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入朝参战 理直气壮 师出有名
送交者: 匪兵甲 2002年01月12日16:30:01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理直气壮 师出有名 ——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五十周年之际 双石

五十年前的金秋十月,一支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 “十六国联军”打到我们的家门口。一批肩荷“万 国牌”武器的中华儿女,背负着民族的希望,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旗帜,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 江,迎击装备精良行头整齐的头号强国为首的所谓“十六国联军”,去打一场在敌人和朋友看来都非常 勉为其难的当时最现代化的立体战争。 力量悬殊,战争残酷,新生的共和国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三十九万优秀儿女或捐躯、或 伤残、或失踪;国家统一的进程因此而延缓;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交住因此而局限;……。 然而,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取了伟大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 上,我们是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外,遏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我们第一次基本依靠 自己的力量,卓有成效地维护了我们和平生存、和平建设与和平发展的权利。 我们的对手们同样也有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画押;第 一次面对战争结局享受“失望的痛苦”;第一次面对把企图削弱的对手给打强大了的尴尬;第一次在一 个站起来的东方民族面前垂下了高傲的头…… 一个饱受欺凌历经忧患的民族,应该能够掂量得出这场战争对于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价值。

其实勿需作太久远的回顾,可以先掂量一下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我们这个战胜国的回报。 两次大战,我们都是战胜国——后一次甚至还踞有“四强”之尊位,但却两次得到被人慷慨出卖的回 报——前有青岛之恨,后有外蒙之痛。雅尔塔几位巨头觥杯交错之间,就排定了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利 益的分配格局,而分配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则以毫不犹豫地牺牲弱小民族的统一与和平发展环境为代 价——这就是典型的雅尔塔模式。 中华民族和朝鲜民族,都曾经是这种模式的牺牲品。中朝两大民族的传统友谊,正是在这种共同境遇、 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基础上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谁比这两个饱受侵略者铁蹄 蹂躏的毗邻民族能更深刻更现实地感受和体验唇亡齿寒之迫,户破堂危之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胜 利,是对雅尔塔强权政治分配格局实现的率先突破。而朝鲜民族为结束强权政治家们所设计的民族分裂 局面所进行的斗争,也是对雅尔塔模式的一种反抗。朝鲜内战的真正的起因和缘由,是原本统一的朝鲜 民族被强权政治家们用一条三八线造成的人为分裂局面,雅尔塔的强权政治家们,才是朝鲜内战的真正 祸首。对于朝鲜人民为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斗争,曾经在共同境遇与之共同奋斗,且自己也正在进行统一 祖国斗争的中华民族对其给予以道义的和实际的热诚支持也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 朝鲜民族为统一目的所爆发的内战,是在朝鲜南北双方长期对峙不断冲突的酝酿中爆发的,并不是在一 夜之间打响的。无论其中有多少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双方各有什么背景,以什么方式完成统一,任何 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没有理由直接介入其间进行武装干涉。更不要说以此为由侵犯第三国的主权和利益, 干预第三国的内部事务。联合国宪章曾明确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 而按国际间公认的准则,“侵略”一词的含义是特指“一切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和对他国人民的掠 夺和奴役的行动”,内战的性质只有革命与反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不存在所谓谁“侵略”了谁—— 说朝鲜内战是北方“侵略”南方,就象说美国南北战争是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样荒谬绝伦。战争爆发 时,朝鲜南北双方所建立的国家政权都没有加入联合国,而美国利用在联合国诸多成员国接受其经济援 助或有其驻军之便,操纵联合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缺席的情况下以“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的名 义直接出兵对朝鲜内战进行干预,侵占中国领土台湾,介入中国内战,直接造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 事务的干预和主权的侵犯,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粗暴践踏,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不 伦不类,无根无基,是名符其实的贼喊捉贼。