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张晰:台湾-台北,一字之差引发的国际震荡
送交者: 万维网友来稿 2022年02月08日23:59:1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台湾-台北,一字之差引发的国际震荡

张晰

去年11月18日,台湾和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达成共识,允许台湾以“台湾的”名义设立了“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此举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不仅使中、立关系急剧恶化,同时也给中欧和中美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在国际上引起震荡。

用“台北”命名台湾涉外机构是惯例

凡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和台湾就是非邦交国。台湾在几十个非邦交国里设有上百个事务性机构,这并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反对。原因是台湾这些涉外机构不具有外交功能和官方性质,其功能是负责处理台湾与驻在国之间双方的经贸、文化和民间人员往来等事务。依据惯例,这些机构大都叫做办事处或代表处,名称里多含有“文化”、“经济”、“商务”、“贸易”等字样,反映其业务性质和范围。即使有些驻外机构的名称里没有“文化”或“经贸”等字样,那名称中也要使用“台北”的地名。

举些例子加以说明。比如,“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anada); “驻哥伦比亚台北商务办事处”(Taipei Commercial Office in Bogotá, Colombia);“驻英国台北代表处”(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K);“驻拉脱维亚台北代表处”(Taipei Mission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等等。

“台湾”和“台北”的政治含义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构名称中使用的地名是“台北” (Taipei)而非“台湾” (Taiwan)。

“台北”是台湾岛上的城市地名,政治色彩淡薄。而“台湾”既指地理上的台湾岛,也是 “中华民国” 的实际管辖地,也是奉行“台独”的民进党妄图建立的“台湾国”的缩约词。

 “台湾”和“台北”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如果用于台湾驻外机构的名称中,含义却大不相同,相去甚远。用了“台北”,凸显的是“地方”色彩,较少的政治含义,淡化了国家层面上的官方色彩。如果用了“台湾”,则可以被解读为不同于中国大陆的另一个政权,另一个执政的政府,披上了一种官方色彩,容易使人联想为和中国相对立的“一中一台”。

使用“台湾”的名称是精心设计

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反中谋独”,对驻外机构名称中以惯例使用“台北”而不是“台湾”自然心不甘、情不愿。几年以来,台当局一直处心积虑,为驻外机构“正名”而不遗余力。一方面尽可能地把名称里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字眼拿掉,以暗示这些机构不是处理经贸文化的事务性机构,而是一个外交机构,像是具有外交功能的大使馆。另一方面试图把“台北”换成“台湾”,以凸显机构具有官方性质或政府性质。

台湾当局的努力在国际社会处处碰壁。为了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避免卷入中国和台湾之间的政治纷争,台湾代表处驻在国大都不允许机构名称中使用“中华民国”或“台湾”,而只能使用“台北”。这是基本事实,也是当前一种普遍的国际共识。

这次在驻立陶宛代表处的名称使用了“台湾”而非“台北”,打破了驻外机构名称使用的惯例,当然是经过台当局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尽管“台湾”的相应英文不是名词Taiwan,而是形容词Taiwanese(“台湾人的”或“台湾的”)以淡化英文名称带来的官方色彩和视觉透视,中文名称中的“台湾”字眼则是博人眼球。台当局的如意算盘是,由于“台湾”的使用,驻立陶宛的代表处被赋予了外交机构的性质。

台湾的算计和美国的计算

台湾对于经过文字上的“偷梁换柱”的算计,成功说服或者说“哄弄”立陶宛同意挂出“台湾代表处”的牌子十分兴奋,欢欣鼓舞。岛内绿媒也大肆宣传,高调庆祝。台当局不断强调这是台湾“外交上的重要突破”,是台湾在国际外交事务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意义重大。按照其首任驻立陶宛代表的话说,“这一更名的地缘政治意义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台湾的举措背后当然少不了美国的支持。早在去年9月份就有传闻说美国政府将考虑台湾驻美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中方当时已就上述报道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透过媒体放话,如若美国胆敢将“台湾代表处”改作台驻美机构的名称,那么中国从美召回大使将是中方外交上的“最低反应”。

