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纪念五四,再次邀请“德先生”
送交者: 槟郎 2003年05月03日08:06:5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对萨斯瘟疫和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热烈关注,使我几乎忘了五四中国青年节的到来。我本来早已是“人到中年百事哀”了,青年的节日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中年况味苦于酒,少年情怀尽是诗”,青年的节日徒加我“老大徒伤悲”之慨叹罢了。又一想到,五四是与新文化运动、五四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岂一个“青年节”所涵盖,这节日便也可与我发生关系。   五四被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滥觞。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自然延续在这里发生巨变,而开始呈现了新的品质。从此后的中国文化思想便有了两个传统:漫长历史的古典传统,和至今才近百年的五四新传统。两个传统不无内在的联系,但内涵的差异的确很大,新的传统对此后的社会无疑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或者说,我们基本上生活在新的五四传统中。   

什么是五四新传统?传统指一直延续并活泼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它是在对过去的认知下发展的。按惯常说法,五四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是“民主和科学”,所谓“德先生”和“赛先生”;五四社会运动的精神是“爱国救亡”,两者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可把五四传统精神称为三个:“民主”、“科学”、“爱国救亡”。就这样来看,近百年来,五四传统给我们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西方的“赛先生”,科学技术完全普适性地在中国生了根,中国已经逐步发展成了科技大国。亡国灭种的焦虑已经随着国力的强大起来而淡化,救亡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焕发着力量,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五四开创的三个传统中,只有 “民主”一项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但作为精神传统资源,“德先生”仍然流动在活的记忆中。可能就是“三缺一”的缘故,后人对五四多有反思性的批判。   

随着五四这个日子的临近,中文网络论坛中,可以渐渐看到一些谈论五四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被转贴在各处,到处受着读者欢迎,作者是台湾同胞李敖,标题就叫《李敖论五四》。并不是新作,但受欢迎表现了它契合当下人的心态。李敖的这篇论五四文章,实际上写于1989年4月29日,该文有不少仍不合当下大陆“时宜”的地方,因此大陆版的《笑傲五十年》把它刪掉。凭着互联网的开放性,它得以流传,成为眼下谈论五四的文章中的佼佼者,受到读者的喜爱。   

与许多对五四精神持批判性反思的文章一样,五四的“民主”、“科学”、“爱国救亡” 传统精神在现实中落实的“三缺一”,是集中关注的话题。为什么“民主”没有在中国成为社会生活的方式和现实力量?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求索,产生着对五四的各种各样的批判。传统是在对过去的认知下发展的,人们在传统之中,又在对过去的认识中发展着传统,因而对过去的反思和批判,对传统精神的重新理解,都是正常的现象。   李敖的这篇文章带着对此问题的强烈意识。他对“民主”的仍然缺失痛心疾首:“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带路,试验过君主立宪、试验过开明专制、试验过保皇、试验过革命、试验过勤王复辟、试验过再造共和、试验过新华春梦、试验过金陵春梦、试验过北京红楼梦。什么都试验过”;“我们走了七十年的远路,如今自由无缘、繁荣没份,在上者专政,在下者浑沌”。而对此问题的求索影响到他对惯常说法的五四“精神”的异议和批判。他自言要“纠正几十年来大家对五四的错误认识”。李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民主与科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这显然是对的。他指责,五四社会运动的“救亡”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影响了中国的民主道路,是至今“民主”不能落实的原因。   

李敖提到,胡适写的《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回忆说:“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蔡元培先生在民国元年就提出‘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的原则了。他后来办北京大学,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百家平等。在北京大学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和陈独秀、钱玄同等同时教书讲学。别人颇以为奇怪,蔡先生只说:‘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这样的百家平等最可以引起青年人的思想解放。”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启蒙’,是思想的、文化的、洗自己心革自己面的;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是政治的、进而拥党自肥的、洗别人心革别人面的。”后者压倒了前者,结果“右派法西斯的国民党逃到台湾、左派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得到大陆。中国人付了几十年‘救亡’的代价,最后,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这便是我们熟悉的“救亡压倒启蒙”的论调,但象李敖将“救亡”的五四社会运动否定,思想界不多见。   

如果说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说还比较中庸,李敖则走了极端。李泽厚承认了救亡有一定的合理性,李敖则几乎否定了救亡的意义。李敖引证王照的话为自己说理。戊戌政变时,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 王照说得含糊,李敖却由此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些各路英雄来救国,中国是不是会更糟呢?会一定等不及了呢?”李敖显然是事后诸葛亮,站着说话不腰痛,不理解具体环境中的前人就算了,而否定了救亡的合理性,与刘晓波的中国最好还来三百年殖民地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论了。   

问题是,五四的“民主”精神确实至今未落实成现实力量,应该怎么办?只能“补课”了。李敖说:“在几十年的浩劫下,中国人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已经面目全非、奇惨无比。从外在的压力看,中国人陷入集体主义的制度下,殊少个人的自由和显示个性主义的条件;从内在的突破看,中国人中的匹夫匹妇固然氓之蚩蚩多是混蛋;至于其它出类拔萃之士,在‘冲决网罗’(谭嗣同语)方面,表现得也一塌糊涂。五四于今,七十年了,但是比起七十年前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精神,又在那里?”只从大陆来说,又过了十四年了,李敖的这段话显然夸大着说,仍还振聋发聩。怎么补课?启蒙,兴建“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基础”,便是他的结论了。   

现在,我们迎来2003年的五四,五四的“民主”、“科学”、“爱国救亡”传统精神在现实中落实仍是“三缺一”。纪念五四,“缺一”的“民主”当是集中关注的话题。启蒙,兴建“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基础”,是我们的要义之一。但我补充和校正说,“民主”既为五四的传统精神之一,并且传统在发展中成为传统,“科学”和“爱国救亡”已经为“德先生”的真正登堂入室地到来,做了绝大部分的准备了,包括启蒙。我们仅缺少的就是再次发出邀请函的勇气,以及有迎出十里长亭的诚意。   2003-5-3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造自己反有理,革他人命有罪—反向思考
2002: 胡锦涛的致命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