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兼评李登辉《台湾的主张》[中]
送交者: 公正观众 2002年02月23日18:42:0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中]


最后,李登辉自认可能胜算的是他对大陆内部所谓“高度的不确定性”局势的判断。他写道:“从海峡的此岸来看,中国大陆要产生质变似乎极为困难。美国估计要花20年,但若目前的情况不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日才能达成。况且,纵然有了转变,也不代表一切都能顺利开展,只要看这十多年来俄罗斯的例子,就不难明白。……今后的中国大陆,要完成结构性的转变(即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笔者),究竟会面临哪些难题?第一、目前中国大陆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加以消除,则不可能完成根本的变革。例如,有因为制度矛盾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因为民主化迟迟未开展而导致的不确定性、有不由法治而由人治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等。这些不确定性,包括中共当局决策方向的不确定性,以及超出中共当局能力之外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美国为防止此种超出中共当局能力范围外的混乱发生,一再透过外交的途径与经济的援助,来提高大陆内外环境的安定性。美国的努力虽不至于徒劳无功,但效果也绝对有限。第二、当前中共所面临的结构性变化,就规模而论,是史所未见。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和社会极具多样性,使问题益加复杂。单就规模的宏大来看,中国大陆的结构性变化无疑需要长期的改革,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中共当局能够在短期内妥善处理的看法,显然不切实际。但是,由于外在环境的迅速变迁,改革的时间可以说极具紧迫性,一刻也不能迟疑。”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借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抛出“两国论”时,再次强调这一看法,他说:从大陆内部的发展看,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内部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接连发生,因此,未来整体发展仍具相当的不确定性。在李登辉看来,中国大陆变化为美国或台湾式的制度,“似乎是非常困难的”。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中国政府不能“在短期内处理”好大陆内部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的”矛盾,因此大陆在不太长的时期里亦可能会有“超出中共当局能力范围之外的混乱发生”。只要台湾当局“戒急用忍”,台湾就会实现不战而“演变中国大陆,将中华民国所得到的成果带到大陆”的战略目标。

由上可见,李登辉的“特殊的两国论”,并不是一个与中国大陆划海而治的消极策略,而是一个试图演变、肢解中国继而毁灭中华民族的攻势性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中国的版图已被分裂为若干地区,“中国”概念将被改变为一个以台湾为轴心的“新中原”概念,中华文化则演变为“新中原文化”,中华民族则被肢解为诸如“新台湾人”、“新浙江人”、“新广东人”“新上海人”等地区性的人群。在李登辉的未来蓝图中,代替中华民族的只是他推崇的“新台湾人”的不同版本。

可以说,李登辉《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提出的战略毒辣无比,如早不警觉,我们将会自铸地覆天翻的历史性的政治错误。


四台湾问题所折射出的美国对华战略


台湾问题的出现和升级,不只是与台湾相联系的孤立现象;台海军事冲突一旦发生,也不仅仅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单向冲突。它是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亚太盟国对华遏制战略走向最后收缩阶段的前兆,是中国东部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政治风暴即将来临的前兆云系。

我们知道,20世纪美国外交策略是19世纪英国外交策略和马汉海权学说及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要点是:用不断制造小国、特别是海上岛屿小国的方法,确保海上运输线和地缘及资源关键地区控制在美国及其盟国手里。就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对世界的控制首先表现为对世界资源的控制。90年代初,苏联突然解体打乱了美国及其盟国针对苏联建立的全球战略布署,世界暂时进入无序状态。但到90年代中期,美国及其盟国开始把中国作为遏制对象,以中国为主要对手的“接触与遏制”政策(实际上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外交政策的延续)呈现雏型。90年代末,以波捷匈加入北约、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对南斯拉夫的胜利、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重新修订及日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设想开始启动为标志的对俄国、中国呈两翼合围势态的战略布局已大体成型。目前这种合围进程并没有因新世纪的到来而放松,相反它正趁俄国衰弱和中国羽毛未丰之际,日益加紧。而要达此目标,根椐美国对付前苏联及前南斯拉夫联邦的经验,一旦条件成熟,以某种形式有限地(一个过于分裂的中国对他们也不利)肢解中国将是美国及其盟国不会放弃的选择。从控制欧洲的经验中,美国清楚,在亚洲实现均势战略,即让日本、中国、俄国及印度等国在均势中相互制衡的战略,最有利于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这种思想已在尼克松时期为美国政府提出并付诸实施,在下世纪还将继续坚持。美国从自己的建国经验中知道,国家强大的首要基础是拥有广大的版图,而阻止一国崛起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肢解它的版图,让它在分裂中内耗,在内耗中为大国所操纵。二战后,西方用这种办法肢解了德国,英国用这种办法削弱了本可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印度;20世纪末,西方又用同样方法促成了强大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到下世纪,在安排好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之后,美国及其盟国就会把目标指向即将崛起的中国,使中国在(有限的)分裂中彻底失去成为世界级大国的机会。

