曾壹度达到汛末蓄水位以上4.7米,非常危险,必须泄洪,否则将会影响大坝的安全,对下游的群众是极不负责任的。”(摘录完)前面已经提到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2018年8月19日发布的《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目前,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洪峰到达寿光市时间在凌晨1时30分左右。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在这个文件中提到,台风降雨已导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与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内容与央视记者文章中所引用的前半句相符,但是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文件中并没有后半句“水库泄洪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内容。

  央视记者所引用的“水库泄洪持续了两天两夜”这壹句,肯定不是来自特急电报的原文,因为这里有明显的语法错误。8月19日发出的通知最多只可能预计“水库泄洪将持续两天两夜”,而不可能是“水库泄洪已经持续了两天两夜”。在当时的情况下,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没有必要,也根本没有能力预计“水库泄洪将持续两天两夜”。央视记者所引用的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文件,半是半非。

  在《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中提到的弥河流域上游泄洪的三座水库是冶原水库、

  淌水崖水库和

  黑虎山水库。

  而在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2018年8月19日早些时候发布的《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紧急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28号)中提到的弥河流域上游泄洪的三座水库是黑虎山水库、

  冶原水库和

  嵩山水库。

  虽然中外各媒体在报道中都说是三座水库泄洪,但是具体到哪三座水库泄洪,有说黑虎山、冶原和嵩山这三座水库的,也有说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那三座水库的。没有人注意到其中的区别。黑虎山水库和冶原水库在两个文件中均出现,而淌水崖水库和嵩山水库分别只在壹个文件中出现。可见,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文件中提到的弥河上游泄洪的水库就不是三座,而是四座,即冶原水库、黑虎山、嵩山和淌水崖共四座水库。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这里就缺少了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那么,增加嵩山水库的洪流量后,合计泄洪流量又是多大呢?

  下面再来看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2018年8月26日发布的《关于水库泄洪的紧急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62号)。全文如下: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签发:黄树忠  核稿:胡志敏 拟稿:刘钊春

  等级:特急  编号:寿汛旱办电(2018)62号

  关于水库泄洪的紧急通知

  各人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管委会,市防指成员单位:

  根据我市气象部门重要天气预报: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和低涡共同影响,预计27日至28日我市将有壹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两天气。

  接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冶源水库自8月26日23时起泄洪,泄洪流量100立方米/秒,27日6时起加大到200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自8月26日23时起洪,泄洪流量150立方米/秒,27日6时起加大到200立方米/秒:嵩山水库自8月26日23时起泄洪,泄洪流量50立方米/秒;荆山水库自8月26曰23时起泄洪,泄洪流量30立方米/秒。

  水务集团要密切观察水位水量变化情况,做好闸坝调度运行工作,各镇街区做好泄洪相关工作,确保安全。

  寿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8年8月26日

  在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8年8月26日发布的《关于水库泄洪的紧急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62号)中提到泄洪的是四座水库:

  冶源水库、

  黑虎山水库、

  嵩山水库和

  荆山水库。

  这样,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文件中提到过的寿光市上游需要泄洪的水库不是三座,而是四座。但这里所指的四座水库,与上面提到过的四座水库又略有差别。8月26日的文件中增加了荆山水库,却少了淌水崖水库。因此,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文件中提到过弥河流域上游泄洪的水库不是三座,也不是四座,至少是五座,分别是:

  冶源水库、

  黑虎山水库、

  嵩山水库、

  淌水崖水库和

  荆山水库。

  在这五座水库中,冶源水库最大,总库容1.67亿立方米;嵩山水库和黑虎山水库的总库容相差不大,黑虎山水库总库容5646万立方米,嵩山水库总库容5500万立方米;荆山水库的总库容1210万立方米;淌水崖水库总库容最小,总库容为600万立方米。但是淌水崖水库的最大泄水量可以达到670立方米/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壹共在弥河流域建造壹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116座小型水库,塘坝408座。按中国水库分级,冶源水库为大型水库,黑虎山与嵩山水库为中型水库。冶源水库作为大型水库控制弥河干流上游,黑虎山与嵩山水库作为中型水库控制弥河两条主要支流石河与五井石河。

  2018年8月19日晚,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计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合计泄洪流量达1700立方米/秒。那么加上嵩山和荆山这两座水库的泄洪流量,五座水库真实的泄洪流量又是多大呢?为什么要隐瞒这两座水库的泄洪流量不报?特别是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是多大?冶原、黑虎山、嵩山和淌水崖四座水库的合计泄洪流量是多大呢?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嵩山和荆山这两座水库是紧闭闸门,没有泄洪。但事实不是这样。8月19日晚7点29分,寿光市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发出了寿光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防雨防灾紧急工作的通知”,称上游冶源水库、黑虎山水库、嵩山水库同时泄洪,加上区间来水,弥河泄洪流量预计超过800立方米/秒。可见嵩山水库此时还在泄洪之中。而且可以看到,对寿光市有重大影响的是冶源、黑虎山和嵩山这三座水库的泄洪。淌水崖水库的泄洪对寿光市的没有任何直接影响。

  未公开报道的嵩山和荆山这两座水库的泄洪流量,特别是中型水库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很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壹根稻草。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冶源、黑虎山等水库的上游还有诸多的小水库和塘坝。所以,实际上同时泄洪的是比五座还要多许多的水库和塘坝,只是这些小水库和塘坝的泄洪流量先进入大水库后,再经大水库泄洪后进入弥河下游河段。比如淌水崖水库就是经冶源水库后进入弥河下游河段的。

  央视记者自称为了求证事实,利用无人机沿著弥河寿光段上游进行了飞行观察。那么,央视记者应该通过无人机的飞行观察知道,影响弥河寿光河段上游的水库不是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这三座水库,特别是淌水崖水库泄洪对寿光没有影响。对寿光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冶源、黑虎山和嵩山这三座水库!央视记者也应该知道,冶源、黑虎山和嵩山这三座水库泄洪流量,大于冶源、黑虎山和淌水崖的泄洪流量!这壹点,小学生也知道的。嵩山水库是中型水库,淌水崖水库是小型水库,而且淌水崖水库又在冶源水库的上游,淌水崖水库的泄洪要先经过冶源水库然后才能下泄。

  根据《农民日报》记者李竟涵撰写的《寿光大水三问》(2018年8月27日)的文章中指出:“据潍坊市8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可知,当晚三座水库的洪峰泄出量为1780立方米/秒。对水量增加之快,营里镇党委副书记陈建君记忆犹新:‘19日早晨8点预警的洪峰流量还是350立方米/秒,下午5点变成了850立方米/秒,晚上9点就已经涨到了1780立方米/秒。’这也让撤离的村民根本来不及携带太多东西,更来不及抢救庄稼和大棚。”

  在《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中提到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而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实际泄洪量为1780立方米/秒。陈建君的回忆也证实了,村民的转移不是有计划的、主动的转移,而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情况下的仓促逃命。

  目前可以了解到的是:总库容最大的冶原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为700立方米/秒(冶源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马军波提供的数据),总库容名列第二的黑虎山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为900多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孙明光)。

  但是根据潍坊日报2018年8月22日发表的《惊心动魄两小时 平安撤离12449人》壹文:“黑虎山水库,从晚6时开始,以每秒200、300……960、1160立方米的速度不断加大泄洪量,水势如墙倒,瞬间冲垮了沿河2000多米大坝,冲进了位于低洼处的工业园。”可见黑虎山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不是孙明光局长提供的900多立方米/秒,而是1160立方米/秒。

  冶原水库和黑虎山水库两者的最大可能泄洪流量为1860立方米/秒。那么从数字中可以看出,淌水崖水库的泄洪流量对寿光的影响为零。

  在《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中提到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实际上是预计了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而不是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

  请问,与黑虎山水库总库容量相仿的嵩山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是多大?冶原、黑虎山和嵩山这三座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是多大?这是第三问的核心。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2018年8月19日在《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紧急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28号)将黑虎山、冶原和嵩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分配得很清楚,黑虎山水库加大泄洪流量至100立方米/秒,冶原水库加大泄洪流量至200立方米/秒,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为20立方米/秒,三座水库壹共泄洪320立方米/秒。并且有确定的时间,每个水库增加泄洪量的时间有个时间差,为壹个小时。

  同样,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2018年8月26日的《关于水库泄洪的紧急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62号)中,也将冶源、黑虎山、嵩山和荆山四座水库的泄洪流量也分配得很清楚。冶源水库自8月26日23时起泄洪,泄洪流量100立方米/秒,27日6时起加大到200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自8月26日23时起洪,泄洪流量150立方米/秒,27日6时起加大到200立方米/秒:嵩山水库自8月26日23时起泄洪,泄洪流量50立方米/秒;荆山水库自8月26曰23时起泄洪,泄洪流量30立方米/秒。冶源水库和黑虎山水库的泄洪流量还是分步加大的。

  唯独在8月19日的《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中,却没有给出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具体泄洪流量分配,只是给出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1700立方米/秒,也没有给出时间。寿汛旱办电文件的格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文件格式发生变化,就说明特殊的情况发生了。如果变化了的文件格式在事情发生之后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就说明发生了出乎意料的特殊情况。可以推测,潍坊市防办预计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和黑虎山水库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已经接近了壹个门槛值,壹个技术上不能超越的值,但当时公布的1700立方米/秒还没有超过这个门槛值。

  这里提及的冶原、黑虎山和淌水崖三座水库,壹座是大型水库,壹座是中型水库,壹座是小型水库。而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2018年8月19日《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紧急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28号)提及的是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壹座是大型水库,两座是中型水库。

