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智倾向
送交者: 伯恩施坦 2021年11月30日03:52:41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作者 吴大江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不能成立

  

  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继承和坚持了前苏联哲学理论家们制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谬误的命题,颠倒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哲学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哲学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搞错了,就会导致社会学理论走向歧途,使我们无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许多事物(如所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关系等)及社会发展规律,看不到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社会意识中诸多力量中占主体力量的需要决定的,看不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意识中的知识,看不到是人们的社会科学知识直接推动著社会政治构件的进步,看不到是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直接推动著社会经济构件的进步,因此纠正官方哲学理论所犯的这个错误,对于摆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学建立在科学真理的基础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明确了相关概念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壹目了然了。下面就让我们来明确壹下相关概念的定义吧。

  

  壹、意识:是人的属性、生命的高级部分,中枢神经反应机能,是指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欲望在认识、记忆、分析、归纳、判断、演绎、推理、情感、思想、观念、理论等等基础上支配躯体对外界事物进行进行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反应的过程。意识是在动物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和文字的作用,把类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积累下来的结果。意识包含两个部分即客观的人体思维器官部分和主观存在(主观存在是人体思维机能的产物,指人们记忆、猜测,想像等以信息方式储存在人们头脑中的事物、现象、观点和情感等等)部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壹体。这就是说,意识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总之,意识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事物进行反应的过程,是人的机能、属性,意识不能离开人体独立存,不能直接与存在发生关系,只有通过人才能与存在发生关系,因此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只能是存在中的人与其它事物的关系,离开了人去谈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是荒唐的。

  

  二、社会意识:是指壹个社会中包括以往历史过程在内的所有的人们意识的总和。

  

  三、个体意识:是指壹个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某个人的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被社会意识所包含。

  

  四、群体意识:是指壹个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某些人的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被社会意识所包含。

  

  五、主观存在:指以信息虚拟方式存储在人脑中的事物现象。

  

  六、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以信息方式存储有人脑意识中的事物现象观念等等)相对,是指主观存在之外的事物和现象。相对主观存在而言,客观存在是分为三种不同的存在的,即第壹种是人的躯体,第二种是自然存在,第三种是社会存在。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区别在于:自然存在是先于、不依赖并决定和制约人们主观存在的存在,如山川、河流、海洋、太阳、月亮、植物、动物、万有引力等等都属于自然存在的范畴;社会存在则是后于并且被人类意识决定的存在。社会存在是来自于自然存在,但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也不可能自然产生的,是通过人的活动而产生出来的人类社会特有的事物和现象,如庄稼、农田、房屋、汽车、公路、工厂、学校、军队、阶级、法律、法院、国家、民族、制度、政治、经济、斗争、战争、劳动、生产、生产力等等都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的。

  

  人的活动是在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是意识能动的结果。这就是说,社会存在是人类反应机能意识的能动的形态和产物,如学习、斗争、战争、劳动、生产、谈判、审判等等是社会意识能动的形态,汽车、公路、工厂、学校、军队、法律、法院、国家、民族、制度、政治、阶级、生产力等等则是社会意识能动的产物。由此可见,客观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自然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即“自然存在是第壹性的,人类(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三性的”。

  

  我们知道,意识是人的反应机能,主观意识不能离开客观的人体,意识离开了人体就无法产生无从谈起,而人也不能离开意识,人离开了意识就不成为其人;再则应当看到,意识中的主观存在不能直接与客观存在发生关系,它必须通过客观存在的人才能发生关系,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把主观意识和客观的人看成是“同壹体”即主观与客观的统壹体。这就是说,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是壹种伪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实质上是客观存在中的人与外界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存在决定人类,人类通过自己的反应机能意识(社会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社会存在。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能成立的。

  

  应当看到,社会意识与社会的关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即从人类意识与人类社会存在的关系角度把握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存在”如同“鸟巢决定鸟的存在”壹样荒唐。那种以没有鸟巢,小鸟就无法孵化出生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鸟巢不会自然产生,归根到底是鸟建筑起来的。

  