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这场国际政治斗争,实质是经济已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南方国家,为维护自身应有的发展权,与北方国家限制和剥夺这些南方国家发展权之间的斗争。所谓“霸权”,其要害是发达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南方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国家经济存在着生存性和发展性两种形态,前者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没有适当的将社会财富转化为资本的机制,因而生存权是与这类国家安全问题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每当生产力发展超出生存的限界时,社会就会产生无效消费即腐化现象,接踵而至的便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式的社会动乱。一部中国古代史,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历史。后一种是市场经济,这是一种可以把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社会财富高度资本化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国家的发展权是与国家安全相联系的基本概念。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以及为保持发展速度所必需的海外市场和资源是其存在的“硬道理”。每当这种经济发展动力受到海内外市场及资源条件限制,并使其被迫减速或向生存形态的自然经济回归时,也会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市场经济是集权政治进入民主政治的第一站。但纵观当今民主政治发展程度高的国家,都是实现了对海外市场和资源强力(有时是暴力)垄断和控制,从而保证海外高额利润大量向本国回流的国家。近代史上,英国资本深入欧洲大陆造成法国农业解体和随之而来的法国大革命(资本全球化的最初结果),拿破仑深知这场革命产生的经济原因,他将英国资本用暴力挤出欧洲大陆的同时,也用暴力将欧洲的封建堡垒摧毁。他强力将欧洲的农奴转变为自由农民,为脆弱的法国资本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市场条件。拿破仑之后,法国经济从英国资本的外围地区进入中心地区,成为资本全球化最初进程中继英国之后新的一极。法国之后,德、美、日等国家都通过强力最终挤入世界霸权行列。

与历史上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之初面临的形势一样,今天的中国也面临着维护自身发展权的斗争。对刚进入市场经济的南方国家来说,发展权意味着对国际市场和资源储备与北方国家要有平等的自由贸易权;而保障这一权利的关键是平等地享用国际海空航线。恰恰就在这一关键点上,西方霸权国家才露出了早年海盗的面目,也正是在这一关键点上,与大多数南方国家一样,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国家产生了矛盾。

中国自80年代始,已实现了国家经济从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不管中国与西方市场经济有什么不同,但就其对海外市场和资源的需求上,都是一样的。今天中国民主政治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外经济,以及保护这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水平。

台湾和南沙地区是中国领土,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中国实现其制海权的关键领土。

台湾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最直接的门户,是日本南下必经之途。控制一个与中国分离的台湾,美国就北可遏制日本,南可威慑东盟,西可堵截中国;而动摇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就可使中国失去最接近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地,从而进一步失去对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这一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战略要地的天然控制力。从美国的亚太地缘政治需求看,使台湾、南沙群岛继而西藏地区与中国事实分裂,符合美国及其盟国称霸世界的长远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斗争,不仅仅是中国为维护自身主权的斗争,同时它还是中国为维护自身发展权的斗争。发展,对当代中国来说,已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

亦正因如此,美国才在中国东部地区拉起从日本到南中国海的意在封锁中国最低限度制海权的岛屿链条。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这条链锁各主要环节上的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的关系,从去年起正迅速向准军事同盟方向全面推进。

1999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三个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5月24日,日本国会正式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强调只要日本认为周边“事态”对“日本的和平安全构成重要影响”,就全力与美国合作;7月27日,日本防卫厅年度报告强调日本的自卫权,甚至包括先发制人的“自卫权”。8月3日,日本众院安全保障委员会一致通过将到钓鱼岛考察,预定将在岛上升起太阳旗。这一行动不仅得到自民、自由两党的赞同,而且得到日本共产党等各在野党的原则同意。8月9日,参院正式通过国旗国歌法,把象征日本侵略亚洲历史的“日之丸”和“君之代”作为国旗和国歌。小渊首相就制定国旗国歌法的动机再三强调说,这是对20世纪的“总决算”。8月15日,小渊内阁九名成员参拜靖国社社。目前日本正在竭力创造条件以实现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1999年2月,菲美两国政府签署《来访部队协议》,规定:一方遭到侵略,另一方有义务帮助抵抗侵略。11月5日,菲政府指责中国在美济礁“扩建军事设施”;29日,菲军方在南沙海域扣留中国20名渔民和六条渔船。今年5月3日,菲参院就是否批准《来访部队协议》进行辨论。17日,菲总统接受美联社专访时,敦促菲参院批准《来访部队协议》,并称美在菲驻军“对于遏制咄咄逼人的中国非常必要”。22日,菲海军巡逻艇追击并撞沉中国渔船。27日,菲律宾参议院批准了菲美两国签署的《来访部队协议》。曾担任过菲国防部长的参议员恩里莱声称中国“明确无误”地制定了一个针对菲律宾的“侵略步骤”,菲美军事联盟是菲在“需要时”能靠得住的“唯一现实的”选择。7月27日,也就在台湾李登辉“特殊的两国论”出台不久,菲海军再次撞沉中国渔船。8月21日,菲律宾政府扩大了拟议中的修宪计划,准备将菲律宾对中国南沙群岛的要求纳入宪法。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反华政客还极力企图从战略上与日本右翼势力结成依靠美国的日-菲战略合作关系。去年菲律宾挑起美济礁事件后,美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奥普莱即公开表示,在南沙问题上,日本应该支持菲律宾,因为菲“客观上是在保卫日本的生存机会”;“中国海军在米斯奇夫礁(即我美济礁)长期驻兵可能会对这条海上通道自由航行构成真正的威胁,而这条通道是日本的经济命脉,从中东和世界上其他地方运往日本的石油、铁矿和其他战略各物资都需要经过这一水域。”为拉拢日本,他认为菲政府应“公开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进一步确保东亚地区的力量平衡”。