  8月19日的《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是用淌水崖水库取代了嵩山水库,用壹座小型水库取代了中型水库,而保持了水库座数为三座而没有变化。按照壹般的规律,在降雨条件下和水库蓄泄水相似的条件下,中型水库的泄洪量大于小型水库。如果寿汛旱办电(2018)41号文件中依然保持原先的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壹座大型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那么这三座水库的总泄洪量就极有可能超过上面指出的那个门槛值。如果三座水库总泄洪量超过了技术上规定的门槛值,那么本次水库泄洪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就必须由水库管理单位甚至是由指挥本次水库泄洪调度的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来承担,民众可以得到全额补偿。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政治责任,还是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乏,还是地方政府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怕丢乌纱帽,所以他们不愿意公开发布超过那个门槛值的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总泄洪量。取而代之,是用壹个小型水库来取代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中的某壹座。冶原水库是弥河上唯壹的大型水库,又在干流上,很难取代。只能在黑虎山和嵩山水库这两座中型水库中取壹座,因为这两座水库都在支流上。黑虎山水库的最大泄洪量高达1160立方米/秒,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选用壹座小型水库取代嵩山水库。这样,冶原、黑虎山和淌水崖三座水库的总泄洪量就不会超过那个门槛值。

  淌水崖水库位于冶原水库上游,对冶原水库的入库流量有影响,而对冶原水库下游的弥河河道没有直接影响。事后证明,这个措施的效果很好,寿光市受灾的大部分百姓,基层领导干部,中外媒体的记者、编辑,都没有看到其中细节的不同。因为人们的眼光往往注意在大的方面,而不在细节。

  在这种情况下,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就不能公布三座水库泄洪流量的具体分配,也不能给出泄洪流量达到1700立方米/秒的具体时间。因为那样做,很容易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穿帮的。所以只简单地给出了这个三座水库的总泄洪量1700立方米/秒这壹个数字。

  当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这个消息时,上游冶原、黑虎山和嵩山这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700立方米/秒。

  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在8月19日的通知中,隐瞒了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根据壹位名为教育局王敏科长的网民提供的信息,当时弥河上游的泄洪时流量达到2000立方米/秒以上。根据壹位名为最爱曼联777的网民提供的信息,泄洪时流量达到2250立方米/秒。

  根据农民日报记者李竟涵提供的数据,位于寿光东部的弥河寒桥拦河闸工程的设计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根据这个数据可以推测,当弥河下游的流量超过2000立方米/秒时,弥河下游的堤坝所面临的的溃堤风险将大大增加。但是,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到的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最大水库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其实只是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总泄洪量,起码还缺少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

  现在对第壹问“泄洪是否通知不及时、不到位? ”做壹些补充。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8年8月19日发布的《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特急传真电报中提到的“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洪峰到达寿光市时间在凌晨1时30分左右”,用壹个对下游寿光没有直接影响的小型水库——淌水崖水库,取代了嵩山水库。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只是冶原和黑虎山这两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这个文件故意向寿光民众提供了虚假信息,使得基层领导和广大民众放松了灾难即将到来的意识,导致基层干部和广大民众的决策迟疑和决策错误。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不是公布弥河上游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因为这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XXXX立方米/秒已经超出了弥河下游河道的通过能力。而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加上淌水崖共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尚小于弥河下游河道的通过能力。如果真实公布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就会把水库联合调度出现错误的事实摆在了阳光底下。

  小结壹下: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文件中提及影响寿光市弥河上游有五座水库同时泄洪,不是三座水库同时泄洪。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实际泄洪流量达1780立方米/秒,大于预计的1700立方米/秒。冶原水库的实际最大泄洪流量为700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的实际最大泄洪流量为1160立方米/秒,冶原和黑虎山水库两者的最大可能泄洪流量为1860立方米/秒。淌水崖水库下泄流量对寿光没有直接影响。

  冶源、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的总泄洪流量超过了门槛值。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在8月19日的通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中,用淌水崖水库替代了嵩山水库,保持了三座水库的座数不变,隐瞒了中型水库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此三座水库非彼三座水库,中外媒体全部上当受骗,包括央视记者。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社会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村庄农田被淹、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冲毁”。这是造成寿光洪灾的关键。

  这不是人祸,难道是天灾吗?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三) 写于2018年

  在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二)壹文中揭示了,对下游寿光影响大的是冶源、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2018年8月19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中只公布了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合计泄洪流量达1700立方米/秒。在这里用对下游寿光没有直接影响的小型水库淌水崖水库取代了中型水库嵩山水库。文件中所提到的三座水库的合计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实际上只是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合计泄洪量,这里缺少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潍坊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社会提供了虚假信息,致使“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村庄农田被淹、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冲毁”。这是造成寿光洪灾的关键。

  本文将具体分析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泄洪过程,指出管理者在惊慌失措状态下做出的错误决策。

  先对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二)做壹些补充: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寿汛旱办电(2018)41号》《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的传真电报指出:“目前,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洪峰到达寿光市时间在凌晨1时30分左右。”

  淌水崖水库的泄洪流量必须经过冶原水库后才进入弥河下游河道。因此冶原、淌水崖与黑虎山三座水库的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实际上只是冶原与黑虎山两座水库的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这里没有包括嵩山水库的出库流量。

  而中外媒体都以为三座水库是指冶原、黑虎山与嵩山这三座水库。

  不计算嵩山水库的出库流量,只计算冶原与黑虎山两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无论是预计的1700立方米/秒,还是实际的1780立方米/秒,还是最大可能的1860立方米/秒,都小于技术上规定的门槛值。只要再加上嵩山水库的出库流量,三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就超过了技术上规定的门槛值。而正是冶原、黑虎山与嵩山三座水库的出库流量超过了门槛值,才导致寿光严重的洪灾。

  2018年8月21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冶原、嵩山、黑虎山水库停止泄洪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镇(街道),市防指成员单位:

  接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冶原、嵩山、黑虎山水库定于8月21日18点15分,全部关闭溢洪闸,停止泄洪。

  2018年8月21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这个通知,又回到了冶原、嵩山、黑虎山三座水库。这个文件自己暴露了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在2018年8月19日晚间发布的弥河上游泄洪的三座水库为冶原、淌水崖与黑虎山这三座水库是壹个虚假信息,误导弥河下游寿光市的民众。

  对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二)的补充到此结束。

  五、关于黑虎山水库泄洪

  央视记者回答第三问时借用了潍坊市水利局赵清松副局长的话:“三座水库放水的起始时间差不多,但放水的流量有差别,举壹个例子说,黑虎山水库,8月19日晚上的19点10分,洪峰入库,洪峰的流量是1780立方每秒,水位上得非常快,也上得非常高,曾壹度达到汛末蓄水位以上4.7米,非常危险,必须泄洪,否则将会影响大坝的安全,对下游的群众是极不负责任的。”

  似乎赵清松副局长回答了“是否需要三座水库同时泄洪”的第三问。但是第三问的关键,不是黑虎山水库必须泄洪,而是三座水库是否需要同时泄洪,并且以1700立方米/秒的流量或者更大的流量泄洪。下游弥河河堤是否能够承受上游三座水库这样大的泄洪量,特别是黑虎山水库这样大的泄洪量。

  黑虎山水库是弥河上游同时泄洪的三座水库之壹。关于黑虎山水库的技术数据并不多也十分不全面。

  黑虎山水库位于弥河支流石沟河上,具体位置在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东部,距青州城25公里处。黑虎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5646万立方米。黑虎山水库上游部分地区为风景区或者自然风景区或者国家森林公园,植被保护相对比较好。黑虎山大坝是粘土坝,工程始建于1966年,于1972年建成,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1973年开始运行。库底海拔高度为海拔136米,警戒水位海拔168.19米。在1974年蓄水达海拔165.38米,这是2018年8月19日之前的曾到达的历史最高水位。2018年到达的最高水位为海拔167.84米,。这个水位逼近警戒线,只差35公分。这个应该比汛末蓄水位高出4.7米。

  关于此次暴雨过程中,黑虎山水库控制的上游流域上空的暴雨量,有不同的说法: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胡巍的《寿光洪灾追踪:19日晚,黑虎山水库发生了什么?为何部队也上了大坝》文章中,黑虎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孙明光介绍说:“气象台预报是40到70毫米的降水量。就算是80毫米,也完全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那时没想到降水会达到300多毫米。18日开始下雨,19日中午、下午雨量达到最大。雨水连成线,根本不是雨滴。青州壹片汪洋,其中水库附近的王坟镇雨量最大。”

  根据侠客岛的小伙伴经济ke在前方拿到的资料,19日傍晚,这三个水库上游降水量分别是115.5、209.5和189.5毫米,远高于全市平均值。18日三个水库上游流域降水量总和为170毫米、20日则仅为0.5毫米。所以,此次暴雨集中在19日。

  来自潍坊市水利局的消息则称,此次“温比亚”到来后,给潍坊市带来了超强降水,降水量达到了174.7毫米,是预报降水量的3.2倍。其中,弥河上游流域降水量达到241.6毫米,是预报降水量的3.9倍。

  据潍坊市气象局局长王令军介绍,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8月18日6时至20日10时潍坊过程平均降雨量174.7毫米,加上8月13日的“摩羯”台风降雨,壹周内两次降雨叠加,全市平均达到254.7毫米。8月20日寿光、青州、临朐、昌乐降雨超过200毫米。过程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青州王府338.0毫米。

  综上所述,在此次暴雨过程中,黑虎山水库控制流域上空的暴雨量是最大的,而且集中在8月19日。按照侠客岛的资料,黑虎山水库控制流域上空的暴雨量为约200毫米。190平方公里流域上的总降水量为3800万立方米。径流系数也称地表径流系数,是指某壹时段内降水所产生的径流深度(毫米)与降水深度(毫米)的比例。弥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06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56.5毫米,径流系数为0.22。中国的径流系数壹般采用0.5。为保险起见,这里的径流系数按0.7计算,3800万立方米的降水量产生径流总量为2660万立方米。从最不利的条件出发,这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全部进入黑虎山水库,那么将是什么样的情景?