后来台湾驻美机构改名之事没有了下文,不了了之。美国有自己的私利和盘算。美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不愿“以身试法”,未敢就一中原则挑战中国的底线因为对中方的反应程度没有十足的把握。恰在此时,立陶宛迈上了反中的舞台。美国抓住此机会,撮合台湾和立陶宛联手,利用这两个“棋子”,推出了在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的表演。美国可以说是整个事件幕后的推手和导演。

立陶宛“捅了马蜂窝”

对台湾当局的文字操弄,背后的美国政府一清二楚,中国政府当然也心知肚明。但似乎当事方立陶宛的决策者却缺少了对“台湾”一词的政治敏感性,对中国政府维护一中原则的决心缺少低估性,也对由此带来的后果缺乏预见性。

在中国对立陶宛多次多次交涉、警告和反对无效之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挂牌三天后,中国宣布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随后立陶宛所有驻华外交人员及其家属撤离中国,一夜之间,人去楼空。与此同时,按照立陶宛方面的说法,中国对立陶宛在经贸上实施了“未经宣布的制裁”。

对中国的外交行动,立陶宛方面始料未及,感到极度吃惊。或许是立陶宛被台湾的文字游戏所欺骗,或许是被美国当枪使而浑然不觉?从其总统到期外交部官员都未料到一个台湾办事处的设立会带来中方如此强烈的反应,对中、立两国关系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至少是立陶宛低估了中国政府维护一中原则的决心,也没有预见到中国政府报复的程度和范围。立陶宛外交决策者政治上的迟钝令人咂舌。

中国“杀鸡给鸡看”、“杀鸡给猴看”

中国的外交行动可谓是“杀鸡给鸡看”,以预防其他国家像立陶宛一样,“依葫芦画瓢”允许台湾在其国家进行更名行动,从而产生“骨牌效应”。也就是要防止“立陶宛2.0版”在国际上的出现。中国拿立陶宛开刀,以儆效尤,目的不限于立陶宛。深远的考量是给其他“亲台”国家一个“下马威”,以杜绝其他国家允许台湾从改变驻其机构名字入手,进而改变其实际上的功能性质。

中国的行动也是“杀鸡给猴看”,这个“猴”就是美国。美国一贯通过打“台湾牌”来施行“以台制中”的策略。中国要明白无误地告诉美国:如果美国将来也想顺势跟进,把“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升级为“台湾代表处”,那就必然会遭到中国的迎头痛击。

中国也想告诉国际社会,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都妄想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任何国家都休想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不承受代价。中国在台独的问题上毫不含糊,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和余地。

“一字千金”的代价

为了报答立陶宛在政治上“挺台”的厚爱,台湾当局不惜血本在经济上对立陶宛进行补偿。先是买下被大陆“卡关”的2万多瓶立陶宛朗姆酒,然后又买下近千箱的立陶宛淡奶。后来又火速设立2亿美元的“中东欧投资基金”,投资于立陶宛的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近日台湾更宣布再提供10亿美元作为融资基金,用于发展与立陶宛的经济合作项目。

如果台湾在其驻立陶宛代表处的名称中依照惯例使用“台北”,而不是“台湾”,估计中国不会反对,也不会有针对立陶宛的序列动作。台湾将“台北”改为“台湾”,虽是一字之差,给台湾带来的却是十多亿美元的破费,真可谓是“一字千金”。无怪乎有台湾媒体将这一出于意识形态的投资称为“金元外交”和“凯子外交”。