台湾当局的分裂活动及日本、菲律宾针对中国主权的挑衅行动,得到了美国某些反华政客的默认和支持。今年3月,美国国防部提出《台湾安全形势》报告,称大陆威胁台湾安全。3月24日,美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和参议员托里切利提出《强化台湾安全法》。4月12日,美参议院通过两项支持台湾的决议案:主张台湾在世界卫生组织“应有适当而有意义的参与”;在《台湾关系法》立法届满20周年之际重申美对台湾的安全承诺。5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18日,美众院共和党督导迪莱继参院之后也提出《强化台湾安全法》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出售台湾希望采购的如战区导弹防御设备和相关器材、早期预警资讯和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先进战机、空中预警机以及防空设备及柴油动力潜艇、空中反潜系统、宙斯盾驱逐舰等海上反导弹系统及海防联系的通讯系统。在李登辉发表《台湾的主张》后不久,美国众院特委会公布“考克斯报告”,掀起“妖魔化”中国的浪潮。7月,李登辉抛出“特殊的两国论”,向国际社会亮出“台独”底牌,美国总统克林顿7月18日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通话再次表示坚持“一个国”的立场。但克林顿始终没有明白说明他所坚持的“一个中国”是基于中国政府的解释还是台湾当局的解释。8月10日,以美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吉尔曼为首的美众院两党议员在结束访台前发表书面声明称:强烈支持李登辉表达台湾对于两岸关系看法;认为“两岸应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称美国“对中国大陆在‘两国论’之后的种种挑衅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在本地区建立安全的信心产生的影响表示关切。”他要求中国放弃对台使用武力;认为“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对于台湾地位的任何改变,只有得到人民的许可才行。在中国成为民主制之前,李登辉不应觉得有与之谈判的压力,应到那时再谈统一。”8月18日,美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利维就台湾要求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表示,美国将根椐《台湾关系法》履行对台湾安全的承诺,如果中国大陆武力进攻台湾,美国将予以“严重关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在谈及台湾加入美TMD系统时表示:“我们不排除将来售卖战区导弹系统给台湾的可能性。我们将继续协助台湾,在遵守《台湾关系法》与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前提下,满足台湾合法的防卫需要。”

针对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在相当程度上也得到美国的军事庇护。1993年,美国国防部在其《防务全面审查报告》中正式提出研制TMD计划,目的是防止某一地区遭受各类射程导弹的攻击。1998年20日,美日双方宣布联合研制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防部已要求1999年财政年度为TMD拨款40亿美元。日本1999年度财政预算中为TMD拨款9.6亿日元,并表示在今后五-六年内日本防卫厅还将投资200~300亿日元作为研究费用。8月16日,美日两国就有关研究TMD计划签署谅解备忘录。日本外务省声明说:“该联合研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将涉及进行所需的设计原型机试验,以为海军战区提供全面的导弹防御。”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美国和菲律宾合作日益加紧。1999年1月,菲开始挑起所谓“美济礁”问题。继菲国防部长对中国导弹护卫舰在美济礁附近活动进行指责之后,20日,菲总统发言人说:外国军舰、包括中国海军护卫舰,有权通过美济礁附近海域。2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中国在斯普拉特利群岛米斯奇夫礁(即我南沙群岛美济礁)修建设施是“单方面挑衅行为”,并希望中国就此事与有关各方面继续直接谈判。根据《来访部队协议》,菲美可以恢复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军舰可以在菲港口停泊,军队可以上岸访问等。6月7日,菲总统秘书扎拉姆说:菲将不考虑中国警告,继续派海军在南中国海巡逻。中国驻菲大使表示:菲巡逻舰撞沉中国渔船事件之后,如菲继续派军舰在这一带巡逻,“等于是宣称他们有意强迫中国接受军事解决方案”。菲总统府当日表示,由于菲美《来访部队协议》已获通过,菲美可望在2000年2月恢复联合军事演习。

如果将上述几乎是连锁出现的现象联系起来并作历史比较考察,就会发现,自冷战后,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华遏制战略在中国东部地区已进入收缩阶段,中国东部地区的安全形势已近战争的底线。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