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
送交者: 伯恩施坦 2023年05月14日14:40:4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作者 独立商会 写于 二零二三年

前言
 
不久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简称《实践》)的作者之一,因染病毒与世长辞了。
 
(一)被弃如敝屣的《实践》作者
 
依据现在城市的医疗条件,这位作者的寿命本可延长五至十年左右,可他未能逃脱始发于中国武汉病毒变种的数日追杀,提早撒手人寰了。他是这次因病毒批量式猝死的为数众多的中共年老干部之一。因为中共坚持拒绝进口该变种病毒的外国高效药品,不论过往对中共的功劳大小,这些中共干部同更大批量的因病毒提前离世的百姓遗体一道,摩肩接踵,分别进入爆满的其中一个火葬场,全无人类尊严可言,被弃如敝屣。
 
(二)中断毛泽东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路线是《实践》的历史作用
 
 这位老先生曾为邓小平为首的一派击倒华国锋为首的另一派,以一篇文章《实践》作为进攻性的舆论武器,作出过贡献,即参与中共最高层内斗有功,为其中一派的夺权成功起过作用。他是中国一党专政体制下的一名御用文人。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是毛泽东指定的中共最高权力继承者华国锋为捍卫自己权力,以毛泽东为护身符,防卫性的舆论武器。此时,华国锋在上,邓小平在下。《实践》引用了马恩列毛的有关真理要接受不断变化了的社会活动检验的语录,主动向两个凡是发起了激烈抨击。这是在中共大的决斗中,另一场变换了方式的篡党夺权的内斗。毛泽东在1945年做过同样的事,那时张闻天在上,毛泽东在下。
 
毛泽东临死前强调,中国要坚持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既定路线。按两个凡是意图,华国锋要认真执行这一任务是不言自明的。
 
尽管这是又一次中共最高层内部的权斗,但是在1966年到1978年这12年中已累积出的,对阶级斗争运动极其恶感的,中国多数百姓的情绪来说,以邓小平取代华国锋是当时的民心所向。如果是华国锋继续掌权,中国社会应会长期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红色恐怖的笼罩之下。固然,当时中国还是处在一党专政、人民言论自由还是严格地受限、人民的选举权仍然处于被剥夺状态,但是,倾向于支持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判,是多数中国人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三)要对《实践》的谬误作出分析和批判
 
《实践》中断了毛泽东预设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路线 ,迎合了其时中国多数人的愿望,有着历史作用上的积极成份。但是,就《实践》的本质而论,它是为延续中共一党专政合法性的一篇哲学性的宣传文章。《实践》还是一篇在论点上的谬误遍布于该文从头至尾的文章。
 
虽《实践》仍然散发着浓烈中共特有的教条文风的气味,其用词用语还是味同嚼蜡,但因该文曾一度引发全国性大辩论,在中国社会的影响非比寻常,并被编入了中国高中语文教材,故此还是值得既使捏着鼻子,也要对其予以一番分析。
 
如读者在互联网上键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可读到《实践》的全文。
 
本文将对《实践》最前面的三个段落作出分析。笔者认为,因为这三个段落已表达了《实践》核心的思想,对它们的分析就代表了对其全篇的分析。由于《实践》谬论随手可拾,这样的分析过程实际成了一个批判过程。

一、    对第一段落要点的分析
 
第一段落要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
 
(一)“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 的结论不真实
 
这个回答不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谈论这个问题,之后, 列宁、毛泽东、直至《实践》的作者们(实际代表的是邓小平和胡耀邦),一个接着一个探讨着这个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是个一直困扰他们的难题,一个各自担忧自己理论能够有效多久还仍可被视为真理的问题。如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只能是暂短的真理,那么它们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的指导意义的分量就会被大打折扣,这可不是这二书著者的初衷或说原先愿望。把 "解决了" 改为”探讨过" 才为真实。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简称马恩);《资本论》主笔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按其书稿或有些增减, 完成了全卷。
 
(二)井蛙之见不配被称为导师
 
如读者在互联网上键入《共产党宣言》可看到它的全文。
 
  (A)问世25年后,过时的结论在《共产党宣言》中四处可见
 
1848年《宣言》发表于英国伦敦。时年时月,马克思是29岁,恩格斯是27岁。《宣言》是马恩用了两个月时间,是对 “欧洲1848年革命”的应急、应景之作。
 
1872年,即25年后,马恩表示: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移,. . . 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其次, 很明显, 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 ;
 