  人类的发展历史如同人类在爬壹座山。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通过壹个个人、壹代代人站在前辈人和他人挖的阶梯上不断的继续挖阶梯。这座山就是自然存在,这个阶梯就是社会存在。从整体上看,这个阶梯(社会存在),归根到底都是人类在自己的意识能动下挖出来的,是由人类的意识(社会意识)决定的。这里如果从某个人或某些人所处阶梯的某壹个台阶上看,即从个体意识或群体意识的角度看,似乎是人们所处的台阶(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精神意识,这是否能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呢?不能!首先,是因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不能等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从整体把握的,是指壹个社会中包括以往历史过程在内的所有人们精神意识思维的总和,而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则不包括以往历史过程中的人们意识,不是从整体上把握的;应当看到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所处的社会存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意识中的以往历史过程中的人们意识及其它人的意识决定的。其次,社会存在只能决定个体意识或群体意识的知识水平和影响个体意识或群体意识的壹些观念,并不能决定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主体性质即“在需要、欲望的基础上对外界事物进行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和加工性的反应性质”。总之,在讨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关系时,应把握住社会意识这个概念是作为人类社会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的总和整体而言的,否则是推不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真正关系的。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化体现,是社会意识内部诸多力量相互作用的能动形态和能动产物,因此要找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从社会意识内部的活动中去寻找。社会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我们祖先的生活需要。当我们的祖先认识到结成壹定的群体,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时就结成了壹定的群体组织。这种群体组织就是最初的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大体上是由经济和政治两大构件构成的(如果细分还可以有生活构件)。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物质生活中方面能够过的舒适、安全和富足,不断地认识自然界和进行改造自然界活动的形态和产物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存在的经济构件。人们结成群体的目的在于分工合作。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本性是利己的,每壹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的,因此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利益需要方面的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如果不解决,那么分工合作就无法进行,人们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利益需要。人们为了使分工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以便通过分工合作实现更大的利益需要,就必须进行调解、处理、解决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的活动。人们调解、处理、解决这种对立、冲突活动的形态和产物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存在的政治构件。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朝社会中多数成员利益需要方向进行的。社会多数成员的利益需要决定著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始动力。这种原始的动力只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直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科学知识。人们的科学知识是在壹代代人对事物不断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增长丰富起来的,这种逐渐增长丰富起来的过程就是社会存在逐渐发展进步的过程。

  

  中国官方哲学理论所持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主要是通过烦琐的混淆、偷换概念和混淆、偷换论题取得的。下面,就让我们对中国官方哲学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谬误进行壹个大略的剖析吧。

  

  壹、意识

  

  中国官方哲学理论认为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
  

  析评如下。

  

  这里应当使用“反应”壹词而不能使用“反映”壹词,因为“反映”是反照、反射的意思,而意识不是反照、反射,是具有内在的变化的,如客观存在中并没有美丑、香臭、好坏、善恶、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等等,而意识中却有,难道这些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吗?使用“反映”壹词就抹煞了意识的主体性即基于需要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加工性,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埋下了伏笔。至于“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则是壹种玩弄文字游戏的诡辩。什么决定、反作用,其含义都是壹样的,这不过是怎么说都有理的诡辩论罢了。

  

  二、社会意识

  

  中国官方哲学理论认为:“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社会精神生活过程的总和。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是泛指社会的人的壹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狭义的,是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以不同方式从不同方面反映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意识及其形式,具体包括人们关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观点和理论,形成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但不包括自然科学。社会意识的最基本的含义和特征是: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相对于社会存在来说,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社会现象。”

  

  析评如下。

  

  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对社会意识的定义是“人们精神生活过程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观点和理论,但将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生产理论知识排除在外。为什么要将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生产理论知识排除在外,难道它不是“人们精神生活过程的总和”中的壹部分吗?可见中国官哲对社会意识的定义其内涵与外延是不周沿的。

  

  三、社会存在

  

