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视力、眼镜与网络困惑
送交者: 湮灭之城 2022年12月14日10:29:1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从小近视,所以格外关注视力,还一度尝试过针灸疗法治疗近视眼,只是一直不戴眼镜。直到刚上中学时,第一次从一位同学脸上取下眼镜自己戴上,立即惊叹于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从未有过的清晰!从此便无法接受摘下眼镜后的混沌与模糊,甚至都没有验光就照着同学的眼镜度数给自己配了一副,记得好像是200度。

之前,模糊一直伴随着我,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上课、看电影、游泳、打乒乓球,样样不含糊。

只是一旦经历了清晰,模糊便再也无法承受。

眼镜,成为近视眼改善视力的工具。

其实,即使是那些曾经让我无比羡慕的、拥有正常视力的人,他们的视力依然有限,那是人类感官的局限,人人不能幸免。

比如,不借助显微镜,人们无法发现细菌和病毒;不借助天文望远镜,人们无法看到遥远的、数不清的星体与星系;不借助X光机,人们无法知道我们身体内部的构造与病变……

从物理意义上看,工具,已成为我们得以看清世界、认识自身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借助于工具,人们的感官得以延伸,我们也因此具备了原本所不曾有过的“洞察力”。

图02.jpg


那么,从思想的意义上看呢?

我们常以为,眼镜,在思想认识上带有贬义,似乎意味着对现实世界的扭曲,比如我们常说: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云云。

然而仔细追问:眼镜的“有色”是什么意思?而“无色”又意味着什么?

倘若“无色”代表着正确,意味着客观,那么“无色”又当如何获得呢?

窃以为,现实中我们人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那是一种看待事物或现实的方法,根本上就是你自己的世界观。有学者曾说: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带着成见?这好像不是在夸人!

探究起来,中文“成见”一词原本并非贬义,它是指“逐步形成的比较确定的个人见解”,与“定见”相似,只是不知何时,“成见”演变为“对人或事物的固定不变的看法”,从此沦落为与“偏见”为伍了。

其实,因为人们认识的有限与存在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认识因人而异,而且始终都会包含误差,就像眼镜,属于你自己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所谓无色,既无意义,也做不到。

那么,眼镜的颜色从何而来?

简单说,它来自我们的父母与周边的亲人,来自个人童年的经历和老师的影响,来自周围无所不在的文化和教育。

眼镜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通过一生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它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其深植于内心根本的底色不会改变,因为那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

眼镜,代表着我们的思想,意味着认识水平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它决定着我们看问题的方法,主导着我们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作为人,无人例外。

不过,有一种人或许例外,他们或许不能被看作是完整的人:他们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见解,他们从不质疑,一切遵从他人他方。因为戴的是别人的眼镜,自然也就放弃了自我认识、自我判断,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固有习惯,很难改变。

三年来,由于疫情,我们更多地待在家里,经历着以前从未经历过的被动的等待。而每天,我们几乎都要承受网络媒体铺天盖地、形形色色信息的狂轰滥炸,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时而平安,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烦躁。更多的,是无奈。

人们的生活与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已为网络言论所绑架,叫人欲罢不能。

是时候来清理一下了。

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向美国公共卫生局长提问:美国现今最严重的疾病是什么?

局长毫不迟疑地回答:孤独!

不是癌症,不是心脏病,而是孤独。

说来奇怪,如今恐怕没有人会否认,高科技所带来的网络的便捷,大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科技让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仿佛近在咫尺。如果我们愿意,只需轻点鼠标,只瞬间,便可了解世界上任何地方最新发生的事,以及虽然远离但是你所熟悉或挂念的人的生活状态。

然而,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从未有过的孤独。

绝妙的讽刺!

在人类历史上科技连结程度最高的时代,孤独却远胜过以往,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竟成为最短缺的短板。人们在相互疏远中走向孤独:

因为忙于事业而疏远,因为埋头于具体事务而疏远,因为观点相异乃至撕裂而疏远,因为仅关注网络中无形的虚拟世界却恰恰忽略了周围有血有肉的人而疏远……

图06.jpg


有人说,要想解放一个社会,只有网络就足够了。

大谬也!