“同样也很明显,. . . 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
 
 《实践》作者们故意略去《宣言》中的这些语录。如果《实践》的读者看到这些语录,就等同中共自己把《宣言》当废纸直接扔进垃圾桶。在《实践》中按需歪曲和按需舍取历史事实的写作手法是中共御用文人的又一次故技重演。
 
仅仅25年,时过境迁,《宣言》的残破不全,让作者马恩汗颜无地。不过,对马恩勇于公开承认这样不堪的事实,不失学者风度,应予称赞。只是马恩的《宣言》过时得如此之快,还是令人瞠目。
 
  (B)未预见到中产阶级可以变为一个大的阶级
 
在那25年之后又过了150年的现在,中产阶级在人类社会人口中比例大幅上升,例如,美国的中产阶级人口超过50%。这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宣言》变得破烂不堪。
 
在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中,资产阶级是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阶级;无产阶级是指不占有社会生产资料,被迫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阶级。 
 
中产阶级在马恩的有生时代是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一个小的阶级。
 
现今时代,中产阶级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剥削阶级,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被剥削阶级,可以是一个既非剥削阶级又非被剥削阶级,还可以是一个非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的混合。中产阶级的出现,使得阶级矛盾锐减。
 
《宣言》是利用阶级之间大的收入差别煽动一个阶级以暴力屠杀另一个阶级。阶级矛盾锐减使《宣言》的宣传力度锐减,中产阶级成了《宣言》的致命杀手。
 
《宣言》以惊人的速度过时和马恩没能预见另一个大的阶级会出现于人类社会,把导师一词用在他们身上是名不符实。当年发表《宣言》的马恩是有着把问题看得长远的强烈愿望,但他们的洞察力却相当有限。影响大的人物不等于该人物原本就应该影响大。马恩实为两位目光短浅的学者,因而,虽然二人被共产党人当作世界级导师,实际的他们并不具备被称为这样导师的资格。
 
(C)列宁借用《共产党宣言》宣传取得俄国政权
 
《宣言》发表了25年后,1871年巴黎公社在法国巴黎成立,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宣言》问世70年后的1917年, 列宁领导的共产党以俄国无产阶级屠杀资产阶级的方式夺得了俄国国家政权, 并以共产党一党专政模式统治俄国, 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二个政权。夺取政权后的中共,以此模式, 即共产党一党专政模式, 统治中国。
 
马克思写《宣言》时是一个29岁的小伙子。29岁刚过之后,在伦敦写《资本论》期间,有着马克思深夜在某酒吧和两个德国朋友一起喝酒时,因为褒扬德国人,贬低英国人, 这三哥们差点被怒火中烧的英国人狠揍一顿或和英国人打群架的记录(来自那次一起喝酒的马克思好友的回忆录)。这个记录呈现出的马克思是一个活脱脱, 易于冲动, 难以自抑的,德国爱国主义的带有狂热色彩的热血青年,并非一个成熟沉稳的学者。如读者在互联网上键入: 马克思伦敦酒吧,可看到这一马克思和朋友在酒吧的轶事。
 
虽然《宣言》早就支离破碎,但是它被野心勃勃的政治投机者,如列宁,看中,当作一件现成的,可以为夺取政权的廉价宣传品。这些政治投机分子看到了无产阶级有着人数的巨大优势,可以将其转变成推翻国家政权的极大暴行力量。
 
人类有一个天性,那就是,当他人以激动人心的言语表达出他们自己不能表达出来的,代表他们利益的心声之时,就会在意识上积极迎合和在行动上积极响应。人类大脑中有愿意听取慷慨激昂言论煽动的天性。这是造物者不知何故设计在人类大脑中的一段子程序的作用。这与人类这种有高级语言和高级思维能力物种只愿听到夸赞自己的话语, 而不是相反, 一样, 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优胜劣汰无法解释的, 是人类大脑中相关子程序的作用。《宣言》富含大量激动人心的言词,被心怀狼子野心的政治投机客发现后,大喜过望, 将其迅速利用到当时的现实社会。
 
二、对第二段落要点的分析
 
第二段落要点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的相关语录用词真理性时,实践之前没有定语,社会。就是说,真理性和实践是一对词。毛泽东的相关语录用真理时,实践之前有定语,社会的。就是说,真理和社会的实践是一对词。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在马克思这句话的语境里,真理性是指真理的含量,也就是相对真理。
 