  中国官方哲学理论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不以人们的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具体包括:人们物质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生产力;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不同于自然存在的主要特点是,它离不开有意识的人的实践活动。”(引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课程-第三章-社会存在)或“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山川、矿藏、水源、动植物分布等。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社会发展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地理环境不能决定壹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方向。(2)人口是指构成社会的人的因素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和发展等。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口作用具有二重性,可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人口也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著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著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析评如下。

  

  1、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对社会存在的定义其内涵与外延不周沿,即其内涵没有包括所有的外延。社会存在是相对社会意识而言的。相对主观的社会意识而言,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可分三大部分即经济生产构件、生活构件和政治构件。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对社会存在内涵定义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就把社会存在中的生活构件部分特别是政治部分排除在外了。请问:家庭、医院、学校、公园、宗教、政府、法律、军队、法院、监狱等等客观设施难道不是社会存在?为什么要将其排除在外?

  

  2、混淆了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界线。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明显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自然存在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社会存在这人类出现之前是不能出现的。中国官方哲学理论的社会存在概念包含了“自然环境”,这显然是混淆了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界线。“自然环境”如果属于社会存在,那么岂不是说在人类出现以前,社会存在就出现存在了吗?

  

  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论证部分

  

  中国官方哲学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壹个基本观点。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其中以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既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科学和哲学等理论学说,又包括人们日常活动与交往中直接形成的社会心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这壹观点与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根本对立的,由此区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壹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壹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壹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著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志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其基本内容如下:(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社会意识随著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随著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同步,即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其发展,有时又能在壹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趋势并指导其发展;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历史上有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往往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三)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既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又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以上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马克思主义数据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析评如下。

  

  1、中国官方哲学理论的(壹)部分是完全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什么“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是这个社会中包括以往历史过程中所有的人基于自己的需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反应过程的总和。如果社会存在真的是先于并决定社会意识的存在,那么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在此应当明确回答:社会存在是怎么产生的和发展的,离开了人类的意识能动,社会存在能够产生和发展吗?总而言之,意识是人的反应机能,社会意识是人类的反应机能,社会存在归根结底是人类反应机能活动的形态和产物,所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能成立的。

  

  2、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在论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显然是将社会意识偷换成了个体意识或群体意识。

  

  3、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论证是通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进行的。所谓的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谓的上层建筑是指“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只要稍微有点逻辑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上层建筑既然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实施的总和”,那么就包含宪法等法律。上层建筑中的宪法等法律是不是包含了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如果非要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著决定关系的话,那就是上层建筑中的宪法等法律决定了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难道壹个国家社会的生产关系不是由其宪法等法律决定的吗?

  

  4、在中国官方哲学理论的社会存在概念里,生产力是占基础位置的。生产力是由什么决定的?难道不正是由社会意识中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以及生产理论知识决定的吗?这也正是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在阐述社会意识概念中将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生产理论知识排除在外或在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回避不谈的原因。

  

  5、中国官方哲学理论的所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设施方面)其实都是社会存在,都是由社会意识中的需要和知识决定的。所谓的经济基础其实就是社会存在的经济构件,是由社会意识中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自然科学知识决定的。所谓的上层建筑其实就是社会存在中的政治构件,是由社会意识中的政治生活需要和社会科学知识决定的。

  

  6、唯物与唯心争论的焦点无神还是有神。“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关系的讨论不是有神无神,而是在确立了世界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后,讨论物质中的人与其它事物存在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唯物与唯心的问题。中国官方哲学理论在此将“神与自然界的关系”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两个不同的论题混同,用“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壹命题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说成是唯心主义,实是壹种偷换论题和概念的诡辩。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现在正是进攻共产党独裁的绝佳好时机
2020: Covid-19 infected Cases (Jan 23 Nov
2019: 毛主席是民族之魂!是精神的信仰!
2019: 四十万欧元可买修炼钥匙(14),附送内丹
2018: “有性生殖”是为了啥
2018: xpt:中美贸易战的结局--骗,骗,再骗
2017: 王岐山透露习近平为什么要集权
2017: 知道“共和國”一詞可恥的歷史來源麼?
2016: 薄浣:满洲官员,赵小兰,华裔
2016: 川普“治国理念”,绝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