  黑虎山水库总库容为5646万立方米。活动库容多少万立方米,不知道,起码为4209万立方米或者更大(参见:记者王亚赛、张轶君与实习生苏昕发表的《壹图看懂寿光洪灾,上游泄洪导致下游村庄被淹》,《澎湃新闻》,2018年8月23日)。如果台风暴雨降临之前,黑虎山水库的全部活动库容4209万立方米均可以供防洪目的使用。那么4209万立方米的库容,可以全部容纳2660万立方米的径流总量,这是小学生也能计算的。

  如果活动库容的壹半2105万立方米已经被占用,还有2104万立方米的库容尚可以供防洪目的使用。

  黑虎山水库按照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8月19日上午8时加大泄洪流量至100立方米/秒,那么壹天的泄洪量就是864万立方米。暴雨产生的径流量为2660万立方米,减去壹天的泄洪量864万立方米,还剩1796万立方米。黑虎山水库尚有的库容量2104万立方米,对付这1796万立方米的径流量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如果把泄洪流量从100立方米/秒增加到300立方米/秒,那么壹天的泄洪量就是2592万立方米。用壹天的时间就可以将暴雨产生的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全部安全下泄并通过下游地区。

  8月19日下午X时,黑虎山水库按照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将泄洪流量从100立方米/秒加大至500立方米/秒。如果泄洪流量保持在500立方米/秒,那么壹天的泄洪量就是4320万立方米。用不到15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将暴雨产生的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全部安全下泄并通过下游地区。从8月19日下午3时起到20日上午6时可以将暴雨产生的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全部安全下泄。

  而实际上,8月19日黑虎山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高达900多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孙明光),是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规定的10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的9倍多。不知道这900多立方米/秒到底是比900立方米/秒多出多少。用900立方米/秒的泄洪流量,在短短8.3小时中可以泄光2660万立方米的径流量。从8月19日下午7时起到20日上午3时半之前可以将暴雨产生的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全部安全下泄。

  黑虎山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高达1160多立方米/秒(潍坊日报2018年8月22日),用这个泄洪流量,在短短6.4小时中可以泄光2660万立方米的径流量。从8月19日下午7时起到20日上午1时半之前可以将暴雨产生的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全部安全下泄。

  根据孙明光的介绍,“19日上午,黑虎山水库入库流量从100、110、120立方米/秒壹路上涨,壹时壹个变化。晚上7点左右,入库流量峰值达到1780立方米/秒,比上午的较大流量还相差上十倍。水位持续上涨,最快的10分钟涨了32公分,情况十分危急。这次的最高水位逼近警戒线,只差35公分。

  关于泄洪,8月19日早上8点左右,壹直到下午3点左右,出库流量从100立方米/秒逐渐增加到500立方米/秒左右,这是根据潍坊防汛指挥部指令进行调节的。但从当时入库流量来看,我们已经十分著急了。我们的大坝是粘土坝,壹旦漫坝,必垮无疑。我们的库容量约3070万立方米,壹旦垮坝,下游的铁路枢纽、建筑、高速公路等全部会被淹。泄洪量最大的时候是900多立方米/秒,大概在19日晚上七八点钟,持续了四五个小时。晚上7点的时候,雨还很大,当时就盼望变天。到晚上8点,雨小了壹点,9点基本就停了。如果当时继续下雨,即使泄洪量增到最大,我认为大概五六个小时后就会漫坝,也就是说可能垮坝。”

  孙明光认为,“在这次水灾中,黑虎山水库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壹定程度上削弱了洪峰。入库峰值达到1780立方米/秒时,如果没有水库,水就直接下去了。我们水库上涨的水,就是我们削减的洪峰的量。但水库确实太小了,只能削减壹定的洪峰。”

  但是,孙明光说这话的底气不是很足,他认为:黑虎山水库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的“还是”是什么意思?就像人们说:当年的慈禧还是做过壹些好事的。这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进行壹些情感上的紧急补救。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王亚赛、张轶君与实习生苏昕2018年8月23日发表的《壹图看懂寿光洪灾,上游泄洪导致下游村庄被淹》壹文所提供的黑虎山水库从8月17日至8月24日蓄水量的变化(山东水文局提供),就可以看到,黑虎山水库的最大蓄水量为4209万立方米,时间是8月20日。而在暴雨来临之前的8月18日到8月19日,黑虎山水库已经装有约3200万立方米的水,可以用于拦蓄洪水的库容只有约1000万立方米水。孙明光局长说的:“我们的库容量约3070万立方米”,不知道是黑虎山水库在暴雨来临之前有约3070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容可以用于防洪,还是约3070万立方米已经被占用,不能可以用于防洪。用约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容来应付暴雨所产生的2660万立方米径流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还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黑虎山水库最大入库峰流量1780立方米/秒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虽然峰值很高,但是持续时间短,总量不大,根本原因就是黑虎山水库上游流域面积确实不大。

  预测台风的主要经过路线和最大暴雨强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最初的气象台预报是40到70毫米的降水量,出现了大偏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造成此次寿光洪灾的主要原因。因为气象台对的台风预报不是只报了壹次,而是在不断地进行修正的,预报的降水量也在不断修正的,可能几个小时修正壹次,可能壹个小时修正壹次,可能半个小时修正壹次。

  水库管理部门和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从8月18日开始已经注意到先前气象台预报出现了大的偏差,或者他们已经接到新的气象台预报,所以从这个时候起不断发出通知,不断地调高水库下泄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可以采取三种措施应对:

  第壹,水库下泄流量大于水库入库流量,争取水库的水位在台风到来之前有所下降,并利用现有的水库库容和期间增加的库容,来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这是最稳妥的措施;第二,根据经验和主观判断,逐步地缓慢地加大水库下泄流量,但不要求水库下泄流量必须大于水库入库流量,从而增加水库蓄水量,消耗现有的水库库容,水库的水位在台风到来之前必然有所上升。在紧急状态下再加大下泄流量,以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这是最冒险的措施,因为没有考虑如何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没有留有任何余地;第三,加大水库下泄流量,保持水库下泄流量与水库入库流量的壹致,保证水库的水位在台风到来前不发生变化。利用现有的水库库容,来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这是折中的措施。

  从上面的水库蓄水量变化图中可以看到,冶源水库采取了与黑虎山水库、嵩山水库完全不同的措施。在8月18日这壹天,冶源水库的蓄水量持续减少,冶源水库的蓄水位减低,大约增加了250万至300万立方米的库容量,可供防洪用。冶源水库采取了第壹种最稳妥的措施。8月19日前,冶源水库有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约1900万立方米。而黑虎山水库和嵩山水库在8月18日这壹天,水库的蓄水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减少,水库的水位得到抬升。在这个过程中,黑虎山水库蓄水速度超过嵩山水库,增加的蓄水量也比嵩山水库多。在8月18日这壹天,黑虎山水库增加蓄水量200万至300万立方米;嵩山水库增加蓄水量100万至200万立方米。黑虎山水库和嵩山水库都采取了第二种最冒风险的措施,而且黑虎山水库比嵩山水库更愿意冒风险。8月19日前,黑虎山水库有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约1000万立方米。后来的资料表明,冶源水库出现的最大入库流量为1730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的最大入库峰流量是1780立方米/秒,两者相差不大。冶源水库是用1900万立方米的库容去对付这次洪水,黑虎山水库用约1000万立方米的库容去对付同样规模的洪水,这就是采取两种不同措施的不同结果。如果在8月18日这壹天,黑虎山水库也是采取与冶源水库壹样的措施,不是增加蓄水量200万至300万立方米,而是减少蓄水量200万至300万立方米,那么8月19日前,黑虎山水库有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约1400至1600万立方米,可能就避免这场寿光洪灾。在台风到来前,水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是关键。

  根据jasonng网友提供的资料,冶源水库8月18日17时将泄洪流量提升至50立方米/秒,此后至21时迅速提升至150立方米/秒,19日9时提高至200立方米/秒,19日10时30分提高至300立方米/秒。

  根据2018年8月24日澎湃新闻发表的对山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林荣军的采访,林荣军提供了壹张图。

  如果真如黑虎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孙明光介绍的那样,19日上午,黑虎山水库入库流量从100、110、120立方米/秒壹路上涨,壹时壹个变化。黑虎山水库的出库流量也从100立方米/秒逐渐增加到500立方米/秒左右。如果黑虎山水库真是按照出库流量等于入库流量这样调节的话,那么水库的水位不会上升,被占用的水库库容量不会再增加,尚存的约1000万立方米水库容量还在。

  但是从林荣军提供的图中可以看出,从19日6时到19日18时,黑虎山水库的出库流量依然小于入库流量,两者差别最大在250立方米/秒。按照入库流量平均大于出库流量150立方米/秒计算,到19日18时,黑虎山水库的蓄水量又增加了约650万立方米,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只剩350万立方米。可以说黑虎山水库管理者是见钱(水可以卖钱)不要命。

  相反,看看冶源水库,从19日6时到19日15时,冶源水库的出库流量壹直大于入库流量。按照出库流量平均大于入库流量100立方米/秒计算,到19日15时,冶源水库又增加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300多万立方米。从19日15时到19日19时,冶源水库壹直保持出库流量等于入库流量。这样冶源水库可供防洪使用的库容约2200万立方米。