这句话是共产党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来处之一。
 
在谈同一话题时,毛泽东思想不一定等同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的论述只有用词 "实践",并无 "社会的实践" 用语。本文后部将专门分析马克思关于用词实践的涵义。
 
《实践》所援引的这句毛泽东语录实为毛泽东思维不严谨的病句。因为这一病句,造成《实践》作者们把化学和天文学的科学发现活动也当做了社会的活动。从毛泽东这句话意境的推断,毛泽东用词 “真理”的本意应是指社会学的真理,而不是指广义的包括自然科学的真理, 但毛泽东没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一)真理可以不只靠社会实践检验
 
假如毛泽东和《实践》作者们所用真理是准确表达,那么问题就来了。
 
按他们关于真理的表述,真理可以是有关社会的,真理还可以是有关非社会的,譬如,可以是关于数学的。
 
数学的公理是真理,是不需要证明的,例如AxB = BxA;已证明过的定理是真理,例如,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数学公式是文字数学理论的再次抽象形式,一旦被证明正确,就是真理,不妨称它们为数学真理。从数学的一个正确结论按照正确的逻辑可以推导出另一个正确结论,例如,其中一个等差数列N项总和的公式可由另外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式推导而出。一个理论可以,但不必,靠社会检验,再例如,对于数学中的排列或组合公式只要满足了它们各自的条件,如同那个等差数列公式一样,就可直接使用。对于已被确认的数学真理,人们可以用实物运算的结果去检验它的真伪,不过那是多此一举。保持对数学公式的经常检验,是其运用者的心理需要或是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开导之用或是其它特殊原因。数学真理自身是颠扑不破的(既使人类消亡了,当同人类物种有相等智力的物种运用这些数学真理时,还会是准确无误的)。因此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的 “只能” 犯了把可能当成只能的错误。 
 
提示,《实践》所讲到的真理并非最初建立起的真理。在《实践》里所说的真理显然是指原先的真理需要被后来变化的社会活动经常检验,查看它是否仍然还能算为真理。
《实践》的作者们选用了化学和天文学方面的例子。那么,自然科学的发现活动也算作社会实践中的社会活动了。这与人们常识中的社会概念不符,譬如,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定语或说限定词,科学和自然,在人们脑中的概念有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显著差异。前面已经提及,这种思维错乱源于《实践》作者们所选用毛泽东的一句病句,当然这与《实践》作者们的教条成性不可分割。
 
关于化学的和天文的这两个所谓的真理是来自发现活动的结果,其要发现的目标原先就在那里,相对社会活动而言,它们没有变化,等待人类去发现。此时所说的目标是指物体的存在,不是指物体内部的变化。关于社会科学的真理,其对应的目标社会活动是在不断地变化,需要经常被检验其真理性。一个相对不变化,一个总在变化。
 
 (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实践》谈的真理当然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偏爱运用的概念: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构件之一
 
《实践》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原则。马恩在《宣言》中关于真理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现。《实践》是专门论述真理的哲学论文,所以本文侧重对马恩以及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派生出来的列宁、毛泽东的关于真理语录的分析上,查看他们关于真理的哲学观自身是否归属于真理之列。
 
哲学是研究普遍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的学科,并非研究任意认识问题的学科。哲学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一般是以批判的方式,因破而立。它的一个研究对象是主观和存在的关系。
 
如果证明出马恩列毛的哲学观本身就不是真理,那么就相当于抽去了《实践》所有论述的基础,致使这篇论文整体失去立足之处;这也是抽去了只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原则的文章的一个理论基础;还等同抽去了站立在马克思主义之上的共产党统治合法性的一块基石。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是谬误
 
马克思对真理有句话,“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在此文,不妨称其为“总和说”。
 
列宁对这句话有了理解式的补充:“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无论是马恩还是列宁论述中所说的 “总和” 是针对任意单一绝对真理而言,而不是针对一个以上的绝对真理,否则把有着不同社会活动对象的相对真理放在一起是莫名其妙的除非做某种特殊的研究,例如,统计学的研究,。
 
从1845年7月到现在的近178年中,未见一篇真正能够驳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笔者认为,一个原因应是一代又一代的哲学论文作者前赴后继地落入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概念的泥潭较深之处,不能自拔。 
 
