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送交者: Sanyo 2002年01月01日17:57: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作者: 申-時-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 忠奸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鄧希賢(鄧副主席)重新啟用三年,其間大部分時間得到了毛澤東(毛主席)的極大 信任。這一是由於鄧副主席的傑出才幹和貢獻,二是由於毛主席認為他有政治眼 光。他對當時蘇聯的態度,特別是他對文化大革命的認同,引起毛主席非同尋常 的關注和欣賞。因此,當鄧在一九七三和一九七四兩年遇到政治困難時,毛主席 力排眾議,給予支持。一九七五年,情況開始有變化。一部分隨鄧得到重新啟用 的人,開始否認自己承認過的錯誤,引起其他人的疑慮。為打消疑慮,毛主席提 出由鄧主持召開一次會議,討論文化大革命。

當時的形勢是,毛主席已近黃昏,鄧是後人。毛主席意欲籍鄧之手為自己一代人 十年的努力作總結,以保證未來政治的大方向。鄧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自己是 花園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就是說他與文化大革命無關,不便介入。

事情已經過去多年。有些方面已經比較容易議論了。

一。毛主席不滿意鄧的回答。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視的一條,是毛主席 認為鄧當時還缺乏一個領袖人物必需的政治韜略。

二。很明顯,毛主席認為蘇聯的社會主義是不能成功的。相反,社會主義與帝國 主義摻雜,使當時的蘇聯成為社會帝國主義。蘇聯官僚政治體制對內阻礙社會主 義的發展,對外追求霸權,其侵略性甚至威脅到中國的安全。毛主席當時面臨兩 方面的挑戰。一要開闢可行的社會主義道路,二是要結合中國的歷史條件,迅速 實行現代化。毛主席的方案是文化大革命。

三。文化大革命有得有失。毛主席認為應該歷史地,全面地予以評價。

鄧對當時蘇聯的態度毛主席是放心的。鄧不會重蹈蘇聯覆轍。所不放心的,是鄧 對國內政治潮流的把握。尤其使毛主席擔憂的,是鄧的不妥協性格。他的一些急 躁手段甚至可能引發事變。

以後的歷史表明毛對鄧的觀察是準確的。一九九七年鄧逝世,說什麼的都有。有 一篇文章的題目是:毛主席一貫正確。講的是鄧萬變不離其宗,基本堅持了毛主 席的既定方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巨大貢獻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鄧副主席身後,出現了鄧理論一詞。鄧一生自以為是個實踐家,如果知道了可能 會吃一驚訝。但是,綜合各方面的發展,的確提出過很有理論性的見解。

七十年代末,為加速現代化,他提出經濟領域裡的一些實踐既不專屬社會主義, 也不專屬社會主義。他的話經延伸,形成了關於市場經濟的新觀點和新作法。八 十年代末,為澄清天安門暴亂後的思想混亂,鄧提出堅持社會主義不僅因為它可 以促進經濟,還因為它可以匡正嚴重的階級剝削和壓迫。兩個命題,前後相隔十 年。前一個無疑是一項理論突破,後一個則為前一個劃出了界限。

資本論和反杜林論是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代表作。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以對商品和 商品交換的分析為基礎的。如果說經典社會主義理論對商品本體的一些構成分有 所保留,對交換則予以基本肯定,可以稱為經濟交換。鄧的市場經濟論與此是一 脈相承的。

反對社會主義的暴亂,使鄧體驗到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因此他提出了階級命題。 這一命題的依據可以追朔到恩格斯。他在反杜林論的第一章毫不含糊地說明階級 對立是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之一。

鄧的理論和實踐可能會對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巨大貢獻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羅伯茨在談到文化大革命時作了一段描 述:它(文化大革命)的意義今天還不完全清楚。但它的作用只有五百年前開始的 歐洲向外部世界的衝擊可以與之伯仲。羅伯茨受了振撼,雖然不知道為什麼。

古往今來所有的革命所圍繞的主題之一是對統治體制的改進。改進的目標又集中 於官僚政治體制的演化。而文化大革命是對官僚體制本身甚至其存在的衝擊。這 樣的衝擊發生在中國不是偶然的。官僚體制是在中國發明和成熟起來的。對它的 性質也是中國人看得清楚。

俄國革命後建立了一套官僚體制。這套體制在蘇聯人看來是革命的,可能因為它 有效果,有效率,還沒有在俄國出現過。在中國人看來它則不具備革命性。(不 然中國五百年前就進入 社會主義了。) 相反,它很可能把社會主義引向自身的 反面。說到底,一個統治體制很可能既不專屬社會主義,也不專屬資本主義。

但是蘇聯人沒有為他們所建立的體制注入足夠的社會主義性。其原因之一,可能 適因為俄國革命跳躍了一個階段。法國革命一邊建立新體制,一邊很明顯地展開 了對舊社會的政治基礎,也就是宗教的革命。舊神被罷黜,新信念得到提倡。這 場革命既是從上到下的,也是從下到上的。相形之下,俄國革命有些單薄,缺乏 複雜性。