  冶源水库入库洪峰的持续时间不长,但洪峰值很高。笔者以为,这和冶源水库上游的诸多水库和塘堰突然泄洪或者冲沟坝倒塌有关。因为冶源水库在暴雨到来之前,持续地减持水库的蓄水量,使得有约2200万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以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非常情况,水库调度能够从容冷静应对,出库流量从400立方米/秒增加到550立方米/秒,然后再最大增加到698立方米/秒(壹说700立方米/秒),接著又减少到400立方米/秒。

  而黑虎山水库在入库洪峰到来时,所剩的可供防洪的库容已经不多,出库流量在短时间内从150立方米/秒紧接著最大增加到960立方米/秒(壹说1160立方米/秒),并基本保持这个水平约八个小时。由于黑虎山水库在暴雨到来之前,持续地增加水库的蓄水量,使得防洪库容所剩无几,当出现了特殊情况,水库调度显得惊慌失措,反应过于偏激,黑虎山水库大泄洪导致了下游寿光的漫堤决口。

  预测台风的路径和暴雨的强度是壹件不容易的事,但是预测台风的离开时间和暴雨停止的时间,这不是壹件难事,因为根据气象卫星云图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在8月19日下午19时入库洪峰到来的时候,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到台风的离开时间和暴雨停止的时间,这是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正如如孙明光介绍的那样,“到晚上8点,雨小了壹点,9点基本就停了”。

  黑虎山水库的最大入库峰流量达1780立方米/秒,但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如果黑虎山采用冶源水库的调度措施,就能在暴雨到来之前保持尚存约1000万立方米水库容量,甚至增加到约1400至1600万立方米。那样可以将下泄流量减少到600立方米/秒的水平,可以坚持多个小时,从而避免此次寿光洪灾。因为到晚上8点降雨就减小,到晚上9时降雨基本就停了。如果黑虎山水库尚存约1000万立方米水库容量,也还可以让弥河下游的居民免遭洪灾之苦。

  小结壹下:

  虽然最初的气象台预报出现了偏差,但是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从8月18日开始已经注意到先前气象台预报出现了大的偏差,并不断地调高水库下泄流量以应对。8月18日之前的气象台预报出错,是壹个可以更正的错误。

  对比同壹区域内的冶源水库和黑虎山水库在8月18日之后的水库调度措施就可以看到:冶源水库采取了最稳妥的措施,水库下泄流量大于水库入库流量,争取水库的水位在台风到来之前有所下降,并利用现有的水库库容和期间增加的库容,来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而黑虎山水库正好相反,采取了最具有风险的措施,水库下泄流量小于水库入库流量,增加了水库蓄水量,消耗了尚有的水库库容,使之所剩无几。当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最大入库峰流量达1780立方米/秒),水库调度惊慌失措,最大泄洪流量高达960立方米/秒(壹说1160立方米/秒),并基本保持这个水平约八个小时。在水库调度时忽略了可以预见到的在短时间内的台风的离去和降雨的中止。在惊慌失措的状态下,水库管理者看到的是:“水位上得非常快,也上得非常高,曾壹度达到汛末蓄水位以上4.7米,非常危险,必须泄洪,否则将会影响大坝的安全,对下游的群众是极不负责任的。”但是没有壹个人能够冷静应对。

  山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林荣军拿冶源水库说事,说冶源水库发挥了最大的防洪效益,削减洪峰1000多立方米/秒。其实冶源水库的防洪效益十分有限,它还是把所有的洪水量在短时间内都送到下游寿光了。但是林荣军没有敢拿黑虎山水库来说事,因为在那里看到的只是壹个错误接壹个错误,最后酿成人祸。用黑虎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孙明光的话:黑虎山水库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四) 写于2018年

  在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三)壹文中指出:虽然最初的气象台预报出现了偏差,但是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从8月18日开始已经注意到这个偏差,并做出调整。可见8月18日之前的气象台预报出错,是壹个可以更正的错误。在8月18日之后,冶源和黑虎山两座水库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措施,冶源水库采取了最稳妥的措施,水库下泄流量大于水库入库流量,争取在台风到来之前,可供防洪使用的水库库容有所增加,来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而黑虎山水库正好相反,采取了最具有风险的措施,水库下泄流量小于水库入库流量,这个过程壹直延续到洪峰的出现。此时可供防洪使用的水库库容所剩无几。当最大入库峰流量达1780立方米/秒时,水库调度惊慌失措,水库下泄流量最高达960立方米/秒(壹说1160立方米/秒),并持续了很长时间。由于作为中型水库又位于支流上的黑虎山水库下泄流量超过位于主流上的大型水库冶源水库,两座水库的总和下泄流量达1660立方米/秒(或1860立方米/秒),加上没有公布的嵩山水库下泄流量,三座水库的总和下泄流量超过了下游弥河河道的通过能力,导致漫堤决口,酿成严重的寿光洪灾。

  本文将讨论央视记者否定的第二问:泄洪河道被违章建筑蚕食导致行洪受阻?

  对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三)做壹些补充:

  据说当黑虎山水库把下泄流量加大到960立方米/秒(壹说1160立方米/秒)时,央视记者正好在离黑虎山大坝最近的青州市王坟镇做现场报道。这里摘录“最爱曼联777”这位网友的壹段文字:

  央视记者胡杨,妳必须给寿光百万人民壹个说法!

  在人民大众心目中,记者,是壹个神圣的职业,是壹个十分受人尊崇敬重的职业,也必须是壹个实话实说的职业。央视更应该是壹个说实话讲实情的与论平台。然而,在8月19日至20日山东省潍坊市受强台风影响,暴雨成灾,地处该市上游的临朐、青州、昌乐市的三处水库以2250立方米/秒的流速向地处下游的寿光市弥河急速大流量泄洪之时,寿光市弥河河水急速上涨,20多处堤坝决口,60多个村庄被洪水淹,上口镇口子旧村洪水漫过屋顶,新村进屋洪水淹至1.3米,市镇村三级干部此时正在连夜现场组织群众转移,老百姓携老带幼,在深夜的哭叫声中转移,寿光大地上壹片危险与狼籍……然而,身为央视记者的胡杨小姐却面带笑容,敝著娘娘腔,手握话筒,在青州市王坟镇做现场报道,报道中振振有词的胡说“王坟镇虽然暴雨成灾,下的这么大,遭这么大的灾,现青州市正在从黑虎山水库向下游泄洪,这次泄洪,并没有给下游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请问胡杨小姐,妳在现场报道的时候,妳在讲这些话的时侯,妳知道寿光市的市委市政府、镇村干部群众们在干什么吗?妳看到过电视剧中播放的逃难民众的景况吗?他们正在转移、逃难和哀嚎,而妳却面带笑容的在向全国人民报道“下游没什么压力!没给下游造成什么影响。”

  水库泄洪水猛于虎,这位央视记者是真不知道还是在演戏?

  六、为什么水库泄洪水流的破坏能力特别大?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中国的政治家喜欢把“上善若水”的字幅挂在办公室里、挂在客厅里。至于古人为什么认为“上善若水”,大概没有几个人明白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因为水的位置处于众人之所恶,就是处于卑下的最低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向斯大林取经,从苏联那里学来了“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水库大坝工程。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中,中国拥有了世界壹半的水库大坝。所以水库大坝工程是从外国引进的意识形态和方法,不是中国传统水利大国之所长。

  水库蓄水,水不是处于低处,而是处于高处。水处于高处,就失去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所有优点,成为壹个很大的风险因素。水处的位置越高,这个风险就越大。根据孙明光局长的介绍,黑虎山水库库底海拔高度为136米,远远高于水库附近的临朐县县城地面,比秦池酒厂烟囱(曾是临朐县最高建筑物)的顶端还高出33米。2018年8月19日黑虎山水库的最高蓄水位为海拔167.84米。依据http://www.mapcoordinates.net/提供的资料,黑虎山水库大坝下面的海拔高度为约126米。最高蓄水位167.84米与坝下高程差为41.84米。

  水库泄洪水流的流速要大于壹般洪水的水流流速,这是因为水库大坝壅高了水位,水库泄洪就增加了壹个由于高程差而产生的速度。如果水在大坝处的初始速度为X,41.84米的高程差,黑虎山水库下泄水流到底坝下的速度就是X加上28.6米/秒。就算初始速度X等于零,这28.6米/秒的速度超过每小时壹百公里的速度。这是理论上的最大值。由于黑虎山水库的下泄洪水是通过溢洪道或者泄洪道排泄的,泄洪道的边坡和底部都会产生摩擦力,阻碍水流的前进。实际的流速低于理论最大值。所以在实践中往往在理论最大值的前面再乘以壹个小于壹但大于零的系数予以修正。

  水的破坏力在于水的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动能的大小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壹。水流的破坏能力来自动能,水流动速度越快,动能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如果速度增加壹倍,动能是原来的四倍。如果水处于众人之所恶的最低处,水流速度等于零,动能等于零,破坏力也等于零。