马恩和列宁对有关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有关总和的论述是(1)片面的;(2)错用了数学概念;(3)因时间的无限前行,社会活动的变化就不会有停止之日,他们所说的绝对真理不会有出现的一天。
 
(1)“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是片面的
 
一个相对真理(社会性的)可以半途而废,并不向绝对真理方向发展,例如,马恩在他们所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断言人类社会将分化为简单的两个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是,随着之后的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快速相继而至,一个原先较小的中产阶级不但没有融化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反而自己演变成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并稳定存在于人类社会。马恩的简单的两个大阶级之说显示出二人的思路狭隘,缺乏发展地检视事物的眼光,导致他们得出片面判断。既然一个相对真理存在可以夭折的可能性,这个夭折了的相对真理何来最终的绝对真理?  没能预见可能出现的社会状态 (应该不难预见的),所以是片面的,故总和说不能成立。
 
(2)“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错用了数学概念
 
(a)  《宣言》的论述 “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很像是援引了数学微积分中的极限和积分的概念。用面积表达的函数是无数极限化的细矩形的总和; 用立体表达的函数是无数极限化的薄面积的总和。如果不是像是,而是真是,那么马克思是不当地借用了极限和积分的数学概念。因为社会活动变化是 “粗枝大叶” 型的,而积分学在本质上是研究连续变化的一门学问。对社会活动变化的研究,是不需要精细到极限程度的研究。有关社会活动的理论不会,也做不到,以时间的最小单位来修改。
 
如果总和说用的就是极限和积分概念,《宣言》虽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但因为恩格斯上过中学,没上过大学,那时中学不教授微积分,所以总和说应是马克思一人的失手。
 
 (b)  《宣言》原想的表达应是在一个相对真理的基础上增加(increase)直至最终达到绝对真理,就像一杯水从不满增至到满一样。但是总和(sum 或 total amount) 之意是把以最先的真理加上每一修改过的相对真理的累计或说合计,就像把若干杯不满的杯子加在一起,最后再上一个满杯一样。这是马恩二人言不达意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被这言不达意的表述搞得晕头转向,这些追随者包括列宁、毛泽东(自称看《宣言》的次数超过100遍)以及不计其数《宣言》的读者。
 
(3)“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的绝对真理因时间的无限性不会有出现的一天
 
实践的两个对照因子, 社会学理论和社会活动,的后者总在变化之中。因为时间是无休止地向前,即时间的向前移动是无限的,所以社会活动的变化也就没有停止的一天,马克思的绝对真理也就不会有到来之日。
 
此外,一般来讲,真理性和真实性是不同概念。真理性是对规律而言,但真实性可以不含规律,例如,某某人是某国的总统,此事具真实性,但并不具真理性,因是此事不含规律。
 
(三)可用条件真理和无条件真理取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笔者认为,为删繁就简,应把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的一对概念彻底抛弃,而以有条件真理和无条件真理取而代之,那就是:
 
(1)所有真理都(包括社会学的和非社会学的)是有条件真理;
 
(2)无条件真理就一个: 所有真理都(包括社会学的和非社会学的)是有条件真理。
 
三、 对第三段落要点的分析
 
第三段落要点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不言而喻,这部分是文章《实践》的重中之重。笔者把它分两部分来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848年初马恩发表了《宣言》。在这之前的1845年,马克思就有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论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论述之根。对 “实践的思维”怎么理解,是一个关键问题。
 
(A)  马克思用词 "实践" 的含义
 
毛泽东写于1937年7月的《实践论》对实践的表达是:“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们的理解是:“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这个根源性的关于实践的论述中并无 “社会的实践”的用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们的 “社会的实践” 是来自毛泽东,而不是马克思。这应是《实践》作者们使出的技巧。因为马克思主义比毛泽东思想更具权威性和正统性,所以《实践》的作者们把毛泽东的东西塞进马克思主义以增加说服力。当然,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出现,不能排除来自该作者们集体同时思维混乱的可能性。
 
方便起见,省得读者向前翻阅, 现把本文较前用过的, 马恩发表《宣言》25年后的语录再次摘录于此: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移,. . . 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其次, 很明显, 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 ;
 
“同样也很明显,. . . 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
 
以这些语录结合 “实践的思维“ 的实践,笔者对实践的理解是 “对照”,即实践 = 对照。换句话说,实践是对照或说核对社会学理论和与该理论对应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一个结论:毛泽东的 “社会的实践” 是误读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含义。
 