虽然其后联合国有过多次“维和”类的军事行动,但“联 合国军”名义却经此一战即成为历史,就是这种贼喊捉贼的警察行动在道义上和实践上都遭到惨败的反 证。 透析当年那场战争之后再来看今天朝鲜兄弟能够在和平携手走向统一之路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究其根本 原因,仍然是可以追溯到雅尔塔模式对于朝鲜民族造成的巨大伤害,而朝鲜南北双方能够从对抗走向和 解,也正是因为双方都有着“突破雅尔塔”的共同意愿与基础——否则你将无法解释为什么因“联合国 军”干预才得以生存的韩国还会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浪潮。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在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侵犯,“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战火已烧到中国 边境城市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侵略凶焰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中国 政府再三警告言之有预有理有节先礼后兵而侵略者仍然置若罔闻肆无忌惮得寸进尺一意孤行的情况下发 生的。那年那月,一代中华好儿女,举“抗美援朝”正正之旗,结“保家卫国”堂堂之阵,哀兵出击, 奋起一战,迭挫强敌,扬威异域,是为大快人心大振国运之壮举。我们今天站在历史的经纬线上回顾这 场战争,不难看出这一伟大战争的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世纪之初的1900年,在八国联军北京阅兵的礼炮声中,中国人迎来了二十世纪。 世纪之末的1999年,在万众欢庆澳门回归的锣鼓声中,中国人送走了二十世纪。 这就是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头担着沉重的国难,一头系着蓬勃的国运。 1950,这个特殊的年头中分其间,结束了前者,开拓了后者。1950,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中点,也是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支点,一代中华儿女,正是在这里,担起了国难,托起了国运,撑起了二十世纪的 中国。 有人称,美国当时只想解决朝鲜问题并无染指中国大陆之意,中国出兵参战既无必要性也无迫切性,应 该跟美国对话而不是对抗,交流而不是交锋,这样或许早就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了。说这话如果不是混帐 之极也是糊涂之至!一个江洋大盗的匕首在你的再三警告之后还穷凶极恶一路挥舞而至离你咽喉只有三 寸之时,你该怎么去体验感受和回报他的一番美意?你是该听他说的,还是该看他做的?就是美利坚合 众国自己,当年有人不过是在自己国家土地上摆了几个导弹,他美利坚合众国是怎么反应的?冷战时 期,有美国人称:“如果苏联人打到墨西哥,美国五分钟之内就会出兵。”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国家 安全环境”的道理!你直接威胁了我们的国家安全,我们打你就是师出有名,理直气壮,打了也白打, 挨打你活该!挨了打的国家那个大名鼎鼎的国际关系专家亨利·基辛格曾自言:“毛泽东有理由认为, 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 论。”挨了打的军队的那个声威赫赫的战场挂帅人物马修·李奇微也自语:“不能想象我们打到鸭绿江 边中国人会没有反应。”头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当年之所以知道这个道理还要一意孤行,那是根本就没 有把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国放在眼里,仍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的国家”来认识这个古老土地 上的新生国家,认定了欺侮了你也是白欺侮。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客和美国军人,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公 理正义人权之类的大道理?何曾有过一点一滴平等和平友好之类的小念头?除了掂枪挟炮起而反抗侵 略,你说你该拿什么与跟他们平等对话平等交流? 当然中国人也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忍气吞声退让躲避。这个办法在我们民族以及世界各民族的近代历 史上曾有过多次尝试,遗憾的是,无情的历史没有给这种选择以证实其成功的机会。历史证明的是另外 一种必然:所有侵略者的野心都是被忍让退缩的“好心”人给惯出来以至得寸进尺逐步膨胀至极限的。 从张伯伦到蒋介石,退让得不够吗?最后得到的什么?张伯伦牺牲弱小国家的退让据称能换来“永久的 和平”,结果呢,希特勒坐大之后差一丁点就打到了他的老家喝香槟。日本吞并朝鲜后,也没有全面吞 并全中国的具体计划,之所以敢于以不到两万的关东军向张少帅的二十万东北军发难,那是看准认定了 蒋先生治下的中国只会“绝对不抵抗”,这才弄出来个不明不白的满洲国。之后呢,一惯再惯,惯出了 七七,惯出了八一三,惯出了南京大屠杀…… 你说两次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招谁惹谁了,人家不一样地卖你没商量么? 一个民族,尤其是一个饱经忧患与屈辱的民族,可以宽宏,可以大度,可以与任何一个先前的对手“相 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共谋发展…… 可千万千万不能健忘。 来自敌人和朋友的尊重与平等对话交流,只能基于自身的强健。 谁不愿意交有骨气又能干的朋友? 谁又愿意交没本事窝囊废的朋友? 有骨气又有本事的人,最好交朋友!