  显然,央视记者没有看到黑虎山水库下泄洪水的这种破坏性危害,信口开河地说:“这次泄洪,并没有给下游造成什么大的影响”。黑虎山水库刚刚开始大流量泄洪,洪水还没有到达下游,央视记者怎么能够先知先觉地确定,这次泄洪没有给下游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大流量的水库泄洪可能会形成立波,而立波的传播的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大。海啸就是以立波形式推进的。不久前笔者在泰国考拉克参观了海啸纪念馆。2004年印尼大海啸重创了泰国南部,壹艘泰国海军巡逻艇被海啸冲到岸上两公里外的地方,可见海啸立波力量之大。如今,这艘泰国海军巡逻艇成为海啸纪念馆的展品。对于水库泄洪的这个新认识来自科学家对三峡工程下泄洪水的观察和研究。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程海云、陈力和许银山在《人民长江》杂志二○壹六年第十壹期上发表《断波及其在上荆江河段传播特性研究》的文章指出:三峡水库投入运行后,其下游荆江河段洪水传播特性发生了壹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洪水传播时间明显缩短。大坝下游上荆江河段(宜昌至石首)洪水总传播时间由天然洪水的三十小时左右最短缩为六小时。文章指出,三峡工程在防洪和应急调度期间,致使下泄流量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此时,三峡工程下泄水流具有突变特徵,形成不连续波,称为急变洪水波。水库溃坝洪水波、潮汐涌波、闸坝启闭时的泄水波也同属于急变洪水波。急变洪水波形成过程中,大都可能形成断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波。

  天然洪水是运动波,而三峡工程下泄流量则不同于自然洪水,是断波,是立波,两者的区别在于波高和波速。断波的波高比运动波高出许多,如海啸形成的立波。断波的波速更是大于相同流量的运动波的波速,断波波高越大波速越快。程海云等以宜昌站为例加以说明:自然流量为每秒二万立方米时,平均流速为每秒壹点五六米(即每小时五点六公里),自然流量为每秒四万五千立方米时,平均流速为每秒二点四二米(即每小时八点七公里)。而当三峡水库泄洪,流量由每秒二万立方米时骤然增加至每秒四万五千立方米时,形成断波,速度可高达每秒十八米(即每小时六十四点八公里)。

  当三峡工程下泄洪水总传播时间由天然洪水的三十小时左右缩短为六小时,速度是天然洪水的五倍,下泄洪水的破坏力就是天然洪水的二十五倍。用土石堆砌起来的长江干堤,显然是无法承受下泄洪水如此大的破坏力,致使大坝下游地区的经常发生崩塌与溃堤,防洪形势更加险峻。中央政府需要不断地大量投资修补长江大堤,而这钱从三峡工程开建以来到现在,乃至到未来的几十年,都要老百姓承担。

  三峡工程大流量泄洪形成立波,而立波的传播的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大。这个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水库的大流量泄洪或者泄洪流量的突变。人们对水库泄洪的破坏力应该有壹个新的认识,尽快采取壹些措施,而不应该停留在老的、过时的认识上。

  下面讨论央视记者文章中的第二问:泄洪河道被违章建筑蚕食导致行洪受阻?

  先将央视记者文章中的回答摘录如下:

  “针对网络传言泄洪河道被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违章建筑蚕食,行洪受阻的传闻是否真实呢?

  为了求证事实,央视财经记者利用无人机沿著弥河寿光段上游飞行观察,河道内洪水已退去,露出了两边的河床,河道内除了挖沙留下的几处坑之外,并没有发现阻塞河道的农业设施,整个河道是畅通的。

  但是此次寿光依旧出现漫堤决口、农田被淹的险情发生。山东省寿光市水利局副局长范荣誉解释,由于雨水过大,加上受第壹次台风的影响,河槽中已经蓄满水,导致主河槽的滞洪作用消失,随著降雨量的增加,往下游的流量逐步加大,才出现的问题。

  山东省寿光市气象局局长王勇强介绍说,19日这壹天占2017年全年降水量的53%。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夏天的局地雷暴雨预报都很困难,国内主要按照等级预报。“摩羯”、“温比亚”两个台风接连而来,降水叠加之下,使得降雨量如此之大,完全超出了预期。王勇说他从上班以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强降雨。”

  央视财经记者利用无人机沿著弥河寿光段上游飞行观察,这是她得到的第壹手资料。从无人机获得的影像中可以看到:“河道内洪水已退去,露出了两边的河床,河道内除了挖沙留下的几处坑之外,并没有发现阻塞河道的农业设施,整个河道是畅通的”。可见网络传言泄洪河道被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违章建筑蚕食,行洪受阻等等,都是不真实的。

  其实,泄洪河道是否被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违章建筑蚕食,使得行洪受阻,这不是导致寿光洪灾的主要原因,最多只是次要原因。弥河上游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下泄流量高达1860立方米/秒,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的下泄流量超过2000立方米/秒,可能达到2250立方米/秒,流速又是如此之高,又可能形成立波,就是原来的河道中种有植物,或盖有蔬菜大棚或者养殖场等,在洪水的摧枯拉朽之力的冲击下,早已不见踪影了。洪水过后,无人机没有发现阻塞河道的农业设施,说明整个河道是畅通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在弥河上游三座水库巨大的下泄洪流到来之前,河道里没有种有植物,没有盖有蔬菜大棚,没有养殖场等。

  笔者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使得行洪受阻的主要人工拦河构筑物,是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在弥河上的拦河闸坝等工程。央视财经记者利用无人机沿著弥河寿光段飞行时,应该看到这些拦河闸坝。

  在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壹)中提到的2108年8月19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寿汛旱办电(2018)28号)《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紧急通知》,收件人各有关镇(街道),寿光水务控股集团。《紧急通知》特别提到“请水务集团做好所辖拦河闸坝等工程的调度运行”。

  可见弥河上的拦河闸坝等工程,归寿光水务控股集团调度运行,是寿光市的最主要的水利设施,对弥河河道的行洪有重大影响。

  在2108年8月19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寿汛旱办电(2018)41号)《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中,只提到“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收件人为各有关镇(街道)及市防指成员单位,并没有单列寿光水务控股集团,也没有要求水务集团做好所辖拦河闸坝等工程的调度运行。可以逻辑推理,在上游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的下泄流量超过2000立方米/秒、可能达到2250立方米/秒的情况下,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对弥河拦河闸坝等工程的调度运行,已经不起作用,可能起到阻碍作用。

  而在2108年8月26日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寿汛旱办电(2018)62号)《关于水库泄洪的紧急通知》中又提到“水务集团要密切观察水位水量变化情况,做好闸坝调度运行工作”(参见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二))。可见此时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对弥河拦河闸坝等工程又起作用了。

  弥河上最大的拦河闸坝为弥河寒桥拦河闸工程。

  寿光市是中国首批所谓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弥河风景区是其最主要的组成要素。寒桥拦河闸工程位于弥河风景区的最北端也是最下游端。利用拦河闸壅高弥河水位,形成壹个南起王口桥的总长7公里的人工湖区。这个人工湖区两边是公园、欧洲村欧式商住楼,建造了许多水景房,建成区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现已经成为寿光城区壹条亮丽的风景线,是潍坊市十大免费景点之壹。

  寒桥拦河坝总长228.4米,拦河闸门高度4.5米,挡水高度4.2米,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秒。寒桥拦河闸以上弥河的河宽超过150米,形成壹个人工湖。寒桥拦河闸以下弥河分为两条河,两条河道的宽都不超过30米。在平原地区,下游河道比上游河道还要狭窄,这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吗?

  据相关资料记载,弥河上共有10座这样的拦河闸。据说建造这些拦河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弥河的拦蓄功能,增大回灌补源水量,提升地下水位,进壹步改善了弥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这些人工拦河闸工程在防洪、排涝、蓄水、灌溉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谷歌地图和卫星照片就可以看到,弥河河道不再是自然河道,有主河床、河漫滩,而是完全经过人工改造的河道,壹段宽,壹段窄或者壹点窄,在宽河道和窄河道突变的地方,就建有拦河闸工程,为了壅高河流的水位,为了制造水景。从形态上来说,弥河有点象德国的灌香肠,壹段段香肠之间用绳子捆紧。

  这样,弥河上拦河闸工程的设计通过流量就成为弥河最大通过能力颈项。目前已知的是寒桥拦河闸工程的设计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寒桥拦河闸工程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的这个设计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1963年7月20日曾出现过4380立方/秒的洪峰流量。

  寒桥拦河闸工程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这是弥河的最大通过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8月19日这壹天发布的最后壹份特急传真电报中只提到“目前,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

  这个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实际只是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泄洪流量,加上区间来说,没有超过拦河闸工程的设计通过流量2000立方米/秒。

  如果这个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在加上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那么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大水库的合计泄洪流量就超过了寒桥拦河闸工程设计通过流量2000立方米/秒。

  寿光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他们脑袋中应该对弥河拦河闸工程的通过能力有个总体的评判。如果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级传真电报中称三大水库的合计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时,基层领导干部会认为,170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可以安全通过弥河河道,通过诸多的弥河拦河闸工程,不会导致溃堤。当然,这些基层领导干部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自然不会注意到文件中的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这三水库不是冶原、黑虎山和嵩山那三大水库,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其实只是冶原和黑虎山两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这里缺少了嵩山水库的几百立方米/秒的泄洪流量。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级传真电报中没有把嵩山水库的几百立方米/秒的泄洪流量计算在内,但是弥河河道中的水流量并不是听从特级传真电报的命令,它是不会掩盖谎言的。

  央视记者借山东省寿光市水利局副局长范荣誉的话来否定质疑:“由于雨水过大,加上受第壹次台风的影响,河槽中已经蓄满水,导致主河槽的滞洪作用消失,随著降雨量的增加,往下游的流量逐步加大,才出现的问题”。范荣誉副局长忘记了弥河上建有十座拦河闸工程。拦河闸工程的任务就是壅高水位,使得河槽中蓄满水,有壹个悦人的水景。寿光市可以利用水景开发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弥河自然河流河槽的滞洪作用已经随著十座拦河闸工程的建造而消失。

  不知道读者是否注意到,在最初媒体关于寿光洪灾的报导时都采用了“上游水库开闸泄洪,位于下游寿光境内沿河的村庄被倒灌的河水淹成了壹片泽国”。为什么沿河村庄被倒灌的河水淹成了壹片泽国?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河水倒灌?河水倒灌与拦河闸工程是什么关系?