马克思的 “实践的思维“ 中实践的是定语或说限定词。马克思的意思是要有把社会理论和社会活动相对照或核对的思维, 要以社会活动为标准。实践一词的根源是 "实践的思维"。实践也就是检验的意思。毛泽东对实践的曲解,产生了毛泽东自己的用语 "社会的实践"。由此致使中共御用文人鹦鹉学舌, 对概念实践的错乱性使用, 并泛滥成灾。
 
毛泽东的这一个对马克思的实践词义的错误理解,涉及中国无数涉及实践的哲学论文的基础,当然包括哲学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础。
 
实践涉及两个要素:社会学理论和社会活动。实践是这两个元素的对照, 核对, 也是对这两个元素的检验。社会活动随时间向前,总会变化。如原先的真理仍匹配已变化了的现实社会活动,被认为仍然是真理;如不匹配,原先真理被修改后,可以使其匹配现实的社会活动,还可为真理;如有明显太大的偏差或干脆夭折,原来的真理不再是真理了。
 
特别要提出的是,马克思这个根源性的关于实践的论述是出自1845年的法国(他的移居之地),不是《宣言》的1848年的英国,也不是 “第一国际” 成立的1864年的英国。1845前后很长的时段,欧洲是处于一个社会学家们一涌而上,各执一词,据理不让的思想爆发的时期,堪比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的百家群起,诸子争鸣,彼此诘难,思想泉涌的时期。当时的社会学作者的理论,包括马克思的理论不对社会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社会学理论和社会活动是孤立的两个事物。当时不存在社会活动按某个理论强行运作的现象,例如,欧洲的圈地运动(一个社会活动)自动在社会中运行,演变,而社会学学者追溯或在旁观察,想从中获得规律,抽象成他们的结论,包括他们推断出的预期结果。人们把这种结论称为社会学理论。社会活动在先或在旁,社会学理论在后或在旁,这是马克思那个时代创造理论的社会状况。不存在先有了社会学理论,然后强行让对应其理论的社会活动执行其理论的社会环境。
 
所以,马克思的 “实践的思维” 的用词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对照, 核对, 或检验社会的理论的意思。"实践的思维" 是主张从社会活动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或正确程度,主张不要以理论到理论的方法来确定理论的正确性,而是主张要以核对社会理论和社会活动后的结果而定。因此,把社会活动以社会实践取代是误解了马克思实践的原有之意。
    
依照马克思对于实践的论述,社会活动是检验社会真理或理论的标准,实践是检验这个动作; 社会理论检验社会理论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并且是一个错误的非社会科学的方法。这是一般人就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并无高深可言。
 
   (B)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接受变化了的社会活动检验
 
马恩说,  “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时时处处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根据马恩的这条语录,原先的真理经检验后,可以不再是真理。再就是,按此话原意,这些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本身。
 
《实践》说,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本文前面已分别分析过 "只能" 和“社会的实践” 的问题。
 
此时关注的是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这句话。《实践》不愿说出口的是: 因为它是一个基本原理,所以这个原理自身就不需被社会活动所检验。《实践》始终没对这个基本原理有过半点不逊的只言片语。这个基本原理是一个 “老真理“。不对“老真理” 提出任何质疑,是违背了《实践》口口声声唠叨的: 要随条件变化经常检验过去的真理。依此, 《实践》首先要开宗明义地对这个基本原理进行检验,要证明这个基本原理 (原真理) 现在确实还是真理。在这个基本原理得以立足之后,再展开对《实践》所设置的论点进一步论证。《实践》无此动作,故软肋显露。
 
马恩在发表《宣言》后的25年检验了它一次,而且已经发现了不少谬误(实际要比他们说出的多得多,例如,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部分。可是从那150年之后的现在,《实践》作者们视《宣言》为不可触碰的圣书,对它不敢提出任何异议。
 
《实践》作者们掷地有声地在该文中强调着要对真理检验,但却把《宣言》除外,即把马克思主义本身当成是不需检验的,永恒的、无懈可击的真理化身。有如此荒唐现象出现,使得笔者很是感叹: 《实践》的作者们确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被洗脑后的他们心中, 被崇拜者的地位是如此崇高,而他们的地位是如此卑微,并且,被崇拜者的力量,既使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对崇拜者的精神控制力竟然还能如此强大。
简而言之,《实践》作者们并没有把所有理论一视同仁地按需要社会活动检验的原则对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不把它列入检验范围,更谈不上 “时时处处” 检验了。在检查站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获得了免检特别通行证。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工作只能由非马克思主义的仰慕者来做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地用绝对、肯定和唯一来表达对某一事物的判断。但是,如果认真考察那个事物,你往往会发现这类表达并不客观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A)用词 “唯一“ 源于毛泽东并非马克思主义或列宁主义
 