所以,文化大革命既是對官僚體制的革命,又是對革命的補課。值得注意的是, 文化大革命是以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為先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聯,中國和社會主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聯跨台後,很多人認為社會主義完了。還有人認為中國也必須放棄社會主義, 否則也要跨,好象蘇聯的失敗就是中國的失敗一樣。借問: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的 失敗,難道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目標?借問:中國什麼時侯認為蘇聯後期是社會 主義了?還借問這些人:為什麼藉助社會主義,中國能一再避免資本主義經濟周 期,長期維持穩定的經濟進步?事實是,蘇聯不亡,社會主義就不能再前進。它 的垮台,恰恰給社會主義的發展騰出了空間。

歸根結蒂,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政治經濟形態,它的生命並不決定於 蘇聯和中國,正如社會主義本身,並不發源於這兩個國家。

當英國國王和法國國王復位的時侯,封建主義一片歡呼。但是,君主王朝的復辟, 並沒有挽救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生命,並沒有隨英國和法國的失敗而結束,正 如它並不誕生在這兩個國家。而且,正如資本主義的勝利一樣,社會主義的決定 性勝利,既可能發生在建立過社會主義的國家,也可能發生在今天反對社會主義 的國家。

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它會到來?什麼時侯它會到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社會主義會到來?回答既出於理念,也是出於信仰。

資本主義有兩大公認的社會矛盾。一是無序的私人生產與社會對有序生產的需求 之間的矛盾。換言之,是無序的私人消費與社會對有序消費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二是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壓迫和工人階級的反抗。還有第叄個矛盾,正在表現 出來。

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沒用論述過,可以引用一位為資本主義的生存作出過重大貢 獻的政治家的話,來說明第叄個矛盾。美國總統尼克松其人,曾經取消過國際貨 幣金本位,採用過限制物價一類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是個不可多得的角色。他 的看法經常有別致之處。

在談到經濟周期時,尼克松認為,(美國大)企業是歡迎衰退的,因為可以乘機要 挾工人就範。但是,如果濱臨選舉,衰退則對執政者不利,因為人民會投票給在 野黨。

尼克松的經驗之談,道破了資本主義的第叄大矛盾,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民 主的矛盾。所以,政治腐敗是不可避免的。表面民主也遭拋棄的情況既發生過, 也可以在條件合適時再發生。

這叄大矛盾,不時蠢動,隨時可能會把如今相對和平的資本主義社會拖入災難。 中南和遠南地區的經濟崩潰,就是很好的注角。

希望能有解救的辦法。這希望,就是社會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價值。所以,社會主 義主義既是理念,又是信仰。

什麼時侯社會主義會到來?當叄大矛盾被基本解決,或得以根本緩和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社會向何處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有一句名言: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革命,以其對中國社會力量全 面的動員和運用,已經完成了救中國的使命。現在看來,無論中國是社會主義還是資 本主義,都會迅速成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國。所以,在消除了緊迫感之後,我們又可 以問一聲:中國社會向何處去?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有看清楚中國社會現在處於什麼階段。要看清楚中國社會現在 處於什麼階段,就要看清楚中國對資本主義三大矛盾的解決情況。當然,也要對照社 會主義理論。

一。無序的私人生產與社會對有序生產之間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無疑,中國對第一個矛盾的解決是比較好的。所以,中國經濟一直得以維持發展,沒 有出現全面持續的衰退。起決定作用的是仍然能夠左右經濟的國有和國營企業,以及 集權的貨幣銀行管理。政府能夠通過國家企業和銀行部分地抵消生產和消費的周期。 理論上,這可以在反杜林論里找到依據。

由此,就第一個矛盾而言,中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是接近的。

二。階級對立

在國有和國營企業內,工人和管理人員之間的差距正在迅速擴大。在國有和國營企業 外,典型的雇用資本主義正在發展。資本主義輿論已經或正在形成。有意識的階級對 立正在出現。這說明中國社會正出在向資本主義擺動的過程。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階級剝削和壓迫尚不具備全面性。中國的政治體制,仍有限制 剝削和壓迫的慣性,因此,中國社會有重新向社會主義擺動的潛力。

這樣的搖擺,如果得到調節,也許是必要的。

三。經濟發展需要與民主政治體制的矛盾。

中國對第一大矛盾的解決,是以革命對生產甚至消費的直接掌握而實現的。革命的政 治體制,仍然依靠專政來維持。應當承認,這種過渡現象並不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 義時特有的,而是一種普遍的革命後遺症。

這種情況會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得以緩解。因此,關鍵在於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的長期 需要,是否與民主不能相容。

要得到答案,可以從人民和國家,國家與經濟,以及經濟於人民之間的關係入手審計。 這正是我們所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加以求索的。

看起來,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入門階段。中國對第一大矛盾的解決是好的。對第二 大矛盾,似乎也有一定的控制手段。應該說有相當大的成就。但是,對第三大矛盾, 還沒有解決方案。道路是仍然是漫長曲折的。

那麼走資本主義道路,受三大矛盾制約,永無寧日。要麼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進而解 決三大矛盾,走向比較合乎理想的新社會。中國社會向何處去?相信我們有智慧作出 回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