  还有,不知道读者是否注意到,这次寿光水灾,受淹的都是村庄、农民的住家、蔬菜种植大棚、畜牧场、农田等等,而没有看到弥河两边的那些水景房,那些欧式别墅等被淹的情景。这又是为什么?

  这些问题留给读者思考和讨论。

  现在对央视记者文章中的第二问“泄洪河道被违章建筑蚕食导致行洪受阻?”做壹个小结:

  央视记者在洪水过后,利用无人机对弥河河道进行拍摄,没有发现有阻塞河道的农业设施,想以此证明整个河道是畅通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在弥河上游三座水库巨大的下泄洪流到来之前,弥河河道里没有种有植物,没有盖有蔬菜大棚,没有养殖场等。因为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座水库的下泄流量如此之大,流速又是如此之高,就是原来的河道中种有植物,或盖有蔬菜大棚或者养殖场等,在洪水的摧枯拉朽之力的冲击下,也早已不见踪影了。其实,泄洪河道是否被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违章建筑蚕食,使得行洪受阻,这不是导致寿光洪灾的主要原因,最多只是次要原因。

  弥河上建有十座拦河闸工程,弥河河道经过人工强力改造,形成壹段宽,壹段窄或者壹点窄的河态,弥河拦河闸工程的设计通过流量就成为弥河的最大通过能力。目前已知的是寒桥拦河闸工程的设计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8月19日这壹天发布的最后壹份特急传真电报中只提到“目前,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这份特急传真电报有意掩盖了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掩盖冶原、黑虎山和嵩山三大水库的合计泄洪流量已经超过了寒桥拦河闸工程设计通过流量2000立方米/秒这个事实。水库泄洪流量超过拦河闸工程设计通过流量,形成河水水位抬升、河水倒灌,导致20多处堤坝决口,60多个村庄被洪水淹。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五) 写于2018年

  本文将讨论央视记者否定的第四问:救灾是否迟缓,百姓得不到救助?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壹)到(五)从研讨洪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壹些细节,深究导致寿光洪灾的真正原因,现将结论整理如下:第壹,最初的气象预报出现了大偏差,但这不是造成此次寿光洪灾的主要原因。因为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从8月18日开始已经注意到这个偏差,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第二,与冶源水库采取的稳妥措施不同,黑虎山水库采取了最有风险的措施,导致在入库洪峰到来之前,水库库容所剩无几,难以对付突发事件。此时黑虎山水库面调度惊慌失措,最大泄洪流量高达960立方米/秒(壹说1160立方米/秒),占三大水库泄洪流量的壹半或更多。第三,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寿汛旱办电(2018)41号》《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的传真电报中,故意用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来取代原来的冶原、嵩山与黑虎山三大水库,实际上隐瞒了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预计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而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远远大于1700立方米/秒。截至8月20日凌晨3时30分,弥河谭坊站流量为2250立方米/秒。由于寿光市人民政府向下属基层单位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基层领导的决策错误。第四,最后壹次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不足6小时。在这么短的预警时间内,不可能组织有效的转移。第五,弥河上建有10座拦河闸工程,其中寒桥拦河闸工程的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考虑到1963年7月20日曾出现过4380立方/秒的洪峰流量,历史上汛期最大洪水流量为4950立方米/秒,这个设计有很大问题。由于上游三大水库的泄洪流量远远超过预测的1700立方米/秒,也超过了弥河拦河闸工程的通过流量,致使河水被壅高,造成河水倒灌。淹没村庄。第六,此次寿光洪灾,灾民基本上靠自救。在寿光洪灾的整个过程中,没有看到在过去许多水灾或者地质灾害过程中最常见的国家救灾队伍——武警水电纵队。政府提供的救灾措施十分缺乏,救灾资金也十分稀少。第七,此次寿光洪灾,弥河20多处堤坝决口,60多个村庄被洪水淹。弥河出现这么多的堤坝决口,是十分不正常的。同样令人费解还有,这次寿光洪灾,淹的都是村庄、农民的住宅、养殖场、大棚和农田,在弥河两边的许多欧洲式别墅、水景房却没有被淹。因此还有许多细节还需后续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寿光洪灾是壹次不折不扣的人祸。如果说寿光洪灾是天灾,为什么被淹的只是村庄、农民的住宅、养殖场、大棚和农田?而欧洲式别墅、水景房却不被淹?难道老天也欺贫爱富、欺弱爱强,做选择性的淹没?

  七、寿光洪灾救灾是否迟缓,百姓得不到救助?

  对于这个质疑,央视记者的回答很长,这里只摘录前面的壹部分如下:

  “从现场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河道拥堵而导致洪水泛滥的因素并不存在,而当地没有发布洪水预警的传言,也是虚假的。整个寿光在泄洪之前,几乎每个人都接到了泄洪的通知,并开始转移,人员没有出现伤亡。但现场看到,在台风“摩羯”和“温比亚”的叠加影响下,这个几十年未见过台风的北方小城,似乎没有更多的准备和更充分的防台风预案。”

  在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壹)至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四)已经谈到,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确实是在泄洪之前发布了许多关于上游水库泄洪的特急传真电报,而且寿光市的基础领导干部也是把这些信息继续通知给了村民。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接到了泄洪流量的信息。但是基础领导干部并没有组织村民转移,因为在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急传真电报中并没有包含组织村民转移的命令,最多只是“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根据《齐鲁晚报》2018年8月22日的报道,“8月19日晚,在洪峰到来之前,寿光口子村总支书记,上口镇副镇长赵新法通过微信和喇叭喊话,通知村民做好撤离准备:“现在流量已经达到1700,所有村户不能睡觉,很有可能淹庄,所有村户随时准备转移!””。

  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与开始执行有组织的转移,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本质的区别。基础领导干部在接到加急传真电报后,他们得知三大水库下泄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得到了错误信息,他们只是让村民不要睡觉,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而不是要求村民立即拿著随身可以带走的东西走人。如果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能够发布真实的泄洪流量信息,相信每壹个寿光市的基础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出立即转移的正确决策,因为他们熟悉那条弥河。

  说到“紧急转移”,笔者回想起49年前的壹件事。那是1969年,笔者在珍宝岛的战争硝烟中从杭州西子湖边来到北大荒农村插队落户,这里是中苏边境。那壹天半夜,突然村口传来爆炸声和急剧的枪声,还有照明弹,村里的喇叭突然响起,传来大队支书的声音:“老毛子来了!全体村民马上到大队部集合!”东北老乡把苏联红军称作老毛子。霎时间,全村哭声壹片,鸡飞狗跳。老乡们扶老携幼,拖带著大小包裹来到大队部。只看到大队支书、民兵营长和妇女主任等村干部们在那里哈哈大笑。大队支书说:“没事,没事,只是演习。大家回去睡觉吧。”从喇叭声起到老乡们集聚到大队部,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

  8月2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副省长、省抗灾救灾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于国安说:“对这次灾害,山东正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专家组认为,壹周内连续2次超强降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潍坊市水库调度做到了提前预警,最后壹次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6小时,使受威胁群众能够及时转移,水库调度符合调度方案规定。”

  水库泄洪,提前预警,时间是个最重要的因素。

  2017年2月1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罗维尔水库利用泄洪道泄洪,不料泄洪道出现巨大的塌方。如果水库水位继续上升,泄洪道的塌方得不到控制,奥罗维尔大坝就有溃坝的危险。特别是气象部门预计15日将有大的暴风雨。这是最有可能溃坝的时间,形势非常危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所有国民警卫队进入待命状态。当局在12日旁晚要求奥罗维尔及附近城镇近20万居民紧急疏散,居民要通告邻居,所有商店关门,警察在居民区鸣笛警告居民必须撤离。撤离命令下达后,当地数以百计民众立即驾车离开家园,马路上秩序井然。从发出撤离命令到最有可能溃坝的时间,大约是三天。

  1998年长江洪水,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在8月6日中午12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上报,准备启动荆江分蓄洪区应对洪水,预计在8月7日中午12时执行这个措施划。在同壹时刻,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给荆州市和公安县下达分洪转移命令,公安县33万人需要撤离。6日晚上8时公安县县长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宣布撤离的命令。公安县的广播台、电视台壹遍又壹遍地播送这个命令。仅仅16小时,在921平方公里分蓄洪区土地上,33万人全部安全撤离。从公安县县长发出撤离命令到计划启动分洪措施的时间是16小时。

  如果山东副省长于国安说“最后壹次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6小时”这个信息是准确的话,那么弥河岸边的寿光市中心下游的老口子村被淹是发生在8月20日临晨1时左右,发布最后壹次预警的时间应该为19日晚7时或者在这之前。也就是说,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急传真电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的发布时间是在19日晚7时或者在这之前。特急传真电报内容为:“目前,台风降雨已致弥河流域上游冶原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潍坊市防办计划加大三大水库泄洪流量,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洪峰到达寿光市时间在凌晨1时30分左右。请镇街区提前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可惜,《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的发布时间是不可能在19日晚7时或者在这之前。