网络固然能够体现出社群与自媒体的巨大潜力,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汇集一大群人,但它也能在下一个时间,让这些人激情消退,转而口角相加,怒目相对,最终四分五裂。

因为没有共识!或者说,人们忽略了原本存在的起码共识。

看看现今的各类媒体(包括主流媒体)吧,不断助长着五花八门的错误信息、谣言、留言效应,缺乏常识的议论和充满仇恨的言论四处扩散,更加大了人们原本并非严重对立的分歧。使得整个环境趋于恶毒,线上世界犹如一个混乱的战场。

人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待谣言,人们甚至已经不在意是不是谣言!

被强化了的似是而非乃至偏见,常常被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人们相信并传播。人们在挑起的争吵中,好像无需控制情绪,尽由人类“好战”的天性所驱使,不吐不快。

而便捷的科技工具,无疑更助长了这一切:你只须动一根手指头按下按键,便可抛掉一切审慎与小心,冲动行事。

于是,网上讨论很快便堕落为网上“暴民”的情绪宣泄。而隐藏在一个个屏幕背后的,不是虚拟的化身,那都是真人!

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交媒体的即时与简捷,人们常常被迫骤下结论,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区区一百多字,便可对复杂的世界与复杂的事件写出貌似犀利的观点,极尽吸引眼球之能事,至于事实与品质,who cares

然而人们是否想过,这些发出的东西将会永久地留存在网上(先不考虑删帖,那是另一个奇葩)!它所造成的影响或许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延续到我们的二代、三代……,以至于后人看到这些“奇葩”,会惊讶于祖辈们的疯狂与“脑残”!

我们常能见到的是,即便有了新认识、新证据的出现,人们也不太会去主动纠正之前的错误,人们似乎忘了自己说过些什么?人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改变意见。

令人悲哀的是,上述种种又何止存在于网络?

至于说,网络体验被设计成重传播而轻参与,重帖文而轻讨论,重肤浅评论而轻深度交谈,则已属于较高水平上的问题,面临的是更高一级的挑战。

对这种更高级别的关于网络的讨论,许倬云老先生有句精辟的概括:今天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当今世界,缺少的是思考者,正如缺少的是真正的艺术家,而非匠人。

在谈及高科技为美国带来的网络“繁荣”时,弗里德曼这样描述: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但却没有法律、没有价值观、似乎也没有上帝的新领域——网络世界。在这个世界,人类变得更像上帝。

当处于一个没有道德准则,没有法律,没有价值观,甚至没有上帝的世界中时,危险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而中国呢?我们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健康的网络媒体环境,需要健康的心态,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冷静下来,只有冷静下来才有理性,才能恢复正常的思维,才能启动真正的独立思考,也才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事物,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必不可少的约束,承担起言论的责任来。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有效地甄别信息,审慎地评论与负责任地转发信息,最终遏制(谈不上杜绝)不良信息与言论的传播与扩大。更重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慢慢去恢复起已经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的、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如此,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才有可能发生并持续下去。

这无疑是我们每一个“网民”、特别是关注或从事自媒体的人的起码责任,包括个人责任、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孤独的真正消解,是无法仅凭网络就能做到的。

我们需要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沟通,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交谈,通过眼神、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所有即时而真实的人的表达,真诚地展示自己,熟悉对方,彼此了解,彼此关照,从而进入健康的良性循环之中。

(文中图片均引自网络)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谢盛友:中国开始背叛毛泽东(2)?
2021: 民主是生命之本
2020: 川普等人为什么不敢接种疫苗
2020: 今天选举人票计数,关键时刻!
2019: 中美经贸战等一节段和约签署,习慈禧低
2019: 漫话中南海。命有定也。
2018: 结果是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
2018: 有一事提醒大家:其实美国人早就知道孟
2017: 王沪宁蔡奇的衰运会连累习近平
2017: 蔡奇太菜 知识分子革命怒火爆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