据报被大陆拒收的立陶宛的朗姆酒在海上“漂流”多天后近日运抵台湾。首批6000瓶将在2月1日贩售。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每瓶的售价是6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7元),而同样款式的酒在大陆的电商平台上售价只有31元人民币。面对朗姆酒高出对岸数倍价格的质疑,民进党有立委辩护说,贵是贵了些,但这批酒有“民主的味道”。岛内不少网民批评台湾当局“把台湾人当盘子”。

美国“一石数鸟”坐收渔利

美国是此次由一字之差引起的冲突中最大的受益者,同时收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

美国一方面通过“提线木偶”立陶宛向北京的“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挑衅,测试了踩踏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北京如何反应及反应的程度,从而积累了如何“以台制中”的经验。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试图帮助台湾增加了其国际透明度,试着建立“一中一台”的先例作为示范样板。

中国、立陶宛、台湾、欧盟皆是此次冲突中的受伤者。

中国和身处欧洲的立陶宛陷入双边的外交危机。由此而生,中国和欧盟的平衡关系受到冲击。立陶宛一方面在经贸上受到巨大的损失,其激进的反华举措也造成其他欧洲国家的不满,同时引起国内在野党的批评。台湾一方面和大陆挑唇料嘴,关系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投桃报李”通过额外的金钱和贸易对立陶宛的厚爱进行金钱赞助和经济补偿。欧盟则陷入是维护统一的对华政策还是摆脱立陶宛的“绑架和胁迫”的两难选择。

外交突破还是“竹篮打水”?

尽管台湾驻立代表处的名称中使用了“台湾”而不是“台北”,充其量恐怕也是像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功能也只局限在台北和立陶宛之间的经贸联系,其非官方、非外交性质(non-diplomatic) 的属性丝毫没有改变。台湾能否保住「台湾代表处」的牌子还有变数。

立陶宛总统已承认让台湾以“台湾”之名设代表处是一个错误。他表示开设代表处本身没错,但代表处的名称出了问题。"台湾"这个名字成了导火索,成为影响与中国关系的关键因素。

立陶宛近期的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的民众不支持该国现有的对华政策。立陶宛政府的“挺台”之势恐难以持久。

据外媒近日报道,曾有美国外交官建议立陶宛做出妥协,考虑更改“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的名称。也有消息人士称,为缓和与中国的持续紧张关系,立国外长已向立国总统提议修改代表处的中文名称,使其如实反映英文单词Taiwanese的字面意涵。虽然目前台湾官方否认相关报道的内容,但改名的压力绝非空穴来风,美国和欧盟在背后施加的影响一点都不难以想象。

代表处的名字中是否英文、中文都改,用“台北”替换掉“台湾”?这估计是大陆最首选的而台湾最会拒绝的、立陶宛不太愿意的。

或者保留英文名称,只改中文名称?改为“驻立陶宛台湾的代表处”?或改为“驻立陶宛台湾人的代表处”?亦或改为“驻立陶宛台湾人民代表处”?

只要台湾在立陶宛代表处被迫改名就是台湾外交的挫败。现在看来台当局机关算尽恐难逃“竹篮打水”的结果。至于名字如何改、改得不失立陶宛和台湾的颜面,同时还能被大陆接受,还要等些日子,但应该不会很久。

由“台湾-台北”一字之差引起的国际震荡还未平息,这一外交事件还未结束。最后如何收场恐怕要看中、美、欧、台背后角力的结果,我们且静心观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多米尼恩计票公司起诉朱利安尼和鲍威尔
2021: 陈和春|美国和西方真也病了!病的不轻
2020: 庚子年是灾难始发年,其后一年是灾难高
2020: 鼠年灾难开始,鼠年之后的那年灾难达高
2019: 刘鹤并非“口误”,只恐学位有误
2019: xpt 历史过后看历史:六四的回音
2018: 借款利息与20万亿国债之间有没有关联?
2018: VOA| 一带一路延至北极,专家示警中国
2017: 内地巨富肖建华「神秘失踪」究竟有何黑
2017: 不与中国说话川普正是重视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