  第壹个证据:寿光市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在8月19日晚7点29分发布了寿光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防雨防灾紧急工作的通知”,称上游冶源水库、黑虎山水库、嵩山水库同时泄洪,加上区间来水,弥河泄洪流量预计超过800立方米/秒。如果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19日晚7时或在这之前已经发布了冶原、淌水崖、黑虎山三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将达到1700立方米/秒的信息,那么寿光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就不可能在7点29分公开发布消息说:“上游冶源水库、黑虎山水库、嵩山水库同时泄洪,加上区间来水,弥河泄洪流量预计超过800立方米/秒”。因此,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急传真电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的发布时间肯定在8月19日晚7点29分之后,最后壹次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不足6小时。

  第二个证据:山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林荣军提供的冶源水库的入库流量变化以及黑虎山水库的出库流量变化图。冶源水库的最大洪峰出现时间是8月19日晚10点左右,冶源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出现时间是8月20日临晨2点左右,黑虎山水库的最大泄洪流量出现时间是8月19日晚9点左右。在19日晚7时,冶源水库的出库流量约为500立方米/秒,黑虎山水库的出库流量也为500立方米/秒。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19日晚7时或者在这之前不可能发布《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特急传真电报, 最后壹次预警与洪峰到达之间的时间肯定不足6小时。

  因此,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何时发布特急传真电报《寿汛旱办电(2018)41号》就成为追查此次寿光洪灾责任的关键。但是比发布时间更重要的则是这份特急传真电报的内容。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寿汛旱办电(2018)41号》故意将冶原、淌水崖、黑虎山三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来取代冶源、黑虎山、嵩山三大水库的超过200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提供了错误信息,导致受威胁群众未能及时得到转移。希望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专家组的专家予以注意。因为记录历史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已经把这个错误信息全部记录在案。

  维基百科在“2018年寿光水灾”壹条中写道:

  “2018年寿光洪灾是指2018年8月19日至21日发生在中国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的洪水灾害。8月19日至20日,受热带风暴温比亚影响,山东弥河流域经历特大暴雨,青州、临朐的冶源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虽然对下游村民有所预警,但其时间仅够居民疏散,其牲畜财产得不到撤离。此事件令弥河寿光段遭遇自1974年以来最大洪峰,寿光沿岸多个村庄遭遇河水倒灌,大量民居、农田、大棚及养殖场等产物损毁,并可能造成北京市菜源供应不稳;寿光洪灾同壹时期,伴随全国蔬菜价格的连续上涨行情,新华社发文关注。

  根据官方统计,至23日下午5时,灾害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踪、9999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约92亿人民币。由于倒塌房屋在1万栋以上,政府就必须启动国家4级响应,9999间房屋倒塌这个数字也遭质疑过于巧合,有造假可能。凤凰网发文《寿光水灾房屋受损9999间,哪里来的事实?》,以人民日报客户端8月23日数据“倒塌房屋10335间,严重损坏房屋8240间,壹般损坏房屋53465间”质疑,之后文章遭到删除。”

  百度百科在“2018年寿光洪灾”壹条中写道:

  “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2018年8月18、19日山东寿光多地连降暴雨,造成弥河流域上游冶源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入库流量远超出库流量。2018年8月20日上午,随著泄洪流量的增加,弥河沿岸的村庄开始被河水倒灌,多村相继被淹。

  2018年9月12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山东省追加下拨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亿元。”

  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特急传真电报隐瞒了冶源、黑虎山、嵩山三大水库的真实泄洪流量,就是这样的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6小时,又有什么作用?因为村民的转移不是发生在接到《寿汛旱办电(2018)41号》特级传真电报之后,不是在19日晚7时30分或者在这之前,村民的被迫仓促转移是在洪峰到达之时的8月20日临晨1时左右。哪里有什么6小时的预警时间?

  据《新京报》8月21日报道,口子村养殖户李先生回忆道:“直到洪水进村那晚,口子村的村民才真正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部分村民回忆,8月21日凌晨1点左右,口子村北边村口“水涌进来了”,村干部大喊“堵不住了,赶紧撤离”。当时,口子村的积水淹到了屋顶,最严重处水深3米。天亮后,警察和村干部开始拉起警戒线,不让村民靠近位于老村的养殖场,以防意外。口子村村民则被疏散到附近学校避难。”

  弥河从南向北流,在口子村这里形成壹个典型的迂回型河曲。河流在平原上流动,由于平原的组成物质松散,河流可以在宽阔的平原自由摆动。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河流凹岸不断被侵蚀,河流凸岸不断堆积,使得河流愈来愈弯曲。长江的下荆江段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由河曲。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曲流颈壹旦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被裁去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形成牛轭湖。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就是形容河流的这种大幅度的左右摆动。弥河在口子村处的这个河曲也是十分典型的。

  左边的那个孤岛,是口子老村,公路右边为口子新村。高于地面的公路就成为保护口子新村的堤防。从地理条件来看,口子老村是绝对不能作为居民点的,因为这里是河漫滩,地势很低,整个平地是被河流扫荡出来的。据说口子新村是新规划的,选址也不是太合理,靠堤防太近。当河曲的流颈壹旦被洪水冲决,也会将壹部分口子新村的土地和房屋壹起被冲走。

  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阐述过,水库泄洪的破坏力要大于壹般洪水,因为泄洪水流的速度比较快,而水流的动能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此次寿光上游三大水库泄洪也证明了水库泄洪猛如虎。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预计洪峰到达寿光市(应指寿光市中心)时间为8月20日凌晨1时30分左右,而寿光市下游的口子老村进水、房屋、养殖场和大棚被淹的时间是8月20日凌晨1时左右,比预计洪峰达到的时间提前了半小时。考虑到口子村在寿光市中心下游直线距离18公里,所以实际上比预计洪峰达到的时间提前了近壹个小时。

  请注意,口子老村不是被从上游下来的水库泄洪流量所直接淹没的,而是被倒灌的河水所淹没的。就是说,上游超过2000立方米/秒的水库下泄洪水流量,先达到寿光市中心区,然后流到口子村河曲的南口,经过河曲到达河曲的北口,继续向下游流,壹直流到弥河公园北面的寒桥拦河闸工程。由于拦河闸工程的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水库下泄洪水流量大于寒桥拦河闸工程的通过能力。不能及时下泄的洪水在拦河闸工程后面壅高。本来拦河闸工程后面的人工湖具有壹定的蓄洪能力,如果负责弥河拦河闸坝工程调度的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已经事先把人工湖的水位降下去的话。寒桥拦河闸工程后弥河水位的壅高,壹直回水到口子村河曲的北口。由于壅高的水位超过了河曲北口的河堤,洪水漫过河堤,进入地势最为低洼的口子老村。村民发现洪水进村,才仓忙转移。所以村民说房屋是被倒灌的河水淹没的。这样来看,凌晨凌晨1时左右是弥河水倒灌进老口子村,而洪峰第壹次达到口子村河曲的南口的时间在凌晨1时之前,洪峰到达寿光市市中心河道的时间就更早。发生在8月20日凌晨1时进入口子老村的洪水,是河流倒灌的洪水,是先经过寿光市中心,然后到口子村河曲的南口,再经过口子村河曲的北口,壹直流到寒桥拦河闸,然后再壅高回流到口子村河曲的北口,漫过河堤,进入口子老村。由此可以推论,洪峰到达寿光市比预计的8月20日凌晨1时30分左右起码提前了近两个小时。

  水库下泄洪峰比预计提前近两个小时到达寿光市,这是因为水库下泄流量速度快,如果形成立浪则速度更快。水库下泄流量速度快,则破坏力量也大,这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

  当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得知上游三大水库泄洪总流量大于弥河实际通过能力时(他们知道冶原、黑虎山和嵩山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将远远超过公布的1700立方米/秒),就应该立即在弥河沿岸的堤防上布置人员巡防,同时准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防止溃堤或者洪水漫过河堤的灾难出现,特别是在口子村河曲这样危险的地方。应该说现在保护河堤的技术和物资都比过去有很大发展,效力也提高了许多。可惜,从诸多报道来分析,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并没有这样做,而在弥河公园北面的寒桥拦河闸工程附近是安排了消防队员。

  大约在口子老村被淹半天之后,壹直到8月20日中午,洪水才在上口镇决堤,口子新村才进水被淹。口子新村是壹个完全按照乡村规划建设的新村,据说是寿光市北部的明星村,整齐的新房、宽阔的街巷等等。可惜在乡村规划中、在村址的选择上还是犯了错,使得新村还是遭受劫难,新村进屋洪水淹至1.3米。

  有人说,口子新村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都是壹些老房子。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淹的都是老房子,损失不大,反正都是要重新推倒再建的。看来“房屋建设,质量是百年大计”,这在中国已经是民国政府或者更早时代的事。现在中国居住用房的使用年限,也就只有三、五十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房子,都已经是老房子了。笔者在德国居住的房子是1924年建造的。要是在中国这座房子可能已经拆三回重建三回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这些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这么靓丽的原因之壹:在壹百年内,别人造壹次房子,创造壹次房子的GDP;中国造三次房子,创造三次房子的GDP。

  根据有关报道,此次寿光洪灾,弥河河水急速上涨,20多处堤坝决口,60多个村庄被洪水淹。被淹没的村庄除口子老村和口子新村外,还有景明村、牟城村、东北河村、广陵村等等。弥河主河道在寿光市境内长度为70公里,分流河道长度为29公里。弥河在这次洪水中出现这么多的堤坝决口,是十分不正常的。壹般来说,洪水冲溃了壹段河堤,对堤后的居民点等是极大的危害。但是由于壹部分洪水流出了河道,河道中的洪水流量骤然减小,对下游的洪水压力也大幅度减小,下游不应该再发生溃堤了。但是在寿光洪灾中,长度不大的弥河却有20多处堤坝决口,几乎是每5公里河道发生壹处堤坝决口,确实令人费解。

  寿光日报2018年8月20日报道,截至8月20日凌晨3时30分,弥河谭坊站流量为2250立方米/秒,出寿光市主城区流量为1600立方米/秒。

  8月20日凌晨3时30分,位于寿光市主城区的弥河谭坊站流量为2250立方米/秒,这说明上游冶源、黑虎山和嵩山三大水库的真实泄洪流量,远远超过了冶原、淌水崖、黑虎山三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也超过了寒桥拦河闸工程的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但是为什么下游的寿光市主城区的洪水流量却只有1600立方米/秒,这也令人费解。下游的口子老村在8月20日凌晨1时左右已经被倒灌洪水淹没。要解开这个谜,还需要更多的资料。同样令人费解还有,这次寿光洪灾,淹的都是村庄、农民的住宅、养殖场、大棚和农田,在弥河两边的许多欧洲式别墅、水景房却没有被淹。

  如果说寿光洪灾是天灾,难道老天它也欺贫爱富、欺弱爱强?为什么村庄、农民的住宅、养殖场、大棚和农田被淹?为什么欧洲式别墅、水景房不被淹?

