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文摘【中国人經驗基礎上的思維模式】
送交者: 二野 2006年12月12日10:24:2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中国人经验基础上的思维模式

中国是一个无宗教传统的国度,原因在于,中国人向来有一种积极人世的态度,它消解了彼岸的信仰和人格神的崇拜。如鲁迅所言:“中国人自然迷信,也有‘信’,但好象很少坚信。我们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它;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烧纸钱作贿赂;佩服豪杰,却不肯为他牺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战士,明天信丁,宗教战争是向来没有的,从北魏到唐未的佛道二教的此仆彼起,是只靠几个人在皇帝的耳朵旁边的甘言蜜语。”(《鲁迅全集》,第6卷,第131页。)

即使从语言的视角去看,我们也不难悟出华夏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无意识积淀的要素。中国人在遇到力不可抗的突发事件时,常常会喊出:“天啊……”这一类的感叹词。一个“天”字,不知装进了多少悲欢离合、人生命运、情理道法、智巧慧明。阴晴圆缺和风花雪月、福祸吉凶……。它成了智能的极限,如《庄子》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失意的慰藉、温暖的家园。,如孔子“天之未丧斯文,桓其予余何”;公正的神明、洞烛善恶的明灯,如屈原的“皇天无阴私兮”;命运主宰,人生司命,如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一切仍然来自农业生产的顺天福惠、实用观念。当它形成为一个宇宙图式时,就具有了对宗教信仰的离心力量,逐渐转化为一套思维系统。它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同时具有灵活性、韧性和归属感,这个扎根于农业、来源于五行的思维模式,正因为是封闭、循环和秩序的,所以外来宗教就难以立足;正因为它有灵活性、韧性和归属感,就不致于感到孤独、凄凉、荒谬、元依元着而需要皈依。上帝。从思想史上看,孔子仁学心理结构搭起了框架,盂子注进了伦理血液,《易传》增添了清醒的认识,庄子鼓胀了想象翅膀,茍子高扬了力的风帆,这一巨大工程在先秦已初具规模。此后,还有魏晋玄学、理学、经学,等等,当然也有外来而被同化的缥缈禅意,织成了一张罩住几千年古国心灵历程的无形大网,让人们在“天人合一”中去寻求安慰、解脱、鼓舞、力量和灵感。

但是那高深玄远的理论著作,仍然打上了重经验、崇实在的烙印。讲“元为”的老于也要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老子》,第三章。)这句话的大意是,圣人治理天下,使百姓心灵恬淡,吃上饱皈。《老子》第十二章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说,圣人为了温饱而不去享乐,满足耳目感官的欲求。可见,老子并不轻视吃饭问题,他在二十章还讲:“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意思是说:我与别人不同,把吃饭看做根本。《汉书》载懦生丘食其的话:“民以食为天。”把它的重要性充分展现出来。

爱因斯但有一段名言:“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74页。)

重经验,轻思辨;看效果,轻动机;信不疑,诚则灵,成了华夏民族的一个模式。西方从柏拉图开始,似乎总要找到一个大全的“理式”作为万物的源泉、自然的框架;在中国,似乎是倒过来,把经验贯彻渗透到一切地方,即使是抽象的数学,也往往伴有某种可直观的形象。许多打卦算命摊上常挂着个牌子,上书三个大字:“诚则灵”。有的还把一些当了大款又在他那儿算过命的人名写在旁边,以此标榜“诚则灵”,这似乎又成了广告艺术、推销魔方。

人们往往得到免费馈赠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广告,有的还印得相当精美。它们不约而同的一个模式,一是借名人抬高身价;二是刊出有头有脸的人物大讲其产品的功能、效用以及如何灵验;三是普通消费者的赞叹。这都是要增加自己产品的权威度、知名度、可情度,以求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刚开始,挺新鲜,有魅力。过了一段时间,所有广告都这么干,所有推销员都如此说,千人一面,万口一腔,于是乎你就有点麻木,同时,广告中是价真货实的也被罩上了一层疑云:人们买之前,必要调查一番,然后才下决断。

这种“建构”(吸引消费者)与“解构”(失去消费者)的二重性,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来,当然在“迷信”上也表现出来。因为,如前所述,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为许多人接受、历史久远、连贯而稳定的“思维模式。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劳动者,知识分子甚至古代大思想家那里也难以幸免。例如,被思想史界称为伟大唯物主义者的王充就是如此。

王充在《论衡-变虚篇》里讲了一个宋景公善言感天的故事,然后分析了善言与自然之天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揭穿了“天谴说”的虚妄。故事说,宋景公时代,出现了“火星守心”的凶相,为此宋景公很害怕。他召见臣子子韦询问,这个天象意味着什么?子韦告诉他说:出现这凶象,该着您受天罚。但是,您不必害怕,这灾祸可转移到宰相头上。宋景公不同意把君的灾转嫁给臣。子韦说:您不忍心,可转嫁给老百姓。景公仍不同意:“老百姓死了,我不是成了空头帝王了吗?还不如自己死。”子韦又建议景公把罪转嫁给年成,景公还是不同意:“年成不好,百姓受饿,这差不多是人君想害老百姓保全自己的性命,也不可取。”于是于韦向景公祝贺:“我竭诚恭贺您的举止。老天爷虽耸九天之上,但耳朵却可以听到很低地方发出的话语。你有与国君美德相符的三句话,天必赏您三次,您可延寿21年。因为七星都转移三次。”

