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告别“浮躁盲动”走入“理性智慧” - 从共产运动,文革看六四
送交者: 空军大院 2009年06月06日06:13:26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告别“浮躁盲动”走入“理性智慧” - 从共产运动,文革看六四 共产党有一句话好像这样说,共产党人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意思是,共产党 认为处理问题,事件发生中当事人的动机和客观效果,都应该作为定性的考虑因素。 历史的判断,也就是后人的判断,似乎并不依据当时人的动机,却只看效果。当时 人的动机,是主观的东西,是表面的,可能既有感情成分,又有意想不到的错误, 而历史的积淀,才是真正实在的。可惜的是,在当时人眼里,仅看效果,无视感情, 似乎只有机器才能做到。所以,只有隔代之后,当时的人已不在,事情的结局才可 真正盖棺论定,这就是历史的智慧。 我突然一想,六四是否有一天会得到后人与我们当时的人完全相反的评价?神经一 震颤抖之后,又想到了文革,又想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二战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 今天,又想到了希特勒德国,似乎为自己找到了安慰的救生圈。 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动机?推翻资产阶级,进入世界大同。文革红卫兵的动机?打倒 帝修反,解放全人类。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动机?复兴德国昔日的辉煌。否则德国人 当时能宣希特勒为领导人吗(可见打“民族”招牌的威力)?六四学生的动机?反官 倒,反腐败,争取社会平等权益。 不用说,每个运动,任何人都可举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之举,当时人的赤诚可问 青天。但这些动机,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六四的依据吗?理性和感觉经常是对立的。 我明明知道自己的体重太大,不应该吃眼前这块巧克力,可是最终还是安慰自己吃 了,心里说,从下次开始吧。可见以小见大,感觉是多么不可靠。比感情可靠的是 理性,而理性看重的是结果。 什么是这些事件的结局?就是它们对当时社会造成结果和它们都其社会后来的影响。 我不用类举前面的事件后果,因为人们都已明白。六四的结果是什么?当时死了几 百人和至今已有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历史是常常跟当时人开玩笑的,而且这个 玩笑有时很残酷,却不得不接受。 中国的民主事业,应该走入她的成熟期了。中华文化应该从她的“感性时代”走入 理性时代了。中国人民的认知思维发展,应该从直观感觉走入理性智慧德阶段了。 群情激愤,大吵大闹的群众运动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遗风。 正像海外所以反对共产党的组织,都在有意无意地采用共产党用了几十年对待敌人 的方法,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一样(我当年听过中共与苏共互斗的“九评”,四十年后 又听到FLG批判中共的“九评”)。 我再也不对游行有太多希望,再也不对仅凭激情,只寄托与上街的人群感性趣。人 民什么时候变成了成熟的“男人”,看政府不再是可以随便撒娇或颐指气使或心惊 胆战,的“父母”,而是用沉静,理性,严肃,稳重德坐下来谈话,中国民主曙光 就出现了。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如果中国的学人仍旧“以其昏昏”,是不可能带 来中国大众的“使人昭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深圳局级干部将差额票选 试行区级人大
2008: 潘一丁:天谴、报应、因果论
2007: 戒严部队首长因六四“平暴”升官晋级名
2007: 难同舟共济,温家宝要下船?
2006: 六四的前因后果和非法与执法
2006: 文化大革命十批判书(纪念文革40周年)
2005: 圣克鲁兹的动物
2005: 一件小事
2004: 家长必读:加拿大留学生谈留学
2004: 方觉自传十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