马恩和列宁在表述真理和实践的关系时,并无 “唯一标准” 一说。前面提到 “唯一标准” 是毛泽东的表达。
 
(B)用词 “唯一” 是画蛇添足
 
由于《实践》用上了 “唯一” 一词,因此也要检测一下,看看这一次对唯一的使用是否能逃脱因为可以找到一个反例而引出一个结论:用词不当。
 
因为是 “唯一”,所以它否定了另一种标准存在的可能性:社会的理论检验社会的理论。
 
为了说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作者们引用了毛泽东的相关语录。逻辑是,因为毛泽东已有相关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论,所以这篇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标题使用一词 “唯一” 是正确的。
 
然而,这个过程正是社会的理论检验社会的理论的过程,而不是社会的活动检验社会的理论的过程。《实践》(理论)的正确是源于毛泽东的有关论述(理论),即《实践》的理论是依据毛泽东的理论来检验。再次强调,按马克思对实践相关的论述,此时《实践》所用的实践应被社会的活动替代。按《实践》,社会的真理或社会的理论检验的标准可以是社会的活动,也可是以社会的理论,其标准是两个,而不是一个。这样,《实践》做了一件事:以自己的矛戳破了自己的盾。《实践》作者沾沾自喜地认为 “唯一” 的使用是画龙点睛,笔者认为 “唯一“的使用是画蛇添足。
 
四、本文总结
 
《实践》作者之一染疫身亡。他曾经为中共最高层内斗的邓小平一方的取胜有过舆论方面的汗马功劳,但其遗体被全无尊严可言地,随不计其数因病毒而亡的尸身一起,被视若蝼蚁,分别蜂拥而至挤爆的其中一个火葬场。《实践》起过终止毛泽东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正面历史作用,但这篇哲学论文中的中共文人教条的气息和谬误满布全文。
本文按《实践》顺序对最前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段落的要点作了分析,代表着对其全文的否认。
 
一、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困扰着马恩列毛。马恩自己承认《宣言》过时内容多多。马恩视野狭窄,并缺乏发展眼光,他们不能推断出中产阶级可以变为一个大的阶级。1848年《宣言》在英国发表时,马克思并不是一个稳重的学者,而是一个心智不够健全的德国爱国主义的愤青。宣言是被当时的政治投机者们借用了过去,当做煽动无产阶级暴动的宣传工具。
 
二、真理可以不靠社会活动的经常检验,例如,数学的真理。马恩的 “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的 “总和” 的表达是词不达意。相对真理可以中途而废,显示出这个论述的片面性。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是错用了数学概念。因为时间前行无限的属性,绝对真理不可能出现。以有条件真理和无条件真理取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一个把概念简化的方法;
 
三、马克思的 "实践的思维" 被毛泽东曲解了。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也就不需社会活动检验了,这与《实践》主题思想直接自相矛盾。被崇拜者对崇拜者具有强大的精神控制力。因为毛泽东表达出“唯一”,所以《实践》用 “唯一” 是正确的,这是理论检验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唯一” 是相当于画蛇时给蛇添了脚。
 
《实践》是一篇教条性的,充斥谬论的哲学论文。本文着重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论述上。《实践》所引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多数本身就是谬论,例如,“相对真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等等。《实践》指天誓日要检验真理,却视自己文中的 “真理” 马克思主义为天条,毫无检验动作。就社会科学而言,称《实践》是一篇伪科学的哲学论文是名至实归。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对俄在乌克兰与美英北约冲突上的建议
2022: 戎小捷:说说祖先崇拜——历史漫谈(4
2021: 好家伙
2021: 1989年5月22日毕汝谐对六四发出第三次
2020: 移民,加入外籍至上论不可取&如果都用脚
2020: 警惕,郭文贵的喜马拉雅老鼠会
2019: 毛 泽 东&
2019: 64流产后遗症,年年经来年年痛
2018: 川航机长成功着陆衣服烂成这样了
2018: 各位同学,穿补很可能因为搞死金正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