齐景公时,天上出了彗星,景公派人祈祷消灾。晏婴说:“这毫无用处,白费气力。天道有常,不行双重标准。而且,天现替星,为的是除污秽。您无污秽,不必祈祷;如果有污秽,祈祷也除不去。”于是,取消了祈祷仪式。王充说:齐景公想用祈祷方式免灾消祸,就像子韦想让宋景公转移火星降在国君身上的祸;宋君不从,好比晏子力谏齐王别干蠢事。既然如此,为什么老天使宋景公延寿21年,而不让晏子延寿一年?假如说,说了三句好话就能延寿21年,如果说了一百句好话,岂不延寿千年了吗?但这又是如何可能的呢?王充继续推论说,如果好话使人长寿,坏话让人短命,那么尧、舜等圣人应有千载春秋;而桀纣至多活那么几岁像顽童一样早就夭亡了。但事实是,“尧舜桀纣皆近百载。”

另一方面,天那么高远,人那么低下,距离如此遥远,是听不到人的语言发出的声音的,就像人在高楼之上,看不到细小的蚂蚁一样。假如大能听到人说话,也不能区分出善、恶的意义,就如外国人到了中国不经过翻译无法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一样。有人用“鱼进振水”来解释,也是枉然。因为,鱼游泳引起的波纹,不过百步之遥,一里之外就消失了,正如炉中炭火能烧开锅里的水,不能煮熟邻居的饭一样。总的来说,有限的人与无限的天,人专有的道德与气构成的自然,人的语言特有的含义与自然的天,是无法感应、交流、发生社会意义的运动的。

应该说,王充的经验论在当时确乎是卓尔不群的,理智而清醒、通俗而易懂,起到了很好的破除封建迷信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分析了封建迷信的认识原因,如文本的猎奇矢实,说什么孔子与颜回能见到千里之外的门与挂马的绳子;把神话当成现实,说什么古代有十个太阳,尧用箭射掉了九个,留下一个;经验告诉人们,男女相交而生育,儒书却说什么禹是草籽进入母腹而生,后稷是因母踩过大人的足迹而孕育的;经验告诉人们,社会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盛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儒书却说,尧舜治理天下,没有一个人犯罪,这明显是夸大之辞,却当成佳话流传。王充的这些见解至今仍有启蒙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只靠经验是不充分的,是难以彻底地驳倒宗教、解构迷信。相反,封建迷信却有可能借助于某种经验,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因为某些感性经验导致错觉,如一根放到水中的筷于,人眼中的映像总是弯着而不是直的;小孔成像总是头足倒立的;把双手的手背紧贴,左右十指交叉,仅凭自我触觉,会误认为这个手的手指是另一个手的手指,如此等等。

经验是直观的,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片面,并不揭示事物的本质,由于其直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某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成分、因素常常会带人到判断、推理过程中而不自觉,从而造成了新的谬误。王充即其明显例证。

例如,王充激烈地反对“天谴说”,即是说反对天用灾变来警告人君,使其清醒,改变政治,修德爱民,作《谴告篇》,斥责它的虚妄不实、惑乱人心。但是,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天瑞,从一极走向另一极。

王充在《验符篇》中写道:

湘水离泉陵城六七里地的地方,水上有一个地方叫燕室丘,堆满石头。水边有座山,叫侠山。水深不测,出现了二条黄龙。黄龙长达十六丈,形状像画中的龙,燕室丘上的居民都看到过。离二条黄龙几十步远,又能见到六条像马驹的动物,从水中出来棺戏。这是二龙的后代,加上二龙,共八条。出来一会儿又人水中。……公孙臣生在汉文帝时,他说,汉为土德,应该有黄龙出现。后来,成纪,孝武,孝宣,都有黄龙出现。到了燕室丘的八条龙,一共有四次了。由此可见,汉为土德:这次龙出,与以前不同,以前只见龙不见子,今天则龙与子并出,“象乾坤六子,嗣后多也”。

由此可见,囿于经验的范围,就难以将尤神论坚持到底。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中越马桶之战出事不利 加国愤青队伍扩
2005: 退伍老兵揭露中国军队真实战力
2004: 重读罗斯福宣布的人类四大基本自由
2004: 痔囊化的北大
2003: 评湘君的《龚老师传奇》
2003: 美日战争是“狗咬狗”的战争
2002: 潘岳算什么东西!
2002: 台湾问题只能是强权政治
2001: 成功的十个捷径,吴征一路走过来
2001: 一汉奸: 你把“中华文化”说给我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