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讨论较多的吴征和杨澜学经历之事,可谓沸沸扬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导读上赵平波的“与网友的对话(四)--吴征的第一桶金”一文中说“吴征杨澜
既然如此有能力并获得了成功,大众舆论却非要楸住他们的慌言不放,是不是人们
都患有红眼病?” 显然,这里赵平波认为“大众”没有患红眼病,他赵平波属于
大众一员,也没有患红眼病。
其实,在中国进入资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透明度公信力成为一个价值评判标准,
公众对于涉嫌学历造假的人产生普遍的心理反弹,这是可以理解的。它一方面说明
中国传统社会中“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学位第一的僵硬思想依然十分牢固,另一
方面它也说明中国公众对于明星人物涉嫌丑闻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和国外的公众差不
多的。欧洲有一家广告心理学研究机构就曾对公众人物的丑闻效应进行过统计,其
结果是民众乐于谈论(或企盼)明星人物的丑闻这一现象的最大心理因素是人类与
生具来的妒忌本能。妒忌这个词当它被应用到经济领域的人或事时就是我们中国人
通常说的“红眼病”。因此中国公众对吴征和杨澜这样的明星人物身上发生的事由
人类本身的妒忌本能而折射出一种轰动效应,这完全是正常的,也是预料中事,不
值得大惊小怪。上述道理虽然听起来有点刻薄,但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是服从人类的
社会心理学规律的。也就是说,只要在吴征和杨澜身上发生了任何与个人道德或公
德有关的事情,都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这与吴征杨澜是否学历有假或
是否用不法手段挣了钱没有实质关系。例如,前一时期的赵薇日本军旗装事件所产
生的轰动效应:赵薇并没有涉嫌学历造假,也没有违法经营公司,但公众仍对她紧
追不放就是上述道理的明证。
当赵平波用偷天换日的手法,把公众的本能反映偷换成他自己的“非要楸住吴杨不
放”,赵的真实动机就非常值得质疑了。首先,经济领域里的商业欺诈比比皆是。
从大的说,美国最近发生了牵涉布什政府的依隆黑金舞弊案,从小的说,王丹的台
湾黑金奖学金问题由来已久,早就该向公众说个清楚了。假如赵平波真的想要维护
学术道德和经济领域里的公正,那么从舆论上质疑上述两例中的任何一个都比质疑
吴征和杨澜的学历有意义得多,为什么赵平波要不打老虎打苍蝇呢?其次,既然公
众的本能反映可以引起连串轰动效应,赵文章中的说法就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
的感觉。大家知道,吴征和杨澜的成功,实际上是靠自发市场运作尤其是资本运作
和明星效应达成的。如果是他们靠假学历和假经历骗取工作和金钱,那么自然会有
受害者提出法律告诉,要求赔偿。不然的话,其造假涉及的只能是个人道德问题。
在当前新浪和阳光公司运作良好,也没有雇员和顾客因为吴杨的学历问题而投诉权
益的损失,赵又用“大众舆论”替自己声明他没有犯红眼病,那我们就不竟要问一
问:赵平波倒底是患的什么“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