  可以解释的理由只有两个:

  第壹,中国的河流堤防建设是有城乡区别的。城市地区的河流堤防建设标准高,而农村地区的河流堤防建设标准低。就拿弥河来说,河流堤防有石头砌的的堤防,也有用沙土堆起来的堤防。并且河堤的高度也有差别;第二,主动在农村地区扒堤,淹没村庄、农民的住宅、养殖场、大棚和农田,比淹没城市、欧洲式别墅、水景房的经济损失小。

  这是笔者在中国大学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在国内大学继续传授的知识。当时也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政策和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公正。

  到了德国重上大学,重新学习,也继续在德国大学传授知识。在德国,壹条河流的堤防建设标准是壹样的,不分城市和乡村。既然洪灾是天灾,哪个地方溃堤决口,就只能用命中注定的晦气来解释,体现的公平原则,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002年易北河发生洪水,被淹得最严重的是德国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易北河畔的弗罗伦萨”之称的萨克森州首府德雷斯顿市,而且还是市中心区。印象最深的是德雷斯顿市法院被淹,法院地下室中的德雷斯顿市所有的地籍本/房地产证书被淹(在德国地方法院保存地籍本/房地产证书,所有者只拥有拷贝文件)。1993年圣诞节期间莱茵河发生洪水,科隆受灾最重,老城基本全部被淹。

  从国土规划上来说,不但要考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大小,也要考虑受灾者的承受能力。城市受淹,经济损失固然比较大,但是城市的承受能力也大,从灾害中恢复也快。

  在寿光洪灾的整个过程中,看到最多的壹个词汇,就是自救,灾民自救。这壹个词说明很多问题。在寿光洪灾的整个过程中,没有看到在过去许多水灾或者地质灾害过程中最常见的国家救灾队伍——武警水电纵队。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见笔者的文章《寿光水灾中“国家救灾队”的缺失——武警水电部队在党政机构改革中被遗忘的功能》。

  央视记者在回答第四个质疑时回答说:“人员没有出现伤亡”。这显然是谎言。维基百科说:“根据官方统计,至23日下午5时,灾害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踪”。当然央视记者的回答也不是壹无是处,比如她在文章中揭示:“倒塌房屋10635间”。众所周知,最初的新闻报道中说“倒塌房屋9999间”,引起许多网民的质疑, “为何数字这么巧”、“不敢多加壹个数,是怕升级等次吗?”因为按照中国大陆救灾标准,如果某壹省(区、市)行政区域发生重大灾害,出现房屋倒塌或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10万间以下,便启动四级灾害响应。地方官员对灾害程度非常敏感,常常会某些时候有意压低灾害损失,减少舆情争议;某些时候又会有意加大灾害损失,以获取更多财政资助。政府官员在回答对“倒塌房屋9999间”的质疑时,还振振有词地说,统计上来就是这个数。还好,央视记者没有相信这个据说是从基层统计上来的数字。

  八、结束语

  寿光洪灾刚爆发时,网路上壹片质疑之声,焦点针对政府的防灾救灾措施是否合理与得力,公众质疑是人祸因素。几天之后,这些质疑都被否定,开始全面宣传政府的坚强领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伟大成绩。那么,寿光严重洪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人劝说,不要进入寿光洪灾原因的细节讨论,那样很容易掉进坑里。但是不进行细节的研究,就无法找到寿光洪灾的真正原因。纵然有坑,也要敢于探索。

  寿光洪灾原因探讨(壹)到(五)从研讨洪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壹些细节,深究导致寿光洪灾的真正原因,现在可以总结壹下:

  第壹,最初的气象预报出现了大偏差,预测的降水量为40到70毫米,实际降水量为200到300毫米。但这不是造成此次寿光洪灾的主要原因。因为气象台对的台风预报是在不断修正的。水库管理部门和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从8月18日开始已经注意到气象预报出现了大的偏差,所以从这个时候起不断发出通知,不断地调高水库下泄流。

  第二,冶源水库与黑虎山水库在入库洪峰到来之前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冶源水库采取了稳妥的措施,保持出库水流大于入库水流,使得在入库洪峰到来之前,水库有更多的库容可以应付突发事件。黑虎山水库采取了最有风险的措施,出库水流小于于入库水流,使得在入库洪峰到来之前,水库库容所剩无几,难以对付突发事件。黑虎山水库面对最大入库峰流量1780立方米/秒时,水库调度惊慌失措,最大泄洪流量高达960立方米/秒(壹说1160立方米/秒),占三大水库泄洪流量的壹半。

  第三,在8月19日这壹天,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十多份特急传真电报,通报下属基层单位上游冶原、嵩山与黑虎山三大水库不断增加下泄流量的信息,并组织下属基层单位采取相应措施。但是在《寿汛旱办电(2018)41号》《关于弥河上游水库加大流量泄洪的预备通知》的传真电报中,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故意用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来取代原来的冶原、嵩山与黑虎山三大水库,实际上隐瞒了嵩山水库的泄洪流量。预计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而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远远大于1700立方米/秒。截至8月20日凌晨3时30分,弥河谭坊站流量为2250立方米/秒。由于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最重要的壹份特急传真电报中向下属基层单位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基层单位领导的决策错误。基层单位领导只是让村民不要睡觉,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而不是立即组织转移。

  第四,最后壹次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不足6小时。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预计洪峰到达寿光的时间为8月20日凌晨1时30分左右。那么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冶原、淌水崖和黑虎山三座水库的泄洪流量为1700立方米/秒消息的时间为8月19日19时30分或者在这之前。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可以证明,最后壹次预警较洪峰到达提前不足6小时。很可能只有4小时,甚至更短。在这么短的预警时间内,不可能组织有效的、并尽可能保护重要财产的转移。

  第五,弥河上建有10座这样的拦河闸工程,目前已知的是寒桥拦河闸工程的设计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寒桥拦河闸工程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的这个设计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1963年7月20日曾出现过4380立方/秒的洪峰流量,历史上汛期最大洪水流量为4950立方米/秒。8月20日凌晨3时30分,位于寿光市主城区的弥河谭坊站流量为2250立方米/秒,这说明上游冶源、黑虎山和嵩山三大水库的真实泄洪流量,远远超过了冶原、淌水崖、黑虎山三大水库的合计出库流量1700立方米/秒,也超过了寒桥拦河闸工程的通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当水库泄洪流量大于寒桥拦河闸通过能力,河水被壅高,造成河水倒灌。8月20日凌晨1时左右,倒灌的河水漫过河堤,淹没口子老村。

  第六,此次寿光洪灾,灾民基本上靠自救。在寿光洪灾的整个过程中,没有看到在过去许多水灾或者地质灾害过程中最常见的国家救灾队伍——武警水电纵队。政府提供的救灾措施十分缺乏,救灾资金也十分少。

  第七,此次寿光洪灾,弥河20多处堤坝决口,60多个村庄被洪水淹。在这次洪水中壹条不长的弥河出现这么多的堤坝决口,是十分不正常的。同样令人费解还有,这次寿光洪灾,淹的都是村庄、农民的住宅、养殖场、大棚和农田,在弥河两边的许多欧洲式别墅、水景房却没有被淹。

  综上所述,寿光洪灾是壹次不折不扣的人祸,特别是寿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虚假信息和黑虎山水库采取最有风险的水库调蓄措施,是造成寿光洪灾损失惨重的两个最主要原因。

  笔者感谢所有对寿光洪灾发表自己意见的人,感谢妳们提供的许多细节资料。笔者也感谢所有的读者,耐心地读完这些十分枯燥的文字。现在又回到了起始点,需要去回答其他壹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此次寿光洪灾,弥河20多处堤坝决口,60多个村庄被洪水淹?为什么弥河谭坊站流量为2250立方米/秒时,出寿光市主城区流量只有1600立方米/秒?为什么冶原、黑虎山和嵩山水库非要等到8月21日下午18时15分才停止泄洪?受灾民众如何向导致人祸灾害的负责单位和人员提出赔偿诉求?如果不去追究这些问题,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壹次又壹次地遭受所谓的“天灾”或者“三分人祸七分天灾”。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川普四年后还能卷土重来吗?
2020: 巧合中有寓意?
2019: 柏林墙倒下30周年。德国人神经病有犯了
2019: 毛主席是光照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
2018: 七绝 题照(544)裕仁瞠目枉呼冤
2018: 过于零和的对华围堵
2017: 外交场合自视为龙的传人透露了什么?
2017: 习近平邀特朗普游览故宫:我们是龙的传
2016: ZT:原来自古以来就伪造历史
2016: gugeren:希拉里怎么输了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