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日“大葱与汽车之战”结束
送交者: 全猿 2001年12月28日16:47:5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黄彬华

  中日的农产品之战,更确实说是“大葱与汽车之战”,一度剑拔弩张,眼看全面的贸易战就要爆发。不过,这次中日双方还是相当自制,一来没有诉诸情感对立的手段,二来没有放弃接触和谈判的机会,经过8个月的暗中较劲,纠纷不仅没有升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还在12月21日在北京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这场“模拟贸易战”不仅牵动中日关系,也吸引世界关注,特别是影响东南亚未来经济发展。矛盾是今年4月下旬,在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下台前夕,突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进行所谓“紧急进口限制”所引发的。

  近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日本固然数额激增,韩国和东南亚产品也有相应增加,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都“价廉物美”。换言之,亚洲各国的生产力在显著提高,而日本的竞争力却在相对下降,因而在其国内市场也面对强烈竞争。

  但是,日本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矛头,这次却只是对准中国,显然是有经济因素以外的考量。同时,日本除了对中国出口的大葱、鲜香菇和编织日本草席的蔺草三种农产品,实施所谓紧急进口限制之外,也公开表示紧接着将对中国其他产品,从农产品到轻工业产品,包括纺织品,都将采取相同程序的限制。限制中国三农产品的进口,显然是大规模贸易战的彩排,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投石问路。


下错注而得不偿失


  所谓“紧急限制措施”,按日方解释,只要有人或有团体向政府投诉,外国产品泛滥而严重打击国内生产者,经过当局初步调查,便可对有关产品实施200日的短暂进口限制。其实,这是试验性阶段,也是对外国产品的直接警告,如果对方不肯就范,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正式进口限制了。

  日本对中国提出“和或战”的最初期限,原本定在11月10日。日方说,过后,不是由日方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长期进口限制,便是通过双边谈判,在对方让步之后改变为管制性贸易。

  不料,中国的反应冷淡,不仅没有向日本求饶,还进行报复,就是在日本实施三农产品进口限制的两个月后,也宣布对进口中国的日本汽车、手机和空调,加征100%的特别关税。这场原本是日本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之战,遂转化为中日之间的“大葱与汽车”之战。

  “大葱与汽车”确实不是等价物,以工业产品对抗农产品也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事。中国确实是采用这一怪招,出奇制胜,破了日本的进攻战略,还使日本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因为,日本的限制措施固然使中国山东一带替日本商家种植出口大葱、栽培香菇的农民血本无归,损失总额估计超过一亿美元,但日本厂商,特别是日本的汽车工业界,则由于高关税而停止对中国出口,其损失更高达8亿美元以上。显然日本是下错了注,自讨苦吃。

  其实,中国不是第一次使用这一怪招。去年,韩国宣布禁止中国大蒜进口,中国便对进口韩国手机、聚乙烯等加征315%关税作为报复。日本显然错估了中国的反应,甚至误以为中国将无法抗拒日本的压力。

  当时日本手上不仅有李登辉访日的政治牌,还有日本削减日元贷款的经济牌,再加一张限制贸易的牌,日本估计中国将无法招架。加上日本参议院选举在即,执政党又有党总裁森喜朗民调打破最低记录的危机感,遂决定铤而走险,把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作为选举筹码,既可讨好国内农村选民,又可表示关心国内经济情况,同时还煽起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心理。


反保护主义前哨战


  但是,日本汽车等工业产品出口中国受阻,损失的不仅是不成比例的巨大金额,而日本又在中国开放市场的最关键时刻缺席,其损失就不是金额所能估量的了。日本发动这场贸易战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何况,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纷争扩大也不利于日本。

  世界各国也关注中日贸易战的动向,特别是那些大农产品输出国,从美国、澳洲,到东南亚,都不希望日本成功围堵中国,而助长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气焰。因此,中日的“大葱与汽车之战”,遂成了各国人心目中的反贸易保护主义前哨战。

  日本最后悬崖勒马是正确的。一、选举已经结束,农村选票问题已相对变得不重要,何况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口,并不能改变日本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现实;二、中国的崛起,是资本大磁场,也是商品的市场,日本工商界不愿再丧失这次大商机;三、中国新型产品进口日本,有很大部分还是日本商家的量身定制产品。换言之,进口增加也是日本经济转型的结果,限制进口等于自断财路,也间接打击日本经济的转型与扩展。

  日本舆论从开始就对政府限制措施不以为然,不仅当时没有积极支持,事后还公开批评政府,是被自民党农林族拉着鼻子走,走上了错误的贸易保护主义道路。《朝日新闻》22日社论说,日本工商界已无法再忍受长期停止输出的打击了。《产经新闻》也承认,无谋的行动带来没有必要的摩擦。《日本经济新闻》也说,为了避免中日贸易纠纷的全面化,日本确实是作出了让步。

  日本的让步,其实是下台阶。中国说让步与妥协,却是顾全大局的说法。中日关系在改变中,特别是亚洲经济发展重心转移之后,中日双方除了相互让步,携手合作,不然要面对两败俱伤的局面。目前的结果是双赢的:中国成功阻止日本借口保护国内产业,而高筑贸易保护主义高墙;日本从中国取得承诺,今后会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进行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协商,有望建立较为有秩序的贸易体系。

  中日贸易近年发展迅速,今年的双边贸易总额会突破900亿美元,而且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只要不受干扰,中日经贸关系还有大幅成长的空间。日本的对华资本直接投资也在迅速回升,说明两国只要能抛开歧见,重视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域合作关系便能建立起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