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是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那一代中华儿女,是今 天改革开放的先驱,他们迎着扑面而来的枪林弹雨战火硝烟跨出国门,用枪炮,用刺刀,用拳头,与弱 肉强食的世界实现了一次成功的交流与对话,他们以他们的血肉之躯,精诚之志,为今天的新中国,奠 定了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这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必备条件。而今天能坐下来与新中国平等交往的老对 手新朋友中,有多少是冲你“友好”的意愿来的?说来说去,还不是利益的驱动,是交手之后认识到老 老实实好来好往做做买卖比盛气凌人刀来枪去打打杀杀所具有的更现实的利益所驱动。 正所谓,不打不成交,打了才成交;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 敢战方能言和,这是千古至理。正是有了那一代中华儿女的无私奉献,我们今天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对世 界说,二十一世纪,是和平发展的新世纪。既使是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新世纪”和相当长的将来, “有压迫就有反抗”仍然左右着我们生长的这个世界,这种压迫与反压迫,干涉与反干涉,欺凌与反欺 凌,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仍然会贯穿其间,和平发展最可靠的保障仍然只能是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决心。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那一代中华儿女留给我们的至为珍贵的无价之宝。

其实我们当年的对手并没有忘记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在我们当年对手的国度曾经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羞于提起,耻于涉及。但在苏东巨变冷 战结束后又突然喧哗声骤起,其原因仍然缘于冷战时期的那个“思想斗争战场”的思维——这场战争虽 然结束多年但仍是一个“思想斗争的战场”,美国人这番热闹的喧哗与当年共产国际解散时蒋先生趁机 大叫“解散共产党”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美式道理和道义继续演绎阐示这场战争的是是非非,对于谋 求和维护霸权的美利坚合众国来说,既是满足当前强权思维所必需,也是补偿昔日战场失利之必要。而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又交往与又斗争仍然是象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相依相伴横亘在我们与对手之间,平 等与和平的交流仍然要靠顽强有力灵活机动的斗争手段来保障。值此关节,我们就得理直气壮地跟对手 们较较真儿,讲讲理。要讲理,不妨就扯开场子你来我往讲个清楚明白,看看真要较起真儿来讲理, “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当年理直气壮兵出国门兴正义之师,莫非今天就只能悄声说话怕人借机生 事?有人称,再说这些老话题会影响与谁谁谁的关系。这不是一句屁话又是什么?人家敞开了嗓门瞎嚷 嚷还准备一直嚷嚷下去怎么不怕影响与你我他的关系?思想斗争,还没有到枪炮轰鸣血肉相搏的地步, 何至于就如此紧张哆嗦?政治斗争,大是大非,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只能为对手所不屑,为朋友所不耻。 孔夫子有道,来而不往非礼也,理直气壮遵此古训,当其时也?江主席有言,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如 此大的一个大政治大正气大学习凭什么就不可以坦坦然然磊磊落落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讲个清楚明白? 既教育警示人民,也教训警告对手,何乐不为? 对手的思想斗争手段是无孔不入的,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种种非议事实上已经渗入我们的国度影响到相当 一部分人,而我们起而应战的意识和手段都显得极为苍白和无力。对手们自然要讲对手的理,这是天经 地义顺理成章的,光靠嘴皮子肯定是无法说服他们的——如果能说服他们也就没有当年那场战争了。但 是如果我们自己的人民中如今也有人按对手的思维套路去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参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朝参战的种种非议,那恐怕就大有问题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软弱无 力!身处商品经济时代,却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宣传模式的做法已经使我们与对手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争夺中处于下风——法轮*功之类的东西大行其道就是一例,而面对这种与跳大神处在一个档次的发难 者,我们应战的武库中却往往只有“揭批”一类的文革式法宝,长此以往,我们的意识形态将何以面对 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难道就仅仅是加入“和平发展友好交流”的大合唱? 理直气壮地纪念当年理直气壮师出有名的正义之师赢得的正义之战当是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之事,如果这 件事在这个从战争中获得了站起来的感觉和实际利益的国度里都受到了非难和阻碍,得到的是理不直气 不壮的感觉,只能说明在这个国度里生存的民族是个健忘的民族,当年烈士们的鲜血真是白流了。 健忘的民族,一定是生存力低下的民族。 但愿我们不是健忘的民族! 和平,是争来的,而不是求来的!——这就是当年那场战争告诉我们的和平生存法则。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